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 催動原創突破和學科交叉...

2020-12-05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4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今天(20日)上午宣布成立,以大健康為主題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論壇同期開幕,來自海內外生物工程研究領域500餘位青年科技工作圍繞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基因編輯、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技術,大數據與精準醫療等九大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央廣網發 華東師範大學 供圖)

  據悉,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在現代生物學和多學科(化學、數學、物理、工程學、信息學等)系統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交叉學科,正是催動原創突破和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前沿代表,被稱為繼DNA雙螺旋發現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學革命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所催生的基因組學革命之後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它不僅能為生命本質的揭示和生命過程基本規律的探索提供新思路、新策略、新手段,也將有可能革新生物技術,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變革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世界強國科技戰略的必爭之地。

  記者了解到,華東師範大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主要聚焦哺乳動物合成生物學和醫學合成生物學方向,與上海乃至全國高校研究院所的合成生物學研究相比有著顯著特色。目前,華東師範大學在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生物醫學工程、再生醫學等研究領域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各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果,具有非常好的綜合優勢,部分研究方向躋身世界前沿。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表示,目前,華東師範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在沒有醫學院的情況下成為全校12個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之一,並在哺乳動物合成生物學和醫學合成生物學方向形成了自身特點和優勢。新成立的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是華東師範大學進一步加強生物醫學領域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心成立以後,將引進優秀青年學者,完善科研服務支撐平臺,站位世界合成生物學研究前沿,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著重開展醫學合成生物學方向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來的論壇中,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趙國屏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三位重量級院士將為論壇作主旨報告;論壇設兩個分會場,近80位海內外生物工程研究領域優秀青年科學家還將分別作專題報告;此外,論壇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設置了牆報交流與評獎環節,鼓勵青年學子充分展示自己。

