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根是棉酚生物合成和積累的主要來源

2021-01-20 生命科學前沿iBiology


棉酚是棉屬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謝物,它不僅對棉花的生長發育和自我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還可作為重要的抗腫瘤和男性避孕藥。然而,棉酚對人和單胃動物具有毒性,棉籽的食用受到限制。到目前為止,對棉酚在棉花植株中的代謝情況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作者發現子葉是種子萌發階段棉酚的主要來源。但此後,它主要來源於根系。研究結果表明,棉酚主要在棉花根系中合成,有腺體和無腺體棉花的棉根均具有棉酚的生物合成能力。而棉酚的主要貯藏部位色素腺體對棉酚的生物合成有間接影響。對根和無根幼苗的離體培養證實,幼苗根系的棉酚生物合成能力強,其他器官的棉酚生物合成能力較弱。參與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基因的表達譜也支持了根是棉酚生物合成的主要器官。


本研究表明,無論是有腺體棉還是無腺體棉,棉花根系都是棉酚的主要來源,而其他器官合成棉酚的能力相對較弱。棉酚的生物合成與色素腺的表達沒有直接關係,但色素腺的存在對棉酚的積累至關重要。這些發現不僅可以闡明棉酚代謝的複雜調控網絡,而且可以加快作物的育種進程,提高其商業價值。


為了研究無腺體棉和有腺體棉幼苗器官中棉酚的變化,作者在溫室中種植了兩對近等基因系(NILs): CCRI17 (有腺體)與CCRI17W(無腺體)和Coker 312 (有腺體)與Coker 312 W(無腺體)。對其幼苗在不同育苗時期根、子葉和葉片中的棉酚含量進行了分析。

圖1  CCRI17、CCRI17W、Coker 312和Coker 312 W種子萌發階段組織中棉酚含量的動態變化,

子葉變平,幼苗長有一、二、三真葉。在種子萌發和子葉平展階段未採集葉片樣本。每個樣本進行三次生物重複。


為了研究根系對棉酚生物合成的影響,採用不同組合的接穗(有腺棉或無腺棉)和砧木(有腺棉、無腺棉或向日葵)進行嫁接.

圖2  正常植物和嫁接植物棉籽中(±)-棉酚含量。

黑色條表示正常植物棉籽中的棉酚含量,白色條表示同品種接穗和砧木嫁接植物棉籽中的棉酚含量,灰色條表示不同品種接穗和砧木嫁接植物棉籽中的棉酚含量。嫁接組合的前一個名稱為砧木品種名,後一個名稱為接穗品種名。每個樣本進行三次生物重複。*表示差異顯著,P< 0.05


為了進一步研究棉花根系合成棉酚的能力,作者將有腺體棉接穗TM-1嫁接在無法合成棉酚的向日葵砧木上,還分析了接穗葉片(±)棉酚含量的動態變化。

圖3  向日葵砧木嫁接TM-1接穗葉片(±)棉酚含量的動態變化

a 沒有再生根的TM-1接穗葉片棉酚含量的變化。b TM-1再生根接穗葉片中b棉酚含量。每個樣本進行三次生物重複。不同字母表示在不同時間有顯著差異,P< 0.05


研究表明,棉酚主要在有腺體和無腺體的棉花植株的根系中合成,其他器官合成棉酚的能力相對較弱。棉酚的生物合成與色素腺的表達沒有直接關係,但色素腺的存在對棉酚的積累至關重要。棉根中產生的棉酚主要是外消旋的,其他器官合成的是具有旋光活性的棉酚。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棉酚代謝的複雜調控網絡,而且還將加快培育具有更高商業價值的棉花的進程。


浙江大學祝水金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研究經費由國家重點技術研發計劃中國農業研究體系、江蘇省現代作物生產協同創新中心和USDA-ARS 3091-21000-044-00D資助。


文章連結:

http://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track/pdf/10.1186/s12870-020-2294-9

