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臨床與基礎醫學的資源,北大成立急診醫學學系

2020-12-06 騰訊網

急診醫學作為新興臨床學科正在蓬勃發展,為了充分整合優質資源,培養高端急診醫學人才,開展多中心臨床和基礎科學研究,2019年6月,經由北京大學醫學部批准,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正式成立。2019年12月7日,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啟動暨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舉行。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國際創傷救治聯盟主席姜保國教授,國際創傷救治聯盟副主席、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副會長黎檀實教授,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呂傳柱教授,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于學忠教授等出席大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及來自全國多家醫院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成立儀式由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天兵主持。

成立儀式現場

劉玉村宣讀《北京大學醫學部關於成立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的通知》並致辭。他指出,北大醫學正在推動醫學教育改革,打破學科界限,整合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教學資源,完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服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急診醫學學系的成立是北京大學醫學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環。作為外科醫師,劉玉村見證了中國急診醫學的發展。他提出,醫學工作者作為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參與者,肩負著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使命,急診醫學的發展、急診醫學體系的構建在醫學整體發展布局中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開創適合中國急診急救的新模式,構建急診醫學規範化救治體系,利於同行借鑑學習,共同提高,最大程度造福廣大患者。

劉玉村致辭

于學忠指出,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的成立,是中國急診醫學發展歷史上的裡程碑,希望它的建立能夠引領急診醫學學科走向標準並形成規範,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于學忠致辭

劉玉村為學系成員頒發聘書。朱繼紅教授任北京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學系主任,馬青變教授、熊輝教授、張國強教授、趙斌教授、張新超教授任副主任。

為學系成員頒發聘書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張俊,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朱繼紅為北京大學急診醫學學系揭牌。于學忠教授、呂傳柱教授、熊輝教授、馬青變教授、張國強教授、趙斌教授、張利華教授、周啟棣教授共同上臺見證。

揭牌

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的成立將更加有效的帶動急診醫學的發展與提高,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特點的急診醫學體系,推進我國急診醫學的規範化、國際化進程。

急診醫學

急診作為搶救生命的第一線,時刻準備著為人們贏得健康的機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百年急診發展史,勾勒出中國現代醫學發展的軌跡。

1918年,醫院創建者伍連德在規劃北京中央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時,就設置了急需手術室、急需化驗室。此後的百年風雨中,服務百姓健康、全力拯救生命,融入醫院仁心濟民的世紀使命。

1961年醫院成立急診護理小組,建立留觀室,設2-10張留觀床,並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及搶救程序。1983年醫院正式成立急診科,成為我國最早建立的急診醫學科之一。專職急診科醫護團隊的建立,診室、搶救室、留觀室、監護室等空間設備的完善,急診外科、急診內科專業的規範,成為急診醫學成立的起源。

近年來,醫院整合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及流行病學,圍繞急危重症、疑難雜症的臨床診斷和綜合治療,建立多學科救治團隊,不斷培養高水平人才和開展更多的面向臨床實際應用的創新性研究,注重以患者為中心的高質量醫療服務。2016年創傷救治中心的成立,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急危重症病患的救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流程進一步優化,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做大做強的學科群得以進一步強化,在北京市乃至全國有較高影響力。

