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2020-11-24 騰訊網

▎藥明康德/報導

基因編輯可以說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第三代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DNA編輯方面的簡潔性和高效性使其迅速成為當前生命科學最為炙手可熱的領域之一,但其脫靶效應也是一直急需攻克的難題,制約著其在臨床上的進一步應用。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在今日公布的2019年第十三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中,楊輝憑藉改進基因編輯技術和脫靶安全檢測手段,榮膺傑出成就獎。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

結緣基因編輯技術

說起楊輝與基因編輯的邂逅要追溯到2012年。那一年楊輝來到MIT Whitehead 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師從Rudolf Jaenisch教授,後者是構建第一隻轉基因小鼠的學術泰鬥。不久,隔壁的Broad研究所,CRISPR先驅張鋒團隊首次證實了將 CRISPR 系統用於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編輯。

論文發表後,楊輝與自己當時的同門,現在中科院動物所任職的王皓毅博士迅速展開CRISPR/Cas9在小鼠模型上的應用研究。短短半年時間,兩人就證明了CRISRP/Cas9可以高效獲得多種基因修飾動物,包括基因敲除小鼠、基因敲入小鼠、精確修復的小鼠,至今仍被作為全球標準的基因修飾方法。

回國後,楊輝博士來到中科院神經所擔任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負責人,繼續從事基因編輯動物模型,尤其是靈長類模型的相關研究。對於這一選擇,楊輝表示,非人靈長類是最接近人類的模式動物,對研究人類疾病,特別是腦疾病來說具有獨有的優勢。然而,就在實驗室成立早期,一個無心插柳的實驗發現,改變了實驗室的研究方向。

2017年,楊輝研究組和合作者發現CRISRP/Cas9不僅僅可以編輯單個基因,還可以敲除染色體,為唐氏綜合症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楊輝本以為故事到此為止,卻意外地收到許多唐氏患者家屬的來信和郵件,或鼓勵他們繼續開展研究,或詢問他們的方法何時上臨床。「這些家屬的反饋給我觸動非常大,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自己做的基礎科研與臨床應用僅有一步之遙。」由此,楊輝轉而關注基因編輯技術的臨床應用,特別是罕見病患者群體。

發現單鹼基編輯工具存在嚴重脫靶效應

任何新的技術、新的方法的落地轉化都需要經過嚴謹的安全性評估。和如火如荼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相比,目前全球只有兩款基因編輯藥物獲批臨床試驗,究其原因在於基因編輯的脫靶效應。所謂「脫靶效應」,簡單說就是沒有編輯到想要編輯的目標基因,反而去編輯了其他基因。

在楊輝眼裡,脫靶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能否更好地避免脫靶,二是當新的技術誕生,能否建立更好的檢測方法證明其安全性?

今年3月,楊輝團隊與合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了文章,研究建立了一種被命名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脫靶檢測技術,並使用該技術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因而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楊輝團隊與合作者在《Science》上發布「GOTI」新型脫靶檢測技術

GOTI可以在不藉助於任何脫靶位點預測技術的情況下,發現之前無法發現的完全隨機的脫靶位點,從而提升脫靶檢測的敏感性。實驗設計精妙在於,研究者是在兩群遺傳背景完全相同的細胞上進行實驗,消除了樣本之間的非特異幹擾,由此可以最大程度確定一次基因編輯改變了多少本不應該被改變的基因,也就是「脫靶」的程度。

實踐中,楊輝團隊用GOTI檢驗了多種基因編輯技術,其中就包括曾被認為比CRISPR/Cas9更精準、更安全的單鹼基編輯技術。但楊輝團隊發現,單鹼基編輯技術可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且大多出現在傳統脫靶預測認為不太可能脫靶的位點,部分脫靶位點甚至出現在了抑癌基因上。這項研究發現發表後,國外兩家公司立即叫停正在推向臨床的兩個項目,重新規劃自己的產品路線。

建立更精準的單鹼基編輯工具

在證明單鹼基基因編輯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DNA脫靶效應的基礎上,楊輝團隊和合作者進一步將脫靶的檢測範圍擴展到RNA水平,首次證明常用的幾種單鹼基編輯技術也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且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如此一來,單鹼基編輯技術是否應該被「打入冷宮」呢?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來看這幾個數據:全球約7千種罕見病,90%的罕見病無藥可治,80%的罕見病是單鹼基突變導致。因此,單鹼基編輯技術在治療單基因遺傳病中被寄予厚望。如果能解決脫靶問題,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仍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Nature》發布楊輝團隊優化後的高保真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

