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數理醫學

2020-10-30 科學出版社

醫學影像是精準診療的「眼睛」。醫學影像分析與處理的核心是數學,先進的可計算數學模型和高性能的科學算法是判斷醫學影像分析與處理結果優劣的決定因素。

醫學與現代數學相交叉是今後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價值。這一嶄新的交叉學科不妨稱為「數理醫學」(Mathematical Medicine)。嚴格地講,數理醫學不僅是一門關於數學與醫學的交叉學科,同時它還涉及計算機科學、物理學、資訊理論及數據科學等。其目的不僅是重構人體內部組織器官、病灶區等的幾何形狀,定位各種組織、血管等的相對位置,以及生成各種解剖信息的定量描述,而且可預測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演化,刻畫疾病的發生機制,揭示醫學學科的內在規律,從而幫助醫生制定準確的醫療方案,實現為患者造福的終極目標,對實現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數理醫學研究的特點

1. 多學科深度交叉性 數理醫學涉及醫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資訊理論、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等學科。其研究的對象和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結論的意義都具有鮮明的多學科深度交叉性特點。

2. 理論與實際密切相結合 數理醫學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解決臨床醫學提出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實際需求問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需要新的數學思想、理論與方法以及高效的科學算法,通過數學建模、數值模擬、軟體開發及臨床試驗和應用,制定合理的醫療方案/研製高端的醫療設備,從而達到造福患者的終極目的。因此,理論與實際密切相結合是數理醫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同時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3. 傳統學科(如統計學等) 與大數據等新興學科的高度統一性 由於我國患病人數多,醫療數據龐大,研究醫學大數據分析技術、使用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算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國不少醫療數據是碎片化、孤島式存儲的,由於這些數據還屬於傳統的統計學範疇,因此統計學將發揮重要作用。上述現狀決定了數理醫學目前具有傳統的統計學與現代大數據等新興學科的高度統一性的特點。

人民健康是國計民生的大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大眾幸福的重要標誌,是實現「中國夢」和「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健康的需求與日俱增,當今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使得智能診療應運而生。智能診療的目標是使診斷治療精準、高效、低損害、低成本,主要是通過高端精準醫療設備和手段,儘可能地減小臨床實踐的不確定性,實現智能診斷和治療,同時儘量將損傷控制到最低程度。因此,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入開展智能診療領域的基礎研究以及關鍵技術研發,提升我國相關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智能診療體系,保證在涉及國計民生領域不受制於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智能診療是一種多學科交叉的高尖科技,需要醫學、信息、大數據、統計學和數學等學科協同合作和推進。醫學影像的高效精準分析是智能診療的核心,高效精準的醫學影像分析有助於及時準確預測和識別疾病,科學規劃治療方案,適時實施手術導航和量化評估治療效果。由於是特定成像設備對人體器官和組織的信息進行採集和反饋成像,醫學影像高效精準分析需要處理反演、非剛性、小樣本、多模態、多序列等問題,因此數學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對於當今國際關注的醫學影像分析與疾病智能診療,已有的相關方法和技術面臨著巨大挑戰,人們需要新的思想、理論、方法和技術才能獲得更加清晰的圖像、更加豐富精準的信息和更加快速的處理能力,這也是數理醫學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

宏觀上來講,數理醫學一方面為精準診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也為精準診療提供了方法論。事實上,精準診療包括兩方面: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它可以通過現代醫療設備以及生命科學等學科中的一些先進現代技術,大大減小臨床實踐的不確定性,從而實現對患者的精準診斷與治療,在保證精準的同時儘可能將損傷控制到最低程度。精準診療的最終目標是以最小化的醫源性損害、最低化的醫療資源耗費去獲得最大化的病患的效益,這對造福患者、提高人類健康和醫療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精準診療離不開醫學影像(形象地說,醫學影像是精準診療的「眼睛」),而醫學影像分析與處理是其關鍵。醫學影像分析與處理貫穿於整個醫療過程:從疾病的篩查、發現、病理分析與診斷,到病灶組織的定位、形狀、術前評估、手術方案設計以及療效評估等階段。準確的醫學影像分析和處理有助於醫生預測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演化,揭示疾病等的發生機制,幫助醫生制定準確的醫療方案。醫學影像分析與處理的核心是數學,先進的可計算數學模型和高性能的科學算法是判斷醫學影像分析與處理結果優劣的決定因素。因此,無論是在治病救人方面,還是在國家醫療政策體系建設等方面,均迫切需要精準而高效的醫學影像分析和處理技術。歸根結底,需要適合醫學需求的新數學思想、新數學理論和方法,即數理醫學的支撐。

