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活性成分抗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病變分子機制的網絡藥理學闡述

2020-12-05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基因本體(gene ontology,GO):是一個在生物信息學領域中廣泛使用的本體,它涵蓋生物學的3個方面:細胞組分、分子功能、生物過程。

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 :是了解高級功能和生物系統(如細胞、 生物和生態系統),從分子水平信息,尤其是大型分子數據集生成的基因組測序和其他高通量實驗技術的實用程序資料庫資源, 由日本京都大學生物信息學中心的Kanehisa實驗室於1995年建立。KEGG是國際最常用的生物信息資料庫之一,以「理解生物系統的高級功能和實用程序資源庫」著稱。

背景:研究顯示杜仲有效成分存在抑制關節炎滑膜成纖維細胞生長的作用,但杜仲對膝骨關節炎病變過程的滑膜炎症病變作用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目的:基於中藥網絡藥理學理論與生物信息學研究方法,探討中藥杜仲治療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症病變的可能分子作用機制。

方法:利用中藥系統藥理學資料庫與分析平臺(TCMSP)篩選杜仲有效活性成分並預測其作用的疾病靶點。下載基因表達資料庫(GEO)中關於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症病變的基因晶片數據,篩選獲得差異表達基因,與杜仲活性成分作用的靶點基因取交集獲得目的靶點基因。利用CytoScape軟體構建杜仲-活性成分-靶點基因調控網絡;使用STRING網站對靶點基因進行蛋白互作網絡構建分析,篩選其中關鍵基因;利用R語言Bioconductor程序包對靶點基因進行基因本體論(GO)與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信號通路分析,篩選具有統計學差異(P < 0.05)的生物學過程或信號通路展開進一步分析。

結果與結論:①篩選獲得杜仲的21個有效活性成分,包括丁子香萜、杜仲甙、杜仲脂素A、槲皮素等,作用於25個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症病變靶點基因(7個上調基因、18個下調基因);②靶點基因主要富集於細胞因子活性、細胞因子受體結合、激活轉錄因子結合等生物學過程;③杜仲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過調控白介素6、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細胞趨化因子8等關鍵基因的表達,進而調控靶點基因所在的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號通路、核因子κB信號通路、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等發揮其治療滑膜炎症病變的作用;④研究立足於對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症病變中醫病機的辨證論治,運用網絡藥理學與生物信息學理論方法探討杜仲治療該疾病的可能分子作用機制,可為進一步開展相關實驗研究提供藥效物質基礎及思路方向參考。

https://orcid.org/0000-0001-5681-4757 (黎永華)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杜仲, 骨, 膝骨關節炎, 滑膜炎症, 通路, 網絡藥理學, 生物信息學

