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中國天眼」再立功,發現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

2021-01-18 貴陽網

從設計、建設、落成、調試,再到今年初通過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宛如貴州喀斯特窪坑中的一顆明珠,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文學家乃至全國人民的心。近期,「中國天眼」再立新功,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FRB)新源。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朱煒瑋、李菂等與合作者利用自主研發的搜尋技術,結合深度學習人工智慧技術(AI),對FAST海量的巡天數據進行快速搜索,發現了這一新源。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快報》上。

與首個重複射電暴脈衝結構相似

「這是FAST通過盲搜發現的第一個快速射電暴新源,被命名為FRB 181123。這一新源顯示出兩個特點,一是脈衝輪廓表現為較罕見的三峰結構,這種結構通常在重複射電暴中出現;二是色散量高,在已知快速射電暴裡位列前茅,由此可判斷其來自宇宙的極深處。」朱煒瑋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圖片來源:cfa.harvard.edu

快速射電暴是一種持續僅數毫秒的神秘射電暴發現象。以往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大部分是一次性的,通常只有單峰結構,即望遠鏡在某一個時間點接收到的光子數量突然劇烈上升,就像天空突然閃亮,又迅速暗淡下來。其中只有極少數是重複暴發的快速射電暴,這時往往會出現多峰結構,即連續閃爍兩三次,甚至更多。

朱煒瑋表示,此次發現的新源就連續閃爍了3次,每次閃爍的間隔約為5毫秒,第一次暴發的能量最高,後兩次暴發的能量大致相當,但比第一次「暗」很多。「這與人們觀測到的首個重複射電暴FRB 121102的脈衝結構十分相似。」

但是,當被問及是否能夠就此判定該新源為重複射電暴時,朱煒瑋的回答是否定的,「由於我們對快速射電暴的形成機制尚不了解,僅憑多峰結構無法為快速射電暴貼上『重複』標籤,今後我們會繼續緊盯FRB 181123,觀測其是否重複暴發。」

如何判斷FRB 181123源自宇宙深處?

李菂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脈衝信號與星際及星系際電子相互作用,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傳播速度不同導致色散,跟光線通過雲層產生彩虹有同樣的物理基礎。頻率高的光子速度快,會先到達地球,通過測量不同頻率的光子到達地球的時間,就可以計算出快速射電暴的色散程度。色散量越高,也就意味著光子的旅程越漫長,離地球也就越遠。此次發現的新源色散量約為FRB 121102的三倍,意味著該新源來自更遠的宇宙深處。

「經估算,該脈衝信號可能在宇宙中跋涉了約百億年,最終在2018年11月23日被FAST『捕獲』。」朱煒瑋說。

「這一新發現有賴於FAST超高的靈敏度。」李菂進一步解釋,射電望遠鏡同光學望遠鏡一樣,口徑越大,靈敏度就越高,接收到的電磁波就越多,探測能力就越強。如果將FRB 181123繪在星空畫布上,它可能就是極淡的一抹色彩。就像2018年FAST探測到有史以來最暗弱的毫秒脈衝星之一,很多其他國家的望遠鏡看了很多次卻都沒有看到這顆脈衝星,這充分證明了FAST的「火眼金睛」。

AI篩圖助學者「大海撈針」

除了FAST超強的硬體配置,後期數據的軟體處理也是尋找到快速射電暴新源的關鍵之一。

「我們發現新源的數據源自FAST的『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項目。」朱煒瑋回憶,當時FAST正值調試期間,很多工作需要在白天完成,研究人員便利用FAST晚上的「空閒」時間,張開這隻「巨眼」,對著天空進行漂移掃描。

漂移掃描是一種簡易快捷的掃描方式,即FAST自身保持不動,依託地球本身的自轉,就能夠讓特定天區「一覽無餘」。當然,操作簡潔的背後,是讓研究人員十分頭痛的海量數據。尤其對於能夠同時「望」向19個方向的FAST來講,數據流每秒鐘高達幾千兆。

這些數據並非全部為有效數據,相反,大部分是源自地球表面和衛星等的幹擾信號。在如此龐雜的信號中想要搜尋出天體或特殊天文事件的信號,無異於大海撈針。

「以往篩選數據時,一個人往往要看上百萬張圖像,一天下來頭暈眼花。如今,我們採用了深度學習圖像識別技術,讓AI先把海量數據過一遍,可以減少近百倍的人工工作量。」朱煒瑋說。

