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癌症可母嬰傳播,機率小但絕非不可能

2021-01-20 前瞻網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癌症可母嬰傳播,機率小但絕非不可能
 CHEN • 2021-01-15 09:56:42 來源:前瞻網 E56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一項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發現表明,癌症可從母親體內傳給嬰兒。

這一案例報告於日本,醫生在一對年輕男性患者(一名23個月大,一名6歲)中診斷出的兩例未關聯的兒童肺癌。

兩位年輕患者都接受了反覆的化療,但在手術切除癌組織後才將其清除,在23個月大的患者中,肺組織的癌葉被切除,而6歲的患者需要切除整個左肺。

雖然不可能確切知道兩名患者是如何患上癌症的,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確定了最可能的原因。

23個月大的嬰兒的母親(35歲)沒有接種HPV疫苗,在嬰兒出生後三個月就被診斷為宮頸癌並最終因此死亡。

對該母親頸部腫瘤和其兒子肺部腫瘤組織的分析顯示,基因圖譜在某些突變和等位基因的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並且缺乏Y染色體——這表明男孩的癌症直接來自他的母親。

六歲男孩的腫瘤具有與他母親宮頸癌相同的基因特徵,其母親也在術後兩年去世。

基於以上所述,以及兩名兒童的腫瘤也帶有人類乳頭瘤病毒基因組的特徵。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兒童的肺癌是由母親的宮頸癌傳播引起的。

研究人員解釋稱,「這兩個孩子的支氣管周圍(與呼吸系統的氣道有關)腫瘤生長模式表明,腫瘤是由出生時吸入受腫瘤汙染的母親體液引起的。」

儘管這種癌症感染途徑十分罕見,(研究人員估計,母親癌症向後代的傳播可能只有百萬分之二),但研究人員強調,通過HPV疫苗接種進行預防將進一步防止這種傳播方法的發生。

此外,研究人員建議,對於有宮頸癌病史的母親,剖腹產應該是更推薦的分娩方式。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連結: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030391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推出中文電子周刊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平臺《NEJM醫學前沿》網站截圖www.nejmqianyan.cn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
    然而,最近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相繼發表文章對此表示質疑,並引發科學家激烈討論,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認識「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並不能惠及大部分患者?「精準醫學只讓極少人從中獲益,大多數腫瘤患者可能不會獲益。」
  • ...疫情中頻頻出現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的名字也頻頻曝光。《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柳葉刀》是一般認為的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其他包括《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英國醫學雜誌》),由英國外科醫生湯姆·魏克萊於1823年創立。
  • ...疫情中頻頻發文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武漢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同仁的名字也頻頻曝光。《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聽到柳葉刀這個名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外科手術用的手術器械,因其彎、小、薄,狀如柳葉,故稱之為柳葉刀。
  • 全球首次確認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1月7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宣布,兩個罹患宮頸癌的產婦在分娩時,將癌細胞傳播給了兩名男性嬰兒,這兩個男孩在分娩後確診肺癌。這是全球首次確認的通過「母嬰傳播」的癌症病例,相關病例報告已登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
  • 全球首例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今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報導了兩例極為特殊的癌症病例:日本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在對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基因檢測中,意外發現兩例小兒肺癌(分別為23月齡和6歲)大概率是由於分娩時宮頸癌細胞經產道母嬰傳播而導致的。經過治療,目前兩名患兒均未復發。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文章的冷思考
    然而,最近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相繼發表文章對此表示質疑,並引發科學家激烈討論,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認識「精準醫學」 。 「精準醫學只讓極少人從中獲益,大多數腫瘤患者可能不會獲益。」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高福等人論文「有急迫公共衛生需要」
    1月29日,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官網上發表。論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這引發了外界的質疑,因為人傳人的結論在中國被真正公開,是1月20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對外發布的。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批評美國政府抗疫不力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批評美國政府抗疫不力 人民日報華盛頓10月9日消息,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8日發表社論,批評美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力,幾乎每一步都出現失敗,給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批評美國政府抗疫不力】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文 / 夏洛特2020-10-10 05:51:06來源:FX168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批評美國政府抗疫不力】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8日發表社論,批評美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力,幾乎每一步都出現失敗,給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
  • 為什麼說《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文章誤解了精準醫療?
    備受關注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精準醫療計劃」,近期遭遇到了兩年來最大的輿論風波,來自頂級學術雜誌《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的兩篇報導,似乎在表示精準醫療概念被「濫用」,腫瘤精準醫療理念的「失敗」。經過檢測,9%的志願者的基因突變可匹配10種試驗組的一種治療方案。但因為一開始入組時條件篩選問題,某些病人不滿足各種治療條件,比如通過入組病人已開始了別的治療,或病情惡化甚至死亡,最終只有2.5%的患者進入了最終的臨床試驗,並取得了不錯的進展。這就是《自然》文章中「2%」的由來。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的說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的說明】2020年1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有關專業人員共同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了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有網友提出質疑。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新藥被《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證實對2019-nCoV感染有效,確定在中國...
    雷鋒網消息,近日,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位2019-nCoV感染者在美國治癒過程的文章。患者為第二代感染者,前期X光片沒有顯示異常這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論文表示,這名2019-nCoV感染者於1月15日結束武漢的探親,返回美國。但是該名感染者表示,在探親期間,並沒有到過華南海鮮市場,也沒有接觸已知的感染者,所以應該屬於第第二代感染者。雷鋒網註:第一代感染者:在海鮮市場內感染者。
  • ...英格蘭醫學雜誌》撤回關於羥化氯喹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報告...
    2020-06-05 04:13:18來源:FX168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撤回關於羥化氯喹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報告。
  • 科學家發現罕見病例,癌症母親順產導致嬰兒患癌症
    還有一種可能導致癌症「傳染」的途徑,它的「元兇」是病毒。很多病毒都可能誘發癌變,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等等。但這類癌症的傳染並非直接由癌細胞誘發,而是由病毒的感染引發組織癌變,因此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癌症的傳染,而應該說是病毒的感染。這項研究不僅報導了一種非常罕見的醫學現象,還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
  • 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氯喹撤稿風波:論文作者被大學解聘
    猶他大學發言人對statnews.com表示,帕特爾「被終止的職位是生物醫學工程系的一個無薪兼職職位」。此前,阿米特·帕特爾等四人在《柳葉刀》合作發表論文,稱使用含有羥氯喹或氯喹(同時使用或未使用大環內酯)的治療方案,對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無益處。相反,反而會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和院內死亡的危險。
  • 曾感染新冠的媽媽生下「抗體」寶寶,新冠能母嬰傳播嗎?|政解
    國家感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人體內共有5鍾抗體,其中,IgG抗體最小,可以穿過胎盤為胎兒提供被動免疫,新加坡這名新生男嬰,可能因此獲得了抗體。 類似情況在其他感染性疾病中也有出現,麻疹最為典型。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感染後抗體被視作終身有效。
  • 莫樹錦(Tony Mok)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7年度十大重磅論文
    莫樹錦(Tony Mok)教授領銜的國際多中心肺癌研究AURA3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評選出的2017年度十大「最值得關注」的論文。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評選出了2017年度十大「最值得關注」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