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技術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

2020-12-01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基因治療: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中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患者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製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廣義上,基因治療還可包括從DNA水平採取的治療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術。

基因編輯:又稱基因組編輯或基因組工程,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基因工程技術或過程。

背景:骨關節炎是以軟骨退變損傷為主要病理改變的一種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早期骨關節炎可採用理療、藥物等治療方式,中晚期可以選擇手術治療,但是總體治療效果欠佳。

目的:綜述國內外基因編輯技術對骨關節炎基因研究的最新進展。

方法:以「Gene editing,Osteoarthritis,The CRISPR/Cas9 technology,Gene therapy,Stem cells」「基因編輯、骨關節炎、CRISPR/Cas9技術、基因治療、幹細胞」為檢索詞,檢索 2000 至 2020 年 PubMed、CNKI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及萬方資料庫中收錄的骨關節炎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技術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分析。

結果與結論:①多種細胞生長因子和調控因子有益於促進軟骨基質的合成和減輕關節炎症,為基因靶向修飾提供了種子來源;②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通過先天胚胎基因修飾,或將生物藥劑釋放到特定的解剖學靶點,利用口服、手術、局部外用及關節注射等方式進行目的基因導入機體發揮基因治療作用;③關於骨關節炎疾病基因的修飾和應用策略有了新的進展;④基因編輯在應用上有了新方向,但是對骨關節炎疾病基因進行基因修飾的組織工程領域研究,在未來還需要更多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

https://orcid.org/0000-0002-8050-2849(馬篤軍)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骨, 骨關節炎, 基因編輯, 基因治療, 幹細胞, 軟骨細胞, 動物模型, 基因修飾

