光控證實華大基因上市 光大集體重組暫無整體計劃

2020-12-03 中國網財經

來源:鳳凰財經

  據《明報》8月28日報導,被資本市場視為「生物界騰訊」的華大基因近期傳出上市消息,作為華大基因投資股東之一的光大控股(0165)昨天證實了這個傳聞。光控執行董事兼執行長陳爽在業績會上透露,華大基因正在籌備上市中,主要由三家國際投行做準備;此外,光大集團重組正在推進,作為子公司,光控第一步售回持有的3.39%光大銀行[-1.87% 資金 研報](6818)股份予母公司。

  華大基因憑一站式的基因測序技術,在全球生物界聞名,並擁有中國最大規模、測序基地分布最廣的3730 DNA 測序平臺。光控在2013 年入股華大基因,作為其募資規模6 億元人民幣的第一期醫療基金的三大投資者之一,被評價為光控最重要的醫藥投資項目。早前有消息指光控現持有約12%華大基因股權。

  已聘3國際投行準備

  陳爽昨天說,華大基因的上市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當中,三家主要的海外國際投行進行準備工作,但他未透露具體的資訊。今年上半年,市場傳華大基因或上市消息,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大科技曾被傳來港上市,集資約4 億美元(約31 億港元),保薦人為花旗和大摩。有分析師曾表示,若華大基因整體上市,規模將不亞於騰訊。

  光大重組未有方式和時間表

  另外,自國務院宣布光大集團重組之後,市場一直期待光大集團的整體上市,剛由集團副總經理空降光控併兼任董事會副主席的劉珺表示,整體上市是國務院在光大重組批覆文件中的要求,但具體採用何種方式和時間表,目前還未明確。

  而隨光大集團的重組,光控逐步剝離旗下非資產管理業務的計劃,陳爽透露,未來會先向集團售回對光行的持股,長遠還會售回對光大證券33.33%的股份,從而套現發展核心業務,提升資產管理規模。截至今年6 月底,光控上半年純利11.52 億元,按年升56%,其中來自光證的盈利貢獻為1.6億元,來自光銀的為3.17 億元,公司資管平臺總募資規模400 億元。

