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不可怕的癌症

2020-11-29 騰訊大浙網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名醫堂》。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它的發病率高,治療難度也很大。但是宮頸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也是可以治癒的,那么女性得了宮頸癌怎麼辦呢?今天就這個話題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北京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蘇星老師來講講宮頸癌的相關知識。蘇老師,您好!歡迎您來到騰訊《名醫堂》。

蘇星:騰訊的網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子宮對於女性來講非常重要,但是它也很脆弱,很容易受到細菌的侵害,常見的子宮的疾病都有哪些呢?

蘇星:宮頸因為它特殊的生理位置,通過陰道跟外界相連接,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常見的一些病主要像炎症、腫瘤。所謂的炎症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像我們經常在妊娠的時候或者是人流的時候,來自於外界的細菌或者是病毒的感染。慢性的炎症主要表現在像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包括一些宮頸息肉,還有宮頸腺體的囊腫,這種都屬於宮頸的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慢性炎症相對來說是比較常見的,宮頸腫瘤主要指的是宮頸癌,今天主持人希望談到的這個話題。

主持人:這些常見的宮頸疾病跟宮頸癌有沒有一些直接或者是必然的聯繫呢?

蘇星:有。一定是這樣的。因為宮頸上皮是一種很薄的鱗狀上皮,正常的細胞都是正常排列的,炎症反覆的刺激反覆的感染,這種細胞排列就會變化,引起非典型的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非典型的增生。這是整個宮頸癌發展的其中一部分。再嚴重就是癌前病變,再往下發展就是鏡下的早期的癌,到最後就是我們所說的鱗狀細胞的癌,就是宮頸癌。當然早期炎症不一定都發生宮頸癌,按照統計學來講,像輕、中度的慢性炎症可能會有10%到15%會發生宮頸癌。到重度大概有75%會發生到宮頸癌。當然非典型增生和癌前病變它都屬於宮頸上皮的一種病變,所以我們在臨床統稱為上皮內瘤變,我們在體檢的時候單子上寫的CIN1,CIN2,CIN3。CIN1是輕度的非典型增生,CIN2指的是中度的,CIN3指的是重度的非典型增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癌前病變了。

主持人:您剛才說的非典型增生,因為這個詞比較專業,我們可能不是很清楚,我們經常聽說的宮頸炎還有宮頸肥大,這一類的疾病跟您剛才說的這個詞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蘇星:炎症是指感染的過程,最終的細胞學的改變叫非典型增生,是這麼一個關係。

主持人:這個宮頸癌一定會是由這些演變過來嗎?會不會直接得了病馬上就是宮頸癌了?

蘇星:不會。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炎症發展到宮頸癌可能要15到20年。

主持人:也就是說我們檢查出來宮頸上的疾病一定要及時去治療,要引起注意。

蘇星:對,早發現,早檢查,這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宮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女性居乳腺癌之後的第二大腫瘤,您覺得為什麼它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呢?

蘇星:確實宮頸癌是除了乳腺癌之後女性生殖器官第一位的腫瘤,包括之前大家都知道的梅豔芳還有李媛媛都是死於這種疾病。從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來講,全世界每年現在發病率大概有50萬,中間有20萬會死於這種疾病。咱們國家每年大概是有13.1萬左右,佔到世界疾病發生率大概有28%左右。它是很高的,可能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一定要比發達國家高大概6倍。這個可能跟當地的衛生條件,群眾的意識,還有癌前篩查的發達不發達都有關係。說到發病率上升,主要一點可能是近幾年科學發展,它的篩查手段在不斷進步,所以檢出率會很高。宮頸癌的發病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像過早的性生活。然後包括性生活夥伴過多,過度頻繁,還有像多產多育。

主持人:生孩子多也容易得宮頸癌?

蘇星:因為在生孩子的過程當中,鱗狀細胞和柱狀上皮不斷的在變化,這等於是不斷的在刺激它,現代人觀念比較開放,很多人很早就有性生活,很多一部分人都是性生活夥伴不固定,太多。這裡有一個說法有一些高危男性這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這種男性本身的性夥伴就很多,這樣就增加了交叉感染,會增加她的感染率。另外人流次數過多,大家不太在乎這些事,人流次數過多會誘發宮頸癌的因素。其他比較普遍的像其他的癌症也都有,像吸菸,像精神壓力過大,還有像環境因素,飲食因素這些都會有關係。其實宮頸癌最主要的一個致命因素是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大概99%的宮頸癌都是發生在這個病毒感染才會引發起宮頸癌。這是宮頸癌發病的一個原因。

主持人:如果女性得了這個宮頸癌,會不會傳染給她的男性夥伴?

