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之中國天眼,最遠可探測到宇宙邊緣的信號,向南仁東致敬

2021-01-13 文華風向標

約五十年前,美國不顧科學家的阻攔,用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向球狀星團M13發送了包含人類使用的數字,望遠鏡形狀、人類DNA化學組成和人類形狀等等信息的信號。

然而還沒能等到外星人的回覆,FAST中國天眼望遠鏡橫空出世,直接成為世界第一,然後這個阿雷西博就直接因為失去價值不再維護而坍塌了,一個中國天才用一輩子才建立起的望遠鏡到底有多牛,為什麼說它可能給中國帶來不止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它有什麼魅力讓全世界都向中國發申請使用的請求。

數學可以是一位天才用一張紙和一堆筆芯算出來的成果,所以中國有了陳景潤這一個世界級的數學家,然而天文學卻是一門特別依靠望遠鏡才能夠突破的學科,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地球各種信號幹擾越來越嚴重,為了獲得有效的信息,望遠鏡的口徑越來越大,口徑305米的阿雷西博望遠鏡是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因為他觀測到的脈衝星和對廣義相對論的驗證。

美國人分別獲得了1974和93年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中國最大的望遠鏡口徑只有30米,不到它的十分之一,想要依靠它做出多大的成就無疑是一件極其渺茫的事情,但世界最大的望遠鏡計劃都不帶中國人參與,那個時候中國天文人只能在別人有空閒的時候,才能夠借用一點點時間來做一些基礎研究,一把辛酸淚。

直到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的名字叫做南仁東,這位曾經的吉林省的理科狀元,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畢業的天才,因為看到中國科學家只能借用別國望遠鏡的艱難,當時在日本做客座教授的他放棄了一天頂國內一年工資的工作,回答了當時還很貧窮給不起高工資的中國,決定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射電望遠鏡,而這個望遠鏡的口徑它的計劃是500米,毫無疑問,世界第一。

然後從1994年到2017年逝世,他後面的22年全部獻給了天眼望遠鏡,這22年間,他幾乎沒有任何節假日也不敢浪費一天的時間,用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因為工作沒有做好,FAST停一天,國家就白扔12萬」,他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選址,巨型望遠鏡對選址要求極其苛刻。

首先不能有電磁的幹擾,因為要接收遙遠宇宙的信號,所以它極度靈敏,在它對準的區域,你在月球玩手機它也能夠接收到信號,而且因為其重達4000噸以上的整體質量,沒有任何基礎可以承受,所以它只能選擇在一個天坑中,依託地勢直接建立起來,為了這個選址,49歲南仁東跑了整整11年,翻山越嶺到毫無人煙的地方,最終才在貴州的一個山地窪坑中找到了理想的建立點。

這裡遠離人煙,大山環繞,擋住了所有的電磁信號,天然的大坑完全可以方便建立這個巨大的望遠鏡,特殊地貌使其地下直接有暗河,可以充當天然的排水溝,位於孤山之頂的它使得再大的洪水也不可能威脅到他,這是天賜的最適合的建造地點,11年的翻山越嶺,甚至跌落山崖,終於值得了,這一年他60歲了。

然而除了選址,經費更是大問題,而他選擇是拿著自己的計劃書,全世界宣傳介紹,以此申請投資,後來她自己說他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就為了獲得支持,最後直到2011年中國天眼工程終於啟動了,這一年他67歲,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正式啟用,而在距離成功運行一周年紀念日前十天,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肺癌惡化與世長辭,享年72歲,留下一句話,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

寫到這裡,我再次打開了當月有關中國的熱點事件,不出意外沒有他,但是他老人家肯定也不在乎,因為這個月熱點事件的人再過幾年可能就再也沒人提起了,說要一輩子在一起的人也絕沒有想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是從今以後,每一個學天文的人都一定會遇到他老人家,知道他的故事,他的名字會隨著人類的歷史一起流傳下去,只要人類還在仰望星空,他的名字就會永遠存在,不僅僅因為他的精神財富,還在於他留下的中國天眼。

它是全世界唯一的超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直徑500米,這個表面有4450個反射面板,1萬多根鋼索構成,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如果用它來裝水,全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四瓶,做飯可以夠全世界人吃一天,其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的這個接觸面其實是軟的,可以通過電腦控制,它能夠讓重達1300噸的網索拉動2400噸重反射單元,無比精確的讓這數千個單元構成一個300米的拋物面。

