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2021-01-08 騰訊網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中國天眼」於2020年1月11日正式開放運行。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由我國已故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進入調試期。2020年1月11日,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FAST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從2016至2020的四年時間裡,它已發現脈衝星超240顆。而自1967年發現第一顆脈衝星至今的50多年裡,人類一共發現的脈衝星也只有2700多個。FAST還可以發現一些早期的星系活動跡象,有利於發現行星恆星的運動軌跡及發展軌跡,窺探宇宙起源的奧秘。

2020年12月26日,由團中央宣傳部、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主辦,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青年報社、中央企業媒體聯盟、微博協辦的「聚力新徵程,築夢十四五」——第五屆「中國製造日」網絡傳播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在活動現場,中國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發表主旨演講。

「如何把一個看似天馬行空的設想做成國之重器?FAST望遠鏡建立在貴州的一個山區裡,大型設備沒有辦法進場,所有的技術專門為它設計。那是一百多人的工作團隊,用了26年的時間堆積起來。它在今年1月11號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最終的技術指標就是靈敏度可以達到2600,我們提升了至少一個數量級。這個靈敏度具有統一的意義,我們是第一次站在人類事業最前沿探索宇宙奧秘。

▲ 12月26日,「聚力新徵程,築夢十四五」——第五屆「中國製造日」全國主會場活動在北京舉行,姜鵬作主旨演講。

FAST的反射面面積大約與30個標準足球場相當,其巨大的反射面能根據天體的位置實時地主動調節形狀。

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科學潛力逐步顯現。同時,FAST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 南仁東在FAST工程落成啟用儀式上(2016年9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人們了解FAST,遠遠多過了解南仁東。他不在意這些,他不愛應酬,不願意被關注,只想踏踏實實地「做點事情」。

但他也有高調的時候,那是為了FAST項目。

時間回到1993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人類應該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聽到這個提議後,時近50歲的南仁東興奮不已:「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就有可能領先國際幾十年。

一向低調的他坐不住了,主動跑去推開中國參會代表吳盛殷的門,激動地說:「咱們中國也建一個吧!」

然而,對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這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造計劃大膽得近乎瘋狂,無論地質條件、技術條件還是工程成本都難以達到。因此,幾乎所有業內專家都不看好這個項目,甚至有人認為是天方夜譚。

儘管如此,天生倔強又愛迎接挑戰的南仁東決定堅持這個計劃。

於是,南仁東開始自掏路費,到處「化緣」。從東北到東南再到西北,他一家單位一家單位去談。最終,在他的努力下,厚厚的立項申請書上出現了20多個合作單位的名字。

2007年7月,歷經十幾年,FAST作為「十一五」重大科學裝置正式被國家批准立項。

▲ 南仁東帶領外國專家和工作人員考察大窩凼,並和當地村民合影留念(翻拍照片,2003年10月攝) 。新華社發

他隨性不羈,卻被一個項目拴住22年

在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的記憶中,南仁東是一個隨性不羈的人。很難想像,這樣的他會被一個項目拴住,而且一拴就是22年。

上世紀90年代初,南仁東辭去日本的高薪工作,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籌建FAST工程項目。

FAST工程建設的艱難程度遠超想像,它不僅涉及天文學、力學、機械工程、結構工程、電子學,甚至涉及巖土工程等幾十個不同專業領域,且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現場施工環境也異常惡劣複雜。

為了給FAST項目選到合適的臺址,從1994年到2005年,南仁東每天翻山越嶺,走遍了貴州上百個窩凼。

▲ 南仁東在大窩凼施工現場(2013年7月19日攝)。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在漫長的22年裡,南仁東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勤奮,帶領同事們一起解決了許許多多具體的技術問題,硬是將夢想變成現實。

2010年,FAST面臨近乎災難性的風險——索網的疲勞問題。對當時購買的10餘根鋼索結構進行疲勞實驗,發現沒有一例能滿足FAST工程的使用要求。

那時,臺址開挖工程已啟動,由於索網疲勞問題解決不了,反射面的結構形式遲遲定不下來。南仁東頂著巨大壓力,天天與技術人員溝通,想方設法在工藝、材料等方面尋求解決途徑。艱辛的技術攻關過程持續近兩年,在經歷了近百次失敗後,南仁東團隊終於研製出滿足FAST要求的鋼索結構,化解了這個對FAST最具顛覆性的技術風險。

▲ 南仁東(左二)在大窩凼施工現場指導反射面單元拼裝工作(2015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他成就很大,但從來都把自己看得很小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南仁東對同事和學生們都很隨和,平易近人,跟誰都像是處了好幾十年的老友一般,可以互開玩笑,也可以敞開心扉。

但如果碰到對FAST工作不夠認真的人,他會毫不留情地批評,脾氣「壞」得很。雖然南仁東對工作要求極嚴,但他並不專橫,重要的技術決策,他也願意聽取技術人員的意見。

2015年,已經70歲的南仁東被查出罹患肺癌,但他並未因此放下手頭的工作,必要時還是毫不猶豫地奔赴現場。就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依然密切關注著FAST的每一項進展。

百折不撓,千錘百鍊。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終於在貴州告成,成為舉世矚目的工程奇蹟。它的建成將為探索宇宙奧秘提供獨特手段,為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發展和國際科技合作提供世界領先的創新平臺。

9月15日23時23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刻。

遵照南仁東的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他的離開,也如他生前一般低調。

他不希望被人們記住,但人們又怎會忘記他的卓越功績?

