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全年營收持續增長 科研成果逐步落地

2020-12-06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網

華大基因1月23日下午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穩健增長,預計較上期增長10%-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預計約為2.78億元–3.2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5%-28%。

華大基因表示,2019年公司在生育健康、腫瘤防控、病原防控和大數據等領域重點產品的開發及相應資質報證方面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2019年預計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金額約4900-7900萬元。

除此之外,為能快速把握政策紅利,實現遺傳病、腫瘤診斷和感染防控新產品的市場導入及市場佔有率的提升,公司加大了在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強了營銷渠道的建設。與此同時,受行業競爭加劇及國際局勢變化的影響,科技服務類業務增長不及預期,但另一方面,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業務在國別基因組和大人群隊列項目上,採取了積極舉措擴大行業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

據了解,華大基因的研發產出率位於行業前列,公司通過夯實技術實力在2019年推出新產品、提供高質量服務,讓更多的受檢者受益。華大基因正逐漸成長為基因科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杆企業。

研發取得突破成果 質量獲得多方肯定

回顧2019年,華大基因繼續走在研發創新的道路上,持續深化各業務環節的技術優勢,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公司多個檢測技術實現優化升級。

產品服務方面,華大基因在2019年年內實現了現有檢測產品全面升級,並新發布了多款重磅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華大基因將耳聆可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產品全面升級,打造出適合中國人群的耳聾基因篩查產品;基於國產高通量測序儀的肺癌多基因檢測試劑盒獲得了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打破國外測序儀在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領域的壟斷局面;除此之外,華大基因還發布了NIFTY多種單基因病無創產前檢測產品,在國內率先實現一次無創檢測多種顯性單基因病的臨床應用。

在一體化閉環管理體系方面,2019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發布多組學數據挖掘系統Dr.Tom的2.0版本,新版本加強了數據挖掘功能,使交付效率實現指數級提高,幫助華大基因在測序分析環節上實現了自主研發軟硬體的全面替代。日前,生命大數據「算力引擎」BGI Online再發力,成功實現一個30X WGS的基因拼裝、排序、去重、變異檢測全流程,僅需15分鐘,該方案相比經典流程可達120倍加速,相比目前全球最快的FPGA/GPU方案仍能提速2-4倍。通過雲計算對基因數據進行分析,大大縮短疾病風險檢測或確定治療方案的時間,將為健康產業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並對行業的加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除了產品研發實現突破,華大基因與控股子公司參與起草的兩項國家標準獲批發布。華大基因表示,通過參與起草工作,有利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行業產品和技術進步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繼續推動行業進步。

近期,華大基因旗下的天津華大醫學檢驗所憑藉在天津當地紮根多年,以及率先引進精益生產、TPM、PFMEA等先進質量管理工具,開展了從客戶需求到客戶滿意的全過程管理,先後通過了多項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在全市範圍內實現基因組學技術在臨床醫學應用的實踐和推廣,榮獲第六屆濱海新區質量獎企業(組織)獎,服務質量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肯定。

2020年利好開局 業務發展前景可期

2019年,除了大力發展技術研發,華大基因還通過推廣民生項目做大市場、擴張業務布局,並引入外部資源加速孵化重點業務,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近日,華大基因發布了百萬級NIPT檢測通量全自動化平臺,助力推動基因測序自動化系統建設,多方利好影響下,華大基因在2020年有望厚積薄發,迎來一個良好開局。

項目合作方面,2019年,華大基因的民生項目已覆蓋全國2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共60餘個區域。2019年上半年,華大基因加強拓展,新增江西省贛州市、廣東省肇慶市、四川省瀘州市等地民生項目。2019年下半年,華大基因中標獲得了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項目,這是公司第一個省級全覆蓋的民生項目,對公司的業務推廣以及區域布局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孵化重點業務方面,華大基因子公司華大數極及華大因源分別引入外部專業投資機構進行增資,將上市公司體系內的腫瘤早篩業務以及感染防控業務板塊作為獨立主體運營。據了解,兩家公司的增資計劃主要目的為集中優勢資源,確保兩項業務持續快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事件當中,華大基因源第一時間成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為各級疾控部門和醫療機構檢測使用提供有效幫助。

