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專訪《中華急診醫學雜誌》編輯部主任馬嶽峰

2020-12-04 丁香園

丁香園:首先請您介紹一下《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官方丁香客:http://i.dxy.cn/cjem)的發展狀況,雜誌的目前的發行量如何?對於稿件的定位是如何?

馬嶽峰:《中華急診醫學雜誌》是中華醫學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代表我國急診醫學最高水平的學術期刊,期刊發行量在5000冊左右,主要的讀者、作者為我國的急診、危重症、院前急救,及相關學科的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目前,已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學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荷蘭《斯高帕斯資料庫》(Scopus)、美國《ULRICH國際期刊指南》、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收錄、及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等國內外多家檢索系統收錄。2005年獲得中國科協的「自然科學基礎性、高科技學術期刊」經費資助,中國科協2006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入選期刊,中國科協2007、2008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入選期刊延續項目;2009年度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示範項目稱號。在2010年中華醫學會第24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榮獲優秀期刊稱號。獲「浙江省2001-2002年度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3-2004年度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5-2006」、「2006-2007」、「2007-2008」年度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獎等。

我刊對稿件實行嚴格的「三審定稿制」,目前刊出率在27%左右。對於來稿的要求,不僅要求研究具有科學性、創造性,也強調研究的實用性。因為我們所服務的是我國幾十萬的急診、危重病、院前急救工作者,《中華急診醫學雜誌》不僅要引領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更要為新觀念、新技術在基層醫務工作中的普及與提高做出貢獻。

丁香園:我們注意到你們最近創刊了英文版的《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官方丁香客:http://i.dxy.cn/wjem),從《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到《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有什麼樣的考慮?

馬嶽峰:雖然,《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努力地參與到國際急診醫學的學術交流中去,也加入了不少的國際資料庫,但由於語言的問題,它無法滿足我國急診醫學國際交流日益增強的需求。同時,隨著我國的科學技術的進步、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醫學、尤其是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急診醫學已經具備了爭取國際學術交流主導權的可能,為了擴大我國急診醫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滿足我國急診醫務工作者和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國際交流的需要,我們創辦了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WJEM),並開通了雜誌網站:www.wjem.org 。我們相信,WJEM所具有的國際語種、網絡化的平臺,內容的無障礙獲取等優勢,必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我國急診醫學在國際急危重醫學領域交流的重要平臺。

丁香園:對於目前流行的Open? Access您如何評價,《中華急診醫學雜誌》有沒有這方面的計劃?

馬嶽峰:我非常肯定並且讚賞刊物的OA,而且我們的英文刊物WJEM也是如此做的。科學無國界、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但是,目前我國的中文刊物面臨同樣的問題,當前的幾種版權的轉讓等方式雖然可以保護智慧財產權,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學的交流。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的急診醫學的交流、滿足讀者、尤其是基層讀者的獲取需求,我們努力辦好中華急診網(www.cem.org.cn),通過預出版、限時開放、過刊開放等多種形式,在充分保證作者的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努力地將各種研究成果開放給讀者。

丁香園:在國外《Nature》和《Science》等著名學術期刊在Twitter、Facebook等社會化媒體網站上都很活躍,但國內的學術期刊很少有類似的行為,您如何看待?

馬嶽峰:作為一個辦刊人,我一直跟蹤、觀察、學習國際名刊、大刊的辦刊經驗;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我一直是國外許多優秀刊物的讀者、作者,不僅感慨它們內容水平高、形式多樣、更覺得它們的刊物有一種親切感,讀完之後總有一種想發言、想寫作的感覺。我深有體會:國內外刊物的影響力差距,不僅是我國整體的科技水平決定的,更是科技期刊辦刊人的綜合水平決定的。當前,我國的期刊更多的是局限在期刊中,想通過更精細的耕作將刊物辦的更好;而國外許多刊物是在社會中辦刊,他們很好的通過各種渠道融合了讀者、作者,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此次,《中華急診醫學雜誌》、WJEM與丁香園的合作,就是希望將我們期刊的學術資源、專業影響力與貴公司在網絡平臺、社區論壇運營優勢等產生一次激情碰撞,為更多的刊物發展提供參考借鑑。


