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2020-05-15 宇宙與科技

三峰結構!「中國天眼」首次發現了新的快速射電暴,這個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的一片譁然,太厲害了,中國又一次在外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重要的信息,此次發現的新快速射電暴來自宇宙深處,至於為什麼會出現,成因至今不明,等待我們的是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很多人或許了解過射電暴,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新射電暴及此次射電暴的發現過程。

三峰結構射電暴首次被「中國天眼」捕獲

5月13日,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該臺研究員朱煒瑋、李菂等與合作者利用自主研發的搜尋技術,結合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對「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海量巡天數據進行快速搜索,首次發現一個新的快速射電暴。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某研究員介紹稱,新射電暴的色散量是已知發現的快速射電暴裡最高的之一,實際上該快速射電暴在2018年11月23日就已經達到地球,被FAST捕獲,按照計算機模型及人工智慧深度學習,並且經過大數據分析後,發現該射電暴很可能需要經歷長達85億年的星際旅行,才到達地球。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從計算得到頻譜分析,新快速射電暴展現出了罕見的三峰結構,這是FAST首次發現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射電暴頻譜,該結構一般在重複暴發的快速射電暴中比較常見,預示著它可能會是一個重複暴發源。

什麼是快速射電暴?

簡單的講,快速射電暴是指遙遠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暴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是一種高能天體物理現象,呈現瞬態電波脈衝,屬於神秘的天文現象,這些毫秒閃光都在銀河系之外,有著非常明亮、未經分析、廣泛的帶寬。每次爆發的頻率成分取決於爆發的量和不同波長的延遲時間。這種延遲被描述為與頻散量相關的值。快速射電暴的色散顯示:其源頭非常巨大,不能預期其來源在銀河系之內,並且其傳播會穿越等離子體。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已逝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自「中國天眼」建成投入科研後,不斷的有關於FAST新的研究成果出爐,其中不凡包含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經國際合作,例如利用澳大利亞64米Parkes望遠鏡,進行後隨觀測認證,目前已通過系統認證6顆脈衝星。這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衝星。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搜尋和發現射電脈衝星是FAST核心科學目標。銀河系中有大量脈衝星,但由於其信號暗弱,易被人造電磁幹擾淹沒,目前只觀測到一小部分。具有極高靈敏度的FAST望遠鏡是發現脈衝星的理想設備,FAST在調試初期發現脈衝星,得益於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學規劃和人才、技術儲備,初步展示了FAST自主創新的科學能力,開啟了中國射電波段大科學裝置系統產生原創發現的激越時代。

永遠值得尊敬和懷念的科學家南仁東

「中國天眼」如今又發現了三峰新快速射電暴,這些偉大的成就都可以歸功於南仁東和他所在的研究團隊,是他們的默默無聞才有了中國在宇宙探索領域領先歐美國家的地位,雖然南仁東已離開我們,但是他永遠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尊敬和懷念,並會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未來的FAST和射電暴

