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大棉花團隊建立四倍體棉花CRISPR-Cpf1高效基因編輯系統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於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禦系統。然而,目前的9系統會產生脫靶效應,導致一些不理想的結果。之後,一種新型的Cas蛋白(Cas12a/Cpf1)的出現擴展了基因編輯所依賴的Cas蛋白的種類,這個新型蛋白與之前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相比,具有編輯過程簡單,分子量小,更特異的PAM序列,剪切位置不同,產生粘性末端及脫靶效率低等優點,因此,由它介導的CRISPR-cas12a系統作為一類新型的基因編輯工具,在植物的基因編輯中廣泛引起人們的關注。

2019年5月5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雜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題為「Robust CRISPR/Cpf1(Cas12a)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allotetraploid cotton(G.hirsutum)」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分析了Cpf1(Cas12a)蛋白在棉花異源四倍體中的編輯作用,具有很高的編輯效率,並且沒有發現脫靶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華中農大棉花團隊發表的第三篇關於棉花基因編輯的研究論文,前兩篇論文分別是:2017年發表的「High efficient multi-sites genome editing in allotetraploi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using CRISPR/Cas9 system」以及2018年發表的「Whole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rare off-target mutations and considerable inherent genetic or/and somaclonal variations in CRISPR/Cas9-edited cotton plants」。

棉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是天然纖維,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目前種植最多的異源四倍體棉花因其龐大而複雜的基因組,大多數基因在At和Dt亞基因組多個同源拷貝,給棉花基因組功能研究帶來巨大挑戰。2017年,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開發了在棉花異源四倍體中具有高效編輯效率的以CRISPR/Cas9載體,並且能夠穩定的遺傳轉化。為了在棉花中進一步開發效率更高,特異性更強的基因編輯載體,該團隊構建了以Cpf1(Cas12a)蛋白為工具的編輯載體,並在棉花中進行了一系列的驗證。