孔德興 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20.9

數理醫學》重點介紹數理醫學這一領域內的重大科學問題,探索和發展該領域內的核心技術。希望通過對數理醫學的研究,能夠提升我國該領域的研究水平、應用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進我國在高端醫療裝備(特別是醫學影像設備等) 和手段方面擁有先進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問題以及提高廣大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在實際問題驅動下促進數學學科的原創發展與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協調創新。

本書是關於數理醫學方面的第一本專著,筆者將在本書中重點介紹數理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臨床實踐,特別介紹了數理醫學一些當前最新的進展,這部分內容可以讓讀者很快接觸到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筆者把本書的起點儘可能放低一點,只要讀者具有醫學、數學和信息科學等學科的一些基礎知識,就可以順利閱讀本書。

本書包含以下四篇:

▋ 數理醫學引論

包含2 章:第1 章介紹了數理醫學研究的科學意義、價值和特點以及相關基本原理;第2 章對數理醫學建模的基礎知識做了簡要介紹。

數理醫學中的基本原理

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數理醫學具有自己的特點。其基本原理可大致歸納如下:
  • 確定性原理 醫學事件具有確定性,譬如腫瘤的良惡性等。

  • 可量化原理 醫學事件是可以量化的,譬如腫瘤治療療效的定量化評價等。

  • 可預測原理

    醫學事件的發展在適當條件下是可以預測的、可以模擬的,譬如腫瘤生長預測等問題。
  • 能量最低原理

    醫學事件的發展滿足某種「能量」最低原理,這裡的能量是指由客觀對象誘導出的一個非負函數。能量最低原理是自然界中一個具有普適性的原理。

智能輔助診斷篇

包含2 章:第3 章介紹了甲狀腺超聲圖像的分析方法以及基於超聲圖像的甲狀腺結節智能診斷系統;第4 章介紹了基於醫學圖像的兒童發育診斷問題,並對國內外發展現狀做了回顧和總結。

本書提出融合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測試過程,以評估卷積神經網絡架構對甲狀腺結節的分類診斷效果。為了提高網絡識別性能,測試這兩個網絡結構時採用了一種多視圖的策略。首先從2D 超聲圖像提取多個圖像塊以捕捉結節變化的範圍,然後將這些圖像塊同時輸入融合卷積神經網絡提取有識別能力的特徵,最後利用softmax 分類器來預測輸入的甲狀腺結節超聲圖像的標籤。可以看出卷積神經網絡學習到的特徵可以很好地區分甲狀腺的良惡性結節。目前已經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杭州蔣村街道醫院等醫院部署了自主研發的甲狀腺結節智能診斷系統,成為超聲科醫生的得力助手,成為分級診療的好幫手,醫院年度門診就診人次顯著上升。

智能輔助手術篇

包含4 章:第5 章介紹了肝臟智能輔助手術系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義,並具體介紹了其在肝臟介入手術和外科手術中的應用;第6 章介紹了智能輔助手術中的自動分割,並介紹了肝臟分割在輔助射頻消融術中的臨床應用案例,此外該章還進一步介紹了肝臟和周圍器官的聯合分割並介紹了其在輔助手術中的重要作用;第7 章介紹了智能輔助手術系統中的肝臟血管的分割與拆分;第8 章介紹了一個典型的智能輔助介入系統——智能輔助肝癌熱消融手術系統,該章詳細介紹了術前規劃手術方案、術中實時導航和術後療效評估的算法,並介紹了該系統的典型臨床應用案例。

