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早期篩查意義大,如何排除患病風險?

2021-01-15 騰訊網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見的症狀是掌指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個關節發生紅、腫、熱、痛等現象,同時伴隨其他全身症狀,嚴重則導致患者肢體活動受限,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類風溼關節炎主要病發人群集中在30-50歲的中青年婦女,由於個人生活習慣或身體差異,部分人也存在患上類風溼關節炎的隱患,那麼類風溼的易感人群有哪些呢?

1、居住地潮溼的人群

顧名思義,潮溼的環境在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病起一定作用。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潮溼的環境中,「風」、「寒」、「溼」諸邪易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燒的症狀。

2、女性發病高於男性

其中更年期達到高峰,妊娠期可緩解,一般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少,提示雌激素在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初潮年齡亦是危險因素之一,初潮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

以上都表明了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與內分泌系統尤其是雌激素的變化有關,內分泌系統紊亂的女性人群更易導致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

3、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人群

這些藥物可導致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提高,包括:保泰松、抗癲癇藥、青黴胺、青黴素、利血平、普魯卡因醯胺、苯妥因鈉、肼苯噠嗪、氯丙嗪,上述藥物應該儘量避免使用。

據研究可能是藥物改變了抗原,使機體產生了相應的自身抗體而引起。

4、親屬中有類風溼患者的人

有血液關係的親屬中患有類風溼關節炎,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易感性會比較高。此外,血緣親屬中患有其他風溼病,如乾燥症候群,紅斑狼瘡,硬皮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易感性也會相應的提高。

這與患者自身攜帶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有關,該抗原與類風溼關節炎有密切關聯,攜帶該抗原的個體具有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易感性。

5、長期的心理壓力太大,容易激動的人群

性格開朗是男女共同的保護因素;研究表明,RA多發生在高衝突、低聚集及人際交流少的家庭環境中。

6、自身免疫系統紊亂的人

有研究表明,扁桃體切除者患病可能性也大,扁桃體切除後機體對病原體的抵禦能力及免疫系統可能會有所改變,相應地容易發生免疫病理損傷,因此發生類風溼關節炎的危險性也較大。

類風溼關節炎早期如何篩查?

在門診中通常類風溼關節炎表現出來的症狀是近端的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出現較為明顯的疼痛、腫脹現象,表現為對稱性和持續性,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晨僵、疲勞無力、全身盜汗、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

常見的實驗室檢查方法有:

1、類風溼因子(RF)

類風溼因子是血液中的一種免疫球蛋白,正常值為0-20IU/mI,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的一項重要指標。但類風溼因子陽性並不能完全確診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正常人也有一部分人類風溼因子檢測呈陽性,且在一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結核感染等,類風溼因子的檢測也可呈陽性。

2、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

臨床上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指標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鑑別較為精確,目前的研究發現,這項指標在類風溼關節炎病人中陽性率高,因此這種特異性的抗體在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和篩查中非常關鍵。

3、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

血沉可反映組織損傷和炎症的存在和程度。

[參考範圍: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血沉值升高:可見於風溼病,如急性風溼熱,風溼性關節炎等;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腎炎或肝硬化、全身或局部感染、惡性腫瘤等。]

妊娠期、月經期的婦女也會出現血沉值升高,因此檢查前一定要注意告知,醫生也要做好檢前問診。

4、抗鏈球菌溶血素O

[正常值:陰性(-)]

[陽性(+)反映了鏈球菌感染,如果同時有血沉加速就提示風溼活動]

5、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症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誌物

[參考範圍:0-6mg\l]

[升高:可一定程度反映炎症感染情況及臨床療效,與血沉相似,但相對血沉增快來得少、去的也快,血清鐵、鐵結合蛋白的水平常減低]

在風溼病的檢查指標中,類風溼因子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是兩個尤其需要注意的,RF和CCF雙重陽性對骨的損壞程度大於單獨RF陽性或單獨CCP陽性對骨的損壞程度。

6、X光片

早期X線可以看到受累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晚期為關節半脫位、畸形及損傷,對於診斷具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篩查對治療及預後都至關重要,患者們切記要早發現早治療,存在相關症狀時要儘早就醫檢查,不要相信一些民間偏方秘方,盲目用藥導致加重。接受專科醫院規範治療的同時,也要聽取醫生的用藥指導,多與醫生保持溝通,治療過程中定期複查,生活中也要多注意關節的保暖及護理,預防各項風溼病的復發或加重。

