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仰觀宇宙 南仁東老師,永遠懷念您!

2020-10-18 航天面面觀

 2017年9月16日早上9點多鐘,突然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原北京天文臺副臺長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搶救無效於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23點23分在美國波士頓逝世

當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有些懵,真的假的?

隨後,媒體發布消息:南仁東老師去世了!

傷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啟用還不到一年,南仁東老師就走了。

2016年9月25日,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FAST落成啟用。它睜開眼睛,帶領人類的目光,徐徐探視137億年的宇宙圖景。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圖源:網際網路

作為航天、天文愛好者,一直在關注著這個望遠鏡的動態。也一直在關注著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老師的消息。之前也不太了解,只是在新聞上看到過,之前可以說是默默無聞,FAST建成後,報導多了起來,看到了幾篇不錯的採訪,慢慢的開始了解南仁東老師,覺得他很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很喜歡他。

八字鬍,牛仔褲,個子不高,嗓音渾厚。手往褲兜裡一插,精神頭十足的南仁東老師總是「特別有氣場」。

他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的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從1993年開始,他就四處尋找適合建造「大射電望遠鏡」的區域。在歷經10多年對上百個山凹、天坑的實地勘測後,2007年,FAST項目終於獲得國家批准。2011年,當地村民搬遷完畢,FAST項目正式啟動建設。2016年,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省平塘縣建成投用。前後22年,南仁東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了這件「大國重器」上。

他是最懂「天眼」的人,「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遺產。

他走了快1年了,永遠的走了。

在南仁東老師逝世1周年的這個日子裡,我們懷念他!向他致敬,向他學習!

【「咱們也建一個」】

1993年,在一次國際性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希望在全球電波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南仁東提出「咱們也建一個」,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設想。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施工難度能不能克服?1994年,南仁東開始為FAST項目選址,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裡。

1998年夏天,有一次,下窩凼時遭遇瓢潑大雨,眼看山洪就要衝下來了。南仁東老師趕緊往嘴裡塞了救心丸,連滾帶爬地回到埡口,全身都溼透了,汗水混著雨水,鞋子裂開一道五釐米長的口子。還有一次,他差點掉下懸崖,所幸被兩顆小樹擋住。

南仁東和其他研究員一起尋找適合建造「大射電望遠鏡」的區域。圖源:中國國家天文

他要尋找當地的窩凼——幾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體圍繞,正好擋住外面的電磁波。為了選址,他當時幾乎踏遍了那裡的所有窪地。之後,他就帶著人在全中國的大山裡尋找適合建造望遠鏡的窪地,最終敲定貴州平塘縣這個叫大窩凼([dàng],塘,水坑。)的漏鬥天坑。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臺址原貌。圖源:國家天文臺

2000年南仁東接受貴州廣播電視臺記者採訪,他說:建造這個望遠鏡,它涉及到的高科技是多方面的,它就給我們很多機會來接觸前沿的高科技產業。我覺得可以帶動我們國家整體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帶動一方繁榮。

初期勘探結束後,南仁東老師又申請為FAST工程立項。有那麼幾年時間,南仁東成了一名「推銷員」,大會小會、中國外國,逢人就推銷自己的大望遠鏡項目。「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他一度這樣自嘲。

為了能讓工程儘早立項,為了正事,為了一件關係國之重器的大事。他生前和身邊的人說,為了FAST,幹了最不能接受的事——陪人喝酒。鮮有人知,他內心經歷過什麼樣的掙扎……

度過了舉步維艱的最初10年,FAST項目漸漸有了名氣,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術也有了突破進展。2006年,立項建議書最終提交。

從1994年開始選址到最終立項,一共花了12年。

2007年,FAST項目終於獲得國家批准。2011年,當地村民搬遷完畢,FAST正式動工建設。開工當天,南仁東老師看著工人們砍樹平地,對身旁工作人員說:「造不好,怎麼對得起這些為了FAST搬出去的人家?

