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所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青藏高原所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2019-12-17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Archaeology公布其評選出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等完成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

  該研究通過對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發現的一枚長約12釐米人類右下頜骨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古人類的一支——夏河丹尼索瓦人16萬年前已登上青藏高原,並成功在那裡生活。2019年5月初,《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該成果。這枚人類右下頜骨化石保存有兩顆完整的牙齒,牙齒較大而且原始。學界此前公認,在西藏發現的尼阿底遺址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考古遺址。而該研究中的這件古人類右下頜骨化石將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最早活動時間由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研究還表明,可能攜帶適應高寒缺氧環境基因(EPAS1)的古老型智人丹尼索瓦人已先於現代智人來到青藏高原,且在第四紀最大冰期時成功生活在這一寒冷缺氧的高海拔區域。

  自2010年開始,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所研究員陳發虎團隊多次對白石崖溶洞所在的甘加盆地進行考古調查,發現多處曠野型舊石器考古遺址。2018年,蘭州大學副教授張東菊帶隊對化石出土地白石崖溶洞進行小面積正式考古發掘,發現較厚的文化層堆積,發掘出土豐富的石製品和動物骨骼遺存,顯示古人類在該遺址曾較長時間生活。

  Archaeology本年度評出的其他九項考古發現分別是:埃及古王國時期墓葬、墨西哥瑪雅地下世界、英格蘭新石器時代亨格盛宴、哈薩克斯坦關於蘋果的起源、德國中世紀女抄寫員、義大利黃金屋的新房間、秘魯大型屠殺祭祀、蒙古銀龍之墓、英格蘭諾曼徵服時代的錢幣貯藏。

 

  丹尼索瓦人下頜骨三維模型(灰色為虛擬重建的鏡像部分) 

丹尼索瓦人下頜骨 


  近日,Archaeology公布其評選出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等完成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
  該研究通過對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發現的一枚長約12釐米人類右下頜骨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古人類的一支——夏河丹尼索瓦人16萬年前已登上青藏高原,並成功在那裡生活。2019年5月初,《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該成果。這枚人類右下頜骨化石保存有兩顆完整的牙齒,牙齒較大而且原始。學界此前公認,在西藏發現的尼阿底遺址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考古遺址。而該研究中的這件古人類右下頜骨化石將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最早活動時間由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研究還表明,可能攜帶適應高寒缺氧環境基因(EPAS1)的古老型智人丹尼索瓦人已先於現代智人來到青藏高原,且在第四紀最大冰期時成功生活在這一寒冷缺氧的高海拔區域。
  自2010年開始,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所研究員陳發虎團隊多次對白石崖溶洞所在的甘加盆地進行考古調查,發現多處曠野型舊石器考古遺址。2018年,蘭州大學副教授張東菊帶隊對化石出土地白石崖溶洞進行小面積正式考古發掘,發現較厚的文化層堆積,發掘出土豐富的石製品和動物骨骼遺存,顯示古人類在該遺址曾較長時間生活。
  Archaeology本年度評出的其他九項考古發現分別是:埃及古王國時期墓葬、墨西哥瑪雅地下世界、英格蘭新石器時代亨格盛宴、哈薩克斯坦關於蘋果的起源、德國中世紀女抄寫員、義大利黃金屋的新房間、秘魯大型屠殺祭祀、蒙古銀龍之墓、英格蘭諾曼徵服時代的錢幣貯藏。
   
  丹尼索瓦人下頜骨三維模型(灰色為虛擬重建的鏡像部分) 
  丹尼索瓦人下頜骨 
  

列印 責任編輯:程博

相關焦點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美國《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新聞(Top 10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白石崖溶洞內景 蘭州大學供圖【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12月18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
  •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雜誌Science News評選的2019...
    繼近日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學術帶頭人陳發虎院士領銜、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大新聞,排名第五。
  • 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入選《考古學》雜誌今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據蘭州大學官網12月11日消息:近日,美國《考古學》(《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2019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多家境內外科研院所參與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雜誌和網站近日評選公布了「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名單,蘭州大學張東菊教授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共同主導合作
  • 蘭大考古團隊研究發現: 丹尼索瓦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這是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雙重重大突破
  • 甘肅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選2019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近日,美國考古雜誌《Archaeology》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 中國考古重大成果刊發: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現丹尼索瓦人DNA
    攝影:韓源源;版權:張東菊,蘭州大學2019年,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報導了發現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的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利用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其為丹尼索瓦人,利用鈾系測年方法將其年齡確定為距今至少16萬年。
  • 入選「世界十大」!這4所985大學在科研上閃耀全球,有一所在西北
    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我國高校在全球高校當中的排名一直都在不斷上升,在科研上我國高校也不斷取得重大成果。今年,我國高校的表現更為突出,因為多所985大學今年發表的CNS論文(頂尖科研論文)都有了較大幅度增長。而更讓人驕傲的是,最近國外公布的幾個科研領域的「世界十大」中,我國高校也有研究成果或者科學家入選,那麼,到底是哪些高校呢?這些高校有多厲害呢?
  • 青藏高原發現10萬年前古人類DNA
    2020年10月30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這一發現入選《科學》雜誌2012年度的十大科學突破。
  • 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Nanoscale》期刊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稀土、半導體和金屬納米材料。「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旨在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至今已舉辦15年。
  • 我國兩項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0日上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和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教授Nina G.Jablongski共同主持的項目和分別領銜發表的論文——昭通新近紀中猴化石研究的成果,蘭州大學張冬菊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共同主導合作在距今6-10萬年前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古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古人類DNA證實,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今天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古人類DNA證實,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今天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考古重大成果:青藏高原現丹尼索瓦人遺址,他們曾在東亞廣泛分布
    通過DNA測序,確定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他們與尼安德特人是兄弟群關係,這一發現入選《科學》雜誌2012年度的十大科學突破。年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甘肅省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中發現了夏河人的下頜骨化石,利用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其為丹尼索瓦人,並確定其距今至少有16萬年。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凌紀偉)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2月27日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構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晶片、提出基於DNA檢測酶調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方案、破解藻類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結構和功能、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青藏高原發現丹尼索瓦人、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我國科學家研究揭示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