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7日電 12月26日,《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開放閱讀發布會暨衛生與健康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會上,《中華醫學雜誌》「開放閱讀」正式啟動,同時,《中國肺動脈高壓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版)》發布。大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萬餘人次的在線觀看。
自2021年1月1日起,《中華醫學雜誌》全面啟動「開放閱讀」,讀者可在雜誌官網免費閱讀和下載自1915年創刊以來的所有文獻。
免疫學是蓬勃發展的、具有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的基礎學科。《中華醫學雜誌》總編輯曹雪濤院士在題為「疾病的免疫治療與免疫預防」的專題報告中,回顧了免疫學科發展的歷史,總結了目前國際上的突破性進展,並提出了我國在免疫治療領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在題為「從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到COVID-19」的報告中,講述了近年來新發傳染病防控中的諸多故事,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疫期間在武漢的臨床與科研工作,建議廣大醫生在臨床工作中要勤思考,善於發現問題,並使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努力成為一名具有科研精神的臨床醫生。
在題為「新冠肺炎視野下完善衛生服務體系的若干思考」的專題報告中,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監察專員姚建紅結合我國國情,深刻地解讀了新冠肺炎期間我國的應對策略,強調了公立醫院和公共衛生體系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為完善衛生服務體系帶來了新的思考,未來我國的衛生服務體系要更多地向整合型、緊密型、三通型、人本型發展。
北京大學法學院孫東東教授作了題為「《民法典》醫療損害責任立法變化的學習與應用」的報告,就《民法典》醫療損害侵權的新變化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解讀。(工人日報記者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