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2020-07-28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

在《水滸傳》中,祝家莊用一盞高懸的紅燈籠指揮人馬,紅燈籠照到哪裡戰鬥就在哪打響,這讓宋江部隊久攻不下。


可見,「光控」能夠完美地實現安全、有效、遠程、無痕。我國科學家將這個「戰術」巧妙地融合進基因重組系統中,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7月24日,《自然·通訊》報導了我國學者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葉海峰團隊開發的這一全新生物學系統——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通過合成生物學的設計,融入了光控系統的重組酶,能夠像祝家莊部隊一樣在LED遠紅光照到的地方才能啟動「戰鬥」。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基因功能研究利器卻自帶「痛點」


從包括人類基因組計劃在內的各物種基因組計劃以來,人類雖然讀出了傳遞「生命密碼」的基因組序列,但並不清楚每個基因是做什麼用。


為了破譯基因的功能,人們通過讓該基因失活,看生物體內發生的變化,或者直接把這個基因敲入到模型動物(試驗鼠最常用)中,看試驗鼠發生的變化,進而研究一個基因在生命活動中的具體功能。


Cre-loxP重組酶系統能夠對基因實現定向改造,因為Cre重組酶只認識叫做loxP的位點,所以能幫科學家做很多研究。


系統雖然好用,但是問題來了,Cre重組酶是1981年從P1噬菌體中發現的,它本不是哺乳動物與生俱來的。「持續穩定的表達Cre重組酶會導致早期胚胎致死問題,不利於後續基因功能的研究。」論文通訊作者、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葉海峰對科技日報解釋,另一方面,長期表達Cre重組酶也會對細胞造成一定的毒性,導致染色體的重排和細胞生理功能的紊亂。


也就是說,如果小鼠在全生命周期都表達這個外來的Cre重組酶,要麼「短命」,要麼「生病」。那留給科學家的研究空間非常有限,研究效果也可能不理想。


「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新系統,但是這些誘導系統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且組織穿透性差,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Cre-loxP重組酶系統在動物體內的應用。」葉海峰說,比如化學分子誘導的方法、紫光/藍光誘導的方法等,都在應用中產生了新的「痛點」。


前掛「智能線路」,滿足定製要求


在此次發表的論文中顯示,研究團隊利用該課題組前期開發的遠紅光調控的哺乳動物細胞轉基因表達控制系統,將4個主要元件拼接組裝,完成了遠紅光到重組酶「開關」的信號通路建設。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元件包括感光「活起來」的光敏蛋白、擔任「信使」的生物小分子、執行「號令」的信號蛋白、被遙控的Cre重組酶基因。「開」或者「關」的信號,經過順暢的傳導進而能夠控制Cre重組酶的產生或消失。


「經過這樣的改造,基因重組不僅可以在時間上受控(比如在小鼠的老年階段表達研究老年痴呆相關基因的功能),還可以在空間上受控(比如為了研究心衰的問題,只讓某基因在心臟部位失活)。」葉海峰說,生命科學研究中,經常會需要的這樣的「定製性」要求,就可以實現了。


「再比如,有些基因的全身性缺失是致死性的,那就不能持續研究,現在如果用光來控制基因的定點缺失,就可以研究這類關鍵基因的功能。」葉海峰說,由於遠紅光穿透性好,心臟角落裡也是可以照到的,也能夠工作。


加了「智能線路」的系統設計完成後,葉海峰團隊將其命名為「FISC系統」,並用「3步走」的實驗嚴謹地對整個程序進行了測試。


「與計算機編程相似,合成生物學的測試也是優化的過程。」葉海峰說,對人胚胎腎細胞的測試最開始不理想,但通過優化啟動子、質粒量等參數,最終獲得了最優解。


隨後,研究團隊人員分別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小鼠體內測試了FISC系統,結果顯示,無論是細胞水平、小鼠體內,FISC系統在遠紅光照射下,才表現轉基因功能,並有較高效的重組效率。


為了在體內高效遞送FISC系統,研究團隊將FISC系統構建在腺病毒載體上,對轉基因報告小鼠進行轉基因操作,小鼠活體成像和肝臟成像顯示,與黑暗組小鼠相比,光照組小鼠螢光蛋白表達量更高。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一個不起眼的蛋白卻堪當大任


