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接連刊登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研究

2020-12-04 環球網

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官方雜誌《PAIN》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官方雜誌《Arthritis & Rheumatology》。

膝骨關節炎是老年人慢性疼痛和殘疾的首要原因,影響了全球16%的人口。膝骨關節炎造成的經濟負擔巨大,約佔GDP的1.0%-2.5%。更糟糕的是,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肥胖症的流行,這一情況將進一步惡化。長期起來,針灸被視為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種潛在有效的非藥物療法。但既往已經開展的一系列試驗結果相互矛盾,存在爭議。導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與針灸劑量不足有關,既往多數研究的針刺頻次為1-2次/周,國內臨床實踐則多為3-5次/周。

《PAIN》刊登的研究共納入60名KOA患者,表明每周3次針刺治療起效快,可用於KOA急性發作期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快速緩解;每周1次的針刺治療可用於KOA急性發作期後的維持治療,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Arthritis & Rheumatology》研究據此以每周3次針刺治療為幹預手段,開展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試驗由京津冀地區9家醫院共同完成。

「團隊基於多年臨床經驗,強調膝關節局部穴位的深刺透刺、阿是穴的使用以及循經配穴,以犢鼻、內膝眼、曲泉、膝陽關、阿是穴5個局部穴位為主穴,同時將膝骨關節炎分為足陽明經證、足太陽經證、足少陽經證和足三陰經證,根據病變累計經脈進行循經取穴,形成個體化針灸治療方案。」劉存志教授介紹,該研究納入480例患者,患者接受24次,每次30分鐘的電針、毫針或假針刺治療,持續8周。電針組和毫針組均對5個主穴和3個配穴進行針刺治療。結果顯示,與假針刺相比,每周3次的電針治療可明顯減輕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且療效持續半年;在治療結束時,毫針治療與假針刺的療效差異尚不顯著,在隨訪階段由於假針療效迅速下降,毫針顯示出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可推薦採用電針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

中醫因強調個體化治療,難以通過循證醫學得到西方學者的認可。此次研究遵循針灸自身特點,採用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設計,符合循證醫學的方法學要求,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PAIN》和《Arthritis & Rheumatology》發表,不僅為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提供了國際認可的高質量證據,也為針灸的臨床實踐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相關焦點

