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作到反目 華大基因「舉報門」背後糾葛

2020-11-26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曉暉 32歲的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昌健譽嘉」)總經理王德明,6月14日在網絡上發出了對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300676.SZ,下稱「華大基因」)的實名舉報信——《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財產》。

2018年6月27日,華大基因發出澄清公告:南京昌健譽嘉曾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下稱「華大生命研究院」)有技術服務合作關係,但並不存在名稱的授權使用或實體的授權運營關係,且合作期間由於其存在違約事項,華大研究院已與其解除全部合作關係,南京昌健譽嘉及員工王德明的所有行為,均不代表華大控股及華大研究院的立場、觀點。

華大基因還表示,舉報信對公司名譽造成惡劣影響,華大基因的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科技」)和華大生命研究院已經採取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曾經攜手合作,如今反目交惡,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反目

目前這個混亂的局面,需要追溯到2018年5月18日。當日,華大基因在其官方網站(www.genomics.cn)以華大生命研究院(國家基因庫)的名義,發出了一則關於南京昌健譽嘉違法冒充「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的聲明。

在5月18日的這則聲明中,華大生命研究院表示:

1、我院從未以任何形式授權南京昌健譽嘉以「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的名義開展市場活動、發表相關言論,亦從未以任何形式授予該公司員工王德明「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主任」之身份,南京昌健譽嘉及王德明的所有行為、言論均不代表國家基因庫的立場、觀點。

2、南京昌健譽嘉與我院曾為技術服務合作關係,而並不存在名稱的授權使用或實體的授權運營關係。鑑於合作期間該公司根本違約,我院已解除與其全部合作關係。

3、國家基因庫是服務於國家戰略的國家級公益性創新科研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支撐中國生命科學與生命經濟發展的資源與基礎能力平臺。南京昌健譽嘉及王德明的行為、言論已嚴重損害了國家基因庫的聲譽,擾亂了國家基因庫的運營秩序,並對公眾造成誤導,我院對此表達嚴厲譴責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這則聲明一出來,我們就懵了。5月20日我找到汪建(華大基因董事長),嘗試跟他溝通這件事,汪建稱他不太了解這件事情,了解完後再給予答覆。」王德明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王德明稱,自己是南京昌健譽嘉的實際控制人(南京昌健譽嘉70%的股權由其妻子周佳持有),華大基因的上述聲明對公司和自己造成沉重的打擊。

王德明向經濟觀察報出示了一份顯示為南京昌健嘉譽和華大生命研究院所籤訂的《國家基因庫技術服務合同》的資料,上面標註的合同編號為:CNGBHX2016032901,落款日期是2016年6月7日,顯示有雙方蓋章籤字。

「華大生命研究院託管的國家基因庫開展細胞保存和細胞應用項目,他們稱呼我們為代理商,其實我們想做更多的業務。」王德明稱,南京昌健譽嘉負責為該項目提供細胞源,通俗意義表述就是:提供臍帶血幹細胞採集存儲、免疫細胞採集存儲業務。

隨後,王德明和南京昌健譽嘉以「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的名義開展商業活動,後來這一名義被華大基因、華大生命研究院和國家基因庫否認。

王德明提供的一張顯示為國家基因庫官網的一則消息截圖,落款日期為2016年4月17日,標題是「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成立,4月起接受樣本」。

但是,記者在相關官網上沒有找到這一網頁。

此時,華大基因尚未登陸A股,處於IPO的關鍵期。

經濟觀察報記者在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上發現,該網站引用新華日報的一則消息《江蘇37家醫院獲國家基因庫質量認證》,文中提及:「記者近日從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獲悉……」

6月27日,華大科技和華大生命研究院於華大基因官網聯合發布《嚴正聲明》,繼續否認「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這樣的組織,並表示反對一切盜用「國家基因庫」名義的行為。「合同沒有約定違約責任以及違約金的賠償,華大基因認為我們籤訂的合同地域範圍過大(整個華東),因此決意收回合同。」王德明表示,這個事情成為南京昌健譽嘉的夢魘。