文章來源:馬篤軍, 彭力平, 陳 鋒, 蔣順琬, 姜勁挺, 高 坤, 林展鵬. 基因編輯技術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2): 298-303.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一基因簇可抑制骨關節炎進展
    原標題:一基因簇可抑制骨關節炎進展 (通訊員季明亮 記者程守勤)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陸軍主任醫師團隊在骨關節炎致病機制研究及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為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尤其是tgg2-PEG-PAMAM-cy5.5納米載體有望成為關節腔給藥的載藥平臺。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該研究首次揭示,表觀遺傳調節蛋白CBX4具有穩定人間充質幹細胞核仁異染色質結構、維持細胞年輕化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基於該蛋白過表達的基因治療可在小鼠中緩解骨關節炎的病理表型。在該研究中,研究團隊稱,CBX4是維持人間充質幹細胞年輕態的重要分子「開關」。研究團隊發現,在衰老的人間充質幹細胞中,CBX4表達量顯著下調。為了揭示CBX4隨衰老而下調的生物學意義,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靶向敲除CBX4。和預期相符的是,CBX4缺失可導致人間充質幹細胞加速衰老。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 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該研究首次揭示,表觀遺傳調節蛋白CBX4具有穩定人間充質幹細胞核仁異染色質結構、維持細胞年輕化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基於該蛋白過表達的基因治療可在小鼠中緩解骨關節炎的病理表型。在該研究中,研究團隊稱,CBX4是維持人間充質幹細胞年輕態的重要分子「開關」。  研究團隊發現,在衰老的人間充質幹細胞中,CBX4表達量顯著下調。  為了揭示CBX4隨衰老而下調的生物學意義,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靶向敲除CBX4。和預期相符的是,CBX4缺失可導致人間充質幹細胞加速衰老。
  • 蛋白聚糖4在骨關節炎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在骨關節炎(OA)病人的關節滑液中,蛋白聚糖4的含量明顯降低;缺乏蛋白聚糖4的關節滑液喪失了邊界潤滑的能力,導致關節運動時摩擦力增大,關節軟骨破壞;而通過補充外源性的PRG4,關節滑液的潤滑能力便可恢復。本文就PRG4在骨關節炎中的作用做一綜述,闡述PRG4的理化結構和生物學功能以及其在骨關節炎發生發展過程中作用,為骨關節炎的實驗研究、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 中國科學家:揭示間充質幹細胞對幹預骨關節炎的可行性
    此次發現為延緩器官衰老、防治骨關節炎等衰老相關疾病提供新型潛在幹預靶標。這是繼該研究團隊揭示幹細胞「年輕因子」CBX4和「年輕通路」YAP-FOXD1後骨關節炎基因治療領域的又一創新性發現。DGCR8作為經典miRNA合成通路中的關鍵蛋白,廣泛參與非編碼RNA合成、mRNA可變剪接和轉錄後調控等重要生物學過程,但其在幹細胞衰老中的調控作用尚不明確。
  • 杜仲活性成分抗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病變分子機制的網絡藥理學闡述
    背景:研究顯示杜仲有效成分存在抑制關節炎滑膜成纖維細胞生長的作用,但杜仲對膝骨關節炎病變過程的滑膜炎症病變作用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明確。目的:基於中藥網絡藥理學理論與生物信息學研究方法,探討中藥杜仲治療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症病變的可能分子作用機制。
  • 環狀RNA在骨關節炎中的研究進展:從已知到未知
    目前研究揭示環狀RNA功能廣泛,在多種疾病的發生、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骨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退變性疾病之一,以持續性的關節炎症和疼痛為主要特徵,病變累及骨、軟骨下骨、半月板、滑膜、韌帶和肌肉等多個結構。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基本原則確立 基因編輯概念龍頭一覽
    同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出臺報告,表示在嚴格的監管和風險評估下,基因編輯技術應可用於對人類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編輯。受此消息刺激,當日美國首家上市基因編輯公司Editas股價大漲29%。  解讀: 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基因治療的應用及普及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更深入的研究和發展,其商業價值不容小覷。
  • CRISPR基因編輯MC-3T3細胞系——骨相關研究的神器
    為了加速骨生物學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統可以在MC-3T3細胞中實現基因組編輯。CRISPR-U™是源井生物獨立研發的,可用於MC-3T3細胞快速精確基因編輯的系統。通過CRISPR構建的細胞模型使研究各種骨骼疾病的機製成為可能,這些疾病主要與骨骼發育、吸收、骨肉瘤和代謝過程有關。在闡明致病機制的基礎上,這些細胞模型可以與藥物篩選和其他治療研究相結合。
  • 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能否掀起未來醫療新革命!
    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能夠為徹底治癒一些先天性遺傳病、腫瘤、愛滋病及其他惡性疾病開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基因編輯依賴於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核酸酶,也稱「分子剪刀」,在基因組中特定位置產生位點特異性雙鏈斷裂(DSB),誘導生物體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或同源重組(HR)來修復DSB,因為這個修復過程容易出錯,從而導致靶向突變。這種靶向突變就是基因編輯。基因編輯以其能夠高效率地進行定點基因組編輯, 在基因研究、基因治療和遺傳改良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潛力。
  • 「毛毛蟲」裡藏著骨關節炎新療法的秘密
    諾丁漢大學的這項研究顯示,蟲草素可以減少多聚腺苷酸化的過程,這是一種新的阻斷炎症的方式,並被證明對治療骨關節炎有效。這項研究在骨關節炎動物模型中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口服蟲草素可減輕疼痛並阻止疾病進展。但有趣的是,蟲草素的作用機制與其他已知的抗炎止痛藥不同。
  • 基因編輯技術在基因治療中的應用研究及2020年度化學諾獎解讀
    多年來以基因編輯技術優化改造為基礎,圍繞罕見病的模型構建和基因治療,開展了深入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和Cell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90多篇,作為課題組長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課題,上海市教委重大項目,獲2016年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稱號,2018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榮譽。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已經被廣泛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包括對軟骨退行性疾病骨關節炎的治療。傳統的骨關節炎治療方法,如功能鍛鍊、理療、改變生活方式和使用止痛藥物、關節腔注射激素、透明質酸等,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而不能治療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或逆轉骨關節炎的進程。
  • 華西盧鈾教授:「基因編輯」技術抗癌!中國人在基因編輯上跌了跤...
    賀建奎在會議上的「自信」發言在現場報告及此前發布的公開視頻中,賀建奎公然宣稱他已經完成了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試驗,並誕生了露露和娜娜兩位嬰兒。「在這一對夫婦(指基因編輯胎兒的父母)這兒,我感到很自豪,無比自豪。」賀建奎認為自己基因編輯嬰兒是有巨大意義的。
  • 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基因編輯技術有助於研究RNA在疾病中發揮的作用
    原標題:基因「剪刀」刀指RNA旨在研究其在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已被改進用於靶向RNA。圖片來源:Molekuul/SPL/Getty 發現了剪斷基因的分子「剪刀」的研究人員,如今開發出用於靶向並剪切RNA的類似方法。新的剪切工具應當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RNA在細胞和疾病中的作用。一些人認為,它或許有一天可用於治療從亨廷頓氏舞蹈症到心臟病的諸多疾病。
  • 固有免疫系統在骨關節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所有關節疾病中,OA佔導致疼痛、殘疾疾病首位。我國大型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上人群原發性骨關節炎的總體患病率為46.3%,其中男性為41.6%、女性為50.4%。近年來OA治療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但仍缺乏幹預性藥物,絕大部分晚期患者需通過關節置換手術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
  • 基因編輯治療複雜疾病 或弊大於利
    賀建奎團隊在人類胚胎中對 CCR5 基因進行編輯,並聲稱如果該編輯成功的話,將使胎兒獲得對 HIV 的免疫。此消息公布後立刻引發了學術界對其倫理問題和安全性的抨擊和質疑。早在 1996 年的一項遺傳學研究就指出,CCR5 基因的一種突變形式 CCR5-Δ32 似乎能夠使人獲得對愛滋病毒的免疫 [2];之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一步確定了 CCR5-Δ32 能夠抵抗愛滋病毒的入侵 [3]。乍一看,這些證據似乎為這些瘋狂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提供了支持,那麼是不是通過對疾病相關的基因位點進行編輯就可以用於治療或預防疾病了呢?
  • 基因編輯治療複雜疾病,或弊大於利 | 前沿
    撰文 | 應可鈞責編 | 夏志堅2018 年,世界上第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了。賀建奎團隊在人類胚胎中對 CCR5 基因進行編輯,並聲稱如果該編輯成功的話,將使胎兒獲得對 HIV 的免疫。此消息公布後立刻引發了學術界對其倫理問題和安全性的抨擊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