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無棉酚棉花材料

2021-01-20 澎湃新聞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無棉酚棉花材料

「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微信公眾號

2020-09-30 11:04

華中農業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利用CRISPR/LbCpf1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的無棉酚棉花材料,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7日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人員驗證了CRISPR/LbCpf1介導的基因組編輯系統在棉花基因編輯中的「嗜熱性」,進而可以利用棉花對高溫有較好耐受性的特點,創製了純合、無棉酚的非轉基因棉花材料,為棉花分子育種提供了新的種質資源。

(原題為 中國科學家團隊利用CRISPR/LbCpf1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的無棉酚棉花材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基因編輯,非轉基因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
    11月1日,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柳展基和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教授金雙俠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的研究結果,為改良棉籽油品質和高油酸棉花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 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油酸含量78%的棉花新種質
    近日,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柳展基和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教授金雙俠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的研究結果,為改良棉籽油品質和高油酸棉花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 華中農大棉花團隊建立四倍體棉花CRISPR-Cpf1高效基因編輯系統
    之後,一種新型的Cas蛋白(Cas12a/Cpf1)的出現擴展了基因編輯所依賴的Cas蛋白的種類,這個新型蛋白與之前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相比,具有編輯過程簡單,分子量小,更特異的PAM序列,剪切位置不同,產生粘性末端及脫靶效率低等優點,因此,由它介導的CRISPR-cas12a系統作為一類新型的基因編輯工具,在植物的基因編輯中廣泛引起人們的關注。
  • 自以為吃定棉花的棉鈴蟲,卻發現美味成了穿腸毒藥
    一開始,研究組想把這種基因的雙鏈RNA直接注射到棉鈴蟲體內,但怎麼也成功不了。接著,他們又想通過基因技術直接敲除棉鈴蟲身上的P450基因,但也不成功。研究進入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果然,轉入該P450基因的棉花體內所產生的雙鏈RNA,降解了棉鈴蟲體內的棉酚「解藥」——餵了這種轉基因葉子後,「解藥工廠」果然「產量」大減。再餵棉鈴蟲這種棉花葉片,棉鈴蟲顯得難以下咽,最終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 自以為吃定棉花的棉鈴蟲,卻發現美味成了穿腸毒藥︱走近科學
    一開始,研究組想把這種基因的雙鏈RNA直接注射到棉鈴蟲體內,但怎麼也成功不了。接著,他們又想通過基因技術直接敲除棉鈴蟲身上的P450基因,但也不成功。研究進入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又經過多年研究,如今研究組已獲得穩定的轉基因棉花材料,目前正在與相關科研單位合作,進行育種工作。其實,我國早在1997年就批准了轉Bt基因抗蟲棉的生產,並開始推廣種植,是繼美國之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獨立研製成功轉基因抗蟲棉的第二個國家。
  • 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去除棉酚成分 富含蛋白質的棉花種子終於可為...
    原標題: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去除棉酚成分富含蛋白質的棉花種子終於可為人類食用來源:cnBeta.COM 據外媒報導,棉花是一種廣泛種植的作物,當聽到它們的種子富含蛋白質時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它們是一種很好的食物來源。
  • J|CRISPR/Cas9系統敲除GhFAD2基因產生的高油酸含量、非轉基因異源四倍體棉花
    棉花是天然紡織纖維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同時也是世界上人類消費植物油的第五大來源。典型地,油桐籽油含有三種主要的脂肪酸:26%棕櫚酸、15%油酸和58%亞油酸(劉等,2002)。相對高水平的亞油酸降低了棉籽油的氧化穩定性,這會導致酸敗、保質期短和有害反式脂肪酸的產生(肖基等人,2017年)。
  • PNAS | 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的表徵
