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結構!「中國天眼」首次發現了新的快速射電暴,這個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的一片譁然,太厲害了,中國又一次在外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重要的信息,此次發現的新快速射電暴來自宇宙深處,至於為什麼會出現,成因至今不明,等待我們的是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很多人或許了解過射電暴,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新射電暴及此次射電暴的發現過程。
5月13日,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該臺研究員朱煒瑋、李菂等與合作者利用自主研發的搜尋技術,結合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對「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海量巡天數據進行快速搜索,首次發現一個新的快速射電暴。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某研究員介紹稱,新射電暴的色散量是已知發現的快速射電暴裡最高的之一,實際上該快速射電暴在2018年11月23日就已經達到地球,被FAST捕獲,按照計算機模型及人工智慧深度學習,並且經過大數據分析後,發現該射電暴很可能需要經歷長達85億年的星際旅行,才到達地球。
從計算得到頻譜分析,新快速射電暴展現出了罕見的三峰結構,這是FAST首次發現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射電暴頻譜,該結構一般在重複暴發的快速射電暴中比較常見,預示著它可能會是一個重複暴發源。
簡單的講,快速射電暴是指遙遠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暴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是一種高能天體物理現象,呈現瞬態電波脈衝,屬於神秘的天文現象,這些毫秒閃光都在銀河系之外,有著非常明亮、未經分析、廣泛的帶寬。每次爆發的頻率成分取決於爆發的量和不同波長的延遲時間。這種延遲被描述為與頻散量相關的值。快速射電暴的色散顯示:其源頭非常巨大,不能預期其來源在銀河系之內,並且其傳播會穿越等離子體。
自「中國天眼」建成投入科研後,不斷的有關於FAST新的研究成果出爐,其中不凡包含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經國際合作,例如利用澳大利亞64米Parkes望遠鏡,進行後隨觀測認證,目前已通過系統認證6顆脈衝星。這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衝星。
搜尋和發現射電脈衝星是FAST核心科學目標。銀河系中有大量脈衝星,但由於其信號暗弱,易被人造電磁幹擾淹沒,目前只觀測到一小部分。具有極高靈敏度的FAST望遠鏡是發現脈衝星的理想設備,FAST在調試初期發現脈衝星,得益於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學規劃和人才、技術儲備,初步展示了FAST自主創新的科學能力,開啟了中國射電波段大科學裝置系統產生原創發現的激越時代。
「中國天眼」如今又發現了三峰新快速射電暴,這些偉大的成就都可以歸功於南仁東和他所在的研究團隊,是他們的默默無聞才有了中國在宇宙探索領域領先歐美國家的地位,雖然南仁東已離開我們,但是他永遠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尊敬和懷念,並會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未來,FAST將有希望發現更多守時精準的毫秒脈衝星,對脈衝星計時陣探測引力波做出原創貢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稱,未來「天眼」將通過「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和「快速射電暴的搜尋和多波段觀測」等優先項目,發現和觀測更多快速射電暴,進一步對該神秘天文現象起源和發生機制研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