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課題組在光控基因重組領域再獲進展

2020-12-08 中國教育在線

  繼7月10日在Science Advances 上發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後,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再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A non-invasive far-red light-induced split-Cre recombinase system for controllable genome engineering in mice」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該研究成果是繼遠紅光控制細胞命運(FACE系統),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後(FAST系統)的又一大重要應用,極大地拓寬了光遺傳學的應用領域。

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成果

  Cre-loxP重組酶系統是一種位點特異的基因重組技術,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實現各種生理環境下的基因定點插入、刪除、替換和倒位等操作。傳統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存在早期胚胎致死和長期表達的毒性問題。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但是這些誘導系統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且組織穿透性差,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Cre-loxP重組酶系統在動物體內的應用。

  為了解決以上科學問題,該研究以低強度的遠紅光外部照射作為控制手段(730nm,LED光源),藉助於遠紅光本身的組織器官通透性高優勢,很好地解決了上述的組織穿透性差和毒性大的問題,實現了非侵入性的安全有效遠程無痕控制。在課題組多年的研究經驗和積累之上,研究團隊將響應遠紅光和合成c-di-GMP的光敏蛋白BphS,響應c-di-GMP的BldD蛋白以及Cre重組酶進行合理拼接組裝,開發了一套遠紅外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該系統主要是將Cre重組酶分成CreN59(第1–59個胺基酸)和CreC60(第60–343個胺基酸)兩部分,其中CreN59與Coh2蛋白融合被組成型啟動子表達,CreC60與DocS蛋白融合被遠紅光誘導表達。兩部分分割的Cre重組酶在DocS與Coh2蛋白自發相互作用下重新形成有功能的完整Cre重組酶,進而識別報告基因中loxP位點切除阻止基因表達的STOP序列,從而啟動目的基因表達(圖1)。

圖1.FISC系統工作原理

  按照預期設計系統元件後,研究團隊人員在人胚胎腎細胞HEK-293中進行測試,發現結果並不理想,在黑暗條件下的背景過高。如何進一步降低本底的洩露至關重要,研究團隊人員通過優化不同啟動子,不同質粒量,蛋白間連接肽以及不同Cre重組酶作用序列,終於獲得了最優版本的FISC系統。然後,研究團隊人員在哺乳細胞中測試了FISC系統動力學表徵,結果顯示在不同的報告蛋白和不同的細胞系中,FISC系統均展現出良好的調控效果,並且具有光照強度和時間依賴性以及高度的時空特異性。

  Cre-loxP重組酶系統在擬南芥、水稻、果蠅、斑馬魚、小鼠等多種高等真核生物體內均被廣泛應用。這裡,研究人員在小鼠體內測試了FISC系統的工作情況。利用流體動力學注射和電刺激兩種不同方法將FISC系統遞送至小鼠體內,同時與已發表的兩套藍光調控Cre-loxP系統進行比較,結果顯示FISC系統在體內展現出更高效的重組效率,這也充分體現了遠紅光的組織穿透性優勢,進一步證明了FISC系統在動物體內極具應用優勢(圖2)。

圖2.FISC系統在小鼠體內介導的DNA重組效果

  隨後,研究團隊將FISC系統構建在腺相關病毒AAV載體上,利用AAV病毒將FISC系統遞送到tdTomato轉基因報告小鼠(Gt(ROSA)26Sortm14(CAG-tdTomato)Hze)。該轉基因報告小鼠經過遠紅光照射後,在體內誘導合成的Cre重組酶會切割基因組上的loxP序列,切除STOP序列,表達tdTomato紅色螢光蛋白。通過觀察小鼠活體成像和肝臟成像發現,與黑暗組小鼠相比,光照組後小鼠螢光蛋白表達量更高。這充分說明利用AAV載體成功實現了FISC系統在小鼠體內的高效DNA重組。

圖3.AAV病毒將FISC系統遞送到tdTomato轉基因報告小鼠介導DNA重組

  總之,研究團隊研發的FISC系統成功在體內外實現了精準可控的基因改造,具有非侵入性,深度的組織穿透能力,低毒性以及空間特異性。FISC系統擴展了DNA重組的光遺傳學工具箱,有望為細胞的命運圖譜的研究、功能基因的研究以及動物模型的構建等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策略和方法。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葉海峰研究員。2017級博士研究生吳嘉麗、王美豔副研究員和已畢業2018屆碩士研究生楊雪平為該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上海市科委合成生物學重大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

  據悉,本研究是葉海峰課題組在光遺傳學應用上的進一步的研究成果。2017年,課題組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報導了一種遠紅光(730 nm,LED)調控的轉基因表達控制系統,並實現了智慧型手機遠程控制細胞釋放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目標。2018年,該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報導了遠紅光調控的CRISPR-dCas9內源基因轉錄激活裝置(FACE),可實現表觀遺傳操控以及誘導幹細胞分化為功能性神經細胞。2020年,該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 上報導了一個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FAST),通過對小鼠腫瘤中的致癌基因進行編輯,成果實現了光控抑制腫瘤生長。該一系列系統性研究工作進一步拓展了光遺傳學工具箱,為精準可控的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奠定了研究基礎,進一步推動了基於光遺傳學的精準治療和臨床轉化應用。