祝家莊的紅燈籠大戰,靠得是人眼對紅光的識別。而在生命科學的光控體系中,讓生命活動與光「攀上關係」的是一種名為BphS的光敏蛋白。


人類一直希望從外面精準控制基因表達,早期希望通過化學小分子達成,更形象地說:「用點藥」「加點料」。


「我覺得小分子控制可能意義不大,因為化學分子一加進去就失去局部控制效果。」葉海峰講道,他感覺,用光來控制基因的表達不同,能夠實現指哪打哪。


說到光,最先想到人眼睛的視網膜中的蛋白,因為人眼對光有感應。因此,葉海峰最先研究的是人視網膜中的光敏蛋白,但這種蛋白天生對特定頻率的光敏感,這些頻率透皮效果差。


「為了找到好用的光敏蛋白,我們從文獻中『大海撈針』,我發現有一些文章報導了微生物、植物裡的遠紅光響應蛋白,可用光的範圍就更廣泛了。」葉海峰說,後來有學者從微生物裡鑑定找到了BphS的光敏蛋白,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光敏蛋白。


神奇的大自然中有很多類似的光敏蛋白,需要挖掘和發現、也需要探索如何善加利用,前者猶如勘探挖礦,後者猶如精煉加工。沒有後者的探索,很多時候一個蛋白的發現可能並不起眼。


「我們根據蛋白的一些功能、工作特性,將光敏蛋白從紅細菌中轉移到哺乳動物體系,讓其仍舊能夠工作。」葉海峰說,期間設計了很多策略,通過合成生物學理論組裝拼接各種部件,組裝成功能不同的基因迴路。


「未來,基因調控系統可能更加複雜。比如藍光、紅光、紫光傳遞不同的信號,進而實現多色光的控制,同時通過加入邏輯運算,控制一個更加複雜的細胞行為。」葉海峰說,總體而言,合成生物學的長遠發展將演繹更複雜的生命科學問題。

