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我們共同的祖先:哺乳動物演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2021-01-09 冉浩or瀚海藍月

1月7日凌晨,《自然》發表了哺乳動物演化研究中的突破性進展,科學家們獲得了鴨嘴獸等單孔類哺乳動物高質量的基因組信息,並以此為基礎結合包括人等哺乳動物已有的基因組信息,如同時光倒流般反向追溯了我們整個哺乳動物類群的演化歷程,確認了一些關鍵的事件和時間點,追蹤到了我們共同祖先的遺傳信息,同時也解讀了哺乳動物性染色體演化的故事。

其中的演化故事大概可以簡化成這樣的:

周暘和冉浩根據論文繪製

鳥和爬行動物是作為這個研究的外群,用來幫助定位我們的共同祖先——它有60條染色體,大約出現在距今1.8億年前。

然後就是染色體演化的故事,特別是性染色體。染色體是真核細胞生物主要遺傳物質的載體,比如說我們的體細胞中就有46條染色體:一共有兩套,每套包括1-22號常染色體和一條性染色體X或Y,一共23條。所以,我們的染色體是2n=46,男人是44+XY,女人是44+XX。雖然不同哺乳動物物種的染色體數量不一樣,但主要數量區別是常染色體,多數哺乳動物的性染色體也是兩條,同樣是,雄性XY,雌性XX。但單孔類不是,鴨嘴獸是52條,有42條常染色體和10條性染色體……10條……10條……數量如此巨大……也可以說是5對,以至於X染色體需要編個1-5號,Y染色體也得編個1-5號。於是,它是這樣子的:

鴨嘴獸的5對性染色體聯會(周暘繪)

關於這麼特別的性染色體,其來源,提出了兩個假說,其一,是由原始的XY染色體斷裂形成的,其二,則可能是發生了染色體的轉座和異位,而且發生了多次的片段交換,可以用如下簡圖來作為模型,當然,實際可能會更複雜一點:

假說二的示意圖(周暘繪)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研究發現鴨嘴獸和針鼴等單孔類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竟然和我們的不同源!也就是說,我們是各自獨立起源的。這就有意思了……可以作為未來的研究方向。

哦,對了,特別說一下,我們共同的祖先可能也是卵生的,畢竟鴨嘴獸和針鼴等單孔類哺乳動物也是卵生的,而且本次研究確認了這些動物仍具有與卵生有關的基因,這意味著我們共同的祖先,也是卵生的,胎生是哺乳動物演化歷程中在哺乳這一性狀出現之後才出現的。

此外,可以非常開心地說, 這個成果是我們課題組的張國捷老師做出的。「通過最新的測序技術結合分子標記圖譜,我們可以獲得質量更高的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數據,通過我們建立的算法,可以很系統的開展比較分析,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物種演化過程中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的通訊作者,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張國捷教授總結說,「這一研究不僅揭示了精細的染色體結構變異過程如何影響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同時也解答了許多單孔目物種這一特殊哺乳動物類群許多特殊生物學性狀的產生機制。」