更神奇的是上面重達30噸的饋源艙,作為射電望遠鏡的瞳孔,它可以在140米的高空中跟隨移動,誤差距離僅幾毫米,可以想像一下這是多麼可怕的精準度,由此組成的中國天眼是前美國世界第一望遠鏡綜合能力的十倍,最遠可以探測到宇宙邊緣的某些信號,可以進行外星信號的捕捉,國外九分鐘才能看到的天體,它一分鐘就能發現,而天眼建成後不過幾年時間就發現了超過240顆脈衝星,為中國人的天文觀測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它運行的當天,全世界天文學相關報紙都用頭條對它進行報導,並稱如果真的有地外文明的信號,那麼首先發現它的一定是中國天眼,當然在它建立以後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熟悉負面言論的存在,比如花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外星人都沒有,找什麼找,但某些人批評天也花了錢,花了多少呢?11億人民幣,而《創造101》一個偶像節目一期的投入就有6億,我猜他肯定罵完天眼以後就打開這個節目,然後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天眼帶來的用處不僅僅是簡單的發現外星人,它還有著其他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有了它,我們的深空通訊下行速率提高100倍,為我們進入宇宙、探索火星、太陽系提供數據的支持,還有它發現的脈衝星將會成為人類進入星際時代的導航,因為在地球有GPS衛星導航,那麼如果人類進行太空飛行用什麼導航呢,目前就是可以用規律的脈衝星進行導航。