與此同時,王德明也在網絡上公開表達觀點:「臍帶血保存沒有效果,至今未見有白血病患者使用臍帶血幹細胞自救成功案例」。這個觀點迅速在媒體和網絡上蔓延。華大生命研究院和國家基因庫注意到這個報導,雙方迅速陷入交惡狀態。

起訴和舉報

王德明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5月29日,華大基因通過在《江蘇金融時報》上刊登聲明的方式,澄清跟南京昌建譽嘉的關係,王的客戶紛紛離去,南京昌健譽嘉陷入癱瘓狀態。

5月30日,南京昌健譽嘉作為原告,向南京建鄴區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訴狀,把華大科技、華大生命研究院列為被告,法院準予立案。

南京昌健譽嘉在起訴書中稱:「2016年4月,原告與被告共建成立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因『國家基因庫』只是一個有關部委批准使用的稱號並無獨立法人主體,其在深圳依託被告法人主體運營,在北京依託合作方北京譽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主體運營,同樣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一直依託原告南京昌健譽嘉的法人主體運營。根據雙方共同規劃,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定位承接國家基因庫華東地區的樣本採集、科研及部分存儲業務,同時將開展基於基因技術組技術的幹細胞科研項目。」

南京昌健譽嘉在起訴狀中要求華大基因一方消除名譽侵權,公開賠禮道歉並在全國範圍消除影響。

隨後,王德明將起訴至法院的消息,反饋給華大基因。

2018年6月10日,王德明接到南京警方的傳喚通知,要求其說明一些情況。6月12日,王德明攜律師前往公安局,警方對王德明稱接到華大基因方面報案,訴王德明等人「私刻公章」。南京昌健譽嘉和王德明提交了合法審批備案的手續之後,公安局沒有對其採取強制措施。

6月13日,王德明寫出了那封實名舉報信,王德明在實名舉報信稱:「華大基因以高科技企業名義四處圈地,並以高定價的基因檢測等產品項目免費提供相關官員構成賄賂。」

對於王德明的實名舉報,華大基因在2018年6月27日發出兩份聲明,一份是上市公司華大基因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的《關於控股股東及關聯公司涉及網絡傳聞的澄清公告》(下稱《澄清公告》);另一份是刊登在華大基因官方網站上,以華大科技和華大生命研究院雙重落款發出的《關於天涯論壇註冊用戶「獨孤九劍王德明」惡意詆毀華大基因的嚴正聲明》(下稱《嚴正聲明》)。

《澄清公告》除了文中開頭提及的「已經與南京昌健譽嘉解除合作關係」之外,還對王德明的實名舉報信進行了澄清:「華大控股及華大研究院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所謂套騙國有資產、以及對過往合作夥伴進行個人打擊、報復,文章提及線索不清、質疑無據,已對企業名譽造成惡劣影響。文章所涉事項與上市公司無直接聯繫,目前華大控股及華大研究院已採取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嚴正聲明》比上市公司的《澄清公告》較詳細,包括:不存在「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為名的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其他獨立的社會組織,反對一切盜用「國家基因庫」名義的行為;南京昌健譽嘉因未能履行主要合同義務,已經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解除全部合作關係;華大基因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文中提到的華大基因套騙國有資產、對董事長汪建個人的造謠污衊以及華大基因對過往的合作夥伴進行個人打擊和報復一說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誹謗等內容。

華大基因股價在6月27日和28日兩個交易日裡,從107元跌至92元,兩日內跌去60億元市值。

細胞業務

實名舉報事件和雙方的反目,掀開了華大基因在細胞業務的冰山一角。華大基因的細胞業務有個關鍵詞——國家基因庫。

在國家基因庫的官方網站(www.cngb.org)中,該機構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2011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深圳國家基因庫。同年10月,深圳國家基因庫建設方案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四部委批覆。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服務於國家戰略的國家級公益性創新科研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十二五」重點基礎能力建設項目。

王德明提供的一份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前身)與北京譽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譽馬生物」)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書》(落款時間為2016年3月9日)顯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北京譽馬生物聯合共建「國家基因庫京津地區細胞公共樣本庫」,北京譽馬生物負責進行細胞樣本收集、市場推廣、市場維護、臨床合作醫院聯盟建立、臨床醫師聯盟建立,並保證合作期間不與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從事相同或相關項目的單位進行合作。雙方合作期為十年,落款的印章與南京昌健譽嘉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協議相同。

