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2021-01-17 蘭州日報

厲害了!

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

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

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

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

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

再次入選美國《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

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新聞(Top 10 stories)

排名第五

2019年,丹尼索瓦人研究取得了多項進展:

丹尼索瓦洞發現的兩塊頭骨碎片和指骨(Denisova 3)遠端豐富了丹尼索瓦洞內丹尼索瓦人的體質形態信息;丹尼索瓦洞內的考古地層與遺存研究推動了研究者對丹尼索瓦人在洞穴內的生存年代與文化內涵的了解。

阿爾泰山丹尼索瓦人基因組研究不僅揭示丹尼索瓦人存在不同的分支並可能廣泛分布於亞洲;而夏河人化石的發現則將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至距今16萬年,並作為考古學證據首次驗證了此前只發現於阿爾泰山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曾在東亞廣泛分布的推測,依據陳發虎院士團隊發現的丹尼索瓦人的骨骼形態,通過模式重建了丹尼索瓦人的肖像。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由陳發虎院士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組建,成立「中亞和西北環境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董廣輝、副主任張東菊),研究方向涵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歷史時期環境考古,在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定居的過程與動力、歐亞大陸東西方交流歷史、絲路文明演化與氣候變化關係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近十年在Nature、Science、PNAS、Nature Plants、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和科學通報等國際國內著名科技期刊上發表50餘篇高質量研究論文,獨立獲得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和2015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等重要科技獎勵。

在團隊建設方面,形成了以陳發虎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董廣輝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石器方向)、安成邦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歷史地理方向)、張東菊副教授(舊石器方向)、馬敏敏副教授為主要骨幹的研究團隊,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等科研任務,已成為國際國內環境考古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團隊之一。

蘭大環境考古團隊所發表的夏河人成果作為此次獲得Top 10 stories的主要內容,反映了該項成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也彰顯了環境考古團隊在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國際前沿水平。

繼2018年夏河人化石出土地——白石崖溶洞的考古發掘之後,張東菊副教授正率隊對白石崖溶洞進行2019年度的正式考古發掘。夏河人研究還在進一步深入研究當中,有望產生有更大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

據悉,Science News是由美國科學與公眾學會(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出版面向大眾的雙周刊雜誌,創刊發行於1922年,致力於向公眾普及宣傳科學、醫學和技術進步的成果。

截至2018年,該雜誌發行量達到110518份,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0萬的雜誌訂閱者和超過100萬的每月在線獨立訪客,在國際上具有較大的傳播影響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耿睿

圖片由蘭州大學提供

相關焦點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白石崖溶洞內景 蘭州大學供圖【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12月18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雜誌和網站近日評選公布了「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名單,蘭州大學張東菊教授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共同主導合作
  •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雜誌Science News評選的2019...
    繼近日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學術帶頭人陳發虎院士領銜、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大新聞,排名第五。
  • 青藏高原所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
    青藏高原所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2019-12-17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入選《考古學》雜誌今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據蘭州大學官網12月11日消息:近日,美國《考古學》(《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2019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多家境內外科研院所參與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021-01-16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蘭大考古團隊研究發現: 丹尼索瓦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與此同時,題為「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晚更新世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基因」的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30日凌晨2點在《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繼2019年5月《自然》(Nature)雜誌報導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等發現青藏高原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後,國內外的焦點再次聚集到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古人類和白石崖溶洞。
  • 中科院科研成果報導入選全球最大科技新聞發布平臺優睿科年度閱讀...
    中科院科研成果報導入選全球最大科技新聞發布平臺優睿科年度閱讀量前十 2020-12-24 國際合作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 「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中國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 「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2020-12-31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入選「世界十大」!這4所985大學在科研上閃耀全球,有一所在西北
    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我國高校在全球高校當中的排名一直都在不斷上升,在科研上我國高校也不斷取得重大成果。今年,我國高校的表現更為突出,因為多所985大學今年發表的CNS論文(頂尖科研論文)都有了較大幅度增長。而更讓人驕傲的是,最近國外公布的幾個科研領域的「世界十大」中,我國高校也有研究成果或者科學家入選,那麼,到底是哪些高校呢?這些高校有多厲害呢?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1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是經22家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而出,目的是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科院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成果介紹: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男性不育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 中國科大兩成果入選2020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於2020年12月27日揭曉。
  •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PLoS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PLoS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 2016-10-31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年會上,2016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評選揭曉(https://www.plos.org/paleo-top-ten),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主導研究的「奇異濾齒龍(Atopodentatus unicus)」入選,並排名第五。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包括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本年度的評選結果。入選項目具有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特點。
  • 上海科技大學陳秀雄團隊成果入選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工作者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這則新聞報導了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創始所長陳秀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兵教授在國際知名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工作成果。該文章率先證明了哈密爾頓-田猜想(Hamilton-Tian conjecture)和偏零階估計猜想(PartialC0-conjecture)。
  • 楊廣文、南仁東入選「2016中國科學十大新聞人物」
    楊廣文、南仁東入選「2016中國科學十大新聞人物」清華新聞網12月30日電 12月29日,「2016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正式揭曉,清華教授楊廣文、清華校友南仁東等十人榜上有名。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提高約10倍,比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它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 美國《科學》雜誌盤點科技十年的「十大趣新聞」
    美國《科學》雜誌盤點科技十年的「十大趣新聞」 2019-12-28 11:24:00來源:新華網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包括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本年度的評選結果。入選項目具有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特點。
  • 臺灣媒體評選2014年度十大新聞及人物 素人、負面成入選關鍵詞
    臺灣門戶網站雅虎奇摩再次評選出年度十大新聞及人物,16日結果公布。不同於去年榜單中奪人眼球的萌萌噠的熊貓「圓圓」,今年可算是一份「憤怒」的榜單。素人、負面成入選關鍵詞,「政治素人」柯文哲入選,高居排行榜第二。臺媒稱這顯示了公民發聲時代的崛起,期待「素人」能帶給臺灣改變動力。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20-01-1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