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名醫堂》。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它的發病率高,治療難度也很大。但是宮頸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也是可以治癒的,那么女性得了宮頸癌怎麼辦呢?今天就這個話題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北京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蘇星老師來講講宮頸癌的相關知識。蘇老師,您好!歡迎您來到騰訊《名醫堂》。
蘇星:騰訊的網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子宮對於女性來講非常重要,但是它也很脆弱,很容易受到細菌的侵害,常見的子宮的疾病都有哪些呢?
蘇星:宮頸因為它特殊的生理位置,通過陰道跟外界相連接,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常見的一些病主要像炎症、腫瘤。所謂的炎症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像我們經常在妊娠的時候或者是人流的時候,來自於外界的細菌或者是病毒的感染。慢性的炎症主要表現在像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包括一些宮頸息肉,還有宮頸腺體的囊腫,這種都屬於宮頸的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慢性炎症相對來說是比較常見的,宮頸腫瘤主要指的是宮頸癌,今天主持人希望談到的這個話題。
主持人:這些常見的宮頸疾病跟宮頸癌有沒有一些直接或者是必然的聯繫呢?
蘇星:有。一定是這樣的。因為宮頸上皮是一種很薄的鱗狀上皮,正常的細胞都是正常排列的,炎症反覆的刺激反覆的感染,這種細胞排列就會變化,引起非典型的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非典型的增生。這是整個宮頸癌發展的其中一部分。再嚴重就是癌前病變,再往下發展就是鏡下的早期的癌,到最後就是我們所說的鱗狀細胞的癌,就是宮頸癌。當然早期炎症不一定都發生宮頸癌,按照統計學來講,像輕、中度的慢性炎症可能會有10%到15%會發生宮頸癌。到重度大概有75%會發生到宮頸癌。當然非典型增生和癌前病變它都屬於宮頸上皮的一種病變,所以我們在臨床統稱為上皮內瘤變,我們在體檢的時候單子上寫的CIN1,CIN2,CIN3。CIN1是輕度的非典型增生,CIN2指的是中度的,CIN3指的是重度的非典型增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癌前病變了。
主持人:您剛才說的非典型增生,因為這個詞比較專業,我們可能不是很清楚,我們經常聽說的宮頸炎還有宮頸肥大,這一類的疾病跟您剛才說的這個詞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蘇星:炎症是指感染的過程,最終的細胞學的改變叫非典型增生,是這麼一個關係。
主持人:這個宮頸癌一定會是由這些演變過來嗎?會不會直接得了病馬上就是宮頸癌了?
蘇星:不會。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炎症發展到宮頸癌可能要15到20年。
主持人:也就是說我們檢查出來宮頸上的疾病一定要及時去治療,要引起注意。
蘇星:對,早發現,早檢查,這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宮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女性居乳腺癌之後的第二大腫瘤,您覺得為什麼它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呢?
蘇星:確實宮頸癌是除了乳腺癌之後女性生殖器官第一位的腫瘤,包括之前大家都知道的梅豔芳還有李媛媛都是死於這種疾病。從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來講,全世界每年現在發病率大概有50萬,中間有20萬會死於這種疾病。咱們國家每年大概是有13.1萬左右,佔到世界疾病發生率大概有28%左右。它是很高的,可能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一定要比發達國家高大概6倍。這個可能跟當地的衛生條件,群眾的意識,還有癌前篩查的發達不發達都有關係。說到發病率上升,主要一點可能是近幾年科學發展,它的篩查手段在不斷進步,所以檢出率會很高。宮頸癌的發病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像過早的性生活。然後包括性生活夥伴過多,過度頻繁,還有像多產多育。
主持人:生孩子多也容易得宮頸癌?
蘇星:因為在生孩子的過程當中,鱗狀細胞和柱狀上皮不斷的在變化,這等於是不斷的在刺激它,現代人觀念比較開放,很多人很早就有性生活,很多一部分人都是性生活夥伴不固定,太多。這裡有一個說法有一些高危男性這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這種男性本身的性夥伴就很多,這樣就增加了交叉感染,會增加她的感染率。另外人流次數過多,大家不太在乎這些事,人流次數過多會誘發宮頸癌的因素。其他比較普遍的像其他的癌症也都有,像吸菸,像精神壓力過大,還有像環境因素,飲食因素這些都會有關係。其實宮頸癌最主要的一個致命因素是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大概99%的宮頸癌都是發生在這個病毒感染才會引發起宮頸癌。這是宮頸癌發病的一個原因。
主持人:如果女性得了這個宮頸癌,會不會傳染給她的男性夥伴?
蘇星:會有,男性也有HPV感染。HPV病毒可以引起外陰癌,陰莖癌,男性也會有。
主持人:但是大家一般說起來這個病毒多指宮頸癌比較多一點?
蘇星:因為宮頸癌是最明確的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