另外因為它強大的信號接收的能力,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放在雲貴高原上的巨型的雷達,它能起到什麼作用,我這裡就不明說了,大家都明白,一個民族如果不仰望星空那麼是沒有未來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仰觀宇宙 南仁東老師,永遠懷念您!
    前後22年,南仁東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了這件「大國重器」上。他是最懂「天眼」的人,「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遺產。他走了快1年了,永遠的走了。在南仁東老師逝世1周年的這個日子裡,我們懷念他!向他致敬,向他學習!
  • 國之脊梁南仁東:他讓世界向中國排隊,提交國之重器天眼使用權
    美國主導研發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設備,它的直徑約有305米,可以接收外太空傳來的信號。美國曾在1974年時,利用阿雷西博望遠鏡對外太空發送信息,試圖跟外太空的智慧生命取得聯繫。如今,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還沒有完成使命,就已經坍塌了。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拒絕外國300倍的工資,讓中國先進了20年!向天眼之父致敬!
    這位中國的天眼之父叫南仁東,和隱姓埋名三十年的黃旭華一樣,想必也甚少人知道南仁東這個名字。這口其貌不揚的巨型鍋有著「中國天眼」的美譽。這個天眼在中國甚至全球範圍內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它的靈敏度比德國的Bonn望眼鏡高10倍,它的綜合性比美國最先進的望眼鏡高10倍。通過它我們可以觀測到宇宙的邊緣。這個"FAST"天眼在中國乃至國際上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它比德國的Bonn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比美國最先進的雷達望遠鏡綜合性高10倍,通過它我們可以觀測到宇宙邊緣。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 擁有30個標準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
    IT商業網1月4日訊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天眼 4 月 1 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據了解,中國天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繼美國望遠鏡Arecibo坍塌後,中國貴州的FAST也是全球唯一的「天眼」。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中國日前宣布,「中國天眼」FAST從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FAST,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自2011年開始建設,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 用香菸「致敬」天眼?被灼傷的不止商標
    、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靜靜置身於貴州平塘的山窩裡。它歷時22年建成,耗盡科學家南仁東一生的心血;以領先世界的技術,取得了豐碩的探測成果。然而,這座國之重器,居然被一款香菸蹭了熱點。據科技日報報導,一種叫「天眼」的香菸,悄然在貴陽等地流行,外包裝上不僅有「天眼」的全景模型以及「FAST」的簡稱,還綴以瑰麗星雲和燦爛繁星。
  • 中國天眼望遠鏡有多厲害?口徑500米可觀測外太空,卻遭霍金反對
    中國科學家們為了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創造了一個逆天的望遠鏡,連美國等發達大佬都無法與之比肩,被稱為「中國天眼」1994年,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天眼構想,歷時22年終於建成,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啟用。
  • 畢生心血築「天眼」——追記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
    仰望天空,作為一個天文學家,南仁東非常清楚,無數來自宇宙邊際的信號,經歷了成千上萬光年的漫長路程,也許就在他抬頭的這一刻,划過地球。這其中蘊含著揭示宇宙奧秘的線索,南仁東渴望能在中國大地上建造一個科研重器,來捕獲這些信號,讓祖國在地球上的天文史中再劃出濃重的一筆。來而復去,去而復歸,他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找到安置這個重器的理想地貌。
  • 「天眼之父「拳拳赤子報國之情感天動地
    消息傳來舉國悲哀,中國科學院、中國日報、人民網等國內主流媒體紛紛刊文緬懷南仁東,網友們也為之動容向他致敬,他那可歌可泣愛國情懷刷爆朋友圈,他那報效祖國奉獻一切的故事感動著億萬華夏兒女。 南仁東1945年出生在吉林,年紀輕輕考入清華大學,他愛這個世界上所有未知的東西,當一個做什麼都做得很好的時候,他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南仁東,他選擇了天文學,並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地陶醉其中。
  • 中國天眼觀測成果將進入井噴階段,或能測到宇宙誕生的原初引力波
    它的設計和建造構想與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後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2016年9月25日建成,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投入正式運營。中國天眼是我國在宇宙探索方面的「大國重器」,它的口徑達500米,周長達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享譽全球的「中國天眼」,也許大家還不夠熟悉是什麼,實際上它就是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的口徑之大、靈敏度之高屬於世界第一 ,而綜合性能之強,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射電望遠鏡的10倍。它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的構想,歷時22年建成的。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享譽全球的「中國天眼」,也許大家還不夠熟悉是什麼,實際上它就是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的口徑之大、靈敏度之高屬於世界第一 ,而綜合性能之強,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射電望遠鏡的10倍。它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的構想,歷時22年建成的。
  • 文化|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在貴陽首發
    2017年南仁東逝世後,貴州人民出版社立馬策劃項目,擬定創作提綱,邀請知名詩人、作家南鷗採寫。為把該書打造成精品力作,南鷗花費3年多時間,跨越5個省份,收集相關創作素材百餘萬字。作家通過深入採訪,廣泛挖掘鮮活細節,以主人公的科學夢想為線索,用人物傳記的文學形式,真實記錄了南仁東窮盡22年打造國之重器的動人事跡,展現了南仁東的家國情懷和人格魅力。
  • 貴州天眼接收到外星人信號並破解確有其事嗎?假的
    天眼全稱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名字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因此又被簡稱FAST,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1994年由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構想,歷時22年,在2016年9月落成啟用。
  • 他畢業於清華,48歲立志建造中國首臺射電望遠鏡,被稱天眼之父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中國貴州省平塘縣落成啟用,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人們親切地稱呼他為中國天眼,而他的發起人>南仁東則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眼之父」。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天文觀測技術曾一度遙遙領先於世界,對外太空的探測佔據著絕對的話語權,中國人民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想要真正的強大起來,必須在任何方面都有話語權,在外太空的探索上也是一樣的。
  •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出版,再現「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書封 出版社供圖「每一種『國之重器』,為之奮鬥者都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有很多失敗鋪墊出通往成功的路。去真正深入地、仔細地把身子俯下去、趴下去研讀他們的足跡,就會看到——我們需要學習,需要追趕,但只是跟在發達國家後面一步一步地追趕是追不上的,需要向頂天的高技術邁進——這就要『一步登天』,才能挺進到最前沿去爭取我們生存的空間。如此,可能失敗,但有成功的可能。」
  • 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兩年前的今天一位中國科學家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了一生他打開了中國人追問宇宙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他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 「天眼之父」南仁東 |因為執著,所以為「天眼」燃燒20多年人生
    【導讀】他曾寫給自己的詩句:「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南仁東把人生當中最寶貴的20年時間獻給了天眼。南仁東年輕時曾應邀前往荷蘭、蘇聯等國的著名天文臺進行考察訪問。南仁東當時在日本國立天文臺擔任客座教授,擁有世界級別的科研條件和待遇。在1994年,他一天的工資頂得上國內一年,可他卻說:「我得回國。」
  • 《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射電望遠鏡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喀斯特窪坑中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是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