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樹錦(Tony Mok)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7年度十大重磅論文

2021-02-13 和黃醫藥官微
        莫樹錦(Tony Mok)教授領銜的國際多中心肺癌研究AURA3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評選出的2017年度十大「最值得關注」的論文。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評選出了2017年度十大「最值得關注」的論文。莫樹錦(Tony Mok)教授領銜的國際多中心肺癌研究AURA3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指出,此次入選的十項研究「對於提升醫療實踐和患者護理意義重大」。


由莫樹錦教授領銜的AURA3研究的結果於2017年2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研究顯示,對於一線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後進展且T790M突變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奧希替尼優於鉑類聯合培美曲塞的標準化療,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且安全性良好。這項研究被認為是肺癌精準治療領域又一項裡程碑式研究。

莫樹錦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腫瘤學系系主任,也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國際事務委員會前任主席、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以及肺癌研究協作組的共同建立者之一。作為推動肺癌精準治療的領軍人物之一,除了AURA3研究,莫樹錦教授還以(共同)主要研究者的身份,主導了IPASS研究、FASTACT 2研究、IMPRESS研究和PROFILE 1014研究等肺癌治療領域裡程碑級的研究。2017年10月12日,莫樹錦教授加入和記黃埔醫藥母公司和黃中國醫藥科技董事會,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擔任公司技術委員會委員。

莫樹錦(Tony Mok)教授

AURA3研究中的奧希替尼為第三代EGFR突變抑制劑藥物,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既往EGFR TKI耐藥且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奧希替尼治療後,仍會有部分患者出現耐藥。研究表明,間充質上皮轉移因子(MET)擴增是導致奧希替尼耐藥最常見的原因,約有30%的奧希替尼耐藥患者為MET擴增患者。由和記黃埔醫藥與阿斯利康合作開發的沃利替尼(AZD6094/HMPL-504)是一種口服高選擇性MET抑制劑,包括TATTON研究在內多項概念驗證臨床研究顯示,沃利替尼與奧希替尼的聯合療法在既往接受過包括奧希替尼在內的EGFR TKI治療後進展且MET擴增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顯示出了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有望為克服奧希替尼耐藥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靶向藥物的繼發性耐藥是長期困擾肺癌靶向治療的關鍵問題,我們祝賀莫樹錦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針對一線EGFR TKI耐藥作出了成功的探索,同時期待沃利替尼與奧希替尼的聯合方案在臨床研究中進展順利,為克服肺癌患者的耐藥提供更多有效安全的方案。

1. Notable Articles of 2017. NEJM,2017.

2. 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 Mok T.S. et al. NEJM, 2017;376:629-640.

3. MET amplification (amp) is a major resistance mechanism to osimertinib. Piotrowska S. et al. Presented at ASCO 2017; Abstract # 9020.

4. Chi-Med Company Overview Presentation. 31 Oct 2017. http://www.chi-med.com/wp-content/uploads/2017/10/pre171031.pdf

相關焦點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美國《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新聞(Top 10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白石崖溶洞內景 蘭州大學供圖【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12月18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推出中文電子周刊
    >● ● ● 2016年11月15日,全球醫學界享有盛譽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平臺《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並稱這一平臺「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教授交叉學科團隊最新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
    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重症醫學團隊新觀點刊登《新英格蘭...
    重症醫學團隊新觀點刊登《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2020-11-06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了做好防控硬體建設、發熱門診改造、落實應檢盡檢等疫情防控工作,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邢泉生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合作,開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疾病發病特點合作研究,先後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合併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背靠背發表羅沙司他中國臨床研究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背靠背在線發表兩篇關於腎性貧血創新藥羅沙司他的研究論著,公布其在中國的兩項III期臨床試驗結果;並配發了國際知名腎病專家述評。  8月6日,羅沙司他中國臨床研究數據深度解讀媒體圓桌會在上海舉行。羅沙司他中國臨床研究牽頭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楠教授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郝傳明教授,以及《NEJM醫學前沿》副主編趙劍飛先生到會,與多家知名媒體分享了羅沙司他背後的故事。  羅沙司他:為腎病患者帶來生命新希望  慢性腎臟病是我國繼心腦血管、糖尿病之後最常見的重大慢性疾病。
  • ...疫情中頻頻出現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的名字也頻頻曝光。《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柳葉刀》是一般認為的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其他包括《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英國醫學雜誌》),由英國外科醫生湯姆·魏克萊於1823年創立。
  • 青藏高原所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
    青藏高原所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2019-12-17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高福等人論文「有急迫公共衛生需要」
    1月29日,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官網上發表。論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這引發了外界的質疑,因為人傳人的結論在中國被真正公開,是1月20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對外發布的。
  • 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氯喹撤稿風波:論文作者被大學解聘
    猶他大學發言人對statnews.com表示,帕特爾「被終止的職位是生物醫學工程系的一個無薪兼職職位」。此前,阿米特·帕特爾等四人在《柳葉刀》合作發表論文,稱使用含有羥氯喹或氯喹(同時使用或未使用大環內酯)的治療方案,對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無益處。相反,反而會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和院內死亡的危險。
  • 我國兩項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0日上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和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教授Nina G.Jablongski共同主持的項目和分別領銜發表的論文——昭通新近紀中猴化石研究的成果,蘭州大學張冬菊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共同主導合作在距今6-10萬年前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古
  • ...疫情中頻頻發文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武漢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同仁的名字也頻頻曝光。《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聽到柳葉刀這個名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外科手術用的手術器械,因其彎、小、薄,狀如柳葉,故稱之為柳葉刀。
  • 南大一附院馮珍教授團隊在NNR雜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近日,南大一附院康復醫學科馮珍教授團隊在全球神經康復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NNR雜誌(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發表重要研究成果《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ttenuates Earl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y Regulating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最新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
    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雜誌Science News評選的2019...
    繼近日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學術帶頭人陳發虎院士領銜、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大新聞,排名第五。
  • 2017年北大醫學在世界頂級臨床科研雜誌上發表論文數量居全國高校...
    Lancet、JAMA、NEJM和BMJ是世界上公認的四大醫學頂級臨床科研雜誌。據統計,2017年北大醫學共在這四大醫學頂級臨床科研雜誌上發表文章26篇,第一/通訊文章17篇,以研究文章形式發表的第一/通訊文章數達全國總數的25%以上,居全國高校首位。
  • 北大3項成果入選201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編者按:2018年2月27日,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結果發布,北京大學共有3個項目入選,分別是:藥學院周德敏教授和張禮和院士研究組的「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馬丁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大連理工大學合作完成的「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分子醫學研究所和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單位聯合組成的程和平院士研究組的
  • 趙佔正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柳葉刀》系列雜誌發表
    日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趙佔正教授團隊在著名醫學期刊《Lancet Global Health》(柳葉刀-全球健康 IF=21.597)雜誌發表題為:「Ethnic differences inmortality and hospital admission rates between Maori,Pacific,and European New Zealanders with typ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