利用第8章提出的方法進行術前規劃的病例。(a) 綠色輪廓表示分割好的目標腫瘤,黃色輪廓表示圍繞腫瘤擴充的安全邊界;(b) 術前規劃方案的三維展示圖;(c) 橢球形消融灶在二維橫斷面上的顯示,其中(c) 中左上角的軟骨對應於(b) 中紅色箭頭指向的軟骨,雖然在圖(c) 中,進針路徑被投影到了二維橫斷面的軟骨組織上,但事實上所有的三個進針路徑都成功避開了軟骨所在的位置;(d) 術後的真實消融區

術後評估篇

對腫瘤MRI 圖像中的DWI 序列信號強度計算了不同的多b值模型參數,並介紹了一種新的計算模型——幾何擴散參數GDC 模型。通過對腫瘤治療後的療效進行定量評估以及計算對應的功能圖,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示腫瘤治療前後的變化,幫助醫生評估治療效果。

圖中紅色表示GDC 上升的點,綠色表示GDC 基本沒變化的點,藍色表示GDC 下降的點

本書可供數學、計算機、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等相關理工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適合不具備很強數學、機器學習或醫學圖像分析背景,但是想要快速補充相關方面的知識,以便在醫療產品或平臺中應用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

本文摘編自《數理醫學》(孔德興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20.9)一書「前言」,有刪減修改,標題為編者所加。

ISBN 978-7-03-065939-2

責任編輯: 王麗平 李香葉

本書是數理醫學這個新領域的導引性著作,不僅介紹了數理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還圍繞臨床實踐中的一些重要問題介紹了數理醫學的前沿研究。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初步了解數理醫學,並體會數理醫學的重要研究價值。讀者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臨床應用,使用本書提供的知識和範例來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解決實際臨床問題。

(本文編輯:劉四旦)