該研究以棉花內源葉綠體形成相關基因(GhCLA)為靶標,通過tRNA-sgRNA轉錄單元構建了基因編輯載體,通過農桿菌介導的轉化獲得了含LbCpf1質粒載體的92株獨立的T0代再生植株。通過Sanger測序和高通量測序(Hi-Tom)檢測產生的轉基因植株的突變。Sanger測序結果顯示,92株T0獨立植株中有80株(有效率87%)在目標位點檢測到突變,另一方面,Hi-TOM數據顯示,每個單獨的植物包含不同的編輯程度。表明LbCpf1在棉花植株中具有較強的編輯活性。在所有被編輯的植株中,突變程度在1~94.12%之間,其中在At和Dt亞基因組同時編輯的有編輯68個樣本,僅At或Dt亞基因組編輯6個樣本;作者根據sgRNAcas9_3.0.5軟體確定了最具潛力的六個脫靶位點,利用T1植物的位點特異性PCR產物進行Sanger測序,檢測這些潛在的脫靶位點後並未檢測到脫靶效應;同時發現CRISPR/Cpf1系統在棉花中更傾向於在目標位點誘導DNA缺失,而不是鹼基替換或插入。因此,在棉花基因組編輯中,CRISPR/Cpf1系統更傾向於產生大規模缺失,說明LbCpf1系統特異性強,是棉花基因組編輯的良好選擇。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金雙俠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生李波和已畢業的碩士芮杭萍為共同第一作者,張獻龍教授也參與了這項工作。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D0100203-9)和國家科技部轉基因專項(2018ZX08010-05B)和中央高校科研經費(2013PY064,2662015PY028,2662015PY091和0900206328)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華中農大繪製出兩個棉花四倍體栽培種的參考基因組
    【MBA中國網訊】2018年12月3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雜誌上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的基因組研究最新成果,題為Referencegenome sequences of two
  • 華中農大發布異源四倍體棉最新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2018年12月4日,英國《自然-遺傳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獻龍教授團隊的一項最近研究成果。
  • 華中師大徐文亮團隊鑑定調控棉花纖維次生細胞壁發育的MYB基因
    棉花纖維是研究細胞伸長和次生細胞壁合成的理想單細胞模型。最近,華中師範大學徐文亮團隊系統分析了四倍體陸地棉基因組中的R2R3類MYB轉錄因子,並發現了可能影響棉花纖維發育的新基因。研究人員通過系統分析棉花基因組,鑑定出了419個R2R3類MYB轉錄因子,結合系統發生、RNA-seq、共表達分析,發現有36個R2R3-MYBs在開花後20天的纖維中表現出具有高表達(或優勢表達)的特徵。這36個基因中有22個與之前報導的次生細胞壁調控基因同源,其餘14個是新基因。
  • 五個異源四倍體棉花起源被釐清—新聞—科學網
    南京農大供圖 棉花的進化過程      南京農大供圖 棉花到底從何處起源以及如何進化?棉花基因組藏著哪些奧秘?未來的棉花育種改良還需要哪些創新?4月20日,《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南京農業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哈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所、德州農工大學等單位合作成果。
  •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無棉酚棉花材料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系統創製出非轉基因無棉酚棉花材料 「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微信公眾號 2020-09-30 11:04
  • 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
    11月1日,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柳展基和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教授金雙俠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的研究結果,為改良棉籽油品質和高油酸棉花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 Advanced Science | 華中農業大學棉花團隊系統闡述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產生原因、脫靶評估及降低脫靶的策略
    ,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基因組編輯方法包括鋅指核酸酶(ZFN)技術,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ALEN)技術和串聯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等系統,其中以CRISPR/Cas9系統最為便捷,高效,應用也最廣泛。
  • 科學家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棉花共有四個栽培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是兩個四倍體栽培種——陸地棉和海島棉,它們是由A基因組和D基因組共同組成的異源四倍體AD基因組,AD基因組是由D基因組和A基因組通過自然雜交和染色體加倍而形成。已有研究表明,約95%以上的棉纖維來源於異源四倍體陸地棉(AD1基因組)。
  • 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油酸含量78%的棉花新種質
    近日,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柳展基和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教授金雙俠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的研究結果,為改良棉籽油品質和高油酸棉花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 繪製棉花基因組精密地圖
    多年來,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郭旺珍一直圍繞棉花基因裡的秘密展開研究,她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所做的工作,是為棉花畫一張詳盡而簡明的基因『聯絡圖』,找出棉花基因與重要性狀之間的關聯,為棉花的品種改良提供指導『秘笈』。」目前,郭旺珍取得的研究成果相關數據信息已上傳國際棉花公共資料庫,供全球同行共享。  45歲的郭旺珍出生於山西清徐縣鄉村。
  • 華中農大近期科學研究進展
    發現選擇性識別端粒末端多聚G-四鏈體的抗腫瘤藥物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以「BMPQ-1 binds selectively to (3+1) hybrid topologies in human telomeric G-quadruplex multimers」為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大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位燈國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中棉所和山東農大科研團隊合作解析棉花外源片段引起的偏分離現象
    杜雄明/宋憲亮團隊合作解析棉花外源片段引起的偏分離現象責編 | 逸雲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團隊和山東農業大學宋憲亮團隊合作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在線發表題為Alien genomic introgressions enhanced fiber strength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 J|CRISPR/Cas9系統敲除GhFAD2基因產生的高油酸含量、非轉基因異源四倍體棉花
    棉花是天然紡織纖維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同時也是世界上人類消費植物油的第五大來源。典型地,油桐籽油含有三種主要的脂肪酸:26%棕櫚酸、15%油酸和58%亞油酸(劉等,2002)。相對高水平的亞油酸降低了棉籽油的氧化穩定性,這會導致酸敗、保質期短和有害反式脂肪酸的產生(肖基等人,2017年)。
  • 棉花育種:優質高產兩相得
    他們歷經20餘年努力,從全基因組水平探究了棉花優異纖維品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建立了傳統育種與現代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棉花優質分子育種體系,育成的優質高產多抗棉花品種已經「飛雪冰冬暖萬家」。 目標:改良棉花纖維品質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可再生紡織原料,種植歷史悠久。
  •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2020-05-27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 Genetics,棉花發了又發
    發表時間:2017.6  影響因子:27.958  研究背景:  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為異源四倍體植物,是四大棉花栽培品種之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纖維作物,並於2015年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成功構建了高質量的陸地棉全基因組圖譜。
  • Nature Commun 詳細解讀 | 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李付廣團隊揭示陸地棉栽培種廣泛的基因順序和基因結構變異
    ——異源四倍體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通過組裝完成的TM-1和zhongmiansuo24(ZM24)的基因組與二倍體祖先種之間的比較,發現了大量的遺傳變異。其中,前3個最長的結構變異位於四倍體陸地棉的A08染色體上,佔該染色體總長度的約30%。這兩個栽培種和種質panel的作圖群體的單倍型分析顯示該區域的重組率受到抑制。
  • 點讚 | 兩個四倍體栽培棉種種間分化的基因組解析
    項目名稱:兩個四倍體栽培棉種種間分化的基因組解析申報單位: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負 責 人:張天真   海島棉和陸地棉兩個四倍體栽培棉種起源於共同祖先種。   團隊負責人張天真教授一直從事種質創新、基因組學、植物精準育種理論與技術和棉花新品種選育,在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學等研究領域享有國際聲譽。兩次擔任國際棉花基因組計劃主席。對保持我國棉花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發揮了重要的帶頭作用。2016年被授予Cotton Biotechnology Award。
  • 從上千份雜交組合中挖掘棉花優異基因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資源創新利用創新團隊
  • 華中農業大學在G-四鏈體調節豬偽狂犬病毒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領域...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位燈國教授團隊和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劉正飛教授團隊合作,發現偽狂犬病毒立即早期基因IE180 3』UTR通過形成G-四鏈體調控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