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楊輝等發布新一代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

2020-12-05 腦科學君

中科院神經所報導

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自2016年首次報導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2019年,單鹼基編輯工具的安全性受到了質疑,先是楊輝等研究組1,2報導了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嚴重的DNA脫靶,接著Keith Joung團隊3、DavidLiu團隊4和楊輝團隊5又分別報導了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和腺嘌呤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大量的RNA脫靶效應。雖然先前的研究中通過引入突變的方式顯著降低了RNA的脫靶,但是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的DNA脫靶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5月18日,《Nature Method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A rationally engineered cytosine base editor retainshigh on-target activity while reducing both DNA and RNA off-target effect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楊輝研究組、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隸屬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組合作完成。

該研究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脫氨酶ssDNA結合的重要胺基酸,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APOBEC1上的ssDNA結構域相應胺基酸),從而得到了顯著降低DNA脫靶的CBE突變體。

CBE的脫靶是由脫氨酶產生的。脫氨酶利用自身的ssDNA和RNA結合能力,攜帶Cas9蛋白在基因組或者轉錄組中隨機與ssDNA和RNA結合,並且利用自身催化活性將C突變為T,從而造成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組和轉錄組範圍內完全隨機無法預測的脫靶效應。

對此,研究者通過兩種方式試圖降低CBE的脫靶,第一種是在CBE的脫氨酶APOBEC1上引入突變,以此消除ssDNA和RNA的結合能力。他們一共構建了23個CBE突變體,其中 4個突變體不影響基因編輯效率檢測,而後通過DNA和RNA的脫靶檢測後獲得的3個突變體BE3R126E、BE3R132E和YE1-BE3能夠顯著降低DNA和RNA的脫靶SNV。該方法是通過突變APOBEC1上的核酸結合域關鍵位點,改變蛋白構象,破壞結合能力,降低隨機脫靶。

另外一種方式是利用來自於人的APOBEC3A蛋白替換APOBEC1蛋白,並在APOBEC3A的ssDNA結合位點引入突變,但是這種方式只能降低RNA的脫靶,而不能降低DNA上的脫靶。因此,本研究以YE1-BE3為研究重點。為進一步提高YE1-BE3編輯效率,研究者隨後又在突變體基礎上增加標籤和核定位序列(FNLS)。優化後的單鹼基編輯工具YE1-BE3-FNLS在保證高保真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基因編輯效率,從而成為既安全又高效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該研究結果和DavidLiu團隊今年2月10日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的研究結論一致,兩篇文章都報導YE1在保持較高的編輯效率的同時降低了DNA和RNA上的脫靶,同時縮小了編輯窗口,並降低了indel產生的比例。但是David Liu團隊基於細菌抗性篩選的方法只適用於CBE,而楊輝團隊基於GOTI的方法是不受限制的,不僅可以檢測單鹼基編輯器,還可以用於其它基於融合蛋白的基因編輯工具的安全性檢測和改進。

在本研究中楊輝團隊使用GOTI和RNA-Seq同時檢測了突變體的DNA脫靶和RNA脫靶,並且發現DNA和RNA的脫靶是互相獨立的,需要同時檢測。他們獲得的 YE1-BE3-FNLS是高精度、高活性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了脫靶效應,提高了編輯效率,有望應用於遺傳疾病基因治療,推動基因編輯臨床化應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員,中科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孫怡迪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袁堂龍,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賀冰冰和周昌陽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楊輝研究員、李亦學研究員和左二偉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1 Zuo, E.et al. Cytosine base editor generates substantial off-target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 in mouse embryos. Science 364, 289-292,doi:10.1126/science.aav9973 (2019).

2 Jin, S.et al. Cytosine, but not adenine, baseeditors induce genome-wide off-target mutations in rice. Science 364, 292-295,doi:10.1126/science.aaw7166 (2019).

3 Grunewald, J.et al. Transcriptome-wide off-targetRNA editing induced by CRISPR-guided DNA base editors. Nature569, 433-437,doi:10.1038/s41586-019-1161-z (2019).

4 Grünewald, J.et al. CRISPR adenine and cytosine baseeditors with reduced RNA off-target activities. 631721, doi:10.1101/631721 %JbioRxiv (2019).

5 Zhou, C.et al. Off-target RNA mutation inducedby DNA base editing and its elimination by mutagenesis. Nature, doi:10.1038/s41586-019-1314-0 (2019).