譽馬生物的一位員工對記者證實,這份合同遇到了華大基因方面的終止,已經不再生效。王德明表示,華大基因在托管國家基因庫的同時,也在開展細胞存儲業務。其提供的一份顯示為內部群發的郵件,發件人顯示為深圳華大基因細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華大科技的全資子公司)的市場總監,於2017年12月1日發給各代理合作夥伴的細胞代理業務考核通知,表示將定於2018年1月上旬對華大細胞儲存代理商在2017年度的業務開展及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處理。記者聯繫華大基因方面求證相關信息,並未獲得回復。

早在2016年5月,國家衛計委叫停了細胞免疫臨床治療,而細胞儲存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在日後用於患者的細胞免疫治療。但是據了解,存儲細胞應該沒有法規禁止。

存儲細胞的客戶,要繳納採集費、儲存費和使用費,王德明表示,南京昌健譽嘉的商業模式就是跟華大基因共享整個環節中的收入。

經濟觀察報記者在最近一周的時間裡,向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華大基因董秘辦公室、華大基因公共關係與政府事務部門,就華大基因在細胞儲存業務方面等問題提交了採訪申請和相關問題,至本文截稿,仍然沒有得到華大基因的答覆。

2018年7月6日,華大基因股價收於99.13元,從2017年11月14日最高時的261.99元腰斬過半,從千億市值到如今,總市值跌破400億元。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舉報門」背後 全國項目圖譜初現
    來源:國際金融報7月10日,輾轉於書面回復的華大基因終於選擇直面媒體,就外界關注的系列話題進行回應。這是「舉報門」後華大基因首次公開回應,兩周前那封舉報信的發酵,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撕開了故事的一角。華大基因在招股說明書中曾提及政府合作模式的好處在於通過政府渠道,在區域內迅速以低營銷費用拓展銷售規模,盈利來源於規模經濟效應。2014年至2016年,與政府合作取得的銷售收入逐年增長,從8622萬元上升到1.49億元。
  • 「舉報門」後遺症?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
    「舉報門」後遺症?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是否是2018年的「舉報門」當事人王德明?
  • 舉報門後遺症?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時隔兩年,華大基因再次被舉報。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
  • 舉報門後遺症?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時隔兩年,華大基因再次被舉報。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深交所扒皮華大基因背後,華大關聯交易到底做了什麼?
    不僅僅對全通教育發起教科書式問詢,更兩次「空襲」華大,深扒華大關聯交易,掀開了長期掩蓋在華大基因關聯交易上的蓋子。證監局二次「空襲」華大基因繼4月4日收到深圳證監局罰單後,4月8日晚,華大基因再迎深交所「空襲」,背後依舊是關聯交易問題。
  • 直擊華大基因與舉報人王德明庭審:究竟因何舉報,甚至以自殺相挾?
    華大基因研究院與「圈地門」舉報人王德明的首個訴訟10月23日上午終於在南京開庭。華大基因研究院律師提交了十餘條證據,試圖證明王德明與他的昌健譽嘉違約在先,雙方解約後仍有不正當競爭;而王德明一方認為,「國家基因庫」應歸國家所有,華大方並無主體資格,且雙方屬於合作關係,不存在任何競爭。
  • 華大基因再起爭端,被合作方曝首席科學家是高中學歷!
    創建19年來,華大基因在發展的過程中,它背後的榮光與爭議,從來就沒有少過。還記得今年的5月,華大基因的董事長汪建曾經在一個論壇上表示華大基因的員工活到100歲不封頂,還對員工規定了三大可以說是嚴苛的紀律。本意是想表現華大基因對人類的健康的重視,還有自家技術。結果沒想到此番話一出後,華大基因的股票隔日受到了影響,不增反減。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和報案
    2020-12-09 09:15:23 來源: 科創板日報 舉報
  • 崔永元手撕華大基因董事長背後: 疑將中國人遺傳基因數據傳至境外
    2017年7月,幾度上市未果的華大基因終於登陸創業板。  此後,華大基因帶著獨角獸光環迎來市場追捧,股價曾創出261元的高峰,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  然而,上市之後的華大基因,醜聞不斷,先後陷入「圈地門」、「癌變門」等事件,市值也急速縮水,截至10月26日收盤,只剩200億元,縮水幅度接近80%。
  • 華大基因回應無創產檢質疑:染色體質量異常不在檢測範疇