相關焦點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
  • 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團隊研發超高活性基因編輯器
    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課題組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攻關,研發出系列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這一系列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針對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疾病,展示出基因治療的巨大潛力。該研究於5月11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  「這一組鹼基編輯系列新工具,在實現更高編輯效率和更寬編輯窗口的同時,仍然保持了其精準的工作性能。」
  • 葉海峰團隊再給光遺傳學添上一大利器,這次劍指基因重組技術
    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如化學方法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和紫光/藍光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2,3】。但是這些誘導系統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並且紫藍光的組織穿透性差,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Cre-loxP重組酶系統在動物體內的應用。
  • 基因重組控制技術獲突破
    Cre-loxP重組酶系統是一種位點特異的基因重組技術,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實現各種生理環境下的基因定點插入、刪除、替換和倒位等操作,具有高效性、特異性強、應用範圍廣等特點。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如化學方法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和紫光/藍光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
  • 華東師範大學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可見,「光控」能夠完美地實現安全、有效、遠程、無痕。我國科學家將這個「戰術」巧妙地融合進基因重組系統中,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可見,「光控」能夠完美地實現安全、有效、遠程、無痕。我國科學家將這個「戰術」巧妙地融合進基因重組系統中,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基因重組控制技術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Cre-loxP重組酶系統是一種位點特異的基因重組技術,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實現各種生理環境下的基因定點插入、刪除、替換和倒位等操作,具有高效性
  • 光敏蛋白施援手,科學家可定時定點重組基因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葉海峰團隊近日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這種融入了光控系統的重組酶,能夠像祝家莊部隊一樣在LED遠紅光照到的地方啟動「戰鬥」,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光敏蛋白施援手,科學家可定時定點重組基因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葉海峰團隊近日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這種融入了光控系統的重組酶,能夠像祝家莊部隊一樣在LED遠紅光照到的地方啟動「戰鬥」,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光控證實華大基因上市 光大集體重組暫無整體計劃
    光控執行董事兼執行長陳爽在業績會上透露,華大基因正在籌備上市中,主要由三家國際投行做準備;此外,光大集團重組正在推進,作為子公司,光控第一步售回持有的3.39%光大銀行[-1.87% 資金 研報](6818)股份予母公司。  華大基因憑一站式的基因測序技術,在全球生物界聞名,並擁有中國最大規模、測序基地分布最廣的3730 DNA 測序平臺。
  • 從光到電,細胞基因表達調控更精準—新聞—科學網
    5月29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團隊聯合華東師範大學、西湖大學等單位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開發了利用定製的生物電子設備可實時控胰島細胞的蛋白分泌系統,首次使用電信號直接來遠程調控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表達。 「將細胞基因表達的調控從光遺傳學真正地推向電遺傳學,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 華東師大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 基因編輯可光控!華東師大團隊歷時 5 年:解決「脫靶」、抑制腫瘤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就聯合浙江大學藥學院團隊,共同設計出一種新型光控分割型 split-Cas9 基因編輯系統(FAST 系統)。不得不說,光是一種可逆、非侵入性的誘導物形式,這也就意味著光的時空解析度很高。藍光、紫外光,都是科學家們曾經嘗試過的誘導物,不過,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便是生物組織對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紫外光和藍光都不能深入穿透身體,紫外光幾乎不穿透皮膚,藍光僅能穿透 1mm。
  •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 催動原創突破和學科交叉...
    央廣網上海4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今天(20日)上午宣布成立,以大健康為主題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論壇同期開幕,來自海內外生物工程研究領域500餘位青年科技工作圍繞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基因編輯、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技術,大數據與精準醫療等九大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_網易...
    狄拉克費米子的非線性光學響應 吳施偉 復旦大學 4 過渡金屬/Sadphos催化的不對稱反應研究 張俊良 復旦大學 5 基於二維材料的存算一體神經計算晶片 周鵬 復旦大學 6 皮膚菌群及其代謝產物在特應性皮炎發病中的作用及應用 李巍 復旦大學(醫學院) 7 NAT10介導的mRNA胞嘧啶乙醯化修飾在缺血性心臟病損傷修復中的作用及機制 孫愛軍 復旦大學(醫學院) 8 DNA損傷修復基因突變誘導腫瘤糖代謝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進展的機制研究
  • 教育學學科評估結果,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並列榜首!
    導讀:教育學學科評估結果,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並列榜首!教育學簡介:培養具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理論素養、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的實踐能力、熟悉中外教育發展史和國內外教育改革最新進展、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教育學專門人才、教育行政人員、中小學教育教學科研管理人員以及教育新聞、出版和媒體開發的專業工作者。
  • 如何看待原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出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教授錢旭紅教授出國留學工作多年,在華東理工成長為領域內的著名學者。錢旭紅,1962年出生於江蘇省寶應縣,有機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憑藉著出色的科研能力,錢旭紅教授主持了973項目等多項重大科研課題,獲得多項發明專利,並在頂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在華東理工大學,錢旭紅教授成長為領域內的領軍人物。錢旭紅教授科研能力突出獲評工程院院士,執掌華東理工大學十餘載。憑藉著突出的科研成果,各種榮譽也是紛至沓來。錢旭紅教授先後獲得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稱號,併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發現:辣椒還能「發電」!
    華東師大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吃辣」的電池「有能量」▲ 華東師大保秦燁教授(中)、博士研究生熊少兵(右)和本科生侯彰鈺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保秦燁教授課題組把天然分子辣椒素作為添加劑引入到鈣鈦礦半導體,結合光電子能譜與光電器件,在國際上首次直接觀察到軟物質鈣鈦礦半導體表面電子結構從P型轉變成N型的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