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2020-11-30 科學網

穀子基因組結構圖

穀子遺傳連鎖圖

 

【科學網 高長安 全志武報導】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成功完成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該成果為研究人員全面探究穀子的遺傳機制提供了基於基因組水平的新的研究思路,為揭示穀子抗旱節水、豐產、耐瘠和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機制的研究奠定了數據基礎,並為高產優質、抗逆穀子新品種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5月14該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生物技術》 上在線發表。

 

穀子為重要的禾本科作物之一,其脫殼前被稱為穀子,脫殼後被稱為小米,是我國北方種植的重要糧食作物,在國家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穀子是二倍體自花授粉作物,其基因組較小,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且種質資源保存較完整;此外,它還具有生育期短、適應性廣、抗旱、耐瘠、行高效的C4光合作用途徑等生理特徵。這些特性使穀子能夠成為基因組分析和研究的一個很好的新的模式作物。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新一代測序技術對一株來自中國北方的穀子品系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從頭組裝,獲得了穀子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組裝得到的基因組大小約為423Mb,N50達到了1.0Mb)。通過基因組注釋和分析發現,穀子基因組中的重複序列約佔整個基因組的46%,大約含有38,801個蛋白質編碼基因。

 

為了檢測群體變異和構建遺傳圖譜,研究人員對另一穀子品系A2進行了重測序。經過對兩個父本的雜交和兩年的培育,研究人員終於獲得大量的代個體,他們利用這些個體的遺傳信息,對大量的遺傳變異進行了檢測和驗證,並繪製了高精密度的遺傳圖譜。此外還利用這些信息對許多表型如雜種優勢和其它與穀子分子育種密切相關的性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穀子和水稻大約在5000萬年前開始分化,二者分化之後的基因組結構仍存在明顯的共線性。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穀子的2號和9號染色體分別由水稻的7號和9號、3號和10號染色體融合而成,同時發現這兩次融合事件也發生在高粱的染色體中,由此,研究人員推測這兩次染色體融合事件發生在穀子和高粱分化之前。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穀子獨立分化出來之後的一次特異性染色體融合事件,即穀子的3號染色體是由水稻的5號和12號染色體或高粱的8號和9號染色體融合而成。這些染色體重組事件是物種遺傳變異、特有的遺傳機制形成及物種分化的重要基礎。

 

華大基因該項目負責人張耕耘博士表示,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完成是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非常寶貴的資源,目前已經把穀子基因組信息添加到整個禾本科的資料庫中,希望能夠為穀子基因組進化的進一步研究和分析提供有價值的科研依據。此外,穀子基因組數據為穀子的研究和改良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也為如何應用基因組序列分析對其表型相關的遺傳特性研究提供了參考。

 

張家口市農科院穀子研究所所長趙治海表示,目前張家口市農科院培養出來的雜交穀子品種最高畝產達到810公斤。此次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成功完成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構建後,雙方已經著手穀子品種的進一步改良,計劃用3-5年時間,使穀子畝產量超過900公斤。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全志武)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完成了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   研究人員採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和Hi-C輔助基因組組裝技術,對家養雉雞進行了從頭測序、組裝和注釋,獲得了染色體層級高質量雉雞參考基因組。所得雉雞基因組大小為0.99 Gb,Contig N50達1.33 Mb,Scaffold N50達59.46 Mb,擁有23058個蛋白編碼基因。
  • 海洋所科研人員繪製完成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歷時兩年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終於繪製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養殖貝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基於短序列的高雜合度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據悉,目前的基因組圖譜已達到國際領先的基因組圖譜標準。近年來,我國的海水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 中國科研人員繪製完成民豬首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原標題:中國科研人員繪製完成民豬首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華網哈爾濱11月7日電(記者王建、潘祺)7日,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組建的科研團隊對外宣布,已完成民豬的全基因組從頭測序工作,並成功繪製民豬的首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專家表示,這有利於更好地保證中國豬品種的多樣性。
  • 科學網—華中農業大學繪出最完整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3月21日,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在華中農業大學宣告完成。
  • 我國率先繪出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本報訊 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日前聯合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表示,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石斑魚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此項研究由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團隊歷經6年完成。研究期間,科研團隊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獲得了這一成果。
  • 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1年12月19日,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工作已經完成。科學家們將此圖譜譽為「天驕一號」,這標誌著我國的人類學、民族學、人類遺傳學及醫學健康研究進入基因組水平。    基因採樣的成年蒙古族男子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34代孫,具有完善的家族系譜記錄,且沒有和外族通婚史。科學家們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採取了從頭測序和重測序兩種方法分別獲得全基因組序列。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2018-05-11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小麥基因組研究團隊與遺傳發育所的梁承志課題組等合作,通過構建A基因組測序,結合全基因組單分子測序以及最新物理圖譜構建技術,完成了烏拉爾圖小麥材料G1812的基因組測序和精細組裝,繪製出了7條染色體的序列圖譜,注釋出了41507個蛋白編碼基因,實現了小麥基因組研究的重大突破。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中國科學報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生態資源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 中國首次完成梅花全基因組序列
    中國首次完成梅花全基因組序列,為水果改良育種奠定基礎  【搜狐科學信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的科研團隊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測定了梅花的基因組序列。但其高度雜合性也增加了基因組整合的難度。研究人員採用新一代的測序技術(NGS)和全基因組映射技術(WGM),對西藏的一個野生種構建出高密度的遺傳圖譜。最終成功得到了長達237Mb的梅花基因組參考序列。  通過研究與抗病性相關的基因將有利於培育抗病的梅花品種。研究發現在梅花基因組中存在和抗病相關的基因—PR基因家族。
  • 華大基因幫丹麥人構建了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
    (原標題:中丹合作構建丹麥人泛基因組圖譜) 科技日報訊
  • 白鰭豚全基因組序列成功測定
    我國科學家成功主持完成了白鰭豚全基因組序列測定與分析工作,這是國際上第一次通過新一代測序方法獲得較高測序深度的鯨類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 科研人員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科研人員介紹,巴西橡膠樹的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研究是國際上競爭激烈的熱點領域。在2013-2016年期間,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的研究團隊利用二代或者二代與三代測序雜合組裝技術共發表了4張橡膠樹的基因組草圖。
  • 我省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這是我省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據了解,穀子通常是5月播種,10月收穫,一年一季,生長周期要5個月左右。對於科研人員而言,5個月的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模式植物體系的建立對於科研來說意義重大。
  • 山西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山西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穀子通常是5月播種,10月收穫,一年一季,生長周期要5個月左右。對於科研人員而言,5個月的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山西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山西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穀子通常是5月播種,10月收穫,一年一季,生長周期要5個月左右。對於科研人員而言,5個月的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模式植物體系的建立對於科研來說意義重大。
  • 首個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22日電(記者李慧)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孫效文研究員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成為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