楊輝團隊還通過巧妙實驗設計,證明了RNA脫靶主要是由於融合在Cas9上的脫氨酶導致,進而對單鹼基編輯的脫氨酶進行了突變優化,最終獲得能夠消除RNA脫靶並且維持DNA編輯活性的高保真單鹼基編輯工具。其中,研究人員開發的ABE(F148A)突變體還能夠縮小編輯窗口,實現更加精準的DNA編輯。該技術在特異性和精確性上超越了現有的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有望在未來成為一種更加安全、更加精準的基因編輯工具,應用於臨床治療中。

這一研究發表在今年6月《Nature》雜誌上,評審專家給出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項做得很好的研究,並有適當的對照控制。提供的降低RNA脫靶的單鹼基編輯器,對基因編輯領域具有重要價值。」

劍指臨床轉化

近年來,楊輝工作的重點將其突破性的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楊輝介紹,他們正在嘗試用基因編輯手段治療脊髓性肌營養不良(SMA)和視網膜黃斑病變等疾病。

楊輝團隊

以SMA舉例。SMA是一種由基因缺陷所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殺手,屬於罕見病裡極為嚴重的一種。SMA在「罕見病」中相對常見,其致病基因的攜帶率非常高,每50個普通人中就有一個是攜帶者。如果夫妻雙方同為攜帶者,則每一胎生患兒的概率為25%。目前,全球雖已有兩款針對該疾病的藥物上市,但高昂的治療費用非一般中國家庭能夠承受。

談起這一疾病治療領域,楊輝透露,他們在實驗室中已經成功地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小鼠動物模型上實現了對SMA疾病基因的修復。經過持續一年以上的觀察發現,基因修復的小鼠非常健康。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將這套技術推向臨床,滿足臨床需求。

