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作為長文研究論文(Research)發表。該研究首次發現了歐洲引人注目的高市值足球比賽與亞洲的交通事故存在顯著的正向關聯,對亞洲的交通管制和體育賽事轉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意義。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是該研究的獨立通訊單位,該研究合作者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任啟智(Kai Chi Yam)副教授、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Joshua Conrad Jackson博士研究生、天普大學的Jenson Lau博士研究生、華盛頓大學Foster商學院的Christopher M. Barnes教授、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Juin-Kuan Chong副教授。
BMJ是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旗艦會刊(2019年影響因子:30.223),其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柳葉刀》(Lancet)、《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並稱世界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也是最具綜合性的醫學期刊。自1840年創刊至今,BMJ發表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和教育文章等,其內容除了與臨床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外,還涉及與醫學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倫理、公共衛生等諸多方面。在BMJ每年收到的7000至8000篇稿件中,只有約7%得以最終發表,其在科學界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
足球是全球範圍內最受歡迎、受到最多關注的運動。儘管足球在全球都很受歡迎,但大多數引人注目的比賽(比如歐洲五大聯賽、歐冠等)都在歐洲進行,這意味著居住在歐洲大陸以外(尤其是亞洲)的球迷必須在不同的時區觀看比賽。比如,曼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球隊之一)在當地時間晚上8點舉行比賽,那麼,北京、香港、新加坡的球迷就不得不熬夜到凌晨4點半觀看比賽,而首爾、東京的球迷則不得不熬夜到凌晨5點半。這項研究基於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假設,考察了歐洲引人注目的高市值足球比賽與亞洲的交通事故之間的關係。通過分析新加坡41,538起涉及計程車的交通事故、臺灣1,814,320起交通事故以及7年間12,788場歐洲足球比賽的數據,在控制天氣狀況、時間因素(季節、周中/末等)、駕駛者人口統計學特徵等眾多因素後,該研究發現歐洲引人注目的高市值足球比賽與亞洲的交通事故存在顯著的正向關聯。即在歐洲舉辦引人注目的高市值足球比賽期間,亞洲的交通事故顯著增加。同時,該研究還發現高市值足球比賽和白天(相比夜間)交通事故之間的關聯更強,說明上述關聯不能被夜間賽後慶祝等解釋。
該研究模型可以幫助計算出歐洲高市值足球比賽對於亞洲汽車駕駛者的社會和經濟成本。比如,在給定的一天,一場歐洲足球比賽雙方球隊的市場價值每提高799萬歐元,臺灣就會增加一起交通事故。每年地,歐洲足球比賽會給臺灣增加41,079 起交通事故。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社會和經濟影響的估計是保守的,因為GMT+8時區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時區(約17億人,佔24%世界人口),而該研究分析的新加坡和臺灣的人口不到這個時區的1.73%。
這項研究發現對亞洲的交通管制和體育賽事轉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意義。第一,體育(尤其是足球)的管理協會/聯盟可以考慮更具戰略性地安排引人注目的高市值比賽。儘管比賽的開始時間是較難更改的,但可以在亞洲等其他時區的周末早上安排更多的引人注目的高市值比賽,這樣球迷們有機會在觀看比賽後補充睡眠,進而有助於交通事故的減少。第二,在歐洲進行引人注目的高市值足球比賽期間,亞洲地區可以加強交通管制(例如,更多的交通巡邏;甚至全面禁止駕駛者使用所有視頻設備),進而有助於減少與交通事故有關的受傷和經濟影響。進一步,對於個人,研究團隊極力呼籲,「熬夜看球不開車,開車不熬夜看球」。
近年來,管理學院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捷報頻傳。伴隨著國家「雙一流」建設,學校和學院正迎來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醫院與健康產業管理是「十四五」期間學院重點探索的前沿方向之一,該研究成果是學院將管理理論與行業實踐、人民生命健康相結合的重要產出。這項研究受益於學院科研大平臺,在研究過程中得到張俊生教授、傅慧教授和廣州市辦公聯足球俱樂部等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是學院大力鼓勵交叉學科研究的又一個重要研究成果。
論文全文詳見:https://www.bmj.com/content/371/bmj.m4465
教授簡介
秦昕,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與學術碩士項目(工商管理學科)學術主任。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亦是哈佛大學商學院中美富布賴特(Fulbright)聯合培養博士生。入選國家級、省部級等多個高層次人才計劃。
研究興趣包括領導、倫理、交叉學科研究等,正著力開展系列前沿交叉學科研究。已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British Medical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Personnel Psychology、Journal of Management、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Human Relation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管理世界》《心理學報》等國內外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40餘篇論文。
曾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廣東省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廣東省卓越人力資源研究成果獎一等獎、中山大學何氏傑出科研貢獻獎、何氏傑出教學貢獻獎、北京市優秀博士畢業生、北京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學術十傑」、國家獎學金、富布賴特獎學金、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李寧博士論文獎一等獎、Emerald優秀論文展第一名等榮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擔任第一屆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諮詢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