作為基因測序行業的開拓者,華大基因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路線。無論是在研發、檢測、銷售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華大基因是一個有明確戰略目標,並不斷向前的基因測序龍頭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華大基因砥礪奮進,並不斷憑藉領先技術和完善生態給國內外基因測序行業帶來驚喜和信心。華大基因,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
    業績穩健,研發加碼2019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10.41%,歸母淨利潤實現2.76億元。這已經是華大基因上市以來連續第三年營收維持穩健增長。2017年和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0.96億元和25.36億元。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基因測序第一股「王者歸來」
    上市三年來,華大基因一方面運用資本市場融通發展資金不斷推動生命科學研究進展、生命大數據應用和提高全球醫療健康水平,促使華大基因在實現一項項技術突破的同時,不斷轉化研發成果,提高公司經營業績。另一方面,公司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在全國各地開拓新的基因健康篩查民生項目,讓前沿的基因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
  • 華大基因:5年不減持承諾的背後
    關於汪建及華大系,因其科研特色,被稱為「基因界的騰訊」「基因界的富士康」。不過,直到華大基因招股書對外發布及此次上市,華大基因經營及財務狀況才為眾人所知。而在上市後的媒體見面會上,華大基因也進一步闡釋了其發展主業和未來思路。
  • 華大基因:用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資料圖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華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及「火眼」實驗室為海內外抗疫提供有力支撐,科研團隊在線開闢抗疫科普「戰場」,破除謠言。兼顧抗疫的同時,華大基因始終不忘「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在遺傳性耳聾、孕前遺傳病、無創產前檢測、腫瘤、病原感染等多個領域持續研發新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
  • 華大基因百歲爭議背後:高科技企業還是金融投機?
    在全球基因測序巨頭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科技企業紛紛對研發投入重金、避免落後時,華大基因的研發投入比例的確引人深思。媒體指出,華大基因的研發投入佔比低於多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如沃森生物2017年研發投入接近總營收的一半;廣生堂、艾德生物、達安基因等公司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都超過10%。
  •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難?資本這樣為醫藥企業破題
    這些募集資金的投入,使得邁瑞醫療整合了全球範圍內的科研、技術、管理、銷售等資源優勢,進一步深化全球市場業務布局,完善並拓展了公司在醫療器械行業的縱深布局,更重要的是,讓公司將更多的資源、精力投入更多產品的創新中。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邁瑞醫療研發投入為15.08億元,同比增長25.64%,已經佔營收比重9.39%。
  • 深交所扒皮華大基因背後,華大關聯交易到底做了什麼?
    問詢函要求華大基因解釋:向關聯方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兩份採購合同具體內容;關聯方員工研發成果歸屬情況、是否屬於核心技術,華大基因研發體系是否對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關聯方存在依賴。華大基因這次被檢查算是有點倒黴、運氣不佳,按我國證監會規章制度,證監會每年會在上市企業中選擇大約100家企業作為抽樣進行檢查。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沒有瓜,散了吧!
    或許是「人紅是非多」,今年率先研製出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的華大基因在抗疫中表現搶眼,在資本市場其股價漲勢也是「一騎絕塵」。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公司於2017年上市,發行價為16.24元每股,因其「基因檢測」等概念,股價一度較發行價格上漲超過15倍。
  • 華大基因:一群「科學土匪」的逆襲
    從這次華大基因的招股書來看,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主要服務於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獨立實驗室、製藥公司等機構,以及國內外的各級醫院、體檢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公司客戶和大眾客戶。
  • 研發支出僅佔營業收入8% 華大基因科研核心被誇大?