地面信號往往色散量很小,天體信號則不然。研究人員將信號數據轉化成二維圖像,再將之置於多層神經網絡中,利用上述天體和地面信號色散量等典型特徵,篩選出天體信號,最終「撈」出了這一快速射電暴新源。

「現階段,通過AI尋找快速射電暴的手段還處於早期的嘗試階段,後續我們會將AI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進一步開發實用的功能。」朱煒瑋坦言。

從一個「陌生人」到發現總量近千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在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原因在於,人類天文史上,快速射電暴尚屬於新認識的「陌生人」。

快速射電暴猛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幾毫秒間就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然而就是因為它往往只是幾毫秒內的曇花一現,直到2007年才首次被觀測到,6年後,學界再次觀測到4個快速射電暴,從此快速射電暴躋身為天文界普遍關注的現象之一。FAST2016年落成啟用後,也加入到搜尋快速射電暴的大軍之中。

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一直是個謎團,許多猜想都與中子星之類的緻密天體有關,如兩個中子星相撞、中子星自身坍縮成黑洞、小行星撞擊中子星等。發現越來越多的快速射電暴新源,有助於揭示它的起源之謎。NASA

作為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對於「自家娃」的新發現欣慰不已。「新的天文領域發展迅猛,近幾年來人們發現的快速射電暴數量激增,總量近千。我們從2015年開始準備快速射電暴搜索工作。雖然FAST起步相對較晚,但這次發現展示了其在觀測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上的優勢。此次發現的信號來自宇宙演化中恆星誕生率最高的時期。後續FAST還將開展更細緻的研究,進一步揭示快速射電暴的起源和機制。」

「快速射電暴本身仍是一個新的未解謎團。發現更多快速射電暴有助於揭示其起源,還可以利用快速射電暴這種現象來開展宇宙學和基礎物理方面的研究。」朱煒瑋表示。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了解到,未來FAST將通過「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和「快速射電暴的搜尋和多波段觀測」等優先項目,尋找和觀測更多快速射電暴,進一步對其起源和發生機制的研究作出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胡傳羽

