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中國古生物學會近日評選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團隊完成的十項成果入選,反映了我國古生物學者在各個分支領域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研究成果。
-
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
-
人類演化研究成果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持研究的「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許昌人」入選。這是該所古人類課題組繼2010年度「中國發現10萬年前的早期現代人化石」和2015年度「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第三次獲得該榮譽。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據了解,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
-
我國兩項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0日上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和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教授Nina G.Jablongski共同主持的項目和分別領銜發表的論文——昭通新近紀中猴化石研究的成果,蘭州大學張冬菊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共同主導合作在距今6-10萬年前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古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雜誌和網站近日評選公布了「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名單,蘭州大學張東菊教授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共同主導合作
-
中科院科研成果報導入選全球最大科技新聞發布平臺優睿科年度閱讀...
中科院科研成果報導入選全球最大科技新聞發布平臺優睿科年度閱讀量前十 2020-12-24 國際合作局 【字體:大 中 小】
-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近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其中,由雲南大學深時陸地生態研究所馮卓研究員率領的國際團隊發表的《晚二疊世蛀木甲蟲生態學》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該團隊於2017年9月15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晚二疊世蛀木甲蟲生態學的重要研究成果。
-
徐匯區這家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
徐匯區這家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2019-12-19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揭曉,古植物研究成果上榜
2020年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團隊完成,內容涉及動物早期演化與寒武紀大爆發、脊椎動物演化(恐龍類、古鳥類、哺乳類等)、白堊紀琥珀生物群、古植物與古生態、古人類學、分子古生物學等多個研究領域。
-
中國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 「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中國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 「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2020-12-31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科院上海分院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1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m6A甲基化修飾調控脊椎動物造血幹細胞命運決定」、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水稻廣譜持久抗病與產量平衡的遺傳與表觀調控機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癢覺信息傳遞的神經環路機制」等成果分別入選。
-
西北大學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剛剛公示了
從中國科協網得知,經審委員會評審,2020年度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獲獎名單正式發布。西北大學地質系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
-
古脊椎所發現新鴨嘴龍類恐龍
古脊椎所發現新鴨嘴龍類恐龍 2017-09-08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巴西科學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上。 萊陽位於我國山東半島的中部,是我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昆蟲和植物等化石的地方,也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誕生的地方。
-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2016-11-23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除了某些鱷魚之外主龍類基本上是陸地動物,直至200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貴州盤縣首次發現海生類型的早期主龍類化石。近期,該課題組在雲南富源地區再次發現此類化石,國際期刊The Science of Nature(原Naturwissenschaften)近日在線刊發相關成果。
-
我校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新華網】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繪圖室:
近日,由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貢獻人物」活動,將發掘這些在古生物化石發現、科研、修復、宣傳、藝術展示、文化傳承以及保護等方面做出不朽貢獻的人物,揭開這些人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深晚報導|深大一項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近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了 "2019 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名單,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 20 項重大光學成果獲此殊榮 ( 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 10 項 ) 。其中,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杜路平、袁小聰教授的研究成果 "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 " 入選十大基礎研究類成果。據悉,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 - 軌道耦合產生的 " 光學斯格明子 " 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甘肅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選2019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近日,美國考古雜誌《Archaeology》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