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的是與非

2020-12-0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宋傑|上海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49期)

基因編輯可治療遺傳病

12月3日,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

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對象是先天性黑蒙症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

該療法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在人體內使用CRISPR技術的療法。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其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早已開始了類似的研究實驗。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介紹說,中國有7000多種罕見病,80%是單基因遺傳病,都有治療的可能。「我們和美國這些科學家做的一樣,就是這些罕見病小孩出生後,怎麼把他們治好。」

據悉,基因編輯技術主要是對我們的遺傳物質DNA進行修改,包括刪除、插入、替換等方式,實質上就是做基因的藥物。

楊輝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眼睛失明、先天性耳聾這些大部分是由單基因遺傳病導致,如果在小孩出生時介入,通過基因編輯糾正,這個小孩出生後就和正常人一樣。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在做基因研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 攝)

基因編輯出錯或致人類滅絕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生物醫藥產業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免疫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自律規範》起草小組組長武寧認為,CRISPR的潛在利益非常多,但這項技術也有局限性。「非預期的效應和所有未知變量都是這項新技術的缺點,新的道德問題和爭議也在近期因為人體試驗而出現。」

對於基因編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肺癌防治中心主任陳海泉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基因編輯的好處是可以改造DNA,成為一種研究工具,或者優化DNA,使其編碼的基因具有更好的性能。壞處是,人類對DNA的信息解讀其實不夠透徹,所以所謂的『優化』過程不一定是產生更好的DNA。」

陳海泉強調,基因編輯的過程有一定的失敗率,一旦失敗後果未知,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在實際操作中,業界允許的是做體系的基因編輯,即出生以後的基因改變是被許可的,對胚胎的基因編輯是被業界公認為不允許的。」

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有些人天生免疫一些疾病,就是因為基因內的某些片段導致的。如果這些片段被發現並可以被準確複製,那麼人類就可以免疫這些疾病。但反過來說,基因編輯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可能導致原本健康的人類出現嚴重的遺傳病或傳染病。「比如編輯失敗後,被編輯者可能出現明顯的生理缺陷並且會遺傳。抑或出現導致生命消亡的嚴重病變,如果這種病變傳染,甚至可以通過空氣傳染,後果會很嚴重。」

他舉例說,流感在二戰時期殺死40多萬名法國人,那個時候沒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如果在那個時候基因編輯失誤導致出現傳染性極強的流感,可能會導致人類大規模感染甚至死亡。「或者說,當前在基因編輯的過程中,不小心出現無法生育或過早死亡的基因,若其極具傳染性,人類或許會很快滅絕。」