    該文章研究了棉酚的生物合成途徑。本文通過轉錄組分析與VIGS分析,確定了棉酚合成的四種酶及其可能的底物。這四種具有功能特性的酶是(+)-δ-cadinene合成酶和參與7-羥基-(+)-δ-cadinene生成的P450,將法尼醯二磷酸(FPP)轉化為半棉酚,還有兩個酶涉及芳構化。
  • 棉根是棉酚生物合成和積累的主要來源
    棉酚是棉屬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謝物,它不僅對棉花的生長發育和自我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還可作為重要的抗腫瘤和男性避孕藥。然而,棉酚對人和單胃動物具有毒性,棉籽的食用受到限制。到目前為止,對棉酚在棉花植株中的代謝情況知之甚少。
  • 農業掀起「基因」浪潮,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提速
    當走在科技前沿的基因編輯遇上正在追趕科技的農業,它們之間所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將為農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例如:早在2013年,以CRISPR/Cas9系統為標誌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就取得了決定性突破,打破了常規育種瓶頸,成為基因編輯主流技術。與基因編輯一樣,轉基因自被人們認識以來便是萬眾矚目。
  • 從轉基因到基因編輯,未來它們將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基因編
    由於該基因顯著的抗蟲效果,因此用Bt基因特指來自蘇雲金桿菌中編碼毒素的抗蟲基因。隨後,該基因又被相繼導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中,形成相應的商業化轉基因抗蟲品種。轉入Bt基因而獲得抗蟲性的作物品種一般會被稱為Bt XX,如Bt玉米。
  • 中國科學家優化基因編輯技術:不靠病毒載體,減少脫靶效應
    來自病毒載體的擔憂轉基因大豆油、抗蟲棉花、甚至是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雖然爭論不休,但在短短數十年時間裡,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產物,還是迅速地跟多數普通人建立起聯繫。但是,說到其中運用的工具和原理,很多人就不太熟悉了。
  • 農業技術革新的機遇——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屬於轉基因範疇?
    該如何看待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由來已久,最初的TALEN、ZFNs到如今被大家熟知的CRISPR/Cas9才算是真正被大規模的應用,CRISPR/Cas9操作簡單靈活,而且編輯效率高,這是目前其他編輯技術所不具備的,比如比較新的編輯系統可以做到單鹼基的改變修飾,因此對於該技術在農業育種方面無論科研人員都給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 新型番茄雄性不育系統用於雜交種子生產
    利用雄性不育系做母本進行雜交種子生產,可減少人工去雄勞動量,從而降低成本並提高種子純度以及避免親本流失。自然發現的番茄雄性不育系多數是隱性核不育系,轉育過程長並難以找到有效保持系,制約了在番茄雜交制種中的應用。
  • 我國抗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突破重圍
    中國科學家採取3條技術路線齊頭並進的方法:首先利用我國極其豐富的汙染環境微生物基因資源優勢,建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功能菌株庫、功能基因庫和分子酶庫。另一方面,建立環境基因組學技術、功能基因組學分析技術、高通量表達篩選技術以及高水平技術等先進技術進行集成。
  • 美國批准新型轉基因棉花用作食品原料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日前批准將一個品種的轉基因棉花用作人和其他動物的食品原料,為利用轉基因棉花籽開發新型蛋白質食物打下基礎。  據路透社報導,獲批的TAM66274型轉基因棉花作物由美國德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大學農業生命科學研究局開發。
  • 深科銳評|基因編輯不能重蹈轉基因覆轍
    用通俗的、今天大家更熟悉的話翻譯,就是他因發明轉基因技術而獲獎:那之前的 1971 年,他在兩種微生物之間完成了科學史上第一次轉基因實驗。基因編輯與轉基因,兩項技術在本質上並無差別,都是在分子水平上改變目標生物的遺傳特性。
  • 轉基因的來源基因有哪些?安全嗎?
    其實,把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大家就可以對轉基因的安全性自行做出判斷了。什麼是轉基因?轉基因,就是科學家利用工程技術將一種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內,從而讓後一種生物獲得新性狀的一種技術。比如,將抗蟲基因轉入棉花中,那麼就可以培育出對棉鈴蟲等害蟲具有抗性的轉基因棉花。
  • 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了同源重組基因編輯系統
    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了同源重組基因編輯系統 微信公眾號「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 2019-07-02 17:57
  • 轉基因、基因編輯、基因敲除、雜交水稻,傻傻分不清?
    近年來,生物技術不斷進入大眾視野,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基因編輯嬰兒、結直腸癌基因敲除以及畝產千餘斤的雜交水稻等等詞彙,層出不窮,讓我等吃瓜群眾傻傻分不清,加上生物技術本身發展的缺陷以及個別科學家的激進冒失行為,一度在社會上引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