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凌紀偉)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2月27日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0、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30多年前,Bertrand Halperin等人從理論上預言可能在三維電子氣體系中產生量子霍爾效應,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從實驗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及王祥喜/步志高研究團隊入選 2020-02-2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校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我校「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及「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兩項成果同時入選。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
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十大進展」
該院也是深圳「十大行動計劃」首批啟動建設的基礎研究機構,將聚焦量子通訊、高性能計算、石墨烯和氮化鎵等新型材料開展基礎研究。在短短3年之內,該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同時擁有在國際上獨一份的石墨烯單晶,將推進產業化落地。「量子力學可以理解為讓看不見的小東西配對,從而實現對微觀世界的精確操控。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研究佔據兩席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
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Nanoscale》期刊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稀土、半導體和金屬納米材料。「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旨在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至今已舉辦15年。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十大進展遴選結果,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解讀。 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劉敏主任宣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月幔物質、異構晶片等入選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7日在北京揭曉並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構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晶片等10個科研項目入選。
-
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介紹深圳量子行動: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介紹深圳量子行動: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俞大鵬11月12日在「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
-
截至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統計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活動已舉辦15屆,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截至2019年,15年間入選科學十大進展的單位和大學統計如下表所示:中國科學院佔一半,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累計佔四分之一,其它機構累計佔剩下的四分之一。前四家佔了近四分之三的名額,可見基礎科研在我國科研機構中高度集中。
-
「轉載」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研究佔據兩席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
科技部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原標題:科技部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0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與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解讀會,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
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
-
解讀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編者按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月27日公布「20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構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晶片等成果入選。2013年,這一領域國際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科學家鑑定發現蛋白質cGAS(環鳥苷酸-腺苷酸合成酶)是胞內DNA病毒感受器。隨著cGAS被揭示,科學家發現在檢測病毒入侵以外,cGAS的異常激活也直接導致一類自身免疫疾病。因此,尋找有效控制cGAS活性的手段並探究其調控機理,對抵抗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都至關重要。
-
2018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華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
2018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華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入選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王瀟瀟、高翔)「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剛剛揭曉。
-
『納米 研究』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納米科技獨佔2席
2019年2月27日,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該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14屆,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程序分為推薦、初選和終選3個環節。
-
專家解讀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7年2月20日下午,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組織召開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會議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三處張峰處長主持。 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工作已經完成。為了讓公眾更好地理解各項進展的內容和意義,加強對基礎研究工作的宣傳,今天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正式對外發布遴選結果,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進行解讀。
-
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清華大學天機晶片、潘建偉量子衛星實驗...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
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什麼是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詳解
對於這次成果的誕生,修發賢覺得,在砷化鎘的研究方面,這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個作品,我們第一次提出了新的機制,也得到了認可。但還有可以深挖的,還有更具體的東西,我想得繼續做細做好。這次我們發現了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為今後的進一步科研探索提供一定的實驗基礎。另外,在應用方面這個材料體系具有非常高的遷移率,電子的傳輸和響應很快,可以在紅外探測、電子自旋方面做一些原型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