  • 日本:標誌物可預測膝骨關節炎透明質酸素治療成功
    日本研究者報告,兩種生物標誌物可幫助預測某些膝骨關節炎(OA)患者高分子量透明質酸素(hyaluronan)關節內注射的成功。      在12月的《風溼病學雜誌》(J  Rheumatol  2006;33:2527-2531.)上,東京Fujita健康大學的Haruo  Sugimoto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注射透明質酸素時,在滑膜液中發現的生物標誌物用於預測其後來功效的可能性。
  • 杜仲活性成分抗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病變分子機制的網絡藥理學闡述
    KEGG是國際最常用的生物信息資料庫之一,以「理解生物系統的高級功能和實用程序資源庫」著稱。背景:研究顯示杜仲有效成分存在抑制關節炎滑膜成纖維細胞生長的作用,但杜仲對膝骨關節炎病變過程的滑膜炎症病變作用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讀書會第21期:【文獻賞讀】針刺治療膝骨關節炎的隨機對照試驗
    康復醫學網微贊平臺同步轉播,可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直播。19:30-21:00‍英文題目:Efficacy of intensive acupuncture versus sham acupuncture in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中文題目:針刺治療膝骨關節炎的隨機對照試驗
  • 80例幹細胞移植修復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探究
    膝骨關節炎:表現為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及骨組織分解和合成代謝失衡,導致關節進行性破壞、軟骨丟失和炎症浸潤。軟骨細胞是覆蓋關節表面,無血管分布,受損後自我修復能力有限。臨床保守方法(如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理療法)只能延緩疾病進程,無法促進軟骨細胞的修復或再生。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有研究發現,雙醋瑞因從2周起改善骨關節炎症狀,鎮痛效果與NSAIDs相當。此外,建議給藥的首個2~4周可與其他鎮痛藥物、NSAIDs聯用。 參考文獻: 1.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0,14(6):416-41. 2.骨關節炎慢性病管理專家建議[J].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20,24(4):221-224.
  • 該期刊為與骨關節炎有關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傳播思想的國際論壇
    期刊簡介:《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為許多與骨關節炎有關的專家和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傳播思想的國際論壇。該雜誌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促進不同學科的臨床和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交叉融合,包括骨關節炎、軟骨、分子生物學、臨床藥理學、骨科、風溼病學、物理醫學、生物化學、流行病學和膠原蛋白。除了豐富的初級論文外,該雜誌還刊載評論文章,就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並就最新進展發表生動、重點突出的文章。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中國40歲以上群體骨關節炎患病率近50%。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骨關節炎的誘因之一。然而,如何能使這些幹細胞保持「年輕態」?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 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中國40歲以上群體骨關節炎患病率近50%。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骨關節炎的誘因之一。然而,如何能使這些幹細胞保持「年輕態」?
  •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系列之一,掩蓋症狀的消炎止痛藥
    骨質增生(骨刺 退行性變)引起的骨關節炎、滑膜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慢性病。為了使大家儘快擺脫疼痛的困擾,近期推出常見的無效療法,供大家參考,予以避免。 今天推出系列之一,宏梅堂骨質增生專科詳細解答: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掩蓋症狀的消炎止痛藥。
  • 基因編輯技術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
    背景:骨關節炎是以軟骨退變損傷為主要病理改變的一種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早期骨關節炎可採用理療、藥物等治療方式,中晚期可以選擇手術治療,但是總體治療效果欠佳。目的:綜述國內外基因編輯技術對骨關節炎基因研究的最新進展。
  •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關節外科利用「天眼」機器人實施保膝...
    近日,在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候任主委、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關節外科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關節外科王坤正教授帶領下,成功將最新引進的「天眼」手術機器人應用於膝骨性關節炎的脛骨內側高位截骨手術治療。
  • 骨關節炎如何養護?專家:可補充氨糖
    據統計,在全世界3.55億關節炎患者中,約1.9億患骨關節炎【2】。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除了不同程度的疼痛、晨僵等困擾,在日常生活中如爬樓、爬山等基礎行動也受到嚴重限制【4】。骨關節炎是60歲以上人群中最常見的關節問題。臨床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人群有高達50%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3】。
  • 一文讀懂骨關節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專家簡介:鄭龍坡,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國際AO講師團講師、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榮譽博導。現任上海市創傷急救中心主任、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骨科創傷中心主任、骨科智能化微創診療中心主任。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包括對軟骨退行性疾病骨關節炎的治療。醫學研究表明,骨關節炎的發生、發展與關節軟骨組織以及周圍軟組織的各種免疫炎症反應和軟骨細胞的過度凋亡相關。因此,尋找一種新的、有效的骨關節炎治療方法迫在眉睫。間充質幹細胞作為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種子細胞,逐步顯示出在慢性退行性疾病治療中的優勢。間充質幹細胞能夠向目的細胞定向分化,同時分泌一系列因子參與組織修復。
  • 一基因簇可抑制骨關節炎進展
    原標題:一基因簇可抑制骨關節炎進展 (通訊員季明亮 記者程守勤)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陸軍主任醫師團隊在骨關節炎致病機制研究及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為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尤其是tgg2-PEG-PAMAM-cy5.5納米載體有望成為關節腔給藥的載藥平臺。
  • 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季維智院士/司維教授和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徐仁和教授利用間充質幹細胞球治療獼猴自發性骨關節炎
    間充質幹細胞(MSCs)因其具有分化成為軟骨細胞和分泌抗炎因子的能力,且具有獨特的低免疫原性和高安全性等優點被認為是最具治療前景的幹細胞。因此,實現MSCs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上的臨床前研究對MSCs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具有重要意義。考慮到關節炎患者具有分布範圍廣而幹細胞製備和保存條件苛刻,不易送達病患的特點。
  • 環狀RNA在骨關節炎中的研究進展:從已知到未知
    目前研究揭示環狀RNA功能廣泛,在多種疾病的發生、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骨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退變性疾病之一,以持續性的關節炎症和疼痛為主要特徵,病變累及骨、軟骨下骨、半月板、滑膜、韌帶和肌肉等多個結構。
  • 「研究」骨關節炎患者福音,科學家利用骨骼幹細胞成功再生關節軟骨
    骨關節炎是全球60歲以上人群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正常情況下人的關節末端覆蓋一層關節軟骨,光滑、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起到減震、減少摩擦等重要作用。由於衰老、肥胖、關節過度使用、急性損傷、慢性炎症等各種原因導致關節軟骨不可逆轉的減少就會引起骨關節炎。
  • FDA接受輝瑞/禮來潛在止痛藥上市申請,治療骨關節炎患者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日前,輝瑞(Pfizer)和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聯合宣布,美國FDA接受其皮下注射止痛藥tanezumab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治療因中重度骨關節炎(OA)而引起慢性疼痛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