蘇星:會有,男性也有HPV感染。HPV病毒可以引起外陰癌,陰莖癌,男性也會有。

主持人:但是大家一般說起來這個病毒多指宮頸癌比較多一點?

蘇星:因為宮頸癌是最明確的一個指標。

相關焦點

  • 沒有人患宮頸癌的未來:全球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說:「消除任何癌症曾經看起來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不過我們現在擁有成本效益高、基於證據的工具來實現這一夢想。但是,只有我們下定決心在全球範圍內擴大使用那些工具,我們才能消除作為公共衛生問題的宮頸癌。」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如果及早發現並進行適當治療,宮頸癌可以治癒。
  • 全球首次承諾消滅一種癌症,宮頸癌也許沒有未來!
    這項《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的發布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是一個歷史性裡程碑事件,標誌著全世界194個國家,根據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決議,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譚德塞博士在這項戰略中特別表示,通過具有成本效益的循證幹預措施,包括為女性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進行篩查和治療癌前病變,以及改善對侵襲性癌症診斷和治療的機會,我們可以消除宮頸癌這一公共衛生問題,使之成為過去。宮頸癌,為何需要制定全球戰略?
  • 全球首次確認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1月7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宣布,兩個罹患宮頸癌的產婦在分娩時,將癌細胞傳播給了兩名男性嬰兒,這兩個男孩在分娩後確診肺癌。這是全球首次確認的通過「母嬰傳播」的癌症病例,相關病例報告已登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
  • 全球首例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今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報導了兩例極為特殊的癌症病例:日本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在對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基因檢測中,意外發現兩例小兒肺癌(分別為23月齡和6歲)大概率是由於分娩時宮頸癌細胞經產道母嬰傳播而導致的。經過治療,目前兩名患兒均未復發。
  • 宮頸癌的6個特徵,佔3個以上,提示宮頸癌已到中晚期
    據婦科醫生介紹,宮頸癌雖說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癒的癌症,但因為很多女性朋友平時不注意預防,也不留心身體的一些宮頸癌的先兆,以至於在發現的時候,宮頸癌已經是晚期階段,治療難度非常大,治癒機率也就比較低。相關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全球範圍內每2分鐘就會有一個人因為宮頸癌去世,而我國就排在第二位。
  • 26歲查出「宮頸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到癌症剩幾年?
    小青便去詢問醫生,接受建議後又做了陰道鏡檢查,結果醫生說是已經宮頸癌前病變了。 小青一聽,慌了:「癌前病變?是不是就是宮頸癌?可是我之前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啊,醫生,我才26歲,我不想死啊!」 哪些情況屬於宮頸癌前病變?
  • 消除宮頸癌不是夢 人類歷史上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
    宮頸癌是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2020年11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194個國家決議通過,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世界衛生組織為什麼這麼有信心呢?
  • hpv陰性會得宮頸癌嗎 hpv和宮頸癌的關係
    目前,患有宮頸癌症的人群是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在夏季,發病率高的嚇人,很多人就會問hpv陰性會得宮頸癌嗎,宮頸癌症如何預防呢,HPV就一定和宮頸癌有關嗎,帶著問題一起和小編去文章中尋找答案吧。從你檢測出患有HPV發生病變開始,期間有十年的時間才會發展成宮頸癌症,也就是說我們有十年的時間可以預防宮頸癌的出現,拯救自己,在這個時間段裡,我們只需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就會很大程度上減少宮頸癌的發生的。關於HPV和宮頸癌那些事HPV並非都與宮頸癌有關世衛組織對HPV的解釋為:HPV是全世界範圍內均極為常見的一組病毒。
  • 中國科學家周健:宮頸癌疫苗背後的「英雄」
    中國僑網10月12日電 據澳洲網微信公眾號消息,對女性朋友來說,宮頸癌更是可怕,不光是難治療,更是難以預防。宮頸疫苗預防癌症的機率高達93%,在澳大利亞效果顯著。  據預估,2022年底之前,宮頸癌在澳大利亞將被歸類為「罕見癌症」,患病率應會降至每10萬人中不到6人。2028年,宮頸癌會徹底滅絕。