未來,FAST將有希望發現更多守時精準的毫秒脈衝星,對脈衝星計時陣探測引力波做出原創貢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稱,未來「天眼」將通過「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和「快速射電暴的搜尋和多波段觀測」等優先項目,發現和觀測更多快速射電暴,進一步對該神秘天文現象起源和發生機制研究作出貢獻。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取得重大成果 快速射電暴獲得新突破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國家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研究中獲得多項新突破,並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快速射電暴是指遙遠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發電量的巨大能量。
  • 中國天眼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網友熱議:能不能發現外星人,我...
    虎撲6月3日訊 近日,中國天眼再立新功,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中國天眼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近期,#中國天眼再立新功#,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新源。快速射電暴是一種持續僅數毫秒的神秘射電暴發現象。
  • 「中國天眼」再立功,發現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
    從設計、建設、落成、調試,再到今年初通過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宛如貴州喀斯特窪坑中的一顆明珠,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文學家乃至全國人民的心。近期,「中國天眼」再立新功,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FRB)新源。
  • 2020年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有「中國天眼」功勞
    作為2020年《自然》十大科學發現之一,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這其中,就有「中國天眼」的功勞。  快速射電暴,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宇宙中的「閃光燈」,一些天文愛好者甚至猜測它是「外星來電」。這是因為它雖然僅持續幾個毫秒,卻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把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的發電量,完全以不可見的無線電波釋放掉。
  • 這個宇宙「神秘電波」源頭找到了!中外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起源於磁星
    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教授張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一個極端看法是宇宙中所有的快速射電暴都是由磁星產生的;另一個則是不否定「大自然的創造力」,存在不止一個起源。
  • 全情詮釋「中國式科學家」 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首發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新書研討會現場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應妮)「這本書讓我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中國式科學家。」在18日的《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新書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如是評價這部報告文學。
  •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出版,再現「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
    在新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作者王宏甲這樣闡釋「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等人的偉大胸懷:「像王選、南仁東這樣的人,他們所做的事業都不是為了他們自己。」《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由北京聯合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著名學者王宏甲。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11月5日,在發表於《自然》的3篇論文中,中外科學家通過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是今年觀測到的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
  • 建「天眼」望宇宙的「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了七十年春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奔向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路上,湧現出了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的領域用真情告白祖國、用行動奉獻祖國,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年學生去尊敬和學習。
  • ...中國「天眼」、「四不像」動物、大圍山梧桐、快速射電暴、翼龍
    科技話題:「海水稻」、中國「天眼」、「四不像」動物、大圍山梧桐、快速射電暴、翼龍 2020-11-1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以此次發現的活躍磁星為例,CHIME團隊的Daniele Michille表示,它的磁場強到足以「把一個原子擠壓成鉛筆狀」。那麼,這次發現是否說明快速射電暴全部來源於磁星呢?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教授張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一個極端看法是宇宙中所有的快速射電暴都是由磁星產生的;另一個則是不否定「大自然的創造力」,存在不止一個起源。
  • 我喜愛的好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專家們討論著,該如何把無線電更充分地應用到人類生活的一切領域。就在這個大會的一個會議廳裡,另有一些人在討論,由於地球上無線電的大量使用,越來越多的電波幹擾了外太空信號的接收,再這麼下去,人類會被自己發出的無線電波封鎖在地球裡,無法對浩瀚宇宙做更深入的探索。於是他們提出:要抓緊建造新一代功能超強的大射電望遠鏡。這些人是誰?
  • 「天眼」再立功,看見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
    從設計、建設、落成、調試,再到今年初通過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宛如貴州喀斯特窪坑中的一顆明珠,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文學家乃至全國人民的心
  • 「中國天眼」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中國天眼」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2020-11-16 08:37:02 來源:科技日報 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
  • "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逝世,享年72歲
    本文圖片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仁東介紹南仁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1994年始,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主編科學目標,指導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其模型試驗。2016年9月25日,舉世矚目的「大射電」竣工。
  • 中國天眼FAST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徵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消息 中國國家天文臺11月4日發布消息稱,中國天眼FAST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新聞稿中介紹道,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顯示了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
  • 85億年前的新快速射電暴、132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截至目前,FAST已探測到上百顆顆脈衝星候選體,其中132顆得到認證。早在今年4月,FAST便發現一個新快速射電暴,並在國際著名《天體物理快報》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在2013年才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FAST所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85億年前的宇宙深處,表明FAST已具備開拓新學科方向的能力。
  • 中國天眼,仰觀宇宙 南仁東老師,永遠懷念您!
    【「咱們也建一個」】1993年,在一次國際性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希望在全球電波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南仁東提出「咱們也建一個」,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設想。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施工難度能不能克服?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中國天眼...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天文學是一門極度依賴觀測設備的科學,沒有觀測設備,只能根據別人的資料進行研究。」
  • 「中國天眼」開始搜索地外文明,外國人極力反對,不吃老外那一套
    這個龐大的鍋蓋直徑超過500米,面積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靈敏的球形射電望遠鏡。專家打過一個比方,如果你在月球上打開了手機,「中國天眼」會立刻鎖定你的位置。許多網友還有一個疑問,貴州本就是一個多雨的地區,萬一下了場暴雨,這口大鍋豈不是變成了「湯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