相關焦點

  • PNAS | 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的表徵
    該文章研究了棉酚的生物合成途徑。本文通過轉錄組分析與VIGS分析,確定了棉酚合成的四種酶及其可能的底物。這四種具有功能特性的酶是(+)-δ-cadinene合成酶和參與7-羥基-(+)-δ-cadinene生成的P450,將法尼醯二磷酸(FPP)轉化為半棉酚,還有兩個酶涉及芳構化。
  • 中科院陳曉亞團隊完善棉酚生物合成途徑
    棉酚是棉花多種組織(包括種子)的分泌腺體中產生的萜類次生代謝物,具有抵禦病蟲害侵襲的功能,但由於其天然毒性,棉籽需要脫酚處理才能用於食品及飼料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棉籽作為重要油料和飼料原料的廣泛應用
  • 【生化】Dirigent 蛋白實現了天然生物活性分子棉酚的軸手性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設計合成了棉酚的席夫鹼衍生物,發現目標化合物表現出比母體棉酚更高的抗植物病毒活性,通過系統的構效關係研究優化出高活性化合物NK260,田間防治菸草病毒病的效果很好,對大鼠的毒性很低,具有很好的進一步開發前景。相關成果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和PCT,並發表在《J.
  • 親電反應體的轉化在生物合成和解毒方面的作用
    細胞代謝不可避免地產生RES,其親核基團能夠攻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和脂質等,造成細胞損傷。該文章開篇總結親電反應體的轉化在生物解毒中的作用。以糖代謝副產物甲基乙二醛為例,它廣泛存在於細胞中且具有較強的毒性,而生物中保守的乙二醛酶系催化相應的解毒反應。
  • 雞飼料中棉酚過量易致「橡皮蛋」 應當棄食
    「人造雞蛋」在理論上可行,但造假成本高「我們很久之前做過化學原料人工合成雞蛋的實驗,從理論上來說,人造雞蛋是可能的。」打假維權人士,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說,「人造雞蛋可以用化工材料和食品添加劑來合成,蛋殼用碳酸鈣、石蠟和石膏粉製成,蛋清、蛋黃用海藻酸鈉加上明礬、明膠、色素做就可以了,人造雞蛋的主要成分是海藻酸鈉,它糊化後會有一定的彈性和黏性,海藻酸鈉的市場價在4000元/噸左右,每個人造雞蛋的原料成本大概在1毛錢,但真的雞蛋的成本本身就很便宜,因此,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沒有造假的必要。」
  • 棉酚中毒編碼探討
    6.慢性中毒:可有皮膚乾燥、潮紅、日光曬後更加明顯,女性有閉經,男性有精子減少或缺乏。此種由食用棉籽油或棉籽餅引起的棉酚中毒,認為應歸於植物或食物造成的中毒。藥理醋酸棉酚對卵巢及子宮內膜、肌層甾體激素受體有抑制作用,從而使子宮內膜和肌層明顯變薄,月經量減少;高濃度棉酚可與細胞生長相關的酶或功能蛋白作用,使細胞凋亡,但不會誘導細胞惡性增生;醋酸棉酚通過抑制腎臟髓袢升支粗段(Na--K--Cl-)聯合轉運系統,使鈉離子、鉀離子、氯離子重吸收減少,致使腎性排鉀。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
    但植物和昆蟲之間,並不總是那麼和諧。植物的足跡遍布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各個角落,為動物和人類提供食物,是整個食物鏈中最主要的生產者。植物固著生長,無法主動躲避昆蟲的襲擊。於是,在漫長的自然選擇和協同進化的過程中,植物進化出一套複雜的防禦系統。一些植物在外表進化出厚厚的蠟質、尖銳的表皮毛等,從物理上減少昆蟲的取食和附著。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
    植物的足跡遍布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各個角落,為動物和人類提供食物,是整個食物鏈中最主要的生產者。植物固著生長,無法主動躲避昆蟲的襲擊。於是,在漫長的自然選擇和協同進化的過程中,植物進化出一套複雜的防禦系統。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中國數字科技館
    但植物和昆蟲之間,並不總是那麼和諧。  植物的足跡遍布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各個角落,為動物和人類提供食物,是整個食物鏈中最主要的生產者。植物固著生長,無法主動躲避昆蟲的襲擊。於是,在漫長的自然選擇和協同進化的過程中,植物進化出一套複雜的防禦系統。  一些植物在外表進化出厚厚的蠟質、尖銳的表皮毛等,從物理上減少昆蟲的取食和附著。
  • 【科技前沿】微生物脫毒法降解棉粕游離棉酚是我國研究發現的獨特方法!
    棉籽餅粕中蛋白質含量可達34%,而棉仁餅粕粗蛋白質可達41%~60%,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飼料蛋白原料。棉籽餅粕賴氨酸含量較低,為1.40%~2.13%,只有豆粕含量的50%左右,而精氨酸含量較高,為3.94%~4.98%,精氨酸和賴氨酸比達2.7 以上,遠超過了1.2理想值。
