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文、南仁東入選「2016中國科學十大新聞人物」

2020-12-0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楊廣文、南仁東入選「2016中國科學十大新聞人物」


清華新聞網12月30日電 12月29日,「2016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正式揭曉,清華教授楊廣文、清華校友南仁東等十人榜上有名。

 楊廣文近照。

楊廣文於1980年至1984年在太原理工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學習,後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2016年今年6月20日,國際超算大會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運算速度奪得第一。更令人振奮的是,該套系統實現了包括處理器在內的所有核心部件全國產化。

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及應用團隊努力下,「神威·太湖之光」在「將速度優勢轉化為應用優勢」方面也收穫頗豐,相關應用已涉及天氣氣候、航空航天、海洋環境、生物醫藥、船舶工程、材料等19個應用領域。

南仁東近照。

南仁東於1963年至1968年在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真空及超高頻技術專業學習,後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正式建成投入使用。1994年到2005年間,現任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的南仁東,走遍貴州上百個窩凼,最終選擇了克度鎮綠水村作為建設射電望遠鏡的最佳選址。從2011年正式開工以後,隨著支撐框架建設、反射面面板拼裝、綜合布線工程、饋源支撐系統升艙試驗、主體工程完工、全系統聯合調試的相繼完工,這隻「慧眼」終於開啟,歷經20餘年,南仁東終於率團隊完成了建成我國大型射電望遠鏡的夢想。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提高約10倍,比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它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2016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醫學科學報》和《科學新聞》雜誌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2016年度人們心目中的「科學明星」和「知識英雄」。

據組委會介紹,該獎項的獲獎者主要包括,推動2016年中國科學基礎研究和技術進步、具有優秀創新能力與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家、科技傳播者(含科普工作者)和科技企業領軍人物等。

據了解,「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七屆,因評審的權威嚴謹和公眾的廣泛參與,在科技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本屆評委會由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院士擔任主任,「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等眾多院士和資深媒體人出任評委。經過眾多網友的推選投票、院士專家的嚴格評審,最終選出了十位當選者。

供稿:校友總會 編輯:徐靜

相關焦點

  • 林群院士入選「2019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12月17日,由中國科協主辦,新華網承辦的「典贊·2019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京舉行,我院林群院士入選「2019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 專家解讀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工作已經完成。為了讓公眾更好地理解各項進展的內容和意義,加強對基礎研究工作的宣傳,今天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正式對外發布遴選結果,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進行解讀。
  • 科技部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原標題:科技部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0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與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解讀會,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 北大3項成果入選201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編者按:2018年2月27日,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結果發布,北京大學共有3個項目入選,分別是:藥學院周德敏教授和張禮和院士研究組的「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馬丁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大連理工大學合作完成的「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分子醫學研究所和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單位聯合組成的程和平院士研究組的
  • 人類演化研究成果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8年2月27日,在科技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1988年獲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任博雅講席教授。現任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稀土生物無機和材料化學聯合實驗室主任。孫聆東,199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所,獲博士學位。
  • 臺灣媒體評選2014年度十大新聞及人物 素人、負面成入選關鍵詞
    臺灣門戶網站雅虎奇摩再次評選出年度十大新聞及人物,16日結果公布。不同於去年榜單中奪人眼球的萌萌噠的熊貓「圓圓」,今年可算是一份「憤怒」的榜單。素人、負面成入選關鍵詞,「政治素人」柯文哲入選,高居排行榜第二。臺媒稱這顯示了公民發聲時代的崛起,期待「素人」能帶給臺灣改變動力。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南科大科學家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日前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團隊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研究入選。  入選簡介指出,張立源和中國科技大學喬振華等研究組首次在塊體碲化鋯材料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並指出該量子化現象可能由磁場下相互作用產生的電荷密度波誘導,補全了量子霍爾效應家族的一個重要拼圖。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
  •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物,餘留芬南仁東入選(內附視頻)
    其中,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巖博村黨委書記餘留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入選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 ◆ ◆ ◆ ◆「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南仁東潛心天文研究,堅持自主創新,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十大進展遴選結果,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解讀。—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 南陽王鋒榮膺2016「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稱號
    2月7日上午,記者從方城縣委宣傳部獲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鋒榮膺2016「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稱號。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光武街道西華村一居民小區突發火災,居住在一樓的方城籍青年王鋒奮不顧身地衝入火海,救出20多名居民,全身98%面積特重度燒傷,後被送往醫院全力救治,但終因多臟器衰竭,於2016年10月1日16時34分在北京不幸犧牲。
  • 科技部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克隆獼猴等入選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 「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
    2019年2月27日上午,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相關領域的專家逐項解讀了入選本年度十大進展的成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支持的「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該成果由北京大學江穎、王恩哥等合作完成。該工作首次澄清了界面上離子水合物的原子構型,並建立了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顛覆了人們對於受限體系中離子輸運的傳統認識。
  • 我校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我校「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及「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兩項成果同時入選。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 自動化所腦網絡組圖譜成果入選「201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自動化所腦網絡組圖譜成果入選「201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16-12-29 自動化研究所 語音播報   12月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資深科技記者和網友共同評選出的2016
  • 中科院上海分院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中國天眼,仰觀宇宙 南仁東老師,永遠懷念您!
    2016年9月25日,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FAST落成啟用。它睜開眼睛,帶領人類的目光,徐徐探視137億年的宇宙圖景。之前也不太了解,只是在新聞上看到過,之前可以說是默默無聞,FAST建成後,報導多了起來,看到了幾篇不錯的採訪,慢慢的開始了解南仁東老師,覺得他很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很喜歡他。八字鬍,牛仔褲,個子不高,嗓音渾厚。手往褲兜裡一插,精神頭十足的南仁東老師總是「特別有氣場」。
  • 《自然》雜誌年度科學界十大人物出爐:中國專家入選—新聞—科學網
    海外網12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5日,《自然》雜誌網站發布了其評選的2020年度科學界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單,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