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逝世,享年72歲

2020-12-03 環球網

FAST射電望遠鏡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昨晚因病情惡化逝世,享年72歲。

南仁東領導了FAST射電望遠鏡大部分早期工作,並且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工程師。 本文圖片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南仁東介紹

南仁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1994年始,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主編科學目標,指導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其模型試驗。

2016年9月25日,舉世矚目的「大射電」竣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的窪坑作為望遠鏡臺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利用FAST,人類可以觀測脈衝星、中性氫、黑洞等等這些宇宙形成時期的信息,還有就是用來捕捉外星生命的信號。

南仁東參加早期的大窩凼選址。

2016年9月25日年竣工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對想要尋找外星生命的人們來講,FAST能夠比目前的設備進一步的是,一旦接收到外星生物發射的信息,FAST能夠準確地指出,它們是從哪個方向來的。

(原題為《FAST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南仁東昨晚逝世,享年72歲》)

延伸閱讀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題:「中國天眼」就像為他而生——南仁東的24載「天眼」夢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閆睿

南仁東的名字,與FAST密不可分。

洪亮的嗓音,如今變得嘶啞,曾跑遍大山的雙腿也不再矯健。72歲的南仁東,把仿佛揮灑不完的精力留給了「中國天眼」——世界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某種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

「南老師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南仁東的同事和學生們評價。

故事要從24年前說起。

1993年,日本東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南仁東跟同事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設想。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施工難度能不能克服?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裡。他要尋找當地的窩凼——幾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體圍繞,正好擋住外面的電磁波。 「為了選址,南老師當時幾乎踏遍了那裡的所有窪地。」南仁東的學生甘恆謙回憶,有的荒山野嶺連條小路也沒有,當地農民走著都費勁。

訪山歸來,南仁東心裡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建設射電望遠鏡的設想。但能不能籌到足夠資金,南仁東心裡沒底。

「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有那麼幾年時間,南仁東成了一名「推銷員」,大會小會、中國外國,逢人就推銷自己的大望遠鏡項目。「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他一度這樣自嘲。

每一步都關乎項目的成敗,他的付出有時甚至讓學生們覺得「太過努力了」。

連夜要趕項目材料,課題組幾個人就擠在南仁東的辦公室,逐字逐句推敲,經常幹到凌晨。

匯報項目是每一個課題首席科學家面臨的題目,南仁東每次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會場。

把FAST項目扛在自己肩上,南仁東也有對付壓力的特殊方式。「如果碰到一件事情特別難,南老師會沉默,抽菸很厲害。那個時候,去他的辦公室要戴防毒面具。」甘恆謙說。

FAST項目副總工程師李菂說:「南老師的執著和直率最讓我佩服。擔起首席科學家和總工程師各種職責,推動了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度過了舉步維艱的最初10年,FAST項目漸漸有了名氣,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術也有了突破進展。2006年,立項建議書最終提交。通過最後的國際評審時,專家委員會主席衝上前緊緊握住南仁東的手:「Youdidit(你做成了)!」

「FAST項目就像為他而生」

在FAST現場,能由衷感受到「宏大」兩個字的含義。而在10多年前,這樣的圖景在南仁東的腦海裡已經成型。他要做的,是把腦海裡成型的圖景化成現實。

「南老師知道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裡。」他的學生嶽友嶺說,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做鎖網變形,既要受力,又要變形,在工業界沒有什麼現成技術可以依賴。「國家標準是10萬次,我們需要200萬次的伸縮,南老師自己提出了特殊工藝,後來支撐起FAST的外形。」

不認識他的人,初見面覺得南仁東像個農民。面容滄桑、皮膚黝黑,夏天穿著T恤、大褲衩騎著自行車,他自己也跟學生說:「就像個農民。」

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對繪畫詩書、服飾美學都頗有研究。早年在清華求學時,機械製圖比賽就拿過第一名。上世紀90年代,他甚至辦過講座談服飾潮流美學。

嶽友嶺曾見過南仁東畫50×60釐米的畫,「能看出來是專業水準」。「南老師在美學層面造詣比較深,我們FAST徽標,是南老師自己設計的,南老師的PPT配色,也都是自己調出來的。」嶽友嶺說。

在他的助理姜鵬看來,術業有專攻,在FAST項目裡,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學,有人不懂金屬工藝,有人不會畫圖,有人不懂無線電。「這幾樣你能懂一兩個就算不錯了,但偏偏南老師幾乎都懂。」