相關焦點

  •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召開
    另一方面,EICU,也是急診重症監護病房的英文縮寫。EICU為持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保障,已成為急診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希望能拓展大急診急救體系,促進急診醫學的發展」,這是6月23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會議暨首屆中國急危重症大會開幕式上大會主席陳玉國教授強調的。
  • 醫學雜誌打假維權屢碰壁 醫學期刊被冒牌並非個案
    這已經是《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編輯部(以下簡稱「編輯部」)連續第22次刊出類似的打假聲明了。從2011年9月發現雜誌被假刊冒牌起,編輯部堅持通過刊發聲明,聯合受騙的醫生維權,向公安機關報案,向文化、工信、稅務、郵政等行政主管部門舉報等方式打假。然而,編輯部投入打假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冒牌雜誌和網站的影響力似乎越大。受騙的醫生數量仍在增加,而造假者目前仍逍遙法外。
  • 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召開
    由《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北京精準醫學學會聯合主辦的「《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於2020年12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天泰賓館召開。大會採用線下會場與線上直播相結合方式。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韓雅玲院士、中國科學院葛均波院士做主旨報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擔任本次大會主席。
  •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第六屆編委會成立!
    我院編輯部汪挺主任主持會議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魏均民社長代表雜誌社致辭,向為雜誌做出重要貢獻的歷屆編委會及編輯部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新組建的
  • 淄博萬傑腫瘤醫院特邀中華醫學雜誌副總編來院進行學術講座
    人民網淄博8月12日電 8月4日,淄博萬傑腫瘤醫院邀請中華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副總編、《中華醫學雜誌》編輯部主任陳新石來院進行《如何撰寫高質量學術論文》的學術講座。全院醫護人員認真聽取了此次講座。陳新石總編主要從醫學論文的撰寫要求、醫學科研設計、投稿等方面闡述了怎樣撰寫高質量的醫學論文,他提出撰寫一篇醫學論文要具備幾個要素,即思想性、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公正性、格式和投稿正確。陳主編從實用性出發,還結合具體文章、範例為醫護人員進行深度分析,指導大家如何撰寫論文。
  • 整合臨床與基礎醫學的資源,北大成立急診醫學學系
    ,為了充分整合優質資源,培養高端急診醫學人才,開展多中心臨床和基礎科學研究,2019年6月,經由北京大學醫學部批准,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正式成立。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國際創傷救治聯盟主席姜保國教授,國際創傷救治聯盟副主席、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副會長黎檀實教授,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呂傳柱教授,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于學忠教授等出席大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及來自全國多家醫院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創刊20周年總結會在京召開
    2020年12月18日,由北京大學婦產科學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社聯合舉辦的《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創刊20周年總結會暨第七屆編委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第九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滬舉行
    9月27日,《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第八屆編委會換屆大會暨第九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大會宣布了第九屆編委會成員名單,王興教授任雜誌名譽總編,趙銥民教授任總編,白玉興、邊專、郭傳璸、劉洪臣、王存玉、王松靈、俞光巖、張志願、章錦才、周學東教授等擔任副總編。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陳吉華院長、陳永進、李德華、金巖、王小競、王美青、餘擎、王勤濤、施松濤等教授為編委。
  • 非法雜誌那麼多:投稿如何防忽悠?
    兄弟不才,讀過幾年書,長期廝混於丁香園論壇,認識幾個醫學編輯,發過幾個豆腐塊,幫助過幾個朋友修改文章和投稿,對中文雜誌,尤其是檢驗專業雜誌的運作,特色,投稿流程等還算略知一二。
  •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集團化發展紀實
    中華醫學會十分重視期刊在學會工作中的地位,從1915年2月建會伊始,即於當年11月創辦了學會的機關刊物《中華醫學雜誌》。「百年魂 中國夢」,2015年,中華醫學會迎來了她的百年誕辰,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則成為131種紙質期刊的大家庭,其中大多數雜誌位於相應學科前列,成為國內醫藥衛生界數量最多、影響及權威性最強的醫學期刊系列,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及衛生計生委等有關部門譽為「中國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幟」。
  • 直播預告:世界卵巢癌日 醫學專家直播在線答疑