    在學術界人士看來,華大基因雖然拉低了行業成本,但資本運作痕跡太重,導致公司的實際科研能力被誇大。同時,華大基因也擺脫不了關鍵技術和核心儀器全靠採購的窘境。以商業模式考量,剝開自我包裝,華大基因的業務模式之單一和傳統,或許超乎很多人的想像。善於以科研前景包裝公司預期,就不得不承受預期幻滅帶來的後果。
  • 華大基因業績「奔騰」之後的深謀遠慮
    8月27日,華大基因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因為在疫情期間的突出表現,華大基因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08億元,同比增長218.08%;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6.0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8倍。到底是「華大基因畢其功於一役」,還是華大基因找到了新的突破方向?這是市場爭議的兩極,也是決定著華大基因未來走向的關鍵所在。
  • 華大基因涉「洩密門?為美國丹麥科研者提供14萬國人基因數據
    美國、丹麥等國人員深度研究了國人基因數據根據案件證據——華大基因科技公司、華大研究院發表在《Cell》雜誌的《非侵入性產前檢測的基因組分析揭示了遺傳相關性、病毒感染的模式和中國人口歷史》一文,以及美國研究人員發布的論文和外媒報導信息顯示,無論主觀有無故意,華大基因的研究項目確實導致了國人的大量基因數據外傳到了國外,且有國外基因科研人員深度研究了這些基因數據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2 「華大基因已低調許多」既然華大基因在基因檢測這一領域有如此能耐,那麼目前這家公司怎麼樣了?金融投資報記者聯繫到了成都一位在三甲醫院從事基因檢測的工作人員趙先生(化名)。該人員稱,在幾年前,華大基因的基因檢測業務確實是很牛,但這最近兩年卻低調多了。「低調的原因是,華大基因出了一個事。據說,華大和國外一起搞合作,把中國人的基因賣出去了。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該人員稱,在幾年前,華大基因的基因檢測業務確實是很牛,但這最近兩年卻低調多了。   「低調的原因是,華大基因出了一個事。據說,華大和國外一起搞合作,把中國人的基因賣出去了。當然,這件事後來也沒有被深挖。但實際上,確實從那件事後,華大基因就有點不如從前了。」趙先生稱。
  • 國信證券:建議「買入」華大基因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基因測序全產業鏈布局,覆蓋五大業務板塊  1999年華大集團為人類基因組計劃而生,以「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引領基因組學的創新發展。
  • 華大基因「聚焦均衡式」布局:擬引資發力感染防控業務
    感染業務市場的新藍海透過本次交易不難發現華大基因對感染業務市場的雄心。2019年上半年,華大基因感染防控類服務同比增長超過90%,增速亮眼。目前華大基因的感染防控業務覆蓋國內包括臺灣地區在內的省市自治區及直轄市近30個,合作科研機構7家,醫療機構超過600家,其中三甲醫院410家。
  • 寫在華大、貝瑞上市之際--基因檢測行業深度報告
    華大基因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基因測序中心。上遊:國內部分公司逐步布局上遊,主要以自主研發和OEM貼牌生產的模式,如華大基因,貝瑞和康、達安基因、博奧生物均採取和外國知名測序儀製造商合作OEM;少量廠家具備自研能力,比如華因康、瀚海基因、華大收購的CG等企業。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H1業績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長672.83%-723.35%7月13日晚,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公司整體上半年營業收入預計40億元-4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09.73%-232.96%,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3,000萬元~163,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72.83%-723.35%。華大基因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市場對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需求大幅增長,公司感染防控業務和精準醫學綜合解決方案業務在報告期內實現了大幅增長。
  • 華大基因入選「全國十佳法務部」
    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華大基因成功入選「全國十佳法務部」的同時,華大基因總法律顧問兼董事會秘書徐茜也獲得「全國十佳首席法務官」稱號。  「華大業務種類繁多、覆蓋面廣、合作對象眾多等都對法務部的工作形成了各種挑戰。此次獲獎,可以說是對華大基因法務部在風險控制、專利保護、經營成果保護等方面的極大肯定。」華大基因法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 華大基因半年報業績預增673%-723% 助力全球防疫抗疫龍頭地位穩固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2020年7月13日晚,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告披露,公司2020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5.30億元-16.3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672.83%-723.35%,業績實現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