文字編輯:周琦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無棉酚棉花材料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無棉酚棉花材料 「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微信公眾號 2020-09-30 11:04
  • 基因編輯幹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源井生物
    為了生成健康的患者源細胞,一種基於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9的細菌系統(簇狀分布)的基因編輯技術可用於修復突變,從而產生不需要患者免疫抑制的新型植物。這證實了細胞編輯的HBB等位基因的完全轉錄調控。總之,這些臨床前研究概述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方法,該方法通過HBB位點的同源重組靶向造血幹細胞,從而促進了β-血紅蛋白病的下一代療法的發展。
  • 復仇者聯盟前傳之變身黎明 ——非分裂細胞的在體基因編輯
    2、特點 ● 基因編輯效率高 1)  基於HDR(同源臂介導,不懂百度)的基因編輯:Donor:tGFP(含左右同源臂)2)  基於HITI的基因編輯:Donor:IRESmCherry-1c/2c基因編輯效率對比如下:
  • 華西盧鈾教授:「基因編輯」技術抗癌!中國人在基因編輯上跌了跤...
    基因編輯有個別稱叫做「基因魔剪」,形容的正是它具備的神奇魔力。如此重要的技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卯足了勁加快研究速度,中國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就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刻,一位來自中國的「瘋狂科學家」擅自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並誕下兩位「基因編輯」的胎兒。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人類對技術的探索和追求本身並沒有錯誤,問題在於技術研發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倫理準則。
  • 基因編輯簡史
    本文首發於美柏醫健,作者Fernweh;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指特異性改變基因序列,利用酶,特別是核酸酶來對DNA鏈(DNA strand)進行剪切,移除已有的DNA,或者插入代替的DNA。
  • 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
    11月1日,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柳展基和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教授金雙俠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的研究結果
  • 基因編輯的「雙城記」:總結展望基因編輯技術的創建與應用
    基因編輯的「雙城記」基因組遺傳信息的有害突變與人類遺傳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嚴重影響了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則可以通過糾正基因組DNA的有害突變進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療人類遺傳疾病的目的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2014年,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成功創造出定向突變的基因工程猴,這是有記錄以來首次在非人類靈長目動物身上成功使用此項技術。(來源百度百科) 人民網深圳11月26日電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敲除真菌編輯服務
    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包括基因敲除,敲入,點突變等)(聚簇規則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相關蛋白9)使研究人員能夠更精確地修飾基因組序列的方式。 CRISPR-Cas的使用不僅提供了執行基因組功能分析的省時方法,而且還提供了新的真菌基因型,可用作植物病原體和觸發植物防禦反應的潛在競爭者。
  • CRISPR-U基因編輯細胞系
    CRISPR-U基因編輯細胞系原理 CRISPR-U是源井生物自主研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基於CRISPR / Cas9技術),CRISPR-U技術比普通CRISPR/Cas9技術的基因切割效率更高,同時可以大幅度提升同源重組效率,輕鬆實現細胞和動物水平的基因敲除(KO)、基因點突變(PM)和基因敲入
  • 與諾華合作後Celyad又出黑科技,基於shRNA開發的非基因編輯通用型...
    這將是Celyad的第二個非基因編輯的通用型技術平臺。目前主流的CAR-T細胞療法是使用患者自己的細胞並在實驗室中對其進行修飾,以便注射回患者體內就能夠識別癌細胞。這種方法在多種癌症類型中已經顯示出樂觀的前景。其中最具代表的兩種療法包括Yescarta和Kymriah,他們已被批准用於治療淋巴瘤和白血病。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基因組編輯涉及對細胞DNA序列的精確操縱,以改變細胞命運和生物特徵,具有提高我們對人類遺傳學認識和治癒遺傳疾病的潛力。 然而,評估早期人類胚胎中基因校正的研究報告說,突變修復效率低,鑲嵌率高以及可能產生病理後果的意外編輯結果的可能性。
  • DNA鹼基編輯:基因編輯工具「升級版」—新聞—科學網
    ——哈佛大學著力打造對抗人類遺傳疾病利器
  • 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
    自2012年,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被首次發現之後,國內外的研究者對於其優化升級和應用一直沒有停息過——為了獲得一種更精準、更便捷和更經濟的基因組編輯工具而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都知道,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工作原理是Cas9蛋白切割目標基因形成雙鏈缺口,然後進行目的修復,從而達到修改基因片段的目的。但是這種修復帶有不確定性,引入隨機的插入和缺失。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近期,一場由全球主要基因編輯工作者發起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探討了與基因編輯技術有關的各項熱門議題。峰會聲明並未嚴厲禁止對於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行為,研究人員仍可進行基礎的研究。這意味著目前的重點仍將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發展和潛在應用。  基因編輯 為重症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12月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透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B型血友病。
  • 脫靶基因組編輯:基因科學和醫學領域的新學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編輯:Echo隨著基因組編輯技術的不斷發展,基因組編輯設計過程中的非特異性基因突變導致的脫靶效應形成了一門新的基因科學學科和醫學學科。基因編輯和檢測方法,基因突變的解析方法或對照參考的不同,使基因組編輯發生脫靶效應,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毒性或動力學改變。對基因組編輯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動態脫靶效應的檢測,是基因編輯臨床應用的關鍵問題。基因組編輯方法的質量是導致脫靶效應產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基因組編輯的脫靶效應的發生機制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