【他像一個無助的孩子】

想要建設世界級的大工程,必然會伴隨著大的創新,要想有大的創新,必然有大困難。

對中國「天眼「FAST來說,最艱難的創新是索網結構。2010年,因為索網的疲勞問題,「天眼」經歷了一場災難性的風險。65歲的南仁東寢食不安,天天在現場與技術人員溝通。他們對買自知名企業的十餘根鋼索進行疲勞實驗,均以失敗告終。此時,臺址開挖工程已開始,但索網達不到要求,反射面的結構形式就不能確定下來。

核心技術買不來,也等不起,唯一的道路,就是自主研發。

他的助理姜鵬至今記得一個被定格的背影,空曠的會議室裡,南仁東背著手站在黑板前,盯著最終被放棄的草圖,「像一個無助的孩子。我當時很難理解,這樣的大科學家也會手足無措。

技術攻關時,他總是一支接一支地抽菸,屋子裡濃煙瀰漫,同事們開玩笑說要戴防毒面具才敢去他辦公室。

南仁東和研究團隊前後做了十多種方案,往返廠家五六次,經歷近百次失敗,最終研製出滿足要求的鋼索結構。

在最困難的時候,南仁東甚至說過,國家給了這麼多錢,如果建不好,他就從100多米高的饋源艙支撐塔上跳下去。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必須有絕處逢生的勇氣,才能擔當。

他總是說,「人是要做一點事情的。人總得有個面子吧,往辦公室一躺,什麼也不做,那不是個事。」

【獨一無二的中國「天眼」!】

破土動工!圖源:國家天文臺

2012年8月31日,FAST臺址開挖現場,南仁東與施工人員交流。圖源:國家天文臺

建設過程中,南仁東和團隊成員一樣過集體生活住板房,吃食堂。有時候太晚了,食堂沒什麼菜,做飯阿姨問要不要煎個雞蛋,他擺擺手,刮著塑料盆裡的剩菜湊合。在長達22年的預研究、立項、建設過程中,吃方便麵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有一次,南仁東回到老家,他津津有味地吃著豐盛的家宴, 「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太羨慕你們了,我就是個苦行僧。」

弟弟心疼地問,「哥,你又不缺錢,天天在大山裡奔波吃苦,值嗎?」他放下筷子,連聲說,「值……值……值……。」

就這樣,像搭積木一樣,FAST開始建造了。項目啟動後,南仁東老師開始參與到FAST設計建造的每一個環節:支撐框架建設、反射面面板拼裝、綜合布線工程……每一次,他都要仔細檢查施工細節。

2013年南仁東到FAST艙停靠平臺施工現場指導工作。

和工人一起合個影。圖源:國家天文臺

每一次,他都在現場;每一次,他都要仔細檢查施工細節。

作為FAST首席科學家和總工程師,南仁東原本不必事事躬親,但他孜孜不倦,博聞強識,學習力學、測控、水文、地質、繪畫、藝術等知識,謙虛地說自己是「戰術型的老工人」。

說個小細節吧,在FAST工程安全帽、工作服、饋源艙上,都有一個標誌,這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任務徽章,他的設計者是誰呢?

正是南仁東老師!

每一次去現場,他都帶著印有自己名字的安全帽,跟在場的每一個人打招呼。他還會和年輕的施工人員開玩笑:「幾天不見,你長高了。」

施工工人同樣值得尊敬,是他們,讓中國天眼「睜眼看宇宙」。圖源:國家天文臺

獨一無二的中國「天眼」FAST。圖源:網際網路

看了這幅衛星圖,你就能理解當初南仁東老師和團隊選址時經歷的困難了。從300多個備選窪地中選出30多個進行實地考察,最終選定了「大窩凼」!

可以這麼說,沒有南仁東,就沒有FAST!

22年,這樣的堅持值得讚揚!

【沒有南仁東,就沒有FAST!】

2016年9月25號FAST工程竣工,儘管因為身體原因,南仁東老師已經不適合舟車勞頓,但他依然從北京飛赴貴州,一定要親眼見證這個自己耗費了22年心血的工程。

「天眼」FAST告成,南仁東老師陪同領導參觀。圖源:國家天文臺

2016年9月25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落成啟用儀式在黔南自治州平塘縣舉行。

2016年9月25日,南仁東老師從北京飛赴貴州,參加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落成啟用儀式。圖源:國家天文臺

由於一直在忙工作,根本顧不了身體,2015年4月,他被確診為肺癌並接受手術,但仍工作在位於貴州山區的工程現場。

時間轉眼來到了2017年,1月8日,《2016科技盛典——CCTV科技創新人物頒獎盛典》完成錄製,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南仁東所領導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團隊 」獲得了年度創新人物獎盃。

南老來到了節目現場,那時他說話已經很費力了。他說:這個榮譽來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覺得個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但我知道,這份沉甸甸的獎勵,不是給我一個人的,是給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卻的,就是這22年艱苦的歲月裡,貴州省四千多萬各族父老鄉親和我們風雨同舟不離不棄。我再一次借這個機會,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幫助過FAST(的人)。謝謝,謝謝!

當時聽完他說這些,熱淚盈眶,真的很感動,他的執著和堅韌值得每個人尊敬!

