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銀河系裡的快速射電暴

2020-11-10 國家地理中文網

今年4月,中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幫助探測了SGR 1935+2154的情況。這顆磁星引發了快速射電暴,這也是人類首次在銀河系內探測到的快速射電暴。

攝影:BOJUN WANG, JINCHEN JIANG WITH POST PROCESSING BY QISHENG CUI.


撰文:MICHAEL GRESHKO

  4月28日,千分之一秒內,一股強大的射電波衝向地球,照亮了北美洲的射電望遠鏡。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找到了這個奇怪信號的來源,或許還將揭開尋求已久的最神秘的宇宙信號的面紗。

  在發表於11月4日《自然》雜誌的三項研究中,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確認,這是一場快速射電暴,即一種超強射電波閃光,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之前望遠鏡也曾捕捉到過這樣的爆發,但都來自銀河系外。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轉瞬即逝卻爆發力極強的爆發,恆星爆炸、外星科技,各種猜測都有。

  現在我們知道,至少有一個來源可能是被稱為「磁星」的奇特恆星:這是大型恆星爆炸後誕生的年輕中子星,具有超強磁場。

  「第一次看到數據時,我簡直驚呆了,興奮得幾乎動彈不得,」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其中一項研究的首席著者Christopher Bochenek在11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2020年4月28日,加拿大的CHIME望遠鏡首次探測到快速射電暴。

攝影:ANDRE RENARD / CHIME COLLABORATION

  這個新信號是首個鎖定特定源頭的快速射電暴,為天文學家提供了詳細研究這種宇宙閃光的獨特機會。「我們得出了(關於快速射電暴)全新的溯源理論,」開普敦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Amanda Weltman在郵件中說。她沒有參與這些研究。

尋找黑暗中的爆發

  2007年,科學家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卻很難展開研究,因為它們發生的時間實在太短。早期,一些科學家懷疑它們否來真的自太空,會不會是被錯誤辨識的地球信號,比如來自微波爐。

  到2013年,科學家又發現了四次快速射電暴,並證實它們來自宇宙,這更增加了它們的神秘感。三年後,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重複出現的來源,從而可以追蹤到距離地球超過26億光年的星系。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100多次快速射電暴,其中約20次反覆出現。

  發生時間短,來源距離遠,這讓天體物理學家在探尋快速射電暴的原因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但4月27日,NASA的兩架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x射線和伽馬射線爆發,它們來自銀河系裡的一顆磁星SGR 1935+2154。第二天,西半球的地面射電望遠鏡也接收到了它發出的信號。

  加拿大的CHIME望遠鏡最早探測到射電爆發與磁星來自同一片天空。這個望遠鏡由1000多個無線電天線組成,它們像巨大的金屬U型槽一樣排列在一起。CHIME望遠鏡的工作人員立即告知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建議他們把望遠鏡轉向這個天體。

  STARE2射電望遠鏡也接收到了這個信號。這是一個由低科技射電望遠鏡組成的陣列,每個望遠鏡由一根金屬管和兩個圓盤組成,分布在加州和猶他州。Bocheneks設計了STARE2並分析了觀測結果,他說,射電爆發如此強烈,從理論上說,連4G手機的接收器都能接收到信號。

  通過觀測同一片天空的x射線和射電爆發,天文學家把快速射電暴和磁星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這種神秘信號與特定天體首次產生了關聯。

揭開謎團

  磁星發出的信號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記錄到的最強烈的射電爆發。但與其他快速射電爆相比,這個實際上較弱,能量只有銀河系外的通常數值的千分之一。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推測,較弱的爆發比較強的更頻繁地發生;但如果距離太遠,我們無法探測到。總的來說,新研究充分證明,至少一些遙遠的射電爆發也來自磁星。

  「我認為我們無法得出結論,認為所有快速射電暴都來自磁星,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關於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的模型,可靠性很高,」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CHIME團隊的Daniele Michilli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比如,最亮的射電爆發可能來自磁星以外的天體,Weltman補充道。

