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所腦網絡組圖譜成果入選「201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自動化所腦網絡組圖譜成果入選「201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16-12-29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12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資深科技記者和網友共同評選出的201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其中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領銜繪製的「全新人類腦圖譜」入選。 

  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它比目前最常用的由德國神經科學家布羅德曼在100多年前繪製的腦圖譜精細45倍,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器官,但人類對這個器官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比如布羅德曼圖譜還是100多年前德國神經科學家布羅德曼在單個人的屍體組織標本上利用細胞構築繪製的。之後雖然陸續出現了許多類型的腦圖譜,但存在諸多問題:有些腦圖譜未考慮個體變異;基於細胞構築學構建的腦圖譜仍然是對屍體標本的研究,而且只包含局部的分區信息;許多功能複雜的腦區的功能亞區邊界並不明確;現有的大部分腦圖譜基本來源於西方人的數據,不具備東方人的特徵。 

  我國科學家的努力改寫了這一現狀。 

  蔣田仔團隊繪製的全新腦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突破了100多年來傳統腦圖譜繪製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製的全新思想和方法,具有客觀精準的邊界定位,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 

  人類腦圖譜是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石。全新的腦圖譜為在宏觀尺度上研究腦與行為的關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將加深對於人類精神和心理活動的認識,為理解人腦結構和功能開闢了新途徑,並對未來類腦智能系統的設計提供重要的啟示,能讓臨床神經精神疾病治療技術取得跨越式發展。 

  12月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資深科技記者和網友共同評選出的201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其中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領銜繪製的「全新人類腦圖譜」入選。   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它比目前最常用的由德國神經科學家布羅德曼在100多年前繪製的腦圖譜精細4—5倍,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器官,但人類對這個器官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比如布羅德曼圖譜還是100多年前德國神經科學家布羅德曼在單個人的屍體組織標本上利用細胞構築繪製的。之後雖然陸續出現了許多類型的腦圖譜,但存在諸多問題:有些腦圖譜未考慮個體變異;基於細胞構築學構建的腦圖譜仍然是對屍體標本的研究,而且只包含局部的分區信息;許多功能複雜的腦區的功能亞區邊界並不明確;現有的大部分腦圖譜基本來源於西方人的數據,不具備東方人的特徵。   我國科學家的努力改寫了這一現狀。   蔣田仔團隊繪製的全新腦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突破了100多年來傳統腦圖譜繪製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製的全新思想和方法,具有客觀精準的邊界定位,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   人類腦圖譜是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石。全新的腦圖譜為在宏觀尺度上研究腦與行為的關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將加深對於人類精神和心理活動的認識,為理解人腦結構和功能開闢了新途徑,並對未來類腦智能系統的設計提供重要的啟示,能讓臨床神經精神疾病治療技術取得跨越式發展。 

列印 責任編輯:陳丹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6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主辦、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中科搏銳承辦的「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於「、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中科搏銳承辦的「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於「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在京舉辦。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1. 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後續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5. 領銜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即腦網絡組圖譜,在國際學術期刊《大腦皮層》上在線發表。
  • 2016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新聞—科學網
    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分別是: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長徵五號首飛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兩名航天員安全回家;領銜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我國首獲超算應用最高獎;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之謎;「海鬥」號無人潛水器創造深潛紀錄;利用超強超短雷射成功獲得「反物質
  • 萬字長文 | 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以下為蔣田仔教授的大會報告內容,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整理:蔣田仔:大家好,今天報告的題目叫《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方面的應用》,將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介紹什麼是腦網絡組圖譜,接著重點介紹怎麼繪製並驗證圖譜,以及圖譜的應用和對未來的展望。在講腦網絡組圖譜之前,首先要講一下什麼叫腦網絡組。
  • 萬字長文|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以下為蔣田仔教授的大會報告內容,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整理:蔣田仔:大家好,今天報告的題目叫《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方面的應用》,將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介紹什麼是腦網絡組圖譜,接著重點介紹怎麼繪製並驗證圖譜,以及圖譜的應用和對未來的展望。在講腦網絡組圖譜之前,首先要講一下什麼叫腦網絡組。
  • 全新人類腦圖譜
    原標題:全新人類腦圖譜據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即腦網絡組圖譜。該項研究的最新成果——全腦精細分區圖譜及其全腦連接圖譜在國際學術期刊《大腦皮層》上在線發表。人類腦圖譜是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石。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要想知道大腦能運行什麼、操作什麼,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連接的,這個複雜的腦部研究形成了腦圖譜。近年來,隨著腦影像數據採集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如高場強磁共振成像在活體上的應用,特別是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的發展,為腦網絡組圖譜繪製提供了技術基礎。2016年,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藉助新技術,突破了傳統腦圖譜繪製瓶頸,提出了「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繪製腦網絡組圖譜的想法,並通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
  • 中科院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246個精細亞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它團隊通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
  • 我國科學家領銜 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領銜 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即腦網絡組圖譜。該項研究的最新成果——全腦精細分區圖譜及其全腦連接圖譜在國際學術期刊《大腦皮層》上在線發表。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日前發布了全新人類腦圖譜,這是研究中心的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6年努力繪製出來的,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多模態連接模式該圖譜,比傳統布羅德曼圖譜精細4—5倍,有客觀精準的邊界定位,也是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項成果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訊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於2020年12月27日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秀雄教授團隊的 「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與潘建偉院士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同時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中國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 【科技日報】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科技日報】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2019-12-30 科技日報 高博 陸成寬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科技大學陳秀雄團隊成果入選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工作者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這則新聞報導了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創始所長陳秀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兵教授在國際知名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工作成果。該文章率先證明了哈密爾頓-田猜想(Hamilton-Tian conjecture)和偏零階估計猜想(PartialC0-conjecture)。
  • 中國科大兩成果入選2020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於2020年12月27日揭曉。
  • 大連中科院單原子催化入選美國化學會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據科學網12月27日報導,近日,美國化學會化學工程新聞評選出了2016年度化學化工領域「十大科研成果」。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單原子催化」入選其中,這也是今年唯一入選該榜單的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美國《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新聞(Top 10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白石崖溶洞內景 蘭州大學供圖【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12月18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
  • 科技日報2018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27日,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資深科技記者共同評選出的2018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首隻體細胞克隆猴誕生;中興事件引發對「卡脖子」技術高度關注;國務院部署全面加強基礎科研;人造出首個單染色體生物;科研誠信事件頻發呼喚科學精神;「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港珠澳大橋開通,創多項工程紀錄;哺乳動物首次「雄雄生子」;基因編輯嬰兒引爭議;嫦娥四號探訪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