相關焦點

  • 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
    冬季氣候寒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也迎來了一個難熬的季節。許多人會將類風溼關節炎與關節炎或風溼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同的概念。預防和治療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什麼是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類風溼關節炎女性患者孕期用藥,該如何管理?
    隨著診療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得以早期診斷,使得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備孕、妊娠和產後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用藥,是風溼科醫生近年來面臨的新挑戰。臨床醫生在治療類風溼關節炎時,首先要確認病人在生育方面的需求,然後要充分了解所用藥物可能對女性生殖系統帶來的不良影響。在類風溼關節炎病情控制穩定後,再積極備孕,才是類風溼關節炎做「幸福孕媽」的「正確之選」。
  • 讓我們一起學習和認識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RA)曾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過去因為醫學不發達,人們對類風溼關節炎非常恐懼,談之色變。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醫生對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治有了巨大的飛躍,同時能夠早期確診並及時有效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避免了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等情況的發生。
  • 不是所有的關節痛都是類風溼——注意區分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
    由於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且都屬於全身性疾病,大小關節均可累計,所以很多人對兩者的認識不清,常常將兩種疾病搞混;但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必須加以區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區別。
  • 是這些因素引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應該如何自我調理?
    類風溼性疾病是一類侵犯多種組織多系統和內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確切發病機制不明,基本病理改變為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並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 類風溼關節炎和痛風,如何區分?看看這3個區別
    如何區分類風溼關節炎和痛風 風溼性關節炎和痛風都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但兩者還是有明顯區別的。痛風石是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洩減少,導致血尿酸增高所引起的一組異質性疾病,而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進行性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 生物藥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
    圖片由Shutterstock提供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徵是關節損傷和疼痛,從而限制功能。合成藥物常用於治療症狀,其中甲氨蝶呤為主要的藥物。這些生物療法主要針對能導致類風溼關節炎炎症和疼痛的各種免疫反應,並已顯示出良好的效果。然而,它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評估。為此,一組來自北歐風溼病戰略試驗和登記中心(NORD-STAR)的研究人員對814名之前沒有接受過治療的中度至重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進行了隨機試驗。他們使用臨床疾病活動指數(CDAI)分數來衡量疾病嚴重程度。
  • 風溼三項檢查結果正常,就可以排除類風溼嗎?
    類風溼關節炎病常見於中老年患者當中,通常在醫院需要做的檢查就是風溼三項,那麼風溼三項能排除類風溼關節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通過下文中關於風溼以及風溼三項的詳細介紹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風溼三項」檢查包括C反應蛋白、類風溼因子和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
  • 類風溼性關節炎檢查有哪些,多少錢
    核心提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治療前都需要做檢查,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現代醫學對類風溼的診斷一般在常規血液檢查的基礎上(類風溼因子、血沉、O、C反應蛋白,等)和影像學檢查(X線、CT、mri和TMT紅外熱像掃描,以及骨密度、微循環檢查,這段時間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做什麼樣的檢查,使治療更加準確。
  • 類風溼關節炎會引發皮膚病變,你知道嗎?
    隨著類風溼關節炎病情的加重,人體的某些物質開始攻擊自身,任何一個器官都可能會受到影響,皮膚也在其中。風溼熱時,皮下結節並不經常出現,但有診斷意義。 一旦出現類風溼結節,常常預示著嚴重的關節外病變,病情不易緩解,預後不良。
  • 類風溼關節炎診療的前世今生
    典型病例按1987年美國風溼病學會(ACR)的分類標準(見表1)診斷並不困難;但此標準用於不典型或早期RA患者診斷時易出現誤診或漏診,此時,MRI或超聲檢查可能有助於早期診斷;對可疑RA的患者要定期複查和隨訪。表1. 1987年RA分類標準為了實現RA早診斷、早治療以更好地控制病情,RA的分類標準也在不斷更新。
  • rf類風溼因子正常值是什麼?類風溼因子高出參考值意味著什麼呢?
    類風溼因子(RF)檢查是風溼免疫科常見的一個檢查項目,大部分懷疑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臨床醫生都會給他們開這樣的檢查項目,甚至在一部分健康體檢中都會有這個檢查項目。目的就是為風溼病的診斷提供實驗室證據。
  • 張振華醫生講解馬蜂泡酒能治類風溼關節炎嗎
    有人說,馬蜂窩泡酒可以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這是真的嗎?馬蜂泡酒能治類風溼關節炎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張振華醫生是怎麼說的   在民間,總會流傳一些「偏方」,特別是對一些難以治療的疾病。有人說,馬蜂窩泡酒可以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這是真的嗎?馬蜂泡酒能治類風溼關節炎嗎?
  • 類風溼因子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溼嗎?
    02:類風溼因子與類風溼的關係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類風溼因子主要見於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因子(RF) 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的指標之一。 只有70%的類風溼關節炎RF陽性,其他疾病及部分健康人RF也可陽性。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
  •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怎麼吃?最新研究推薦這種飲食
    風溼性關節痛有多可怕,只有疼過的人才知道……類風溼關節炎會導致關節腫痛、僵硬、同時還會伴隨著劇烈疼痛,累及部位包括膝、髖、踝、手和脊柱(頸椎、腰椎)等關節。在中國,類風溼關節炎已經威脅到了上千萬人(我國類風溼關節炎患病率0.2%~0.4%)。藥物治療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主流方法,但它也有不必要的副作用,而且費用昂貴。
  • 重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風險基因及致病原因
    這和其他經常和AITD伴隨發生的其他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截然不同,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炎來說,超過100個患病風險基因位點已經被發現,也存在幾種有效的治療,亦有些手段關注其早期診斷甚至是預防【3】。而對於AITD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需求,也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AITD的發病原因。
  • 喝龜蛇酒真的能完全治癒類風溼關節炎嗎?
    喝龜蛇酒真的能完全治癒類風溼關節炎嗎?時間:2015-09-27 08:2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喝龜蛇酒真的能完全治癒類風溼關節炎嗎? 曾經有人聲稱龜蛇酒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有奇效,似乎這酒是患者的福星。
  •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怎麼吃?最新研究推薦這種飲食
    在中國,類風溼關節炎已經威脅到了上千萬人(我國類風溼關節炎患病率0.2%~0.4%)。藥物治療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主流方法,但它也有不必要的副作用,而且費用昂貴。因此,對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來說,改變飲食可能是一種簡單而經濟的幹預措施。
  • 唐氏篩查高風險或者臨界風險,下一步怎麼辦?
    指通過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濃度,結合孕婦的年齡、末次月經、體重、是否吸菸、是否患有疾病等臨床信息,綜合計算胎兒患先天缺陷風險。 今天,就讓荷小妹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唐氏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