    媒體溝通會現場從主營業務無創基因檢測遭受質疑,到南京昌建「舉報門」事件,再到被傳聞高中生當上集團首席科學家……連日來,一系列的質疑聲將華大基因持續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8月1日,華大集團舉行媒體溝通會,就近期的一系列熱點事件進行了回應。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仍在微信傳播 華大基因闢謠並報案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仍在微信傳播 華大基因闢謠並報案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2月8日晚間,針對12月7日傍晚有微博發文表示「華大基因有大瓜要爆,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
  • 華大基因:「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來源:第一財經華大基因: 「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截至2020年,華大基因累計參與發表1379篇文章,累計影響因子為11401.7。 ]如果說口罩是中國製造的代表,核酸檢測試劑則是中國科技戰疫的國際名片。
  • 華大基因上市周年考 主營業務遭質疑
    在公告中,華大基因首先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進行了介紹,並稱國家層面亦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支持和規範無創基因檢測臨床應用的開展,深圳已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納入到公共衛生項目。  「相比傳統唐氏篩查技術而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多個大規模臨床樣本驗證研究證明無創具有高靈敏性、高特異性等特點。」華大基因稱。
  • 華大基因涉「洩密門?為美國丹麥科研者提供14萬國人基因數據
    二審法院認定《華大基因被罰!14萬孕婦基因已流到國外,細思極恐》一文內容並無明顯不當。根據案件涉及的證據顯示,華大基因的「14萬孕婦基因數據」研究項目確實存在外傳基因數據、危害國家安全的嫌疑。但是華大基因不但沒有反思,反而在項目重要信息上公開撒謊。從企業業績等角度來看,華大已經在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
  • 華大基因舉報案當事人梁松:願意無償承擔一切債務
    轟動一時的實名舉報華大基因案,劇情似乎大逆轉——主要當事人之一的北京譽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松說:「我願意無償承擔一切債務。」在此之前,梁在接受時間財經採訪時表示,由於華大單方面解約,導致公司背負四川成都合作夥伴大量債務,因而堅決不同意解約。然而梁松近日卻對時間財經說,「他們賠就賠,不賠的話,我們也沒有辦法去強求。」
  • 視頻|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報案!沒有「基因庫...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300676)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華大基因與美加醫學籤約牙髓幹細胞儲存業務合作
    中證網訊 8月20日,華大基因與美加醫學正式就牙髓幹細胞儲存及應用項目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據美加醫學介紹,華大基因與美加醫學強強聯合,將深入挖掘牙髓幹細胞及牙齒再生技術的應用和醫療市場,為深受牙齒疾病困擾或為其感到擔憂的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沒有瓜,散了吧!
    一名為「未名湖畔魯智深」的微博網友聲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 對此,華大基因12月7日晚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華大基因、華大智造及多家合作夥伴在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的發布...
    2020-10-19 07:37:15來源:FX168 【華大發布車載版火眼實驗室】日前,華大基因、華大智造及多家合作夥伴在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已聯合開發出全新的車載火眼實驗室,可為中國國內外的醫院及衛生部門提供超高通量、更快速、機動性更高的應急檢測整體解決方案,為阻擊可能在秋冬季再次「抬頭」的疫情提供了更高效的應對措施。
  • 研發支出僅佔營業收入8% 華大基因科研核心被誇大?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呂方銳 陳鋒 北京報導合作夥伴因冠名糾紛而舉報,大火迅速蔓延到了華大基因(300676.SZ)的多個方面,包括華大基因借產業園圈地、科研界「富士康」等質疑。而隨後發生的湖南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漏檢」患兒的消息,更是重創了華大基因的股價基礎——檢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