讓我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召開
    在會議期間召開了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常務委員會議、全體委員會議及青年委員換屆會議,為學會今後的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同時,本屆委員會在匯報中華醫學會的基礎上,組建新學組,在原有復甦、創傷、危重病、危重病質量管理等9個學組的基礎上新增胸痛、卒中、信息化建設、臨床研究、臨床技術培訓、護理、老年健康管理、急性抗感染8個學組,吸納更多優秀中青年加入組織。
  • 北大強基學科專場 | 基礎醫學:築健康渡輪,湧生命汪洋
    學院現設15個學系或教研室、16個學科方向。擁有「基礎醫學」、「生物學」和「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涵蓋16個二級學科、擁有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在「基礎醫學+人文+X階段」重構課程體系,促進多學科深度融合,即信息、人文、工學、理學和醫學深度融合,從初級交叉應用到高級整合應用,從理論課程到組學大數據綜合實驗室的建設。
  • 醫學發力!重大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獲批
    近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達了《關於2018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學位〔2019〕8號,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批准,重慶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屬於增列學位授權點。
  • 比臨床醫學錄取低5分的基礎醫學,真的沒必要讀嗎?
    每年都有很多醫學考研的童鞋在進行考研方向選擇的時候,在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間猶豫不決。從北醫的招生分數可以看出,基礎醫學比起臨床醫學的錄取分數低了5分:5分的重要性綜哥就不多說了,國家線未出的時候多少人哭著嚷著求降5分。今天就來看看比臨床醫學錄取分數低的基礎醫學,到底有沒有讀的必要,又適合哪一類人群報考。
  • 中醫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不同
    中醫臨床醫學:是中醫與西醫的結合醫生的方向去培養,也就是要學習中醫,西醫二者綜合能力要強。主要學習:中醫臨床基礎,中醫臨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知識與技能等,主要就業方向是在一些綜合性醫院就業,中西醫結合科或者中西醫結合醫院。
  • 湯其群:漫談基礎醫學的歷史與未來
    基礎醫學在中國屬於醫學門類之中的一個一級學科,下設人體解剖學、醫學細胞生物學、人體組織胚胎學、醫學遺傳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人體免疫學、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等二級學科,學科設置相對集中在醫科院校的基礎醫學院(學部)統一管理,與各臨床醫院相對獨立。一方面有利於對基礎醫學學科的集中投入和建設,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礎醫學學科和臨床醫學學科的必然聯繫。國際上,對於基礎醫學的劃分不盡相同。
  • 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河北省兒童醫院成立
    近日,經河北省科技廳、省衛健委評審通過,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河北省兒童醫院成立。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要是面向我省兒童健康與疾病領域,針對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和共性技術問題,制定研究方向和實施方案;積極聯合京津冀相關醫學院校和省市縣醫療機構,構建協同創新網絡;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樣本資源庫、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等臨床醫學公共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共享的臨床研究平臺;組織參與大規模、多中心、規範化臨床研究項目;促進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
  • 受強基計劃影響,家長都反饋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傻傻分不清楚!
    -基礎醫學可以當醫生嗎?每年王濤老師總能聽到這樣的問題,尤其是高考志願填報後,本來給孩子報考的專業是臨床醫學,結果被調劑到基礎醫學專業。-基礎醫學不可以當醫生的。在國內想當醫生的話,一定要有執業醫師證,這個證書只能是臨床專業的學生才能考,基礎醫學是不可以考的。
  • GE醫療成立GE藥業精準醫學研究院 推動影像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
    為了推動功能影像技術的進步,從而更好地開展精準醫學項目,GE醫療6月2日宣布成立GE藥業精準醫學研究院(以下簡稱「IPM」)。隨著這一平臺的建立,GE醫療將集合國內外的優秀人才與專業資源,以精準定量功能成像、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醫學影像組學和對疾病進行分子分型為基礎,以轉化醫學為理念,採用可視化人工智慧技術和分子影像的先進技術,對疾病進行智能化、可視化和精準定量化研究,加速科研成果朝臨床轉化,讓患者真正享受到醫學領域高新技術帶來的福祉。
  • 清遠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學臨床信息系統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清遠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學臨床信息系統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代理機構地址 清遠市新城靜福路27號朝南國際商務中心17層辦公室08之二、09、10號 代理機構聯繫方式 0763-3813002-8168 項目概況  清遠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學臨床信息系統項目
  • 丁香園專訪《中華急診醫學雜誌》編輯部主任馬嶽峰
    馬嶽峰:《中華急診醫學雜誌》是中華醫學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代表我國急診醫學最高水平的學術期刊,期刊發行量在5000冊左右,主要的讀者、作者為我國的急診、危重症、院前急救,及相關學科的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
  • 山東大學成立智能醫學工程中心
    光明網訊 11月16日,山東大學智能醫學工程中心成立大會暨醫工融合研討會在濟南舉行。山東大學擁有「齊魯醫學」百年醫學品牌與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工程學科,在發展智能醫學工程研究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醫工融合優勢;深度整合學校醫學和工學優勢資源成立智能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契合了國家在智能醫學領域的戰略布局,體現出對接國家社會重大需求的山大擔當,是切實提升「服務山東」能力、培養醫工交叉高質量複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醫工融合技術新高地探索的生動實踐和搶佔學術制高點、助力實現學校「
  • 紅會醫院正式劃歸雲南大學,將申辦臨床醫學本科
    加大醫學學科建設力度提升雲大一流大學建設據了解,雲南大學發展歷程中曾經有過辦醫的歷史。1933年開辦了醫學專修科,1937年在醫學專修科基礎上正式成立醫學院並開辦醫學學科,成為雲南教育史上第一個創辦醫學教育的高等院校。
  • 2020年幹細胞臨床應用及再生醫學研討峰會在濟南舉行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客戶端濟南9月15日電(記者王志)近日,以「創新、規範、引領、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幹細胞臨床應用及再生醫學研討峰會」在濟南舉行,通過深化幹細胞基礎和臨床研究,提高難治性疾病治療水平,進一步加強醫、學、產、研的結合,促進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創新
  • 2018整合醫學大會主題辯論:未來醫學 誰是領跑者
    健康一線(vodjk.com)西安現場報導:4月2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等8個單位聯合主辦,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承辦的「2018中國整合醫學大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貴在整合、難在整合、贏在整合」。
  • 「能量整合醫學」瞄準無創治療早期肺癌
    9月20日,上證報記者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簡稱「十院」)採訪了解到,「能量整合醫學」作為一項可以無創治癒早期肺癌的「新利器」正在該院開展臨床研究。據悉,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在國內外領先的創新醫學體系。該體系創建者、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範理宏教授向記者表示,未來能量整合醫學將助力醫學界攻克癌症難關。
  • 【精準醫學】廣州組學與臨床大會11月舉辦,推進組學臨床應用
    【精準醫學】廣州組學與臨床大會11月舉辦,推進組學臨床應用 2020-10-27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強基計劃之基礎醫學:解密生命,醫學基石!
    吳虹1978級北京大學基礎醫學專業學生,高中畢業於北京十一學校。現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北大清華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大學時光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能夠在北醫學習,有幸承蒙各位名師指點,學到的做人之道、打下的堅實的醫學基礎、培養的科研思維,受用至今,而且收穫了愛情和友誼。北醫這兩個字,已經成為一種情結刻進骨子裡。
  • 名譽校長樊代明院士回校作講座 縱論「整合醫學」
    9月29日,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成都大學名譽校長樊代明院士回校為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師生作「整合醫學縱論」主題報告。黨委書記毛洪濤出席報告會,校長、黨委副書記王清遠主持報告會。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小軍、劉婭參加報告會。後疫情時代,人類面臨著新的醫學形勢。樊代明表示,醫學發展亟需轉變觀念。
  • 學醫最好的大學有哪些呢?中國十大醫學專業大學
    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人體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學科。它是生物學的應用學科,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從解剖層面和分子遺傳層面來處理人體疾病的高級科學。它是一個從預防到治療疾病的系統學科,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法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學醫最好的大學有哪些呢?中國十大醫學專業大學,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