在他去世的前幾天,新華社還專門報導了他的事跡,標題為「中國天眼」就像為他而生——南仁東的24載「天眼」夢」

文章開頭說:南仁東的名字,與FAST密不可分。

洪亮的嗓音,如今變得嘶啞,曾跑遍大山的雙腿也不再矯健。72歲的南仁東,把仿佛揮灑不完的精力留給了「中國天眼"……

新華社2017年9月9日報導截圖。

沒想到,南仁東老師那麼快就離開了我們。

在後來的報導中,了解了一些南仁東老師生命最後的一些故事,「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行了,我就躲得遠遠的,不讓你們看見我。」在生命的尾聲,南仁東去美國做最後的治療。

2017年9月15日深夜,北京時間23點23分,南仁東老師與世長辭。如果搶救還可以再活一段時間,然而,他被推進重症監護室前表示,要有尊嚴地死,上呼吸機可以,插管就不要了。

一路走好!圖源:@EasyNight

我們永遠懷念您!

南仁東老師去世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其官網上發布南仁東訃告,訃告中說:南仁東一生樸素寬厚,淡泊名利,待人誠懇,胸懷全局,鞠躬盡瘁,為我國天文學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遵照其遺願,喪事從簡,將不舉行追悼儀式。

這樣一位簡簡單單、淡泊名利、平凡又偉大的人,值得人們尊敬!

南仁東老師使用過的安全帽、工作服被工作人員保存在FAST項目控制中心內(2017年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南仁東老師,您一路走好!燦爛星空,您是真的英雄!

南仁東老師,您知道嗎?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工作,「中國天眼」現已經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南仁東老師,您知道嗎?前去參觀FAST的人越來越多了。

南仁東老師,您知道嗎?關於您的公益廣告在央視多頻道播出了。

您知道嗎?我們非常想念您!

公益廣告《時代楷模 南仁東 》感動依舊

一個當初沒有多少人看好的夢想,最終成為一個國家的驕傲。

南仁東老師是最懂「天眼」的人,「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遺產。

他發自內心地喜歡那裡,用飽含深情而又富有詩意的話說,「我們選到了一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最適合FAST的臺址,是我們從300多個候選窪地裡挑選出來的。春雨催醒了期待的嫩綠,夏露折射萬物的歡歌,秋風編織七色錦緞,冬日下生命樂章延續著它的優,大窩凼時刻讓我們發現,給我們驚奇。

一眼萬年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南仁東老師,永遠懷念您!

向您致敬!