文章來源:黎永華, 馮 強, 譚仁霆, 黃世福, 邱金龍, 尹 恆. 杜仲活性成分抗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病變分子機制的網絡藥理學闡述[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5): 765-771.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抗纖維化,抗氧化,抗炎,促進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其中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種常見的關節退行性病變,以軟骨丟失、軟骨下骨異常改變、滑膜炎及骨贅形成為特徵,常常引起受累關節疼痛、活動受限並最終導致關節功能障礙。
  • 一文讀懂骨關節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開展各類手術約8000餘臺,擅長複雜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微創治療;複雜四肢骨折、關節內骨折、胸腰椎骨折、骨不連、骨壞死、骨缺損的微創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膝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複雜髖、膝、肩、肘等人工關節置換與翻修;骨盆及四肢腫瘤的切除與功能重建、微創治療;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的微創治療;退行性及運動性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等,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射頻消融技術微創治療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系列工作
  • 基於網絡藥理學與分子對接技術的
    分子對接技術是一種基於受體大分子三維結構與配體化合物的結合作用,通過計算物理化學參數評價二者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達到輔助藥物篩選的目的,現已廣泛用於基於特定靶標的中藥及複方活性成分研究。本研究採用網絡分析結合分子對接技術,探討金花清感顆粒中抗COVID-19的潛在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以期為金花清感顆粒防治COVID-19提供科學依據與臨床應用參考。
  • 80例幹細胞移植修復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探究
    膝骨關節炎:表現為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及骨組織分解和合成代謝失衡,導致關節進行性破壞、軟骨丟失和炎症浸潤。軟骨細胞是覆蓋關節表面,無血管分布,受損後自我修復能力有限。臨床保守方法(如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理療法)只能延緩疾病進程,無法促進軟骨細胞的修復或再生。
  • 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接連刊登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研究
    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官方雜誌《PAIN》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官方雜誌《Arthritis & Rheumatology》。
  • 牛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潛在作用機制的網絡藥理學分析
    網絡藥理學:它是以系統生物學理論為基礎,對生物系統進行網絡分析,選取特定信號節點進行多靶點藥物分子設計的新學科,能夠直觀地闡明中藥對疾病多分子、多靶點、多通路的分子機制。  背景: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牛膝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中發揮著良好作用。
  • 日本:標誌物可預測膝骨關節炎透明質酸素治療成功
    日本研究者報告,兩種生物標誌物可幫助預測某些膝骨關節炎(OA)患者高分子量透明質酸素(hyaluronan)關節內注射的成功。  他們總結說,透明質酸素注射對膝OA患者有較大的臨床效果。
  • 不是所有的關節痛都是類風溼——注意區分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
    由於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且都屬於全身性疾病,大小關節均可累計,所以很多人對兩者的認識不清,常常將兩種疾病搞混;但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必須加以區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區別。
  • 基於網絡藥理學與分子對接技術的
    金花清感顆粒防治新型冠狀...
    分子對接技術是一種基於受體大分子三維結構與配體化合物的結合作用,通過計算物理化學參數評價二者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達到輔助藥物篩選的目的,現已廣泛用於基於特定靶標的中藥及複方活性成分研究。本研究採用網絡分析結合分子對接技術,探討金花清感顆粒中抗COVID-19的潛在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以期為金花清感顆粒防治COVID-19提供科學依據與臨床應用參考。
  • 讓我們一起學習和認識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RA)曾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過去因為醫學不發達,人們對類風溼關節炎非常恐懼,談之色變。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醫生對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治有了巨大的飛躍,同時能夠早期確診並及時有效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避免了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等情況的發生。
  • 炎清顆粒抗口腔潰瘍療效及作用機制獲新驗證
    但由於口炎清顆粒中含有大量成分,其發揮口腔潰瘍治療作用的有效機制仍不清楚。因此,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建立了圖一所示的思路來研究口炎清顆粒抗口腔潰瘍機制。圖一 口炎清顆粒抗口腔潰瘍機制研究思路具體來說,首先,採用綜合方法對活性成分和口腔潰瘍病的多個靶點進行檢索和篩選。
  • 環狀RNA在骨關節炎中的研究進展:從已知到未知
    骨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退變性疾病之一,以持續性的關節炎症和疼痛為主要特徵,病變累及骨、軟骨下骨、半月板、滑膜、韌帶和肌肉等多個結構。隨著骨關節炎病理機制的逐漸明晰,基因治療展現出巨大潛力。背景:環狀RNA是近年來表觀遺傳學領域最受關注的明星分子,已證實具有普遍性、進化保守性、結構穩定性、組織特異性和功能多樣性等特徵。隨著骨關節炎基礎研究逐步深入,多種機制被揭示,環狀RNA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軟骨保護劑又稱骨關節炎慢作用藥物,有抗炎、止痛、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和膠原酶活性、保護關節軟骨、延緩骨關節炎發展的作用,其一般起效較慢,需使用數周才見效,臨床常用藥物如氨基葡萄糖、雙醋瑞因、硫酸軟骨素等主要用於骨關節炎等的治療。那麼,這些藥物在特殊人群中如何使用呢?使用需注意些什麼呢?
  • 滑膜炎的救星找到了,仙人掌這樣用,消腫止痛,半月板也好了
    滑膜炎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呢:1. 外傷膝蓋,平時易受傷,常見的如:扭傷、撞傷等。受傷之後,膝內構造可能發生變化,導致軟組織受損,引發滑膜炎。2.一旦侵入膝內,就會使構造受損,滑膜發炎。3. 膝蓋退化膝關節,隨年齡退化後,負重能力隨之降低,構造開始不穩,修復能力也會降低。進而在日常活動時,比較容易受損,引發滑膜炎。
  • 植物藥為類風溼關節炎治療帶來新希望
    中藥過山楓對關節炎大鼠具有強烈的抗關節炎活性,其作用機制與通過影響轉錄調控因子STAT3而抑制致炎因子IL-6、IL-17表達有關,同時還可降低INF-"/水平,抑制MMP-9活性,抑制ERK磷酸化。這類研究多基於對傳統臨床經驗或民間單方驗方的進一步驗證。
  • ...作用_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_骨質疏鬆_骨關節炎_椎間盤退變_醫脈通
    骨RAS的激活在骨代謝中起著獨立於全身的重要作用。RAS的活性因子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Ang)Ⅰ和Ⅱ、血管緊張素Ⅱ受體1(AT1R)、血管緊張素Ⅱ受體2(AT2R)、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Ang-(1-7)及Mas受體等。
  • 「毛毛蟲」裡藏著骨關節炎新療法的秘密
    一種從感染「毛毛蟲」的真菌裡提取的物質,或將給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這項研究是由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並得到了關節炎慈善機構Versus Arthritis的資助。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15日的《Scientific Reports》上。
  •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系列之一,掩蓋症狀的消炎止痛藥
    骨質增生(骨刺 退行性變)引起的骨關節炎、滑膜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慢性病。為了使大家儘快擺脫疼痛的困擾,近期推出常見的無效療法,供大家參考,予以避免。 今天推出系列之一,宏梅堂骨質增生專科詳細解答: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掩蓋症狀的消炎止痛藥。
  • 一基因簇可抑制骨關節炎進展
    原標題:一基因簇可抑制骨關節炎進展 (通訊員季明亮 記者程守勤)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陸軍主任醫師團隊在骨關節炎致病機制研究及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為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尤其是tgg2-PEG-PAMAM-cy5.5納米載體有望成為關節腔給藥的載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