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外科學家首次重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2021-01-10 和訊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月7日,Nature刊發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據介紹,該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我們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

進食中的鴨嘴獸(華大基因(300676,股吧)供圖)

「我們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論文第一作者,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培養的周暘博士表示,「現代人有46條染色體,而我們和鴨嘴獸的共同祖先很可能有60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經過了很多次的變異才形成了今天的狀態。」

針鼴(Ken Hurley供圖)

「鴨嘴獸和針鼴等單孔類哺乳動物是非常古老的類群,它們與其他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在演化上是姐妹群的關係,並於約1.8億年前與其他哺乳動物分化開來。它們的基因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1.8億年前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以及這1.8億年間不同哺乳動物類群在演化過程中各自發生了什麼變化。」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澳大利亞的弗朗克?格魯茲納教授如是說。

哺乳動物染色體演化歷程簡圖(周暘等 繪)

該研究還揭示了哺乳動物性別染色體演化的出人意料的複雜模式。「我們都知道,人和其他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通過X和Y兩條染色體決定性別。XY染色體決定了雄性,XX則對應雌性。」論文的另一位通訊作者,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周琦教授說,「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單孔類的性染色體與包括人在內的大多數哺乳動物的性染色體沒有任何同源關係,反而和鳥類更接近。也就是說,我們與鴨嘴獸是在祖先分歧之後的大約數千萬年內各自獨立演化出了不同的性染色體系統。」

鴨嘴獸性染色體組裝及其特性

「事實上,鴨嘴獸有5對性染色體,也就是10條。而我們只有1對,也就是2條。」周暘補充說,「我們研究顯示,單孔類的性染色體很可能經過了非常複雜的演化。」

XY染色體之間的序列同源關係(周暘等繪)

此外,該研究還揭示了鴨嘴獸和針鼴在演化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特殊事件,如與牙齒有關的部分基因丟失從分子機制上找了這兩種動物成年後完全失去牙齒的原因,而另一些保留的與卵形成有關的基因則提示了單孔類作為少數卵生哺乳類動物的線索。研究還發現編碼哺乳動物的乳汁主要蛋白成分的基因在單孔目裡已經存在,說明泌乳和乳汁的性狀在所有現生哺乳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就已經演化形成。

單孔目動物祖先的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配對可能形成的環狀結構(左)和現代單孔目動物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配對呈現的線性排列(右)的示意圖(周暘繪)