  這些數據還可以幫助完善磁星產生快速射電暴的理論。在同樣發表於《自然》的評述中,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張冰提到了兩個最令人信服的可能性。一種是磁星表面噴射出的耀斑粒子以極快的速度,與周圍的碎屑發生碰撞,形成一個高度磁化的高溫大漩渦,釋放出x射線和射電波。另一種是磁星的超強磁場在糾纏與斷裂的過程中,釋放出了大量能量,從而形成快速射電暴。

  然而,張冰和同事還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快速射電暴的發生條件較為罕見。4月28日快速射電暴發生前的幾個小時,他的研究團隊正在用中國的FAST射電望遠鏡(全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觀測磁星,但沒有看到來自磁星的快速射電暴,雖然在觀測過程中,磁星發出了29次x射線閃光。

  在新聞發布會上,張冰指出,磁星很少釋放快速射電暴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每次磁星耀斑釋放出的x射線都會帶來射電爆發,那麼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射電爆發會比目前發現的多100乃至1000倍。

  Weltman認為,這個領域的未來就像射電爆發一樣,充滿了光明。全球望遠鏡網絡正準備捕捉更多這樣的超強射電波,無論是否來自銀河系。射電爆發周期性地衝向地球,科學家將用它們對解釋這種宇宙現象起源的理論進行排除——這就是Weltman所謂的「真正的科學之美」!

