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確認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2021-01-11 騰訊網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1月7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宣布,兩個罹患宮頸癌的產婦在分娩時,將癌細胞傳播給了兩名男性嬰兒,這兩個男孩在分娩後確診肺癌。這是全球首次確認的通過「母嬰傳播」的癌症病例,相關病例報告已登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2個特殊的肺癌患兒,第一個男孩23個月大時被診斷出肺癌,其母親在孩子出生後3個月診斷宮頸癌;而第二個男孩在6歲時出現胸痛並發現左肺癌,其母親在分娩後就診斷宮頸癌。

通過對患兒肺部腫瘤和母親宮頸癌組織進行二代測序(NGS),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這2例患兒的肺部腫瘤與其母親的宮頸癌具有相同的基因譜,提示患兒的肺癌是由母親的宮頸癌通過「母嬰傳播」方式獲得的。

研究還發現,兩名男孩的腫瘤細胞DNA缺乏大多數男性細胞中的Y染色體。這些細胞還檢測出了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株(HPV),這種病毒已知會引發宮頸癌。

▲基因檢測顯示:兩例患兒及其母親的腫瘤基因譜相似

這兩例患兒中的第一個孩子,其部分病變自發消退;第二個孩子的腫瘤生長緩慢,這表明存在針對傳播腫瘤的同種異體免疫反應。通過使用納武利尤單抗(一種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第一個孩子的所有剩餘腫瘤都已明顯消退。

癌症的母嬰傳播的案例非常罕見。大約每1000名活產中就有一名母親患有癌症,估計每50萬名癌症母親中就有一名嬰兒發生傳播。

雪梨兒童癌症研究所的Paul Ekert說,一些癌細胞可能在妊娠晚期擴散到羊水中,或者在孩子出生時傳染給他們。兩個孩子都是陰道分娩的,他們在分娩過程中有可能吸入了來自母親的腫瘤細胞。

Paul Ekert說,大多數兒童癌症專家可能一輩子只能看一次。他認為:「通常情況下,由於對另一個人的汙染細胞進行免疫監視,即使這個人是有血緣關係的,這種情況也會得到緩解。」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小兒腫瘤科科長小川千登世說,這是極其罕見的病例,但通過孕檢和接種來預防宮頸癌十分重要。

橫浜市立大學婦產科教授宮城悅子也表示:「母親的癌症轉移至孩子身上,這太令人震驚。生產時某種程度來講,宮頸癌也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參考文獻:

[1]Arakawa A, Ichikawa H, Kubo T, et al. Vaginal Transmission of 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 N Engl J Med. 2021;384(1):42-50. doi:10.1056/NEJMoa2030391

[2]Two children with cancer may have acquired tumour cells before birth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64067-two-children-with-cancer-may-have-acquired-tumour-cells-before-birth/#ixzz6ivn17Cxg