「通過最新的測序技術結合分子標記圖譜,我們可以獲得質量更高的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數據,通過我們建立的算法,可以很系統的開展比較分析,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物種演化過程中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的通訊作者,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張國捷教授總結說,「這一研究不僅揭示了精細的染色體結構變異過程如何影響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同時也解答了許多單孔目物種這一特殊哺乳動物類群許多特殊生物學性狀的產生機制。」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首次「出爐」!中外科學家共同完成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7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近日,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已發表於英國著名的《自然》雜誌。該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圖由周暘等繪)「我們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 Nature|科學家首次重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哺乳動物的演化哺乳動物祖先的外觀形狀已經通過化石證據部分還原出來,但是哺乳動物祖先染色體的數目一直都是一個謎。得益於本研究產生的兩個高質量的單孔目基因組,研究團隊首次構建出2n=60條哺乳動物的祖先染色體,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中基因組的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現生哺乳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成功構建
    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跨越1.8億年構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 Nature發表論文...
    人類和鴨嘴獸有著共同祖先,為何獨立演化出了不同的性染色體系統?記者今日獲悉,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近日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繪製出鴨嘴獸和針鼴的高質量基因組,並據此與人、有袋類動物、鳥類和爬行類等多種動物基因組進行比較追溯,最終跨越1.8億年,首次成功構建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已於北京時間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科學家解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染色體
    近日,中外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這項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在比較了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後,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哺乳動物染色體演化歷程簡圖(周暘等繪)「這為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 科學家解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染色體—論文—科學網
    近日,中外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中外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針鼴 (Ken Hur ley供圖)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了一項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的成果,他們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並追溯發現哺乳動物祖先可能曾有60條染色體
  • 尋找我們共同的祖先:哺乳動物演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1月7日凌晨,《自然》發表了哺乳動物演化研究中的突破性進展,科學家們獲得了鴨嘴獸等單孔類哺乳動物高質量的基因組信息,並以此為基礎結合包括人等哺乳動物已有的基因組信息,如同時光倒流般反向追溯了我們整個哺乳動物類群的演化歷程,確認了一些關鍵的事件和時間點,追蹤到了我們共同祖先的遺傳信息,同時也解讀了哺乳動物性染色體演化的故事
  •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哺乳動物的演化...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哺乳動物的演化提供新的線索 2021-01-0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生鳥類「親戚」關係如何?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現生鳥類「親戚」關係如何?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長期以來,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少。自1861年第一塊始祖鳥化石報導以後,鳥類的起源更成為科學家們感興趣的課題。早期鳥類祖先自恐龍演化形成後,經歷了快速的物種大爆發,形成了現今鳥類的物種格局。
  • 科研|現生鳥類「親戚」關係如何?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自1861年第一塊始祖鳥化石報導以後,鳥類的起源更成為科學家們感興趣的課題。早期鳥類祖先自恐龍演化形成後,經歷了快速的物種大爆發,形成了現今鳥類的物種格局。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現生鳥類物種的分化過程和物種關係樹提出了眾多猜想,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
  • 中外科學家合作繪製萬種鳥基因組圖譜
    中外科學家合作,構建起了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了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長期以來,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要少。
  • 現生鳥類「親戚」關係如何?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自1861年第一塊始祖鳥化石報導以後,鳥類的起源更成為科學家們感興趣的課題。早期鳥類祖先自恐龍演化形成後,經歷了快速的物種大爆發,形成了現今鳥類的物種格局。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現生鳥類物種的分化過程和物種關係樹提出了眾多猜想,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
  • 剛剛,所有現生企鵝物種的基因組全部完成測序並公布數據
    「企鵝基因組聯盟」今天在開放獲取期刊GigaScience首次公布了所有現生企鵝物種的基因組數據。該聯盟由來自中國、丹麥、紐西蘭、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英國、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組成。
  • Nature:鴨嘴獸和針鼴基因組
    這兩個物種的基因組使基因組能夠檢測出祖先和譜系特有的基因組變化,這些變化既影響了單體進化又影響了哺乳動物的進化。分析表明,最極端的性染色體複合體起源於祖先的染色體環構型。reads,10XG,Hi-C和物理圖譜數據,組裝鴨嘴獸基因組。
  • Nature:華大等機構揭示鴨嘴獸多條性染色體和卵生之謎
    近日,華大與浙江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聯合公布了單孔目基因組的研究成果,並首次通過全基因組的數據研究了單孔目多對性染色體以及哺乳動物部分性狀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已於北京時間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鴨嘴獸和人類有共同祖先?最奇怪的哺乳動物進化史揭秘
    18世紀末,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鴨嘴獸,這種古怪的半水生動物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完整的基因組為我們解答了鴨嘴獸的一些奇異特徵是如何出現的。與此同時,破譯鴨嘴獸的基因組對於理解其他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進化也很重要。這是人類和其他真獸類哺乳動物進化成胎生動物,而非卵生動物的關鍵所在。」生物系教授Guojie Zhang表示。
  • Nature:鴨嘴獸進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哺乳動物的演化哺乳動物祖先的外觀形狀已經通過化石證據部分還原出來,但是哺乳動物祖先染色體的數目一直都是一個謎。得益於本研究產生的兩個高質量的單孔目基因組,研究團隊首次構建出2n=60條哺乳動物的祖先染色體,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中基因組的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Nature:現代生物的最後共同祖先——「LUCA」
    專題:Nature報導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從人類到細菌,從藍鈴花到藍鯨———都源自同一種實體,一種30億年或40億年前漂浮在「原始湯」周圍的原胞。這種實體是什麼樣子呢?它又是如何生活,以及生活在哪裡呢?在最新一期Nature上面,法國的科學家為我們揭開了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