編審:幹江沄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網友熱議:能不能發現外星人,我...
    虎撲6月3日訊 近日,中國天眼再立新功,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中國天眼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近期,#中國天眼再立新功#,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新源。快速射電暴是一種持續僅數毫秒的神秘射電暴發現象。
  • 「天眼」再立功,看見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
    從設計、建設、落成、調試,再到今年初通過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宛如貴州喀斯特窪坑中的一顆明珠,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文學家乃至全國人民的心
  • 中國天眼發現宇宙罕見射電暴,背後是AI在助力,來看看有多罕見
    當然,除了脈衝星以外,「中國天眼」也還有其它的觀測任務,如「發現快速射電暴」 所以,在某些射電望遠鏡無法看到的微弱信號上,「中國天眼」將會清晰的探測到,就拿2018年,人類發現首個最暗弱的毫秒級脈衝星信號在其它國家都沒有反應的時候,「中國天眼」就發現到了它的存在,所以,「中國天眼」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觀測實力的提升,背後也就帶出了一些問題,例如,觀測得到的數據該如何篩選,進而找到我們想要的研究信號呢?
  • 外星球傳來罕見信號,恰被天眼接收,天眼將於9月份搜查外星生命
    根據《人民日報》6月3日的報導,中國天眼又立功,在宇宙中捕獲到了一個來自於大約百億年之外的罕見快速射電暴信號,它連續閃爍了三次,雖然來路不明,不過釋放出來的能量卻是極為驚人的,對於科學家們來說,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什麼是快速射電暴?
  • 宇宙深處神秘信號,朝地球打了「三連閃」,恰好被我國天眼接收
    中國天眼又立功,在宇宙中捕獲到了一個來自於大約百億年之外的罕見快速射電暴信號,它連續閃爍了三次,雖然來路不明,不過釋放出來的能量卻是極為驚人的,對於科學家們來說,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什麼是快速射電暴?通過大量的數據研究,科學家們認為快速射電暴應該是與超新星爆發或者是恆星誕生有關,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或許是未知的地外文明在遙遠宇宙的另一端,發出尋找同伴的信號,因為其中有很多都是重複的。
  •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了新的快速射電暴,這個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的一片譁然,太厲害了,中國又一次在外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重要的信息,此次發現的新快速射電暴來自宇宙深處,至於為什麼會出現,成因至今不明,等待我們的是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很多人或許了解過射電暴,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新射電暴及此次射電暴的發現過程。
  • 中國天眼FAST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徵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消息 中國國家天文臺11月4日發布消息稱,中國天眼FAST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新聞稿中介紹道,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顯示了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
  • ...中國「天眼」、「四不像」動物、大圍山梧桐、快速射電暴、翼龍
    科技話題:「海水稻」、中國「天眼」、「四不像」動物、大圍山梧桐、快速射電暴、翼龍 2020-11-1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天眼取得重大成果 快速射電暴獲得新突破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國家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研究中獲得多項新突破,並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快速射電暴是指遙遠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發電量的巨大能量。
  • ...上市,金嗓子創始人遭限制出境,中國天眼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
    中國天眼捕捉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可能在宇宙中跋涉了約百億年最近,中國天眼(FAST)這一「國之重器」又曝出了不少進展和「猛料」。最新消息顯示,它發現了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新源。據悉,以往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大部分是一次性的,會連續閃爍兩三次以上的少之又少。
  • 2020年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有「中國天眼」功勞
    作為2020年《自然》十大科學發現之一,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這其中,就有「中國天眼」的功勞。  快速射電暴,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宇宙中的「閃光燈」,一些天文愛好者甚至猜測它是「外星來電」。這是因為它雖然僅持續幾個毫秒,卻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把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的發電量,完全以不可見的無線電波釋放掉。
  • 85億年前的新快速射電暴、132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早在今年4月,FAST便發現一個新快速射電暴,並在國際著名《天體物理快報》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在2013年才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FAST所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85億年前的宇宙深處,表明FAST已具備開拓新學科方向的能力。
  • 85億年外,我國「天眼」發現罕見快速射電暴,霍金的擔憂有道理嗎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說到快速射電暴(FRB),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聽說過相關的消息,在此之前,我們也有分享過很多相關的內容。這些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一般持續的時間都很短暫,不到一秒鐘,但是其包含的努力非常大,有一些快速射電暴的能量甚至比太陽幾十萬年發出的能量還要多。或許也是因為這些信號的能量非常強,所以傳播的距離也會非常遠。
  • 「中國天眼」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中國天眼」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2020-11-16 08:37:02 來源:科技日報 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
  • 「中國天眼」開始搜索地外文明,外國人極力反對,不吃老外那一套
    這個龐大的鍋蓋直徑超過500米,面積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靈敏的球形射電望遠鏡。專家打過一個比方,如果你在月球上打開了手機,「中國天眼」會立刻鎖定你的位置。許多網友還有一個疑問,貴州本就是一個多雨的地區,萬一下了場暴雨,這口大鍋豈不是變成了「湯鍋」?
  • 不同偏振角擺動的重複快速射電暴FRB 180301
    FRB 180301(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快速射電暴(FRB)是持續時間為毫秒的未知來源的無線電瞬變。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27-2相關報導:中國天眼FAST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徵(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1月4日電,中國
  • 揭秘銀河系裡的快速射電暴
    這顆磁星引發了快速射電暴,這也是人類首次在銀河系內探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攝影:BOJUN WANG, JINCHEN JIANG WITH POST PROCESSING BY QISHENG CUI.撰文:MICHAEL GRESHKO   4月28日,千分之一秒內,一股強大的射電波衝向地球,照亮了北美洲的射電望遠鏡。
  • 85億年前的新快速射電暴、132顆脈衝星……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早在今年4月,FAST便發現一個新快速射電暴,並在國際著名《天體物理快報》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在2013年才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FAST所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85億年前的宇宙深處,表明FAST已具備開拓新學科方向的能力。
  • 85億年前的新快速射電暴、132顆脈衝星,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早在今年4月,FAST便發現一個新快速射電暴,並在國際著名《天體物理快報》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在2013年才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FAST所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85億年前的宇宙深處,表明FAST已具備開拓新學科方向的能力。
  • 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確定
    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確定凸顯國際研究合作和多位置覆蓋天空的重要性科技日報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張夢然)快速射電暴從近十年前第一次被發現以來,就一直令天文學家困惑不解。而根據英國《自然》雜誌4日同時公開發表的三篇論文,科學家首次確定了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探測到的這些無線電波的明亮脈衝顯示,它們來自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科學家同時發表了對此次研究結果的看法以及人類目前對神秘快速射電暴的理解。快速射電暴首次發現於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