  • 基因編輯將消滅所有癌症?科學家已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日前,來自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有效治癒了帶有宮頸癌細胞的實驗小鼠。該研究團隊通過針對特定的致癌基因,並將其破壞從而使腫瘤消退,在臨床小鼠身上的存活率為100%。此項研究將推動人類更接近於治癒人類的不治之症,癌症。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體的一種病毒。
  • 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
    核心提示:癌症疾病是所有疾病裡面讓人們最害怕的一種,然而近幾年我們發現各種癌症疾病的發生率一直都在不斷的上升,對於女性朋友來講很多人出現了宮頸癌,要知道癌症疾病可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不同的階段會造成不一樣的危險程度,因此大家要做好定期的篩查,那麼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呢?
  • 40%的癌症可預防 浙江前十大癌症的預防措施
    昨天是世界抗癌日,今年的主題是——你了解癌症嗎?許多人都知道癌症的可怕,但他們不知道,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肺癌——不抽菸省腫瘤醫院毛偉敏是治療肺癌的專家,「目前,醫學界確認的肺癌致病原因是吸菸。想要預防肺癌,自己不抽菸,勸告周圍人不抽菸,不抽二手菸,就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 預防宮頸癌打疫苗就夠了嗎?
    但是,小編要告訴大家,在宮頸癌的預防法則中,接種疫苗只是其中的一條而已,快來看看科學預防宮頸癌,我們需要這麼做。宮頸癌又稱子宮頸癌,是一種發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主要臨床表現為異常陰道流血。宮頸癌患病部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殺手。
  • 華大基因在行動:助力宮頸癌篩查,許一個沒有宮頸癌的未來!
    11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此次發布是一個歷史性的裡程碑,標誌著全世界194個國家根據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決議,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戰略》強調通過有效的疫苗接種、宮頸癌篩查和治療三個關鍵措施,到2050年,可以減少40%以上的宮頸癌新病例和500萬相關死亡。
  • 「機械精子」能對抗宮頸癌?可消除近90%宮頸癌細胞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種新型化療藥物釋放系統能夠對精子裝配有效藥物,從內部攻擊宮頸癌。該研究報告稱可以消除接近90%的宮頸癌細胞。
  • 揭秘宮頸癌與基因甲基化的關係
    很多小夥伴問敬善基因導致宮頸癌的原因不是HPV病毒感染嗎,怎麼又來了個基因甲基化,這有什麼關係呀,什麼是基因甲基化呀?今天敬善基因就來好好和您介紹介紹! 雖然研究表明幾乎所有宮頸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引發,沒有HPV感染就很難罹患宮頸癌。
  • NEJM:宮頸癌細胞竟能經產道進入嬰兒的肺!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
    而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的兩例案例,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兩名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可能因為順產的緣故把癌細胞傳給了兒子,導致了兩例兒童肺癌!能確認是「母嬰傳播」,是因為母子腫瘤樣本在二代測序、組織學檢測、HPV檢查中高度吻合,比如癌細胞都缺少Y染色體,具有KRAS、TP53等多個相同的基因突變,都感染相同分型HPV等,這是首個報告癌症經產道傳播給嬰兒的研究。研究者們推測這種傳播的原因,可能是嬰兒在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內的羊水、分泌物等液體中吸入了宮頸癌細胞[1]。
  • 99.7%的宮頸癌與HPV感染有關,可HPV疫苗應不應該打?
    目前醫學上已知的HPV基因型有100多種,其中40個以上的類型和生殖道感染有關,而大約有15種類型具有致癌性,可以導致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陰莖癌和頭頸癌等多種癌症。誘發宮頸惡性病變和宮頸癌據統計,宮頸癌已經發展為第六大女性癌症,發病率為女性的萬分之1.5,死亡率高達50%-65%。
  • 中國還需要多少年才能消除宮頸癌?
    &nbsp&nbsp&nbsp&nbsp2020年11月17日,世衛組織發布《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提出到2030年消除宮頸癌目標。這是全世界194個國家根據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決議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對於中國而言,要實現這一目標,要面臨哪些挑戰?
  • 宮頸癌免疫治療進展
    復發性宮頸癌的化療選擇非常有限,大多數復發性宮頸癌病例均無法治癒。根據婦科腫瘤組(GOG)的評估,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的最佳方案是聯合順鉑、紫杉醇和貝伐單抗,總響應率(RR)為48%,中位生存期為17個月。然而,由於該組患者預後不佳,二線化療對復發性宮頸癌的益處尚未達成共識。免疫療法是一種新的治療癌症的方法,它依賴於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直接識別和殺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