相關焦點

  • 量子信息科學基礎量子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
    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物理與信息科學相結合而開發的一門綜合應用學科。「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相結合的結果」這一理念是在90年代末才逐漸實現的。「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相結合的結果」,意味著量子信息技術始終秉承著發展量子力學的目標,以及擴展其它科學技術的重要使命。
  • 中科院增選院士向交叉學科傾斜,全國高校已...
    從2017年至2021年三屆中科院院士每年增選的6個新興與交叉學科來看,共計18個學科,其中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這3個學科每年都有,每年有3個學科各不相同,其中由數學物理學部推薦的分別是數理與信息安全
  • 一門新興交叉學科的創新曆程——離子束生物工程學
    從此,一門由著名生物學家徐冠仁院士命名的交叉學科「離子束生物工程學」在合肥誕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一個擁有110多名交叉學科隊伍、5000萬元資產、處於國內外本領域中心地位的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發展起來,先後承擔了50多項國家和地方項目,在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裝備研製、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進展。
  • 學校召開醫學交叉學科培育項目工作座談會
    9月23日上午,河南大學醫學交叉學科培育項目工作座談會在行政樓208會議室召開。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醫學院黨委書記孫君健,醫學院副院長王新春出席會議。會議伊始,孫君健就設立醫學交叉學科培育項目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他指出,為促進我校醫學學科與工科、理科、管理學科等的交叉融合,提高我校醫學交叉領域技術創新能力,特設立本項目,依照中期檢查結果來看,取得了較好成績,達到了理想效果。
  • UCSB交叉學科
    中文可以翻譯為交叉學科,跨學科專業,跨專業研究,etc (doesn't matter) (anyway).交叉學科,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交叉學科是指不同學科之間相互融合滲透而出現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可以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還可以是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
  • 季維智院士:新興學科交叉融合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0 年 11 月 19 日,第四屆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於蘇州市相城區召開。作為在全球享有盛譽,以權威見解深度解讀全球科技趨勢的盛會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的 EmTech 系列峰會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會議風向標。
  • 包信和:打造理工醫交叉融合的「新醫學」人才「雙通道」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 醫學關乎民生福祉,關乎社會安全,關乎經濟發展。「醫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有其自身規律和特點,醫學人才培養必將經歷相當漫長和艱苦的奮鬥過程。」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就醫學人才培養、本科教育等問題接受新華網採訪。
  •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 催動原創突破和學科交叉...
    央廣網上海4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今天(20日)上午宣布成立,以大健康為主題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論壇同期開幕,來自海內外生物工程研究領域500餘位青年科技工作圍繞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基因編輯、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技術,大數據與精準醫療等九大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工程技術學科不斷發展,有些學科逐漸走向分化。19世紀,自然科學已達到4126門。20世紀中葉以來,一方面,現代學科繼續分化,研究內容更精細、深入;另一方面,相關學科開始向高度綜合化、整體化的方向發展,橫斷學科、綜合學科、交叉學科不斷湧現,形成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等龐大的學科體系[8]。
  • 交叉學科將成為研究生第14個學科門類
    1981年5月20日,國務院批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該辦法第一次規定了我國的學科門類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  此後,高等教育學科按照本科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分別設置。1997年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規定了12個門類,比暫行實施辦法增加了軍事學、管理學。
  • 韓啟德:漫談學科交叉
    學科交叉不僅僅是當今時代科技創新的源泉,其實歷來如此,它是科學的題中應有之義。發明NMRI這項技術的物理學家在2003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內鏡的應用也對醫學影像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有這樣一個學科交叉研究的例子,我認識一位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畢業的學生,他去日本學習,後來到世界光學技術龍頭企業奧林巴斯工作,並做到該公司醫學內鏡方面的技術主管。他決定回國發展時,所有在日本開展過的研究都不允許在中國開展。
  • 專家:學科交叉是科學發展的必然 要防止一哄而上
    他強調,學科交叉是科學發展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拔苗助長,要防止一哄而上。學科交叉的關鍵在於提出好的研究問題,要實行目標導向,科學部初期要下大力氣去主動發現與組織好的項目,但更重要的是創造有效的交流平臺,發揮紐帶作用。發展交叉學科的依靠力量是原有學科的優秀團隊與人才,要完善符合學科交叉的同行評議制度,新成立的交叉科學部要與原有科學部緊密合作。
  • ...教授交叉學科團隊最新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
    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交叉學科將成第14個學科門類!關於學科如何建,來看看清華經驗
    交叉學科建設被視為「雙一流」建設的新增長點。本文以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為例,分析如何從高教管理創新層面推動交叉學科機構的落地與運轉。剛剛結束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釋放出重磅信息,我國將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也就是說,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這距離上一次學科重大調整已過去8年。
  • 中科大將發展新醫學、新工科 重點建設18個學科
    去年底,中國科大正式宣布成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這一消息引起多方關注。一所以理工科為「強項」的高等學府,「學醫」之路如何開啟?學科建設如何進行?1月10日,中國科大發布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案,上述消息得到解答。記者了解到,未來,科大將設置臨床醫學、核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精準醫學等學科。
  • 王慶環 陳沫:學科交叉是怎樣在芝加哥大學實現的
    事實上,學科交叉並非新生事物,自19世紀30年代起,美國學界就曾多次出現學科交叉的浪潮。當時,芝加哥大學順應時勢,頗有遠見地創立了一系列促進學科交叉的政策,對美國高等教育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該理念也作為指導性思想之一貫穿芝大發展史,至今仍如此。
  • 韓啟德:學科交叉成功的幾個要素 | 科學的擔當
    導 讀今日文章為「」專欄第10篇,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創系主任韓啟德近日關於交叉學科的一個講座實錄。5月10日晚20:00,韓啟德以線上講座的形式,主講「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一講,他的題目為「漫談學科交叉」。
  • 一群海歸教授創辦 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
    一群年輕歸國教授創辦的專業「2012年設立生物醫學專業的時候,是在基礎醫學院下面,當時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今年新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H),TK是特控的意思,是指國家對這一專業審批嚴格控制,而H指合作辦學。」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說。
  • 「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饒毅演繹腦的學科交叉研究
    2020年5月24日晚,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舉行。饒毅總結其團隊的研究途徑具有高度交叉的特點。例如,腦的核磁成像是物理方法,質譜分析神經遞質、分離純化新的蛋白激酶等是化學方法,遺傳分析和遺傳篩選是遺傳學方法等。這些研究存在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和醫學等學科的高度交叉。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最新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
    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