(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確定
    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確定凸顯國際研究合作和多位置覆蓋天空的重要性科技日報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張夢然)快速射電暴從近十年前第一次被發現以來,就一直令天文學家困惑不解。而根據英國《自然》雜誌4日同時公開發表的三篇論文,科學家首次確定了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探測到的這些無線電波的明亮脈衝顯示,它們來自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科學家同時發表了對此次研究結果的看法以及人類目前對神秘快速射電暴的理解。快速射電暴首次發現於2007年。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重複出現的快速射電暴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重複出現的快速射電暴2020-11-19 16:4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BGR報導, 一種被稱為快速射電暴(FRB)的射電能量爆炸已被檢測到,在銀河系中重複出現。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內重複的快速射電暴信號
    銀河系中第一個發射快速射電暴串(FRBs)的天體現在正式成為中繼器。在一份新的同行評審論文中,SGR 1935 + 2154被描述為發出了兩個更強大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與從星系外來源看到的無線電信號一致。
  • 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終於被確定
    據報導,在近日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終於被鎖定了,多個探測衛星和地面望遠鏡最終的探索數據都表明,它來自於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這個發現有助於幫助人類對快速射電暴更好地理解。
  • 快速射電暴起源之謎:新發現判斷是否源於銀河系內宇宙信號
    天文學家表示,如果證實最新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銀河系內,或許很快就能幫助我們揭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之謎。磁陀星震動,還是天體碰撞?「近年來,快速射電暴事件成了天文學領域的熱點之一。很多人推測,快速射電暴是由磁陀星(magnetar)產生的。」
  • 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被發現,這是人類首次,它的來源很神秘
    夜晚仰望星空,我們肉眼可見大約有三千顆的恆星,它們大部分都是銀河系內集中在太陽系附近的天體,距離我們較近的數光年,距離我們較遠的有數百光年。我國的500米直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前段時間,也正式宣布加入SETI開啟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工作,天眼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收來自於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可能是自然天體的自然現象,當然也可能是智慧生命釋放出的信號。
  • 快速射電暴(FRB)在銀河系中重複出現 磁星SGR 1935+2154正在製造「噪音」
    快速射電暴(FRB)在銀河系中重複出現 磁星SGR 1935+2154正在製造「噪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一種被稱為快速射電暴(FRB)的射電能量爆炸已被檢測到,在銀河系中重複出現。
  • 《自然》新聞版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快速射電暴中國研究入選
    除了影響2020年全球人類健康的新冠肺炎研究外,HIV治療、冷凍電鏡和快速射電暴等領域也受到關注。今年的十大科學發現共涉及15篇學術論文,13篇發表在《自然》,其餘2篇發表在《科學》雜誌。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等人的快速射電暴研究入選。1.
  • 科學家識別了一個快速射電暴源頭
    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s 或 FRB其來源和性質充滿神秘,通常被認為是單次爆發,但天文學家已經觀察到部分快速射電暴會重複爆發。根據發布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內識別了一個快速射電暴源頭:一顆磁星。被稱為 FRB200428 的事件是在 4 月 28 日探測到的,它源自磁星 SGR 1935+2154。
  • 抱歉,讓您失望了:「快速射電暴」規律爆發,與外星人關係不大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近期,一種叫做「快速射電暴」的概念在一些科普文章中頻頻提及,尤其是一個編號為FRB121102的「快速射電暴」,由於它反覆周期性出現,引發了人們的新猜想。什麼是FRB?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s)也叫快速無線電爆發。
  • 2020年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有「中國天眼」功勞
    作為2020年《自然》十大科學發現之一,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這其中,就有「中國天眼」的功勞。  快速射電暴,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宇宙中的「閃光燈」,一些天文愛好者甚至猜測它是「外星來電」。這是因為它雖然僅持續幾個毫秒,卻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把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的發電量,完全以不可見的無線電波釋放掉。
  • 天體物理學家Kaspi:快速射電暴可能不止來自某一種類型的天體
    我們接收到的快速射電暴基本上都是來自銀河系之外,這些信號轉瞬即逝,持續時間僅毫秒量級。Victoria Kaspi稱,目前有報導的捕捉到快速射電暴的次數只有100次左右,但如果我們仰望天空,理論上每天可以探測到一千次快速射電暴。這意味著它在宇宙中並不罕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但快速射電暴來自哪裡?是如何產生的?我們還沒有標準答案。接收快速射電暴的裝置什麼樣子呢?
  • 歷史上第二次發現重複的快速射電暴!
    歷史上第二次發現重複的快速射電暴!快速射電暴(FRBs)是一種毫秒級的無線電波脈衝,其起源尚不清楚,但大多數科學家表示,它們由銀河系外數十億光年處產生的強大天體物理現象(比如黑洞或密度超高的中子星的合併)生成。然而,包括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阿維·勒布(Avi Loeb)教授在內的一些人提出了更為離奇的理論,他們認為這些快速射電暴可能是極其先進的外星技術的證據。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11月5日,在發表於《自然》的3篇論文中,中外科學家通過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是今年觀測到的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
  • ...中國「天眼」、「四不像」動物、大圍山梧桐、快速射電暴、翼龍
    中國年輕科研團隊林琳、張春風、王培3名博士等聯合利用FAST,對銀河系磁星軟伽馬重複暴源SGR 1935+2154進行多波段聯合觀測,在其發生高能暴發的同時,藉助FAST超高的靈敏度對射電波段流量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限制。這項研究成果說明軟伽馬重複暴(SGR)和快速射電暴(FRB)暴發具有較弱的相關性,磁星暴發產生FRB必須依賴於極其特殊的物理條件。
  • 不同偏振角擺動的重複快速射電暴FRB 180301
    不同偏振角擺動的重複快速射電暴FRB 180301(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快速射電暴(FRB)是持續時間為毫秒的未知來源的無線電瞬變。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27-2相關報導:中國天眼FAST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徵(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1月4日電,中國
  • 《自然》最新三篇研究論文:確定一顆磁星是一個快速射電暴起源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一期發表的3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確定了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探測到的這些無線電波的明亮脈衝顯示,它們來自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
  • 《自然》最新三篇研究論文:確定一顆磁星是一個快速射電暴起源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一期發表的3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確定了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探測到的這些無線電波的明亮脈衝顯示,它們來自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自然》同期還發表一篇綜述文章,探討這項研究結果的意義以及目前對於快速射電暴的理解。
  •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三峰結構射電暴首次被「中國天眼」捕獲5月13日,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該臺研究員朱煒瑋、李菂等與合作者利用自主研發的搜尋技術,結合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對「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海量巡天數據進行快速搜索,首次發現一個新的快速射電暴。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11月5日,在發表於《自然》的3篇論文中,中外科學家通過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是今年觀測到的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