向您學習!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了新的快速射電暴,這個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的一片譁然,太厲害了,中國又一次在外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重要的信息,此次發現的新快速射電暴來自宇宙深處,至於為什麼會出現,成因至今不明,等待我們的是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很多人或許了解過射電暴,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新射電暴及此次射電暴的發現過程。
  • 建「天眼」望宇宙的「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南仁東的名字與「中國天眼」緊緊連在一起。 199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當時,懷著回報民族的赤誠和描繪宇宙的初心,活躍在國際天文界的南仁東毅然回國,力主中國獨立建造射電「大望遠鏡」。
  • 「中國天眼」是如何工作的?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開講啦》為您揭秘!
    看到這張圖相信您一定不陌生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戳視頻,感受一下「中國天眼」是如何工作的?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開講啦》為您揭秘! 了解到「中國天眼」的基本情況不知您是否又產生了新的疑問這口「大鍋」是如何工作的?下雨天是否對它有影響?……往下看,咱們一同走進這口神秘的「大鍋」來聽!
  • 【中國科學報】他們心中的「天眼」之父
    南老師,我還想跟您說,FAST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它將使我國的天文學研究領先世界20年,在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的新時代,為科技創新強國夢增添了濃墨重彩!  生命有限,精神永存!我們將秉承南仁東老師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科技國家隊的磅礴力量,譜寫科技強國的新篇章!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由我國已故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進入調試期。2020年1月11日,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 《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射電望遠鏡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喀斯特窪坑中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是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 拒絕外國300倍的工資,讓中國先進了20年!向天眼之父致敬!
    就如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在研製核潛艇的時候為了保護國家機密,隱姓埋名了三十年,如果不是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欄目的介紹,可能至今還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像這樣默默在為中國的大國利器付出的人有很多,小編今天所要介紹的中國天眼之父,就果斷拒絕了外國人的300倍工資,而他的成就讓中國先進了20年。
  • 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星空下的「中國天眼」。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深望茫茫星空不禁在長詩《天問》中發問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兩年前的今天一位中國科學家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了一生他打開了中國人追問宇宙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他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 "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逝世,享年72歲
    利用FAST,人類可以觀測脈衝星、中性氫、黑洞等等這些宇宙形成時期的信息,還有就是用來捕捉外星生命的信號。南仁東參加早期的大窩凼選址。(原題為《FAST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南仁東昨晚逝世,享年72歲》)延伸閱讀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題:「中國天眼」就像為他而生——南仁東的24載「天眼」夢新華社記者董瑞豐、閆睿南仁東的名字,與FAST密不可分。
  • 【新華網】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2年前,已經70歲的南仁東查出肺癌,動了第一次手術。家人讓他住到郊區一個小院,養花遛狗,靜養身體。  他的學生、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蘇彥去看他。一個秋日裡,陽光很好,院子裡花正盛開,蘇彥寬慰他,終於可以過清閒日子了。往日裡健談的南仁東卻呆坐著不吱聲,過了半晌,才說了一句:「像坐牢一樣。」  自從建中國「天眼」的念頭從心裡長出來,南仁東就像上了弦一樣。
  • 誰在仰望星空——評王宏甲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但又令人欣慰的是,這項偉大的科學設施,將像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南仁東星」永遠星光閃耀一樣,為中國和世界的天文學與無法預知的科學發展做出貢獻,使人類在仰望藍天星辰,走進宇宙廣袤世界中投向未來!    王宏甲自己稱《南仁東傳》是自己動情撰寫的一部「英雄傳記」。
  • 中國天眼:「人民科學家」南仁東的漫長沉默
    假如南仁東能夠活到今天,他該如何高興,然而斯人已逝世,我不禁陷入中國天眼往事的沉思與回憶。此刻,他突然想起了那些歷史上的標誌性節點, 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那是證明了大地是圓球的地理大發現,而天眼將向宇宙前所未有的深度進軍,開拓人類全新的認知領域。
  • 「天眼之父」南仁東:鐵漢也有柔情
    「天眼之父」南仁東:鐵漢也有柔情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共和國榮譽  「你是天的眼,讓我們聽見遠空的呼喚,宇宙因你不再遙遠……」踏平坎坷,22年鑄就大國重器,南仁東在生命最後關頭的奮力一搏,打開了「天之眼」,卻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遺詩言志。
  • 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殫精竭慮無私奉獻,只為讓人類看到更為浩瀚的宇宙!,承載著全人類對於浩瀚宇宙的探索和渴望,也承載著作為總設計師人生最後20多年的執著。我們在紀錄片《天眼》中找到了南仁東珍貴的採訪素材,也是南仁東生前接受過唯一一次的長時間採訪所說的話
  • 我喜愛的好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點擊播放 GIF 0.3M內容簡介《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進入壯年,他將全部餘生獻給了「天眼」事業。南仁東的一樁樁鮮明事跡,有力詮釋了什麼是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通過南仁東建成「中國天眼」的經歷,也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集體主義,展現了中國人民不計功利、共克時艱的精神境界。
  • 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9月25日,「天眼」落成啟用一周年。可在10天前,他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天眼」所在的大窩凼,星空似乎為之黯淡。  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蒼穹。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夠穿越一生。
  • 地球「兩大眼睛」只剩中國「天眼」
    從今天起,天文學界得學會接受只剩中國一隻「天眼」的世界。現場畫面。來源:強國網「心碎……這是世界科學奇蹟之一,懷念阿雷西博……」「顯然我們對於它的維護沒有足夠的關心,什麼時候我們停止了維護?它上一次用於科學研究是什麼時候?」「為什麼NSF不能及時作出反應去避免這個情況呢?這個望遠鏡是黑暗中的燭光,點亮了探索宇宙的道路,也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工具。
  • 三年前,這個為中國點亮「天眼」的人,閉上了眼睛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歲令人悲痛的是僅相隔10天時間9月25日這座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 國之重器之中國天眼,最遠可探測到宇宙邊緣的信號,向南仁東致敬
    然而還沒能等到外星人的回覆,FAST中國天眼望遠鏡橫空出世,直接成為世界第一,然後這個阿雷西博就直接因為失去價值不再維護而坍塌了,一個中國天才用一輩子才建立起的望遠鏡到底有多牛,為什麼說它可能給中國帶來不止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它有什麼魅力讓全世界都向中國發申請使用的請求。
  •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 成就國之驕傲
    1984年,南仁東利用國際上長基線網絡,對宇宙活動的星系核進行了系統的觀測研究,主持並順利完成了歐洲和全球十餘次觀測,成為當時天文界數一數二的科學家。天文界的泰山北鬥,由於聲名顯赫,曾經收到過美國、日本天文界的橄欖枝,給他的薪水比國內高出3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