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涉「洩密門?為美國丹麥科研者提供14萬國人基因數據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出品 | 新財報

研究員 | 財報君

12月8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下達民事判決書,對「華大基因起訴記者金微」名譽侵權案作出終審判決。二審法院認定《華大基因被罰!14萬孕婦基因已流到國外,細思極恐》一文內容並無明顯不當。

根據案件涉及的證據顯示,華大基因的「14萬孕婦基因數據」研究項目確實存在外傳基因數據、危害國家安全的嫌疑。但是華大基因不但沒有反思,反而在項目重要信息上公開撒謊。

從企業業績等角度來看,華大已經在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

美國、丹麥等國人員深度研究了國人基因數據

根據案件證據——華大基因科技公司、華大研究院發表在《Cell》雜誌的《非侵入性產前檢測的基因組分析揭示了遺傳相關性、病毒感染的模式和中國人口歷史》一文,以及美國研究人員發布的論文和外媒報導信息顯示,無論主觀有無故意,華大基因的研究項目確實導致了國人的大量基因數據外傳到了國外,且有國外基因科研人員深度研究了這些基因數據。

證據顯示,在涉案「14萬孕婦基因數據」研究項目中,華大基因研究得到了國外的丹麥創新基金的工業博士基金」資助,有美國、丹麥等國不少於13家(位)的境外機構和外籍科研人員研究了華大基因提供的國人基因數據。

去年,科技部公布了2015年對華大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違規「通過網絡將基因信息傳遞到境外」造成了基因數據洩露,可能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的傷害。而美國兩位議員就曾通過公開信形式指出,華大基因接觸到美國的基因數據,並質疑是否存在國家安全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華大基因的研究項目確實存在危害國家安全的嫌疑。

面對質疑,華大基因竟然撒謊

值得注意的是,華大基因為了「14萬孕婦基因數據」研究項目辯護,在多項信息上公然撒謊。

華大基因曾表示,項目全部費用來自華大,項目全部由中國人完成,只有兩名外籍科學家提供了思路和計算指導。根據案件審理中的一系列證據顯示,以上明顯屬於謊言。

在案件一審中,華大基因曾當庭承認,其管理的國家基因庫不僅將檢測數據上傳於網際網路,還提供給包括境外研究者使用。

企查查信息顯示,華大基因是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擁有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支機構與產業鏈。擁有如此強大的科研實力,華大基因不可能不知道「14萬孕婦基因數據」研究項目可能存在的國家安全風險。在被媒體指出其缺點後卻不反思改進,還通過撒謊的方式為自己辯護,其「傲慢」的企業文化可見一斑。

華大基因已經有些「吃老本」了

華大基因正在為其「傲慢」付出代價。三季報顯示,華大基因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0.7億,同比增長14.2%;實現歸母淨利潤2.7億,同比下降15.6%。目前華大基因總市值約241億,較上市不久的千億以上總市值,已經跌去了約四分之三。

華大基因的「基因測序第一股」光環已經暗淡。

華大基因最重要的核心業務是生育健康業務,這項業務為華大基因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營收,說是華大基因的中流地址也不為過。但是我國新生兒出生數量逐年下滑,這項業務未來增長極可能放緩,未來甚至可能下降。

華大基因的核心業務之一的腫瘤診斷相關業務2018年收入為3.57億元,而主攻這項業務的艾德生物去年營收已經達到4.39億元。在這一領域,華大基因已經出現被後期之秀反超的趨勢。

