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首先請您介紹一下《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官方丁香客:http://i.dxy.cn/cjem)的發展狀況,雜誌的目前的發行量如何?對於稿件的定位是如何?
馬嶽峰:《中華急診醫學雜誌》是中華醫學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代表我國急診醫學最高水平的學術期刊,期刊發行量在5000冊左右,主要的讀者、作者為我國的急診、危重症、院前急救,及相關學科的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目前,已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學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荷蘭《斯高帕斯資料庫》(Scopus)、美國《ULRICH國際期刊指南》、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收錄、及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等國內外多家檢索系統收錄。2005年獲得中國科協的「自然科學基礎性、高科技學術期刊」經費資助,中國科協2006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入選期刊,中國科協2007、2008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入選期刊延續項目;2009年度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示範項目稱號。在2010年中華醫學會第24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榮獲優秀期刊稱號。獲「浙江省2001-2002年度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3-2004年度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5-2006」、「2006-2007」、「2007-2008」年度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獎等。
我刊對稿件實行嚴格的「三審定稿制」,目前刊出率在27%左右。對於來稿的要求,不僅要求研究具有科學性、創造性,也強調研究的實用性。因為我們所服務的是我國幾十萬的急診、危重病、院前急救工作者,《中華急診醫學雜誌》不僅要引領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更要為新觀念、新技術在基層醫務工作中的普及與提高做出貢獻。
丁香園:我們注意到你們最近創刊了英文版的《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官方丁香客:http://i.dxy.cn/wjem),從《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到《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有什麼樣的考慮?
馬嶽峰:雖然,《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努力地參與到國際急診醫學的學術交流中去,也加入了不少的國際資料庫,但由於語言的問題,它無法滿足我國急診醫學國際交流日益增強的需求。同時,隨著我國的科學技術的進步、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醫學、尤其是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急診醫學已經具備了爭取國際學術交流主導權的可能,為了擴大我國急診醫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滿足我國急診醫務工作者和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國際交流的需要,我們創辦了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WJEM),並開通了雜誌網站:www.wjem.org 。我們相信,WJEM所具有的國際語種、網絡化的平臺,內容的無障礙獲取等優勢,必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我國急診醫學在國際急危重醫學領域交流的重要平臺。
丁香園:對於目前流行的Open? Access您如何評價,《中華急診醫學雜誌》有沒有這方面的計劃?
馬嶽峰:我非常肯定並且讚賞刊物的OA,而且我們的英文刊物WJEM也是如此做的。科學無國界、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但是,目前我國的中文刊物面臨同樣的問題,當前的幾種版權的轉讓等方式雖然可以保護智慧財產權,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學的交流。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的急診醫學的交流、滿足讀者、尤其是基層讀者的獲取需求,我們努力辦好中華急診網(www.cem.org.cn),通過預出版、限時開放、過刊開放等多種形式,在充分保證作者的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努力地將各種研究成果開放給讀者。
丁香園:在國外《Nature》和《Science》等著名學術期刊在Twitter、Facebook等社會化媒體網站上都很活躍,但國內的學術期刊很少有類似的行為,您如何看待?
馬嶽峰:作為一個辦刊人,我一直跟蹤、觀察、學習國際名刊、大刊的辦刊經驗;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我一直是國外許多優秀刊物的讀者、作者,不僅感慨它們內容水平高、形式多樣、更覺得它們的刊物有一種親切感,讀完之後總有一種想發言、想寫作的感覺。我深有體會:國內外刊物的影響力差距,不僅是我國整體的科技水平決定的,更是科技期刊辦刊人的綜合水平決定的。當前,我國的期刊更多的是局限在期刊中,想通過更精細的耕作將刊物辦的更好;而國外許多刊物是在社會中辦刊,他們很好的通過各種渠道融合了讀者、作者,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此次,《中華急診醫學雜誌》、WJEM與丁香園的合作,就是希望將我們期刊的學術資源、專業影響力與貴公司在網絡平臺、社區論壇運營優勢等產生一次激情碰撞,為更多的刊物發展提供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