(來源:《每日醫線》)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今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報導了兩例極為特殊的癌症病例:日本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在對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基因檢測中,意外發現兩例小兒肺癌(分別為23月齡和6歲)大概率是由於分娩時宮頸癌細胞經產道母嬰傳播而導致的。經過治療,目前兩名患兒均未復發。
  • ...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母親順產導致兒子患肺癌的案例,母子腫瘤...
    而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的兩例案例,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兩名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可能因為順產的緣故把癌細胞傳給了兒子,導致了兩例兒童肺癌!能確認是「母嬰傳播」,是因為母子腫瘤樣本在二代測序、組織學檢測、HPV檢查中高度吻合,比如癌細胞都缺少Y染色體,具有KRAS、TP53等多個相同的基因突變,都感染相同分型HPV等,這是首個報告癌症經產道傳播給嬰兒的研究。研究者們推測這種傳播的原因,可能是嬰兒在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內的羊水、分泌物等液體中吸入了宮頸癌細胞[1]。
  • 全球首例:宮頸癌孕婦陰道分娩,新生兒吸入癌細胞導致肺癌
    1 月 7 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在NEJM報告了兩個獨特的病例:患有宮頸癌產婦經陰道分娩時,宮頸癌細胞轉移至胎兒肺部,造成腫瘤種植。 這是全球首次報導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將癌症細胞通過種植播散,傳播到新生兒身上的病例。
  • NEJM:宮頸癌細胞竟能經產道進入嬰兒的肺!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
    而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的兩例案例,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兩名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可能因為順產的緣故把癌細胞傳給了兒子,導致了兩例兒童肺癌!能確認是「母嬰傳播」,是因為母子腫瘤樣本在二代測序、組織學檢測、HPV檢查中高度吻合,比如癌細胞都缺少Y染色體,具有KRAS、TP53等多個相同的基因突變,都感染相同分型HPV等,這是首個報告癌症經產道傳播給嬰兒的研究。研究者們推測這種傳播的原因,可能是嬰兒在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內的羊水、分泌物等液體中吸入了宮頸癌細胞[1]。
  • 科學家發現罕見病例,癌症母親順產導致嬰兒患癌症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陸修遠(大阪大學免疫科學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的最新病例報告顯示,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其體內的癌細胞通過嬰兒初啼時吸入的羊水進入了嬰兒體內,導致嬰兒患上了肺癌。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此類癌症轉移現象。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癌症可母嬰傳播,機率小但絕非不可能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癌症可母嬰傳播,機率小但絕非不可能  CHEN • 2021-01-15 09:56:42 來源:前瞻網 E569G0
  • 全球首次確認:患宮頸癌產婦癌細胞會轉移給嬰兒
    每經AI快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歷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據日本《讀賣新聞》7日消息,日本研究小組從兩名嬰兒體內的癌細胞中,檢測出了不屬於他們的基因。
  • 全球首次確認:新生兒吸入母親癌細胞羊水,出生即確診肺癌
    1月7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童確診肺癌。其中一個病例是一名23個月大的幼兒,咳痰2周後,CT掃描發現雙肺支氣管散在多個腫塊,經肺活檢後顯示為肺神經內分泌癌伴局灶性腺體分化;另一個病例為6歲男童,因左側胸痛就診,CT掃描顯示左肺門區一個直徑6cm的腫塊,確診為粘液腺癌。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嬰兒
    來源:海外網GETTY海外網1月7日電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歷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竟轉移給嬰兒!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1月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例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子宮頸癌母親經陰道向嬰兒傳播癌症
    子宮頸癌母親經陰道向嬰兒傳播癌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31:10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Chitose Ogawa和Takashi Kohno團隊研究了子宮頸癌母親經陰道向嬰兒傳播癌症的病例。
  • 曾感染新冠的媽媽生下「抗體」寶寶,新冠能母嬰傳播嗎?|政解
    醫生檢查確認,這名男嬰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但攜帶新冠病毒抗體。該案例頓時引發輿論關注。 新京報記者梳理醫學專業文獻發現,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已有不少地區報告了新冠感染者生下「抗體」寶寶。 今年2月下旬,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產婦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受剖腹產。母親戴著N95口罩,沒有抱著嬰兒。
  • B肝替諾福韋安全性試驗,高病毒血症母親,可有效預防母嬰傳播
    B肝替諾福韋安全性試驗,高病毒血症母親,可有效預防母嬰傳播本研究人員認為,由於TAF尚缺乏治療預防母嬰傳播B肝的試驗數據,因此,啟動本項關於TAF的IIII期臨床研究。這是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總結,目的是探討TAF治療預防B肝母嬰傳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來自本期刊點評)。
  • 孕媽媽感染了新冠病毒,孩子得病嗎?有關母嬰傳播的3大懸念,你一定...
    而據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專家曾凌空介紹,在其所在醫院,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嬰兒中,絕大多數核酸檢測顯示為陰性,這可能提示孩子沒有被感染病毒[2]。 專家提示:理論上,母嬰垂直傳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目前未得到臨床驗證。
  • 沒有人患宮頸癌的未來:全球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
    今天的發布是一個歷史性的裡程碑,標誌著全世界194個國家根據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決議,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說:「消除任何癌症曾經看起來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不過我們現在擁有成本效益高、基於證據的工具來實現這一夢想。但是,只有我們下定決心在全球範圍內擴大使用那些工具,我們才能消除作為公共衛生問題的宮頸癌。」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如果及早發現並進行適當治療,宮頸癌可以治癒。
  • 世界愛滋病日|阻斷「艾」、傳播「愛」,如何預防愛滋病母嬰傳播?
    愛滋病病毒的感染有三類途徑,分別是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愛滋病母嬰傳播是15歲以下兒童感染愛滋病的主要途徑。HIV感染的孕產婦可能會把愛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嬰兒,這就是所謂的「母嬰傳播」(也被稱為「圍產期傳播」或「垂直傳播」)。HIV感染孕產婦可能在孕產期過程的以下三個階段把病毒傳染給胎嬰兒:①懷孕期間;②陰道分娩時;③母乳餵養階段。
  • 全球首次承諾消滅一種癌症,宮頸癌也許沒有未來!
    這項《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的發布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是一個歷史性裡程碑事件,標誌著全世界194個國家,根據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決議,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譚德塞博士在這項戰略中特別表示,通過具有成本效益的循證幹預措施,包括為女性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進行篩查和治療癌前病變,以及改善對侵襲性癌症診斷和治療的機會,我們可以消除宮頸癌這一公共衛生問題,使之成為過去。宮頸癌,為何需要制定全球戰略?
  • 導致癌症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儘量避免這些因素,遠離癌症
    一、生物性因素1.B肝病毒 我國是B肝大國,根據相關研究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有B肝病毒感染者約6500萬~9000萬左右,B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母嬰、性途徑進行傳播,B肝病毒感染可以導致肝炎、肝硬化最終是肝癌。
  • 出生30 小時新生兒感染,新型肺炎真的存在母嬰垂直傳播?
    其中,最小的確診寶寶出生僅 30 小時,該新生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目前該新生兒生命體徵穩定。據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專家曾凌空介紹,該病區接收的新生患兒,母親均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但嬰兒絕大多數核酸檢測顯示為陰性(即未感染)。曾凌空提示,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應引起重視。
  • WHO 最新癌症報告:乳腺癌取代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球最新癌症數據。乳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根據 IARC 最新數據,全球新增癌症人數共計 1,929 萬人左右,中國新增癌症患者 457 萬人,佔比 23.7%,成為癌症新增人數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