9月16日清晨,當南仁東逝世的消息傳開,在他那間位於國家天文臺A座3樓的辦公室門口,同事們自發地擺上鮮花,路過的人也都會停下來深深鞠上一躬。網絡上,大家也用各自的方式表示悼念。

「天眼」,是他留給祖國的驕傲。

▲ 南仁東使用過的安全帽、工作服被工作人員保存在FAST項目控制中心內(2017年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為了星辰大海

他們百折不撓、披荊斬棘

致敬南仁東!

致敬為大國重器付出努力的所有人!

文章來源:共青團中央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茜 編制   新華社貴陽1月4日電(記者齊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5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了解到,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0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4月1日起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人民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4月1日,全球唯一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自4月1日起,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央視網消息:記者昨天從中國天眼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獲悉,「中國天眼」FAST,2021年將迎來它「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第一年」,4月1日開始,接收來自全球科學家的天文觀測申請,經過評審、遴選後,將於8月1
  • 「中國天眼」於今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將於2021年4月1日  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中國天眼」自4月1日起接受觀測申請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消息:  自2021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2021年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中國技術世界共享!4月1日,貴州「天眼」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消息,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美射電望遠鏡倒塌,中國天眼將正式對全球開放
    12月初,世界第二大「天眼」、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 當地時間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於11月30日晚間至12月1日凌晨之間坍塌。
  • 美國「天眼」坍塌後,全球眼光聚集東方,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美國是全球疫情的"震中",驚為天人的確診人數讓人惶恐。除疫情嚴重之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也已宣布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退役。去年的12月初,美國天眼出現意外坍塌。從相關報導提供的視頻來看,美國天眼坍塌聲堪比雪崩,900噸懸空平臺猛烈往下墜。國內外媒體聚焦中國在美國天眼坍塌之後,世界將目光聚焦在東方。
  • 中國人的驕傲——「中國天眼」即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FAST,又被稱為「中國天眼」,FAST是一個英文全名的簡稱(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這個英文全名直接翻譯過來就是
  • 開放「天眼」盡顯大國風範
    「『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並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近日,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重磅「官宣」引發關注,中國科研的開放姿態令人眼前一亮。  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深藏貴州深山的「天眼」 FAST自正式運行以來就備受矚目,至今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捕捉」早期星系活動跡象。特別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轟然坍塌後,「中國天眼」更成為人類從地球望向外太空的唯一「眼睛」,是全球科學家探索茫茫星際的最強「工具」。為更好發揮其科學效能,中國打「天眼」建設之初就承諾向世界開放。
  • 「美國天眼」倒塌後,「中國天眼」宣布將對全球開放,10%時間借國外...
    【環球網軍事頻道】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目前正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全球唯一天眼!中國天眼將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媒:看後讓人驚嘆
    據26日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報導,在我國面向全球開放我國的天眼後,該媒體記者來到實地進行參觀,看完後只有一個感慨:著實讓人驚嘆!01全球僅剩唯一天眼在本月月初的時候,全球第二大天眼,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全球第二大"天眼",多年來貢獻極大。隨著此次阿雷西博的坍塌,全球只剩下一個天眼,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天眼"。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網友:自豪,大國風範!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4月1日,「中國天眼」將正式開放,全球科學家都有機會
    作者:年負位於我國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名「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從2021年4月1日起,「中國天眼」將正式對全球的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都可以提交觀測申請,有機會通過「中國天眼」觀測太空。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閉眼,原本還想進行保留性的進行拆除,希望還能夠有所利用,但是望遠鏡已經坍塌,NSF只能夠宣布將其拆除,這就是「美國天眼」的命運,被迫退役,因為損失太大了。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要全球開放中國耗資超過6億的天眼誕生,確實對美國天眼也產生了影響,但是本身的問題更大,所以如今全球「中國天眼」將是科學界的依靠,並且根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表示,中國天眼已經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阿雷西博天文臺進入拆除倒計時,曾經風靡全球的「美國天眼」在2020年落幕,根據Space發布的消息指出,在12月1日,坐落在美屬波多黎各叢林深處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Observatory)崩塌,重達900噸的電子接收器墜落到140米下的球形鏡盤上。所以這直接讓整個天眼徹底崩潰了,所以拆除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