相關焦點

  • 生物學研究後來居上 深圳的秘訣是學科交叉融合
    40年來,「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蹟」一直被廣為關注。深圳發展的活力來自於創新,而創新之源的關鍵在於構建並保持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深圳在生命科技研究方面並不是基礎最好、資源最豐富的學科領域,但近年來能夠緊跟世界前沿、後來居上,離不開政府部門敢於「下重力」、科研機構積極「往前走」、產業主體「緊跟上」。「下重手」「往前走」「緊跟上」的成果有很多。
  • 推進新文科建設:上海師範大學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2020年11月23日,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隆重舉行。來自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臺灣「中研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博物館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文博機構的數十名專家學者受邀出席了這一會議。
  •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正式籤約掛牌
    華東師範大學與蕪湖市政府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引領,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校地合作力量,加強醫教融合,共建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為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著力建設高起點、高標準、國際化的臨床醫療、醫學研究與醫學教育平臺。
  • 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
    11月23日,上海師範大學主辦,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上海市「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戰略創新團隊承辦的「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滬召開。  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恆致開幕詞。
  • 上海交大舉行心理學高峰論壇 聚焦交叉學科研究應用
    他說,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科的建設時間並不長,但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自2011年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承擔學科點的建設以來,無論從科學研究、轉化應用,還是研究生培養方面均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已形成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與心理健康、認知神經心理等三個主要方向,並將不斷推進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理工學科和醫學及人文學科的交叉合作。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21世紀是多元化的世紀,被稱為生命醫學、納米材料以及信息化的時代,其間誕生的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超材料(metamaterials)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學科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21世紀是多元化的世紀,被稱為生命醫學、納米材料以及信息化的時代,其間誕生的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超材料(metamaterials)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學科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 一群海歸教授創辦 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
    「我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念臨床醫學,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念組織工程學博士(屬於生物醫學工程範疇,交叉學科),交叉背景幫助我很多,這也是我後來喜歡學科交叉思維,無論研究,還是教育。」歐陽宏偉說。2006年,機緣巧合,他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當時是最年輕的醫學教授。
  • 華東師範大學言語聽覺康復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臨床實踐基地成功...
    為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蕪湖市政府與華東師範大學創新市校合作模式,搭建高端合作平臺,積極推進醫教融合,在市衛健委的大力推進下,我院積極響應醫學教育與創新的學科建設。11月14日,安徽省皖南康復醫院·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與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言語聽覺康復科學與ICF應用研究院,籤訂了華東師範大學言語康復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臨床實踐基地協議書。協議約定,華東師範大學定期選派2-3名言語康復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為期3個月駐院指導,提供ICF言語語言綜合檢查、精準評估和核心療法等技術支持。
  • 天津大學召開合成生物學生物安全研究交流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 王方忠 宋馨宇)合成生物學是新興的交叉學科,在其推動了生物、醫學及化學合成等領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生物安全問題。為了聚焦合成生物安全這一國家重大需求,綜合運用生物學、管理學、法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深入分析合成生物安全領域中的關鍵問題和破解思路,針對「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中的合成生物學生物安全研究問題,天津大學於12月21日在衛津路校區召開了合成生物學生物安全研究研討會。
  • 中科院增選院士向交叉學科傾斜,全國高校已...
    、物理生物學和數學地球物理,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主推薦藥物科學、生物影像學和生命科學與化學,信息技術科學部推薦的是信息與數學、信息與生物醫學和信息科學與生命健康。 2018年11月,依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新建的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將以材料科學為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進位造、人工智慧等多學科交叉,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學術交流中心。
  • 教育學學科評估結果,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並列榜首!
    導讀:教育學學科評估結果,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並列榜首!教育學簡介:培養具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理論素養、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的實踐能力、熟悉中外教育發展史和國內外教育改革最新進展、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教育學專門人才、教育行政人員、中小學教育教學科研管理人員以及教育新聞、出版和媒體開發的專業工作者。
  • 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在京成立 交叉學科推動神經科學跨越式發展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孟菁)在11月7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上,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同仁醫院聯合成立的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該中心將致力於腦與視覺科學的交叉科學研究,融合神經學科和眼科等領域,集科研、臨床和轉化於一體,依託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基礎研究優勢,結合同仁醫院眼科頂尖的專業臨床和科研資源,開展多維的神經眼科前沿研究。
  • 2020湖南大學生命醫學交叉研究院全球PI招聘公告
    湖南大學為加速生物醫學學科發展,於2020年6月成立生命醫學交叉研究院。旨在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發揮學校多學科交叉和人才聚集優勢,聚焦於創新型生命醫學前沿基礎和交叉研究,鼓勵支持開拓性、系統性的科學探索,打造一流的生命醫學研究中心。湖南大學為研究院制定了長遠的戰略規劃及特殊支持。
  • 韓啟德:漫談學科交叉
    即使在19世紀科學分科格局基本形成以後,學科的邊界也總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不同學科之間總是在交叉、融合中改變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或者形成新的學科。下面我以生物學為例來說明這一點。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破解後分子生物學興起,學科結構和邊界再一次迅速變動,形成以基因研究為主導、分子生物學研究為中心的生命科學學科結構。有趣的是,最終解開遺傳物質DNA結構奧秘的人,除了沃森,其他都不是生物學家,而是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 山東大學成立智能醫學工程中心
    山東大學擁有「齊魯醫學」百年醫學品牌與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工程學科,在發展智能醫學工程研究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醫工融合優勢;深度整合學校醫學和工學優勢資源成立智能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契合了國家在智能醫學領域的戰略布局,體現出對接國家社會重大需求的山大擔當,是切實提升「服務山東」能力、培養醫工交叉高質量複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醫工融合技術新高地探索的生動實踐和搶佔學術制高點、助力實現學校「
  • 韓啟德:學科交叉成功的幾個要素 | 科學的擔當
    講座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主任湯超主持。在講座中,韓啟德指出科學源於不分科,分科後的學科交叉催生了累累碩果,他還從親身經歷出發,充分闡述推動學科交叉研究的巨大價值。同時,韓啟德認為,作為文理交叉的典型學科——科學史,它的學習與研究,是任何一門科學發展必經的道路,他呼籲,科學史理應成為大學教育中的基礎必修課。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2020年博士後...
    合成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合成所」)成立於2017年12月,是深圳先進院第七個研究所,採用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化設計理念,專注於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線路、生物器件、多細胞體系等的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質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合成所積極開展面向市場的、以產業化為導向的技術轉化,力求發展成為國際上具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 5所高校成立新學院,2020考研er機會又來了!
    1.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醫院  華東師範大學是39所985中沒有醫學院的9所學校之一。從去年開始華東師大就開始籌備建設醫學院,雖然現在醫學院還沒有正式掛牌成立,但是華東師大近日新增了兩所直屬附屬醫院。  長寧區婦幼保健院和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與華東師大籤署協議,雙方合作共建醫教研深度融合的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