  華大基因公司資料

  華大基因於1999 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主要從事生物技術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基因測序業務全球聞名,旗下有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科技、華大醫學、華大基因學院、華大農業、華大製造、國家基因庫等分支機構,在香港、日本、歐美均有分支機構。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5年不減持承諾的背後
    據機構估算,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汪建身家或超65億元。在上市致辭時,汪建承諾至少5年內個人不減持股票。  關於汪建及華大系,因其科研特色,被稱為「基因界的騰訊」「基因界的富士康」。不過,直到華大基因招股書對外發布及此次上市,華大基因經營及財務狀況才為眾人所知。而在上市後的媒體見面會上,華大基因也進一步闡釋了其發展主業和未來思路。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基因測序第一股「王者歸來」
    來源:藍鯨財經三年前的7月14日,華大基因(300676.SZ)以「基因測序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錚然有聲地叩響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又將是華大基因的豐收之年,在這背後是華大基因持續的科研轉化所帶來的良好成績。上市三年來,華大基因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74億元、2.65億元、3.34億元,佔營收比分別為8.32%、10.44%、11.94%。
  • 繼證監局後 華大基因又被深交所問詢
    廣東廣信君達律師李浩告訴新快報記者,2011年上交所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實施指引》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上市公司關聯交易應當定價公允、決策程序合規、信息披露規範。公司應當積極通過資產重組、整體上市等方式減少關聯交易。
  • 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課題組在光控基因重組領域再獲進展
    該研究成果是繼遠紅光控制細胞命運(FACE系統),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後(FAST系統)的又一大重要應用,極大地拓寬了光遺傳學的應用領域。兩部分分割的Cre重組酶在DocS與Coh2蛋白自發相互作用下重新形成有功能的完整Cre重組酶,進而識別報告基因中loxP位點切除阻止基因表達的STOP序列,從而啟動目的基因表達(圖1)。
  • 華大基因:一群「科學土匪」的逆襲
    事實上,我國之前已經有不少基因概念股上市,為什麼華大基因的上市能引起資本市場如此熱切的關注呢?  一、沒有一聲巨響,這個世界誰也不會理睬你  上面這句名言,是當年"兩彈一星"的功臣們發明的,但也是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極力推崇的,當然,汪建還有一句名言:"  我們就是一群土匪"。
  • 華大基因上市周年考 主營業務遭質疑
    時代周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廣州  上市剛滿一年,華大基因(3000676.SZ)再次成為輿論焦點。7月13日一早,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在網絡上刷屏,讓這家基因巨頭瞬間成為眾矢之的。  華大基因招股書顯示,2014年6月,華大基因推出的BGISEQ-100和BGISEQ-1000率先獲得原CFDA的上市審批,已廣泛用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BGISEQ-100是基於Life Technologies Ion Proton技術的測序儀,BGISEQ-1000是基於Complete Genomics技術的測序儀。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
    來源:中國經營報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本報記者/閻俏如/北京報導華大基因有望交出上市3年來最亮眼的一份財務報告。7月13日,華大基因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上市不是為了市值,而是希望吸引一大批價值投資者,為民造福,把高大上的科技讓每個人用得起,改善生活質量,提高人均壽命,這正是華大的初心。」華大基因CEO尹燁曾表示。在資本市場助力下,3年來華大基因在核心業務領域不斷深耕。
  • 華大基因A股上市敲定 加速擴張幹細胞儲存業務
    網易財經8月21日訊 近一年來,因戰略新興板塊概念以及幾度傳出上市的深圳市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基因」)頗受資本市場關注。
  • 崔永元手撕華大基因董事長背後: 疑將中國人遺傳基因數據傳至境外
    「鬥士」崔永元又把矛頭對準了華大基因,當然並非無緣無故。   日前,崔永元微博「小崔讀書匯」轉發了有關華大基因14萬孕婦基因數據洩露的文章,再度引起輿論熱潮。  令人震驚的是,華大基因確實曾經將部分(中國人)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此舉遭到了科技部的處罰。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據科技日報4月25日消息,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 華大基因,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基因測序
    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在人類健康服務事業和科技應用領域的發展。華大基因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承擔其中絕大部分工作)、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水稻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因組研究工作,彰顯了世界領先的測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也奠定了中國在基因組學研究領域中的國際領先地位。
  • 華大基因業績「奔騰」之後的深謀遠慮
    華大基因的「感染防控」業務線,此前多為病毒和微生物的檢測產品。新冠疫情以來,華大基因成為首批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生產企業之一,開始大力投入到試劑的生產,相關業務收入超過1.8億元,在疫情初期緩解檢測試劑盒短缺方面功不可沒。早在今年4月初,公司的核酸試劑日產能就超過了200萬人份。
  •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可見,「光控」能夠完美地實現安全、有效、遠程、無痕。我國科學家將這個「戰術」巧妙地融合進基因重組系統中,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可見,「光控」能夠完美地實現安全、有效、遠程、無痕。我國科學家將這個「戰術」巧妙地融合進基因重組系統中,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此事為真,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受此影響,12月9日,華大基因下跌2.28%,報收128.83元。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   「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此事為真,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
  • 華大基因:全年營收持續增長 科研成果逐步落地
    來源:證券時報網華大基因1月23日下午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穩健增長,預計較上期增長10%-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預計約為2.78億元–3.2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5%-28%。
  • 華大基因:「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華大基因即是其中一家,公司兩款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及分析軟體通過了本次應急審批程序,成為首批正式獲準上市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檢測產品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獲批新冠基因測序試劑盒的企業。能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的背景是,華大基因第一時間響應國內疫情,2020年1月初即開始研製相關試劑盒,僅用72小時即完成了初步研發。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後,華大基因又發起了一項更宏偉的項目
    文|周夢亞剛宣布將測序儀交由「代工巨頭」富士康生產,華大啟動「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消息又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華大基因與美國斯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項目組聯合發起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
  • 華大基因首份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深圳華大基因(300676)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是華大基因自2017年上市以來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本著客觀、規範、透明和全面的原則,詳細披露華大基因2018年在經營、環境、社會等責任領域的實踐和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