當被問及數十年科研歷程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時,楊輝答道:「我最大的夢想是能夠做成一個藥,然後將這個藥親手交到患者手中,讓疾病被治癒,讓患者重新獲得健康。我想這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光榮。」如今,楊輝還是一家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根據資料顯示,該公司是一家基於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的轉化型生物科技企業,致力於人類罕見遺傳疾病新型治療技術及藥物的研發。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專訪楊輝研究員: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摘 要眼下,楊輝團隊已開始嘗試以小鼠和猴為模型,用基因編輯研究治療罕見病。在楊輝看來,相對於漫長、艱難的新藥研發進程,基因編輯技術能更快為罕見病患者找到治癒的希望。2019年3月,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楊輝團隊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單鹼基編輯技術BE3存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的DNA脫靶效應,為超速行駛的基因編輯技術踩下「剎車」。
  • 基因編輯損傷上萬RNA!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北京時間今晚11點,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研究員楊輝研究組的論文:他們不僅發現現有基因編輯技術在修改DNA的同時,會大量「誤傷」核糖核酸(RNA),還發明了不會產生誤傷的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從而使基因編輯更加安全、高效,為其進入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該研究通過全轉錄組RNA測序發現DNA編輯工具單鹼基編輯技術存在大量的RNA脫靶,首次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推動基因編輯技術向更加安全、精準的方向發展,為其進入臨床治療提供理論基礎。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院科技攝影聯盟 謝震霖 攝人體的2萬多個基因中,只要一個有突變,就有可能出現遺傳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楊輝介紹,現在全球有約7000種罕見病,佔所有疾病的10%,這些罕見病涉及全球3億病人,總數非常大,但95%的罕見病沒有藥物,一旦發現終身伴隨。
  • 基因編輯的是與非
    12月3日,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介紹說,中國有7000多種罕見病,80%是單基因遺傳病,都有治療的可能。「我們和美國這些科學家做的一樣,就是這些罕見病小孩出生後,怎麼把他們治好。」據悉,基因編輯技術主要是對我們的遺傳物質DNA進行修改,包括刪除、插入、替換等方式,實質上就是做基因的藥物。
  • 「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題:「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作者 鄭瑩瑩  因為「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基因編輯被視為敏感的生物醫學新技術。人類是否需要基因編輯?什麼樣的基因編輯技術可行?怎樣檢測技術安全性?
  • ...編輯技術 編輯工具 同源重組 胞嘧啶脫氨酶 GOTI-中國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時隔仨月,這個「85後」科研團隊再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時隔三個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再次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這一次,這位「85後」研究員帶領著他的團隊,一路披荊斬棘,首次證明了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並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我國科學家研發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修復脫靶「漏洞」
    楊輝舉例,利用這一技術,我們可以改良植物性狀,使得蔬菜保質期更長、口感更好;而通過相關DNA復活滅絕物種等,都並非遙不可及。&nbsp&nbsp&nbsp&nbsp當然,對於基因編輯技術來說,更關鍵的是可以治療一些惡性疾病。脊髓性肌營養不良、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視網膜黃斑變性、遺傳性耳聾……根據楊輝提供的數據,全球有3億罕見病患者,其中兒童佔了一半。
  • 給基因編輯做「體檢」:讓脫靶無處隱藏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供圖■見習記者 何靜 程唯珈 記者 黃辛「漸凍人」(運動神經元症)、「玻璃娃娃」(成骨不全症 )、「月亮孩子」(白化病)、地中海貧血……各種各樣的罕見病一直因發病率低而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無限的痛苦。據統計,全球有7000多種罕見病,其中80%的罕見病是單基因遺傳病。
  • 給基因編輯做「體檢」:讓脫靶無處隱藏—新聞—科學網
    據統計,全球有7000多種罕見病,其中80%的罕見病是單基因遺傳病。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逐漸成熟,基因治療被人們寄予厚望。 然而,基因治療的風險不可低估,其中「脫靶效應」是基因編輯技術最大的風險來源。
  • 我科學家發現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
    中科院腦智中心楊輝研究組等通過全轉錄組RNA測序,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ABE7.10還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研究人員進而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 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們對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在臨床治療方面大放異彩、攻克頑疾難症。而這把「基因剪刀」正是撬動基因治療產業這一千億級市場的一把鑰匙。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無數科研團隊與公司經營者投身其中。成立於2020年8月18日的正序生物,是這一賽道的新星。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們對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在臨床治療方面大放異彩、攻克頑疾難症。而這把「基因剪刀」正是撬動基因治療產業這一千億級市場的一把鑰匙。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無數科研團隊與公司經營者投身其中。成立於2020年8月18日的正序生物,是這一賽道的新星。
  • Nature Methods:楊輝等發布新一代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
    中科院神經所報導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自2016年首次報導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消除脫靶效應 中國科學家發現更安全更高精度基因編輯工具
    (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合作完成,該研究通過全轉錄組RNA測序發現DNA編輯工具單鹼基編輯技術存在大量的RNA脫靶,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並且ABE7.10還會導致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 基因編輯技術在基因治療中的應用研究及2020年度化學諾獎解讀
    多年來以基因編輯技術優化改造為基礎,圍繞罕見病的模型構建和基因治療,開展了深入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和Cell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90多篇,作為課題組長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課題,上海市教委重大項目,獲2016年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稱號,2018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榮譽。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基因編輯技術若使用得當,是能造福人類的,利用這一技術,我們可以改良植物性狀,治療惡性疾病,甚至復活滅絕物種也並非天方夜譚。」楊輝表示。目前,科研人員已經開發了幾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就是其中的代表——Cas9酶在基因組DNA的引導下對目標基因進行敲除、添加等編輯操作。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CRISPR/Cas9存在脫靶風險。
  • 國內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完成逾億元A輪融資,助力臨床落地
    據公司官網介紹,公司致力於人類罕見遺傳疾病新型治療技術及藥物研發,現已建成500平方米基因治療研發實驗室(BSL-2),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平臺、AAV技術平臺、疾病模型動物平臺和工藝轉化及生產平臺,致力於成為國內最好、世界領先的基因治療平臺。二期5000平方米基因治療生產車間正在規劃建設中,預計於2020年投產運行。
  • 國產基因藥或在8年後面世,一針治癒絕症,造福全人類
    基因編輯技術即通過對目標基因進行特定修飾,敲出或插入基因來達到治療目的。 基因編輯技術是21世紀生命科學最重要的技術之一,2019年6月10日,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團隊的最新技術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Nature》上發布。研究成果讓楊輝相信,他們或許打造出國產基因編輯藥物。
  • 基因編輯改變世界?中國85後本土科學家為帕金森治療注入新希望!
    近日世界頂級期刊《細胞》,刊登了來自己中國本土科學家楊輝博士,關於基因編輯的最新研究成果。楊輝博士在《細胞》發表的論文根據楊輝博士的項研究顯示:通過運用最新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RNA靶向CRISPR系統——CasRx),可以恢復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和消除帕金森小鼠的症狀,並使帕金森小鼠恢復運動能力!這兩項研究都是世界首例!楊輝博士的這項研究成果,為我國,甚至全世界的失明和帕金森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