來源:科技日報(圖片由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又一基因工具實現光控!可使試驗鼠局部變異
    可見,「光控」能夠完美地實現安全、有效、遠程、無痕。我國科學家將這個「戰術」巧妙地融合進基因重組系統中,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華人大牛全新工具超越「基因魔剪」!可修復近90%致病性遺傳變異...
    2019 年 10 月 21 日,Nature 雜誌官網預先在線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CRISPR 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超精確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PE (Prime Editors),無需 DNA 雙鏈斷裂,無需額外的 DNA 模板,便可實現 ATCG
  • cuteSV——基因組結構變異檢測工具
    近年來,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等平臺開發的長讀長測序技術為準確檢測基因組SV提供了可能。隨著識別解析度的不斷提升,相比於短讀長測序,長讀長測序可檢測出多達兩倍的SV[2,3]。然而受限於SV檢測的準確度、靈敏度及測序成本等因素(目前,大多數SV檢測工具仍然高度依賴高深度的測序數據),在相關領域大範圍推廣SV檢測技術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可操控植物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問世
    Zurbriggen研究組開發了可用於植物基因表達操控的光遺傳學工具。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2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雜誌上。據研究人員介紹,光遺傳學是用光控制細胞過程的遺傳方法。但是,光遺傳學在植物研究方面滯後,因為生長所需的環境光會導致系統激活。研究人員通過開發植物可用的光開關元件(PULSE)解決了這個問題,PULSE是一種在環境光下可逆地控制植物中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
  • 《鼠年說鼠》第九期:各種類型的基因編輯鼠如何建系?
    今天我們就開始第九期的內容吧~完全性基因敲除、基因敲入(點突變)鼠如何建系?區別:1. 轉基因轉基因項目具有插入位點及拷貝數不確定的特點,獲得的F0代鼠可能各不相同,F0代不能相互交配。CRISPR/Cas9技術構建的完全性基因敲除、基因敲入(點突變)鼠CRISPR/Cas9技術構建的F0代陽性鼠由於切割效率和非同源修復可能會出現不同的line,需要與野生型鼠交配獲得穩定基因型的F1代陽性鼠。不同line的後代同樣不建議相互交配。條件性敲除(敲入)鼠如何建系?
  • 「鼠」一「鼠」二 這家企業的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厲害了
    在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有這麼一家企業——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奧賽圖」),作為中關村高精尖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同時也是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從「做鼠」到「用鼠」,建立起「一站式」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助力新藥研發精準醫療。
  • Moderna(MRNA.US)預計試驗將證實現其衛生事件疫苗對變異病毒有效
    原標題:Moderna(MRNA.US)預計試驗將證實現其衛生事件疫苗對變異病毒有效   Moderna(MRNA.US)發表聲明稱,該公司預計其衛生事件疫苗將對最近在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具有保護作用
  • 亮點推薦 | 葉海峰團隊利用「光刀」實現基因時空特異性精準編輯
    針對上述問題,亟需開發一種可時空特異性精準控制的CRISPR-Cas9系統,即給傳統的CRISPR-Cas9系統加上可時空特異性控制的光控「開關」,只有「開關」打開時,系統才能工作。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不會讓Cas9核酸酶持續高表達,只有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它才會產生,從而極大地降低脫靶效應,同時利用光本身的優勢實現時空特異性的精準控制。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其中光學檢測器是通過檢測光的各種參量來確定生化樣品的各項指標,它在微流控晶片的信號檢測系統中應用最為廣泛。   光譜儀( Spectroscope)是將成分複雜的光分解為光譜線的科學儀器,由稜鏡或衍射光柵等構成 ,利用光譜儀可測量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線。
  • 谷歌推出開源工具DeepVariant,用深度學習識別基因變異
    Root 李林 編譯整理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Google今天推出了一個名叫DeepVariant的開源工具,用深度神經網絡來從DNA測序數據中快速精確識別鹼基變異位點。學科研究的革命性進展,特別是基因學上,需要依賴於新技術的出現。比如桑格發明了測序法之後,才實現了人類基因組的測序。
  • 光控基因編輯器有望關閉致癌基因
    近日,MIT研究人員增加入了一個額外的控制層,通過系統的響應光,就可以實現對基因編輯的精確控制。有了這個新的系統,研究人員只需要對靶細胞進行紫外光照射,就可以實現基因編輯。這樣的控制方法可以幫助科學家更詳細的研究細胞和遺傳物質是如何影響胚胎發育和遺傳疾病。甚至還可以精確到關閉腫瘤細胞中的致癌基因。
  • 實驗鼠植入人類語言基因大腦結構發生巨變
    人類語言基因讓實驗鼠的樹突變長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日消息 據外國媒體報導,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徵。科學家近期把人類的語言基因「植入」實驗室白鼠體內,結果發現白鼠的發聲器官和大腦結構發生了令人驚奇的變化。科學家力圖通過試驗揭開人類語言的秘密。
  • 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課題組在光控基因重組領域再獲進展
    該研究成果是繼遠紅光控制細胞命運(FACE系統),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後(FAST系統)的又一大重要應用,極大地拓寬了光遺傳學的應用領域。,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實現各種生理環境下的基因定點插入、刪除、替換和倒位等操作。
  • 研究實現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與深圳大學副研究員邵俊東等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學活性實現了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近年來,二維黑磷優異的近紅外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光熱治療、藥物/基因遞送、生物成像和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學領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黑磷的生物可降解性是其區別於其它無機二維光熱材料最重要的特性,它可以在水和氧氣的作用下,降解成人體必需的磷酸鹽(PO43-)。針對這一特性,研究團隊揭示了黑磷的光化學活性,並研究了黑磷基水凝膠的近紅外光控原位生物礦化現象和潛在用途。
  • ...上海發現的變異株基因檢測結果表明變異株對細胞感染力增強,但...
    文 / TIER2021-01-01 20:25:18來源:FX168 【中疾控回應上海輸入變異病毒病例】針對上海發現1例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一事,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1月1日接受總臺記者採訪
  • 微流控晶片與基因診斷關係的研究進展
    微流控晶片已經廣泛於醫學、生物、電子、流體、化學等領域,且微流控晶片可把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擴增、分析等集成到一塊幾微米至幾百微米尺度的晶片上並自動完成所有基本過程。DNA缺失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
  • 光敏蛋白施援手,科學家可定時定點重組基因
    這種融入了光控系統的重組酶,能夠像祝家莊部隊一樣在LED遠紅光照到的地方啟動「戰鬥」,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基因功能研究利器卻自帶「痛點」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以來,人類雖然讀出了傳遞「生命密碼」的基因組序列,但並不清楚每個基因的功用。
  • 光敏蛋白施援手,科學家可定時定點重組基因
    這種融入了光控系統的重組酶,能夠像祝家莊部隊一樣在LED遠紅光照到的地方啟動「戰鬥」,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基因功能研究利器卻自帶「痛點」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以來,人類雖然讀出了傳遞「生命密碼」的基因組序列,但並不清楚每個基因的功用。
  • 車諾比出現變異巨鼠,牙齒尖銳身長半米!
    這種擔心並非沒有道理,曾經就有科學家在車諾比發現了可怕的變異巨鼠。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10年,但是核輻射依然沒有消失,因此科學家穿上了厚重的防護服,做好了充分的安全措施之後進入到了輻射區,但是他們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一種變異動物。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7-24 20:05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