  • 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去除棉酚成分 富含蛋白質的棉花種子終於可為...
    原標題: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去除棉酚成分富含蛋白質的棉花種子終於可為人類食用來源:cnBeta.COM 據外媒報導,棉花是一種廣泛種植的作物,當聽到它們的種子富含蛋白質時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它們是一種很好的食物來源。
  • 研究人員建立生物合成稀少糖的新策略
    稀少糖及其衍生物具有獨特的生理學功能,具有降血糖、抑制癌細胞生長與脂肪積累等作用,在食品、保健品、醫藥品與化妝品等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 學術動態 | 用NO作為細菌三唑環生物合成的來源
    2020年3月31日,杜藝嶺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Nitric oxide as asource for bacterial triazole biosynthesis」的文章,用一氧化氮作為細菌三唑環生物合成的來源
  • 凱賽生物衝刺科創板IPO或成國內合成生物產業化第一股
    公司目前實現商業化生產的產品主要聚焦聚醯胺產業鏈,為生物基聚醯胺以及可用於生物基聚醯胺生產的原料,包括 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製造規模化生產新型材料的企業之一。
  • 我開發尼龍單體製備生物合成途徑
    實現環己烷/環己醇到己二酸高效生物轉化  10月20日,記者在採訪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愛濤教授時了解到,李愛濤研究團隊在尼龍單體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人員通過設計微生物菌群催化體系,為尼龍單體設計了一條全新的人工生物合成途徑。據李愛濤介紹,該人工生物合成體系採用模塊化和微生物菌群的催化策略,將整個生物合成途徑中的8種酶分成3個模塊,分別在3種大腸桿菌中進行表達,從而獲得3個模塊化細胞催化劑。隨後,採用「即插即用」的組裝策略,將3種細胞進行組合構建大腸桿菌微生物組催化體系,最終實現了環己烷或環己醇到己二酸的高效生物轉化。
  • 生物富集、生物積累與生物放大
    環境中的某些汙染物等有害物質可以在生物體內濃縮、積累,有些還可以通過食物鏈、食物網的營養傳遞逐步轉移、積累和放大。
  • 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 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結合的策略
    天然產物全合成主要包括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化學合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 年Wöhler 實現尿素的合成,隨後的一個多世紀時間裡,天然產物全合成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化學家們不斷挑戰結構複雜的天然產物,完成了包括維生素B12、海葵毒素等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全合成工作。
  • 科學家揭示核仁應激導致脂肪積累機理
    在真核細胞中,細胞核核仁的主要功能是核糖體生物發生(ribosome biogenesis),包括 rDNA 的轉錄,rRNA 合成、加工及核糖體亞單位的組裝等過程。當核糖體生物發生過程受到幹擾或破壞,細胞會進入一種狀態,即核仁應激(nucleolus stress)。已有研究表明核仁應激會引起抑癌基因 p53 的激活,從而抑制細胞周期甚至促進細胞凋亡來適應核仁應激。
  • 南海海洋所吲哚倍半萜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
    海洋來源的放線菌一直是新穎的具有藥用價值的次級代謝產物重要來源,目前已經有很多海洋放線菌來源獨特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報導。吲哚倍半萜是很有特色的生物鹼類次級代謝產物,已報導的吲哚倍半萜生物鹼類化合物主要來源於植物和真菌,直到最近兩年,才有一些來源於放線菌的吲哚倍半萜類化合物被發現。
  • ...與生物學院唐克軒教授團隊發表青蒿素和黃酮類生物合成協同轉錄...
    2020年2月11日,Cell旗下植物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唐克軒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Paralle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Artemisinin and Flavonoid Biosyn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