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
據了解,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團隊完成,內容涉及早期生命(後口動物)、古無脊椎動物(腕足類)、古脊椎動物(恐龍類、古鳥類、早期哺乳類)、地質微生物、早期陸生植物、白堊紀琥珀動物、古植物與古生態和古人類等多個學科領域。
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學各個分支領域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研究成果。2017年度十大進展的發布,有助於推動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的認識。同時,對於進一步促進學科創新發展,展示我國古生物學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和科研成果,推動科學研究、科學傳播和化石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於1929年,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是國內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學學術團體之一。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團結和服務廣大古生物學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活動、國際交流合作、科普教育和人才培養等領域成果豐碩,有力推進了古生物學科的發展,成為凝聚力不斷增強的、富有活力學術團體。自2017年開始,學會開始每年度評選和發布「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
進展一 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
進展二 埃迪卡拉紀新化石揭示動物的早期演化·
進展三 侏羅紀擅攀鳥龍類的發現和膜質翅膀在獸腳類恐龍中的演化
進展四 熱河俊獸—揭示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新模式
進展五 發現具有現代人特徵的30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
進展六 植物化石為青藏高原形成過程提供新證據
進展七 侏羅紀帶羽毛恐龍為鳥類羽毛的分子演化提供直接證據
進展八(並列)世界首例大熊貓古基因組
進展八(並列)白堊紀緬甸琥珀揭示遠古森林環境和被子植物昆蟲傳粉證據
進展十(並列)亞洲最古老、泥盆紀面積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
進展十(並列)六億年前化石揭示動物胚胎發育方式起源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