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關節痛都是類風溼——注意區分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

2021-01-08 騰訊網

由於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且都屬於全身性疾病,大小關節均可累計,所以很多人對兩者的認識不清,常常將兩種疾病搞混;但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必須加以區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區別。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以關節軟骨損害和關節邊緣骨質增生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異質性疾病,常伴有軟骨下骨硬化、滑膜炎症以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骨性膨大及活動受限,是人類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超過60歲的人群半數以上受到骨關節炎的影響。

骨關節炎的發病原因

1、年齡:骨關節炎患病人群集中在60歲以上,這主要與老年人關節軟骨細胞功能減弱、軟骨分裂新生和合成軟骨多糖蛋白質量下降有關。

2、肥胖:肥胖人群關節受到的壓力更大,尤其是像腰椎、膝蓋等負重關節,承受壓力與體重直接相關。

3、關節使用過度:如果長期從事需要損耗關節的活動或工作,關節損耗嚴重,患者骨關節炎發病的概率也就更高。

4、環境外傷:如果關節受傷,又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醫治,甚至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其中就包括骨關節炎。

5、骨質疏鬆:因為年齡或者營養不良導致的骨質疏鬆也會導致骨關節炎發病危險上升。

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區別

1、發病人群不同

骨關節炎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10%的患者有明顯症狀。

類風溼發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高發年齡為40~60歲。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2~3倍。

2、病理不同:

骨性關節炎主要病變在軟骨,出現軟骨退行性變,繼發性滑膜炎,骨質增生形成骨贅,較重時引起軟骨下骨囊性變、破壞。

類風溼關節炎主要病變在滑膜,滑膜形成的血管翳逐漸侵蝕到軟骨及骨組織引起骨破壞。

3、發病關節不同

骨關節炎以膝、髖、腰椎等負重關節為主要發病關節,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遠端指間關節、頸椎、第一蹠趾關節受累。

類風溼受累關節呈對稱性,大小關節都有可能受累,約一半患者會出現顳頜關節受累,但是很少會侵害骶髂關節。

4、發病症狀不同

骨關節炎發病時,受累關節症狀活動時加重,休息時減輕,可能會出現關節腫大,活動有響聲,伴隨疼痛。

類風溼起病緩慢,患病關節呈對稱性,會導致關節畸形或殘疾,從小關節起病,後期隨著病情發展會慢慢侵及大關節。

5、晨僵時間不同:

骨關節炎晨僵時間較短,一般不會多於 30 分鐘,症狀若是較輕,稍微活動一會後,疼痛就會緩解或消失。

類風溼關節炎的晨僵時間可達一小時以上,比骨關節炎要長,活動後疼痛會有所緩解,但仍感到疼痛。

6、對全身的影響不同:

骨關節炎一般只局限在骨、關節,除由於骨增生壓迫神經和血管的繼發症狀外,不直接影響其它臟器。

類風溼關節炎則除關節外,可以累及全身許多臟器,如肺臟、肝臟、心臟等。

總之,雖然兩者都有關節疼痛症狀,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要注意區分;另外如出現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有關症狀,需及時重視檢查。