通過核心業務分析,可看出華大基因已經有些「吃老本」了。而且目前僅A股就有21家基因檢測類上市公司,行業競爭激烈。

從「圈地門」、「癌變門」、「裁員門」,到目前的「14萬孕婦基因」事件後,希望華大基因能夠吸取到足夠教訓。畢竟大家都對華大基因寄予了厚望。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幫丹麥人構建了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
    > (原標題:中丹合作構建丹麥人泛基因組圖譜) 科技日報訊,華大基因
  • 「舉報門」後遺症?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
    緊急闢謠  針對相關傳言,華大基因在其官方微博表示,據了解,「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這個機構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
  • 舉報門後遺症?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是否是2018年的「舉報門」當事人王德明?
  • 舉報門後遺症?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華大基因董秘辦相關人員告訴時間財經,應該是2018年「舉報門」當事人王德明,目前已經向相關部門提交了證據。關於該事件對公司影響,該工作人員稱,「我們覺得還好,證據充分。」緊急闢謠針對相關傳言,華大基因在其官方微博表示,據了解,「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這個機構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
  • 崔永元手撕華大基因董事長背後: 疑將中國人遺傳基因數據傳至境外
    「鬥士」崔永元又把矛頭對準了華大基因,當然並非無緣無故。   日前,崔永元微博「小崔讀書匯」轉發了有關華大基因14萬孕婦基因數據洩露的文章,再度引起輿論熱潮。  令人震驚的是,華大基因確實曾經將部分(中國人)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此舉遭到了科技部的處罰。
  • 從合作到反目 華大基因「舉報門」背後糾葛
    「華大生命研究院託管的國家基因庫開展細胞保存和細胞應用項目,他們稱呼我們為代理商,其實我們想做更多的業務。」王德明稱,南京昌健譽嘉負責為該項目提供細胞源,通俗意義表述就是:提供臍帶血幹細胞採集存儲、免疫細胞採集存儲業務。隨後,王德明和南京昌健譽嘉以「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的名義開展商業活動,後來這一名義被華大基因、華大生命研究院和國家基因庫否認。
  • 深交所扒皮華大基因背後,華大關聯交易到底做了什麼?
    請發行人說明報告期內,發行人向關聯方採購基因測序、技術開發、鑑定合成等服務,關聯交易總額為863.33萬元、1,463.23萬元、961.21萬元和831.72萬元,佔同年同類型交易的比例為5.60%、44.14%、18.00%和39.77%,佔同年營業成本的比例為1.86%、2.39%、1.63%和2.62%。
  • 14萬孕婦基因外流?華大基因:自媒體惡意煽動製造恐慌
    14萬孕婦基因違規外流」的相關文章,該文援引科技部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並結合新華社10月初的一篇《14萬中國孕婦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完成》,猜測「華大基因恐已違規將14萬孕婦基因傳遞出境」。 10月26日,華大基因微博對此發布澄清公告稱,國外學者只給予智力貢獻,並未接觸原始數據,部分自媒體惡意手段,煽動公眾情緒,將堅決通過法律手段維護權益。
  • 華大基因:決戰黎明破曉前
    接連在美國、德國、瑞士、丹麥、土耳其等市場遭遇Illumina(NASDAQ:ILMN)狙擊後,8月20日,這場全球性專利戰,終於燒到了家門口:香港高等法院開庭審理了前者訴華大基因關聯公司與子公司涉嫌侵犯其基因測序儀與試劑標準專利的民事訴訟案。
  • 華大基因:決戰黎明破曉前-虎嗅網
    成立的第21年,登錄資本市場的第4年,基因測序儀全面實現自主替代的第2年,華大基因終是捱來了自己的宿命之戰。接連在美國、德國、瑞士、丹麥、土耳其等市場遭遇Illumina狙擊後,8月20日,這場全球性專利戰,終於燒到了家門口:香港高等法院開庭審理了前者訴華大基因關聯公司與子公司涉嫌侵犯其基因測序儀與試劑標準專利的民事訴訟案。
  • 華大基因:控股股東華大科技解除質押191萬股
    每經AI快訊,華大基因(SZ 300676,收盤價:130.25元)12月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知,華大科技於2020年11月30日將原質押給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的公司股份約191萬股解除質押,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
  • 華大基因上市周年考 主營業務遭質疑
    此前,華大基因在招股書中稱,2009年至今,公司已與全球多個國家超過3000家醫院進行合作,檢測樣本數已超過170萬例,檢出率和特異性均大於99%。  對於宣傳中提到的99.9%的篩查準確性,華大基因CEO尹燁此次對外回應:「99.9%指檢出的結果為陽性的準確率,指敏感度高,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一直被明確定位為胎兒染色體異常產前篩查技術,檢測報告為醫生提供了診斷依據。」
  • 華大基因被指外洩國人遺傳數據 CEO怒斥:把我們往賣國賊寫
    華大基因回應: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採集合法合規華大基因CEO尹燁沸沸揚揚的基因資源外洩風波之後,華大基因一紙訴狀將自媒體告上法庭。2018年10月26日,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致自媒體「記者金微」律師函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公布了給「記者金微」實際運營者金微遞交的律師函,認為其在公眾號上發表的《華大基因被罰!
  • 華大基因:一群「科學土匪」的逆襲
    從這次華大基因的招股書來看,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主要服務於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獨立實驗室、製藥公司等機構,以及國內外的各級醫院、體檢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公司客戶和大眾客戶。
  • 華大基因:「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中國公司相關產品也在世界各國迅速獲得認證和授權準入。斬獲多國授權準入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國家藥監局於2020年1月26日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產品。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1 否認基因編輯58個嬰兒對於參與基因編輯嬰兒一事,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是義正辭嚴。公司官微首先稱: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根據官微,華大基因表示,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是: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根據官微,華大基因表示,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   重要的事情是: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 半年賺了五年的錢,華大基因高光時刻還有多久?
    回溯過去五年的歸母淨利潤情況,2015-2019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62億、3.33億、3.98億、3.87億、2.76億,這五年歸母淨利潤合計為16.56億元,這與華大基因2020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接近。簡單地說,華大基因今年上半年賺了過去五年的錢,可謂是盆滿缽滿。而令華大基因業績爆發的原因就是疫情帶來的檢測業務。
  • 華大基因「舉報門」背後 全國項目圖譜初現
    來源:國際金融報7月10日,輾轉於書面回復的華大基因終於選擇直面媒體,就外界關注的系列話題進行回應。這是「舉報門」後華大基因首次公開回應,兩周前那封舉報信的發酵,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撕開了故事的一角。「圈地」疑雲6月27日中午,在金陵鬧市的一家咖啡廳裡,《國際金融報》記者見到了華大基因的實名舉報者——王德明。6月14日,他以網名「獨孤九劍王德明」在天涯論壇發出了一篇名為《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的文章,以「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之名,向江蘇省人民政府舉報華大基因。
  • 華大基因回應違規傳遞人類遺傳資源出境:已恢復國際合作
    10月26,深交所向國內基因測序界龍頭華大基因(300676)下發問詢函,要求說明科技部行政處罰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公司採取的整改措施及效果;並說明「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是否與外方機構或個人存在合作,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