附上論文原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39-0

相關焦點

  • Nature|科學家首次重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哺乳動物的演化哺乳動物祖先的外觀形狀已經通過化石證據部分還原出來,但是哺乳動物祖先染色體的數目一直都是一個謎。得益於本研究產生的兩個高質量的單孔目基因組,研究團隊首次構建出2n=60條哺乳動物的祖先染色體,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中基因組的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科學家解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染色體
    近日,中外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這項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在比較了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後,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哺乳動物染色體演化歷程簡圖(周暘等繪)「這為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 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首次「出爐」!中外科學家共同完成
    該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圖由周暘等繪)「我們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 跨越1.8億年構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 Nature發表論文...
    作為最早與其他哺乳動物分歧的物種,單孔目處在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們了解哺乳動物演化歷史的關鍵分支。這些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演化地位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對它們的性狀特徵、起源進行研究。對於現生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科學家們已經能通過化石證據還原它們的一部分外觀特徵,但其染色體數目尚不清楚。
  • 現生哺乳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成功構建
    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科學家解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染色體—論文—科學網
    近日,中外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Nature:中外科學家首次重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月7日,Nature刊發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 人類的祖先是遠古盾皮魚嗎?探索從魚到人的演化取得重大進展!
    中澳科學家通過對一種生活在4億年前叫做「盾皮魚」的魚類化石研究發現,這種遠古魚類有著和人類一樣的頜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通力合作,用全新的研究方法,在探索從魚到人的演化問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恐龍滅絕後 哺乳動物演化大幅加速
    在恐龍滅絕之後的1000萬年裡,我們祖先的演化速度比之前的8000萬年間的快了三倍。這條演化之路延續到現在,包含有蝙蝠、貓、犀牛、鯨、牛、穿山甲、鼩鼱、刺蝟等迥然不同的哺乳動物。」團隊發現,胎盤類哺乳動物最後的共同祖先生活於白堊紀晚期,比6600萬年前非鳥恐龍的滅絕早大約300萬年。之前的研究曾假定演化速度近似為常數,利用現今哺乳動物的分子數據倒推。這個時間比先前各類研究給出的結論晚了兩千萬年。
  •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哺乳動物的演化...
    genomes reveal mammalian biology and evolu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表了鴨嘴獸和短鼻針鼴(後簡稱針鼴)的基因組,並利用其信息對哺乳動物的演化以及單孔目性染色體演化進行了分析,為深入了解哺乳動物的重要演化歷程提供了新的結果。
  • 【科研速報】中耳演化發育在熱河哺乳動物中的祖先表型三維連續留影
    與此相比,哺乳動物中耳則由錘骨、砧骨、鐙骨形成聽骨鏈,外鼓骨支撐鼓膜收集聲音,下頜由一塊齒骨構成,形成齒骨-鱗骨頜關節。解剖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的大量研究證明,哺乳動物的聽骨和爬行動物的齒骨後骨和方骨具有同源關係。古生物學也早已提出中耳漸進演化假說,即從爬行類向哺乳動物的典型哺乳動物中耳的演化過程中,齒骨後骨逐步縮小,並與齒骨分離,最終移入顱基部,成為專司聽覺功能的結構。
  •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據介紹,此項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
  • 哺乳動物中耳如何演化?最新研究稱漸進過程與發育具一致性
    (許勇/繪 研究團隊/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孫自法)決定哺乳動物聽覺功能的中耳的演化,被認為是脊椎動物漸進演化的經典案例,也是一個從達爾文時代就在廣泛探討的問題,但受限於中耳化石保存極少,其演化過程和機制存在較大爭議。
  • 日媒:哺乳動物與昆蟲有共同祖先?大腦迴路相似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東京大學副教授伊藤啟等人通過仔細研究果蠅發現,昆蟲將觸覺傳遞迴大腦的神經迴路結構與人類等哺乳動物的非常相似。迄今為止的研究顯示,兩者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中,觸覺外的四感的神經迴路結構都相同。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近期來源於這些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著實讓人類遭受了一場重大的危機。 但實際上,這些小動物著實無辜!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十分不容易」的過去吧!
  • 哺乳動物在恐龍時代經歷「演化大爆炸」
    在侏羅紀中期,即2億年前到1.45億年前,哺乳動物的體型、形態出現了巨大變化,並分化出了眾多適應不同覓食環境和行動方式的種類。  早期的哺乳動物,如鴨嘴獸的祖先硬齒鴨嘴獸,以及形態類似老鼠的多瘤齒獸類,在2.52億年前至2.66億年前的中生代與恐龍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 揭秘生命演化 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揭秘生命演化,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董瑞豐  冰河時期歐洲人的皮膚和眼睛長什麼樣?4億多年前的麒麟魚如何揭示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15.6億年前華北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的發現,揭開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 人類演化研究成果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等部門組織,由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諮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從推薦的「年度270項自然科學各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中經過初選和終選兩輪投票選出。截至2018年2月已舉辦13屆,是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品牌項目。
  • 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
    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時間:2016-08-04 15:12   來源:黔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鯨魚一般指鯨目,主要分為鬚鯨亞目和齒鯨亞目兩個子目,鬚鯨的種類較少,但體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種類體長也超過6米,齒鯨類的體形差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3分米左右,最大的也在20米以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   原標題: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