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負
位於我國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名「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從2021年4月1日起,「中國天眼」將正式對全球的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都可以提交觀測申請,有機會通過「中國天眼」觀測太空。
這是中國在科學上包容開放,兼收並蓄的一個態度的表現。自去年12月「美國天眼」轟然倒塌,「中國天眼」逐漸成為了世界一流射電天文學研究的中心。「中國天眼」就是世界探索宇宙的眼睛,今後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有機會通過這顆眼睛看到外太空。
開放「天眼」
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近一年以來,「中國天眼」運行穩定,發現了超過240顆脈衝星,天文學也據此有所突破。憑藉「中國天眼」,我國科研團隊成為了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科學是不分國界的。在新年,「中國天眼」發布了一則重要消息,從2021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中國天眼」的觀測申請,從8月1日起,將分配科學家的觀測時間。在2021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佔10%。
「中國天眼」不單單屬於中國,也是世界天眼。在去年12月,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遭毀壞之後,「中國天眼」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了。
「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的建造並非憑藉單一國家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國際天文科學合作的產物。出於探索太空的需要,在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一直希望能夠擁有更大的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就這樣應運而生,它不應用於軍事,只應用於科技。
「中國天眼」整個項目是以中國國內的科學團隊為主導,以國際科技合作為輔。相比起阿雷西博望遠鏡,「中國天眼」更精確、更輕便、能夠觀測的面積更大。早在之前,中科院與其他國家的科學機構籤署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天眼」的合作協議。
「中國天眼」是國際科學合作的產物,所以中國自然也歡迎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他們都有通過「中國天眼」探索太空的機會。這完美地詮釋了「中國天眼」是世界天眼這一句話。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