相關焦點

  •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2020-05-19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C突變為T,從而造成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組和轉錄組範圍內完全隨機無法預測的脫靶效應。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修復脫靶「漏洞」 我科學家首獲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
    科技日報上海6月10日電 (侯樹文 記者王春)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RNA脫靶的「漏洞」,其中ABE7.10還會導致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但是,針對單個基因的編輯行為,會不會導致其他地方發生意外,出現組織異常生長、引發癌症等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尤其是使用CRISPR進行人體治療時,很難精確地知道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範圍,有的細胞可能會被修復,而有些則不會,這種「馬賽克」效應充滿了未知。隨後出現的單鹼基編輯技術BE3則是被寄予厚望的高精度基因編輯技術。
  • 我科學家發現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   中科院腦智中心楊輝研究組等通過全轉錄組RNA測序,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ABE7.10還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研究人員進而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我科學家首獲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
    在神經元中,UBE3A是一個印記基因:主要表達來自母方來源的等位基因,極少表達或不表達父方來源的等位基因。UBE3A母源等位基因的缺失會導致神經發育性疾病天使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AS)。臨床特徵為發育遲緩、運動障礙、癲癇易感、智力障礙和面部表情異常等。與基因缺失相反,UBE3A基因重複或三拷貝則與孤獨症密切相關。
  • 發現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並開發出優化解決方法
    進一步研究將脫靶檢測範圍擴大至RNA水平,首次證明常用的三種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對其進行突變優化後,研究人員最終獲得了能夠完全消除RNA脫靶的高精度單鹼基編輯工具。  相關成果分別於2019年2月28日、6月1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和《自然》。
  • 我國科學家研發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修復脫靶「漏洞」
    這一次,這位「85後」研究員帶領著他的團隊,一路披荊斬棘,首次證明了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並獲得3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nbsp&nbsp&nbsp&nbsp「這項研究提供了減少RNA脫靶的單鹼基編輯器,對基因編輯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國際同行如是評價。
  • 世界首次證實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
    世界首次證實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 原標題:   本報上海3月1日凌晨電(記者顏維琦)基因編輯技術越來越火,然而針對基因編輯工具最大的風險——脫靶效應,一直以來缺乏良好的檢測工具。
  • 【學術前沿】楊輝/李亦學/左二偉合作開發高精度、高活性的單鹼基...
    但是2019年,單鹼基編輯工具的安全性風險受到了質疑,此前楊輝研究組等(詳見BioArt報導:)【1,2】報導了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嚴重的DNA脫靶,接著Keith Joung團隊【3】、David Liu團隊【4】和楊輝團隊【5】(詳見BioArt報導:)又分別報導了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和腺嘌呤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大量的RNA脫靶效應。
  • 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楊輝告訴記者,「適時『降溫』總比臨床出現不良反應要好。」這一次,科研人員不僅發現問題,也帶來了解決方案:通過點突變的方式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升級版」的高精度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其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專訪楊輝研究員: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近日公布的2019年第十三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中,楊輝憑藉改進基因編輯技術和脫靶安全檢測手段,榮膺傑出成就獎。由此,楊輝轉而關注基因編輯技術的臨床應用,特別是罕見病患者群體。發現單鹼基編輯工具存在嚴重脫靶效應任何新的技術、新的方法的落地轉化都需要經過嚴謹的安全性評估。和如火如荼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相比,目前全球只有兩款基因編輯藥物獲批臨床試驗,究其原因在於基因編輯的脫靶效應。
  • 消除脫靶效應 中國科學家發現更安全更高精度基因編輯工具
    該研究進而通過點突變的方式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基礎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單鹼基編輯技術是一種是自2012年CRISPR/Cas9技術被發現以來最寄予厚望的高精度基因編輯技術,其中一種單鹼基編輯技術BE3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精確的引入由C/G到T/A的點突變,另外一項單鹼基編輯技術ABE7.10可以由T/A突變成C/G的技術,對於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的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 基因編輯損傷上萬RNA!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大部分基因編輯技術都是以病毒為載體,將一把把『小剪刀』運輸到細胞內。」楊輝解釋,儘管有導航分子,但更多「小剪刀」處於誤打誤撞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基因編輯很容易產生「脫靶」。人類的DNA共有超過30億個鹼基,其中1.1%是基因片段,剩餘部分有不少記錄著非編碼RNA,以及參與生命活動的其他分子的信息。
  • ...編輯技術 編輯工具 同源重組 胞嘧啶脫氨酶 GOTI-中國新聞-東方網
    「這項研究提供了減少RNA(核糖核酸)脫靶的單鹼基編輯器,對基因編輯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國際同行如是評價。  而在今年3月,楊輝實驗室團隊與合作者開發出的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頂級期刊《科學》上。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院科技攝影聯盟 謝震霖 攝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鄭瑩瑩)據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11日發布的消息,中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
  • 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問世 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躲藏
    對此,楊輝實驗室團隊與合作者開發出的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在精度、廣度和準確性上遠超之前的同類技術,有望開發出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頂級期刊《科學》上。
  • 基因編輯新工具為治療遺傳性疾病帶來希望
    該研究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產生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  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再取新進展!楊輝等團隊系統介紹GOTI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檢測方法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稱為GOTI的方法,以通過使用CRISPR–Cas9或鹼基編輯器編輯兩細胞小鼠胚胎的一個卵裂球來檢測脫靶突變。GOTI直接比較編輯過的和未編輯過的細胞而不會受到遺傳背景的幹擾,因此可以高靈敏度地檢測潛在的脫靶變異。值得注意的是,GOTI方法旨在通過結合實驗和計算方法來檢測任何基因組編輯工具的潛在脫靶變異體,這對於準確評估基因組編輯工具的安全性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