相關焦點

  • 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
    類風溼關節炎就是風溼嗎類風溼關節炎和風溼性關節炎是完全不同的疾病。風溼性關節炎是風溼熱的常見表現之一,是一種因鏈球菌感染引起關節炎症疾病,以大關節受累為主,局部有紅腫熱痛,關節疼痛很少持續1個月以上,無晨僵。關節炎發作之後無變形遺留,但常反覆發作,可繼氣候變冷或陰雨而出現或加重,呈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
  • 類風溼關節炎和痛風,如何區分?看看這3個區別
    類風溼關節炎和痛風這兩種疾病都是比較可怕的,前者會導致關節畸形、喪失功能,而後者則會導致關節被破壞、腎功能損害及一系列的併發症。 類風溼關節炎和痛風在臨床症狀的表現均有關節腫脹和疼痛,很多患者在發病時比較容易將這兩種疾病混淆,但是,在臨床上,也可以根據一些特徵將這兩種疾病區分開來。
  • 類風溼關節炎早期篩查意義大,如何排除患病風險?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見的症狀是掌指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個關節發生紅、腫、熱、痛等現象,同時伴隨其他全身症狀,嚴重則導致患者肢體活動受限,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
  • 是這些因素引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應該如何自我調理?
    類風溼性疾病是一類侵犯多種組織多系統和內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確切發病機制不明,基本病理改變為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並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 類風溼關節炎會引發皮膚病變,你知道嗎?
    隨著類風溼關節炎病情的加重,人體的某些物質開始攻擊自身,任何一個器官都可能會受到影響,皮膚也在其中。 它大多見於肘、腕、膝、踝關節附近側麵皮下,也可見於皮下深層,可與其下的骨膜、肌腱或滑囊粘連,常呈膚色,直徑0.5~2cm,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硬,不痛。
  • 讓我們一起學習和認識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RA)曾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過去因為醫學不發達,人們對類風溼關節炎非常恐懼,談之色變。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醫生對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治有了巨大的飛躍,同時能夠早期確診並及時有效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避免了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等情況的發生。
  •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怎麼吃?最新研究推薦這種飲食
    風溼性關節痛有多可怕,只有疼過的人才知道……類風溼關節炎會導致關節腫痛、僵硬、同時還會伴隨著劇烈疼痛,累及部位包括膝、髖、踝、手和脊柱(頸椎、腰椎)等關節。在中國,類風溼關節炎已經威脅到了上千萬人(我國類風溼關節炎患病率0.2%~0.4%)。藥物治療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主流方法,但它也有不必要的副作用,而且費用昂貴。
  • 類風溼關節炎女性患者孕期用藥,該如何管理?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伴隨終生,女性患者一定要重視孕期規範治療和正確的疾病控制與管理,將孕期疾病活動可能導致的不良妊娠結局影響降到最低。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累及手部對稱性小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怎麼吃?最新研究推薦這種飲食
    抗炎飲食有助於改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症狀。風溼性關節痛有多可怕,只有疼過的人才知道……類風溼關節炎會導致關節腫痛、僵硬、同時還會伴隨著劇烈疼痛,累及部位包括膝、髖、踝、手和脊柱(頸椎、腰椎)等關節。
  • 生物藥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
    圖片由Shutterstock提供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徵是關節損傷和疼痛,從而限制功能。合成藥物常用於治療症狀,其中甲氨蝶呤為主要的藥物。然而,現在有一個學派認為,生物類疾病改善藥物和甲氨蝶呤結合使用實際上可能改善病人的預後。這些生物療法主要針對能導致類風溼關節炎炎症和疼痛的各種免疫反應,並已顯示出良好的效果。然而,它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評估。為此,一組來自北歐風溼病戰略試驗和登記中心(NORD-STAR)的研究人員對814名之前沒有接受過治療的中度至重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進行了隨機試驗。
  • 一文讀懂骨關節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開展各類手術約8000餘臺,擅長複雜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微創治療;複雜四肢骨折、關節內骨折、胸腰椎骨折、骨不連、骨壞死、骨缺損的微創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膝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複雜髖、膝、肩、肘等人工關節置換與翻修;骨盆及四肢腫瘤的切除與功能重建、微創治療;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的微創治療;退行性及運動性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等,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射頻消融技術微創治療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系列工作
  •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遏制關鍵通路才是制勝關鍵
    類風溼關節炎(RA)的治療在經歷了非甾體抗炎藥時代、傳統合成DMARDs 時代之後,靶向作用於細胞因子的大分子生物製劑革新了RA治療模式。然而,傳統合成 DMARDs 雖可緩解關節腫脹和疼痛,但起效慢、藥理機制尚不明確,並會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1,2]。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我國將成為世界骨關節炎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兩種。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關節炎已成為中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和致殘首要原因。骨關節炎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活,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 類風溼常見的誤區,你碰到過嗎?
    類風溼性疾病需要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部分患者感覺服藥多、效果慢、易反覆,甚至發生了某些併發症都會打擊他們的治療信心,萌生「反正也治不好,不治也不要命」的錯誤想法。 得了類風溼關節炎必須要及早治療、積極治療(最好是在發病後的兩年內),才能降低發生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的機率。
  • 類風溼因子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溼嗎?
    02:類風溼因子與類風溼的關係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類風溼因子主要見於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因子(RF) 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的指標之一。 只有70%的類風溼關節炎RF陽性,其他疾病及部分健康人RF也可陽性。
  • 喝龜蛇酒真的能完全治癒類風溼關節炎嗎?
    喝龜蛇酒真的能完全治癒類風溼關節炎嗎?時間:2015-09-27 08:2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喝龜蛇酒真的能完全治癒類風溼關節炎嗎? 曾經有人聲稱龜蛇酒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有奇效,似乎這酒是患者的福星。
  • 類風溼性關節炎檢查有哪些,多少錢
    核心提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治療前都需要做檢查,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現代醫學對類風溼的診斷一般在常規血液檢查的基礎上(類風溼因子、血沉、O、C反應蛋白,等)和影像學檢查(X線、CT、mri和TMT紅外熱像掃描,以及骨密度、微循環檢查,這段時間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做什麼樣的檢查,使治療更加準確。
  • 成都手腕掌指關節疼痛是類風溼?哪些藥物治療比較好
    成都風溼醫院詳細介紹類風溼性關節炎,讓大家科學認識,規範治療。   哪些因素與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生有關?洗冷水或生活場所會導致潮溼嗎?  目前,類風溼關節炎的病因仍處於探索階段。發現類風溼關節炎可能與自身免疫、遺傳、感染等因素有關。
  • 類風溼關節炎診療的前世今生
    類風溼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基本病理表現為關節滑膜炎、血管翳形成等,隨疾病進展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的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RA並非只影響關節,也可並發肺部損害、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抑鬱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