    5月9日晚7:00 – 8:30,「與妳同行」將在今日頭條、愛奇藝、新浪、丁香園和覓健五大媒體直播平臺上開啟直播專場,由深圳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馬利國醫學博士與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沂峰教授擔任此次直播活動的主持,邀請了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主任劉繼紅教授、廣東省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兼婦科腫瘤專科主任林仲秋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李志剛主任醫師,五位全國專家醫療團隊做客直播間
  • 一本頂級醫學雜誌,對中國堅持做了十年的事
    他們沒有停留等待,在那一年雜誌沒有因為稿件治療不夠放棄中國專刊的計劃,而是更加堅定了長期支持中國醫學研究的決心。對不夠好的不容忍,對好的,也不輕易錯過。Richard Horton 經常親自查閱拒稿申訴郵件。
  • 簡訊| 中華神外雜誌(英文)被Scopus收錄 趙繼宗院士寄語
    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教授引領並親自組建了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CNJ,《中華神經外科雜誌(英文)》)編輯部,並於2015年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正式創刊( 季刊,英文,大16開,64面,CN 10-1275/R, ISSN 2095-9370)CNJ雜誌根植於祖國大地,快速地向世界展示我國神經外科的學術成果,同時吸引全球的優秀科學家在我國的陣地進行學術交流
  • 丁香園副主編夏志敏:醫學傳播不僅僅是科普內容
    9 月 20 日,北京市衛計委第 15 屆好新聞評選頒獎會在京召開,丁香園副主編夏志敏獲邀嘉賓發言,在《讓醫學傳播搭載網絡快車》的主題分享中,夏志敏指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醫學傳播不僅僅是科普內容,更需要輸出品牌、傳遞醫學的可及與不可及
  • 重慶醫學雜誌官網投稿
    論文級別: 省級期刊主辦單位: 重慶市衛生信息中心國際刊號: 1671-8348國內刊號: 50-1097/R期刊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劍橋科學文摘主要欄目: 論著·臨床研究、經驗交流、論著·基礎研究、綜述、醫學教育、專家述評、短篇及病例報導、臨床護理、調查報告、論著、循證醫學、衛生管理、
  • 專訪《微系統與納米工程(英文)》編輯部主任劉團結:以入選領軍期刊...
    作為領軍期刊之一,《微系統與納米工程(英文)》編輯部主任劉團結分享了辦刊觀點。        1.如何看待一份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和其影響力的關係?有哪些重要的指標可以幫助評判一份優質期刊的影響力?        答:一份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不能完全反映它的影響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它的影響力。
  •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誌》徵稿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誌》為全國性醫學綜合類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報導臨床醫學各學科的新成果、新技術和診療新經驗。闢有專家述評、綜述與講座、臨床論著、基礎論著、煤工塵肺與職業病、煤礦創傷與煤炭醫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誤診誤治、中醫藥學與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職業心理健康與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欄目。報導的核心學科為:神經內科、骨科、婦產科、腫瘤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急診醫學、影像醫學、預防醫學、醫學心理學等。
  • 《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暨衛生與健康學術研討會召開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7日電 12月26日,《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開放閱讀發布會暨衛生與健康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會上,《中華醫學雜誌》「開放閱讀」正式啟動,同時,《中國肺動脈高壓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版)》發布。大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萬餘人次的在線觀看。
  • 膿毒症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治急診專家共識發布_膿毒症_彌散性...
    本文經《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授權醫脈通,僅限於非商業應用。
  • 第四軍醫學大學西京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孫世仁簡介
    孫世仁,第四軍醫學大學西京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梅奧醫學中心訪問學者,西京-梅奧腎病姊妹中心專家組成員,現任中華腎臟病學會青年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血淨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分會常委,陝西省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腎臟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醫院感染學會血液透析感控學組副組長,全軍血液淨化技術治療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結合腎病學會委員,《美國腎臟病雜誌(中文版)》《中華腎臟病雜誌》、《中華腎病研究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