「這個龐雜巨大的射電望遠鏡項目就像是為他而生。」姜鵬說。

相關焦點

  • 南仁東事跡讀後感 南仁東現金事跡心得體會2篇
    南仁東事跡讀後感 南仁東現金事跡心得體會2篇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歲,他主持建設的FAST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小編盤點了南仁東事跡心得體會2篇,歡迎網友們參考。
  • 【視頻】天眼巨匠南仁東,22年造天眼之軀,72載築起天眼之魂
    編者按:南仁東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第一位獲得由中宣部授予的「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先進人物,他的名字與「中國天眼」已融為一體。他身上所折射出的時代精神、人格魅力和職業素養,都無愧於這個偉大的稱號!由中國科學院出品的四集系列微視頻《天眼巨匠——南仁東》,將南仁東72載人生路與中國天眼(簡稱FAST)22年建成史有機地結合起來,細微之處見真灼。天眼之魂、之妙、之魅、之傲,是南仁東與FAST的不解情緣,也是國之重器在當代中國頻頻亮相併震驚世界的縮影。這是獻給逝者的敬意,這是激勵後輩的號角,這也是新時代的豐碑……致敬這個時代的「南仁東們」!
  •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出版,再現「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書封 出版社供圖「每一種『國之重器』,為之奮鬥者都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有很多失敗鋪墊出通往成功的路。在新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作者王宏甲這樣闡釋「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等人的偉大胸懷:「像王選、南仁東這樣的人,他們所做的事業都不是為了他們自己。」《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由北京聯合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著名學者王宏甲。
  • 南仁東:「天眼」奠基人的小心願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那是2014年春天,有著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剛剛建好第一座饋源支撐塔。當時擔任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的南仁東,和幾個年輕人聊天時,突然興致勃勃地說:「你們幾個明天陪我爬支撐塔去,我要走在最前面。」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第二天中午,爬塔開始了。69歲的南仁東迫不及待地爬在最前面,FAST饋源支撐系統副總工李輝和其他幾人跟在後面。大家一邊聊一邊爬。
  • 這個酷酷的老頭走了「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
    「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因罹患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9月15日夜間逝世,享年72歲。 國家天文臺近日發布訃告說,遵其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在南仁東的學生和同事們看來,他20多年來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建設具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在東京召開,與會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就向同事提出:「我們也要建設一個。」 當時,南仁東回國三年。
  • 科學家南仁東教授簡歷資料 「中國天眼」發起人病逝
    天文界一大損失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齊健、董瑞豐)「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因罹患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15日夜間逝世,享年72歲。國家天文臺16日發布訃告稱,遵其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 南仁東、程開甲……聆聽科學家精彩故事 領略非凡科學人生
    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的盛大活動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高峰的勤奮攀登者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博士學位後,他立即歸來報效祖國,歷任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嫦娥二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在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9月1日,「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的首發星順利升空。
  • 追記「中國天眼」之父、遼源籍科學家南仁東 簡歷資料照片
    如今,這是許多人在緬懷和追憶南仁東時內心發出的深情和敬意。  童年的南仁東創造力和記憶力更是了得,具有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  南半球的星星是什麼樣子的?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嫦娥……在同齡孩子眼中,南仁東眼光長遠,對科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望。
  • 中國天眼,仰觀宇宙 南仁東老師,永遠懷念您!
     2017年9月16日早上9點多鐘,突然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原北京天文臺副臺長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他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的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從1993年開始,他就四處尋找適合建造「大射電望遠鏡」的區域。在歷經10多年對上百個山凹、天坑的實地勘測後,2007年,FAST項目終於獲得國家批准。2011年,當地村民搬遷完畢,FAST項目正式啟動建設。
  •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南仁東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當時罹患癌症的他,惦記的仍是望遠鏡早出成果,以「回饋國家,回饋公眾」。南仁東當年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在吉林通化無線電廠工作,後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從此奮戰在天文領域。他「一輩子幹成一件事」——擦亮探索和追問宇宙的「天眼」。
  • 畢生心血築「天眼」——追記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
    然而,在這個成果公布之前的9月15日,身為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的南仁東與世長辭。開啟「天眼」激越時代「等FAST望遠鏡建成之後,我想咱們就能著手開展對脈衝星的系統研究。」生前,南仁東曾對他的學生表露過這樣的願望。
  • 時代楷模——用生命鑄就「中國天眼」的科學家南仁東
    他不計個人名利得失,長期默默無聞地奉獻在科研工作第一線,與全體工程團隊一起通過不懈努力,實現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今年九月,南仁東因病逝世,他的事跡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2017-11-19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戴著藍色的安全帽,身穿一件很樸素的薄棉夾克,眼神中寫滿堅定,南仁東的這個回眸被照片定格,成為他留在公眾眼裡最熟悉的形象。
  • 【小康故事】中國天眼:南仁東最好的紀念碑
    「我是個戰術型的老工人」《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今年3月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當代文學家、著名學者、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王宏甲,這本書旨在通過回望和梳理新時代第一個「時代楷模」南仁東的奮鬥事跡,再現這位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真實形象,全方位呈現他作為「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的風採。
  • 建「天眼」望宇宙的「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鐫刻下新的高度 他 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 2017年9月,原「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因罹患肺癌去世。
  • 改革先鋒風採丨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南仁東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當時罹患癌症的他,惦記的仍是望遠鏡早出成果,以「回饋國家,回饋公眾」。南仁東當年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在吉林通化無線電廠工作,後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從此奮戰在天文領域。他「一輩子幹成一件事」——擦亮探索和追問宇宙的「天眼」。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被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南仁東不計個人名利得失,長期默默無聞地奉獻在科研工作第一線,與全體工程團隊一起通過不懈努力,實現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今年九月,南仁東因病逝世。他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體現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敢為人先、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和淡薄名利、忘我奉獻的高尚情操,他的事跡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
  • 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什麼?霍金去世前還在堅決反對
    這一成就被譽為「中國天眼」,是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於1994年提出構想,總共耗費了22年的心血結晶,中國天眼被美國一家權威科學雜誌評選為本世紀全球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就憑這一成就能讓中國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續領先世界20年。
  • 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
    貴陽網訊 9月15日,《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行。該書由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作家南鷗撰寫,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採用人物傳記的文學形式,以南仁東從少年到老年、直至去世的求學、科研、訪問,以及全身心撲在打造「中國天眼」的人生經歷為線索,書寫了南仁東不懈奮鬥的一生,真實展現了其窮盡二十餘年生命與精力,打造國之重器的先進事跡。南仁東先生是時代楷模、人民科學家、最美奮鬥者,是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射電天體物理和射電天文技術與方法,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科學技術工作。南仁東頂著巨大的壓力,踏上了漫漫「求索」之路,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先後參與了一百多次試驗。終於研製出了能滿足FAST要求的鋼索結構,化解了這個對FAST最具顛覆性的技術風險。 但長期的奔波勞累讓南仁東的身體大不如從前。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射電天體物理和射電天文技術與方法,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科學技術工作。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