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幫丹麥人構建了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

2020-11-30 網易科技

(原標題:中丹合作構建丹麥人泛基因組圖譜)

科技日報訊,華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和丹麥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共同完成了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2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項目指導委員會成員在歐洲華大基因總部前合影。中國網 圖

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起始於2012年初,旨在建立基於丹麥人的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為丹麥國家基因組二期項目作鋪墊。由丹麥政府、各院校、國家基金會與華大基因共同投資支持該項目的設立,並搭建起了以丹麥為中心、輻射歐洲的大型測序平臺。該平臺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緊鄰哥本哈根大學和丹麥國立醫院,歐洲華大基因總部也設立於此。

本次丹麥人泛基因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使用了來自50個丹麥家系的150個健康丹麥人樣本,構建了多梯度測序文庫。經過評估,這些基因組的組裝質量與使用更昂貴的第三代測序技術的從頭組裝序列類似甚至更好。其組裝連貫性和完整性,僅次於人類基因組參考序列和一株葡萄胎單倍體細胞系基因組組裝序列。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開發了全新的遺傳變異檢測方法,準確檢測出了各種類型的遺傳變異。該變異數據集除了擁有高準確度的單鹼基突變和小的插入缺失外,還包括了大量全新的插入缺失、基因組易位和倒位等結構性變異,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丹麥人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

研究者還將丹麥人基因組構建成為特有的參考集,對一組早發極度肥胖人群的基因信息進行了分析,發現在已知的、與早發極度肥胖相關的基因組區域中,除了有單鹼基突變和小的插入缺失之外,還有諸多結構性變異同樣顯示出極強的關聯信號。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表示:「該研究成果將人類群體遺傳學研究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將該研究的策略運用到其他人群項目中,進而為更多國家推出的精準醫療計劃鋪平道路。」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侯維鋮_NT4124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全志武)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完成了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
  • 科學網—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穀子遺傳連鎖圖 【科學網 高長安 全志武報導】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成功完成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新一代測序技術對一株來自中國北方的穀子品系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從頭組裝,獲得了穀子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組裝得到的基因組大小約為423Mb,N50達到了1.0Mb)。通過基因組注釋和分析發現,穀子基因組中的重複序列約佔整個基因組的46%,大約含有38,801個蛋白質編碼基因。
  • 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1年12月19日,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工作已經完成。科學家們將此圖譜譽為「天驕一號」,這標誌著我國的人類學、民族學、人類遺傳學及醫學健康研究進入基因組水平。    基因採樣的成年蒙古族男子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34代孫,具有完善的家族系譜記錄,且沒有和外族通婚史。科學家們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採取了從頭測序和重測序兩種方法分別獲得全基因組序列。
  • 跨越1.8億年構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 Nature發表論文...
    記者今日獲悉,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近日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繪製出鴨嘴獸和針鼴的高質量基因組,並據此與人、有袋類動物、鳥類和爬行類等多種動物基因組進行比較追溯,最終跨越1.8億年,首次成功構建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已於北京時間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千人基因組計劃"鎖定高精度遺傳變異圖譜
    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我們了解人與人之間對疾病的易感性、對藥物和環境因素的反應性的不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葉葭博士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近年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某些疾病的發病率在種族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如高血壓發病率在白種人中為5%~7%,而在黑人中可高達20%~30%,黃種人最低。我國不同民族間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存在很大差異。
  • 我國率先繪出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本報訊 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日前聯合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表示,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石斑魚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華大等機構發表有關鳥類基因組數據研究
    這一方法存在兩個弊端,一是因為受制於參考基因組而無法識別出其他物種特異序列或者其他物種之間的差異序列,二是因為只獲取單拷貝同源區域而丟失了由分支特異複製事件所帶來的一比多或多比多的同源區域。在多物種比較分析中,由於基因複製、序列丟失或獲得、染色體結構變異等事件存在的情況下,如何獲取更真實且全面的序列同源關係用於後續系統發生關係的解析和比較基因組學相關分析尤為關鍵。
  • Nature:中外科學家首次重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月7日,Nature刊發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 華大等機構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登《Nature》封面
    這一方法存在兩個弊端,一是因為受制於參考基因組而無法識別出其他物種特異序列或者其他物種之間的差異序列,二是因為只獲取單拷貝同源區域而丟失了由分支特異複製事件所帶來的一比多或多比多的同源區域。在多物種比較分析中,由於基因複製、序列丟失或獲得、染色體結構變異等事件存在的情況下,如何獲取更真實且全面的序列同源關係用於後續系統發生關係的解析和比較基因組學相關分析尤為關鍵。
  • 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首次「出爐」!中外科學家共同完成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7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近日,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已發表於英國著名的《自然》雜誌。該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圖由周暘等繪)「我們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 中外科學家合作繪製萬種鳥基因組圖譜
    中外科學家合作,構建起了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了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長期以來,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要少。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破譯了鱘形目、匙吻鱘科、現存唯一物種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鱘魚特有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骼礦化機制
  • 現生哺乳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成功構建
    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5月26日,華大基因研究人員首次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開發策略和方法組裝出迄今最完整的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為從頭組裝雜合度高的基因組奠定了基礎。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人類基因組是二倍體,完整了解每個染色單體的變異對基因組信息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
  • ...基因組數據研究登《Nature》封面!進一步揭示基因組多樣性演化...
    這一方法存在兩個弊端,一是因為受制於參考基因組而無法識別出其他物種特異序列或者其他物種之間的差異序列,二是因為只獲取單拷貝同源區域而丟失了由分支特異複製事件所帶來的一比多或多比多的同源區域。在多物種比較分析中,由於基因複製、序列丟失或獲得、染色體結構變異等事件存在的情況下,如何獲取更真實且全面的序列同源關係用於後續系統發生關係的解析和比較基因組學相關分析尤為關鍵。
  • 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萬種鳥基因組計劃旨在從全基因組水平構建鳥類的生命之樹,解析鳥類輻射性演化的分子動力,解碼動物遺傳變異和性狀差異之間的聯繫,揭示分子演化和生物地理學及物種多樣性格局之間的關係,評估環境氣候及人類活動對物種演化過程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且揭示整個鳥綱物種的種群變化歷史。目前,有超過200位來自全球的科學家參與到這項宏大的計劃中。
  •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該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中國科學報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