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發尼龍單體製備生物合成途徑

2020-10-21 中國化工報

  實現環己烷/環己醇到己二酸高效生物轉化

  10月20日,記者在採訪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愛濤教授時了解到,李愛濤研究團隊在尼龍單體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現有的工業合成尼龍單體帶來的高汙染高能耗環境汙染問題限制,為製備尼龍單體找到新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設計微生物菌群催化體系,為尼龍單體設計了一條全新的人工生物合成途徑。據李愛濤介紹,該人工生物合成體系採用模塊化和微生物菌群的催化策略,將整個生物合成途徑中的8種酶分成3個模塊,分別在3種大腸桿菌中進行表達,從而獲得3個模塊化細胞催化劑。隨後,採用「即插即用」的組裝策略,將3種細胞進行組合構建大腸桿菌微生物組催化體系,最終實現了環己烷或環己醇到己二酸的高效生物轉化。這一研究成果憑藉其高效綠色的顯著優勢為尼龍單體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尼龍66是由己二酸與己二胺縮合製得,而己二酸作為其中主要的單體,在傳統的工業中,其合成主要依賴高汙染、高能耗的多步驟化學氧化過程。」李愛濤介紹,該過程需要使用大量腐蝕性的硝酸,同時產生大量的NO、N2O等有害溫室氣體,引發諸多環境問題,比如全球氣候變暖、臭氧空洞等,因此嚴重製約著尼龍66產業的發展。

  為應對上述挑戰,李愛濤團隊基於前期在生物催化方面的積累,設計了一種人工生物合成體系,可以催化環己烷到尼龍66單體己二酸的合成。李愛濤進一步介紹說:「該過程可在溫和條件下(常溫、常壓和水相)進行催化反應,使用自給自足的輔酶自循環,不需要任何外源的昂貴輔酶,成本低。同時反應過程沒有任何中間產物的積累,選擇性高、產物單一,後續分離純化簡單。」

  「此外,利用理性設計獲得的大腸桿菌微生物組作為催化劑,可以實現多種環烷烴或環烷醇(C5~C8)得到不同α,ω-二元羧酸的合成,充分證明了該方法的普適性。最後,將整個生物轉化反應在發酵罐進行放大反應,成功實現了己二酸產物的放大製備,這一人工生物合成體系為實現生物法大規模合成α,ω-二元羧酸奠定了重要基礎。」李愛濤說。

  尼龍作為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合成纖維,被應用於眾多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下一步,李愛濤研究團隊將進一步提高酶催化效率,使8個酶的催化性能保持一致,打破限速酶的瓶頸,並通過設計改造酶分子使酶產生突變,賦予其更高的催化性能,從而使整個人工生物合成尼龍單體效率得到提升。

相關焦點

  • 湖北大學李愛濤團隊實現尼龍單體高效綠色生物合成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愛濤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理性設計大腸桿菌微生物組用於尼龍單體高效綠色生物合成己二酸作為合成尼龍66的重要單體,其工業合成主要依賴高能耗、高汙染兩步化學氧化,從而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為此,數十年來很多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探索該化合物新的合成方法與工藝(圖2a)。
  • 中國學者用大腸桿菌製造綠色尼龍,有望突破80年汙染難題
    在傳統的尼龍合成工藝中,有一種重要的中間產物,己二酸,它的製備需要高溫、高壓的特殊環境,並且使用硝酸催化,其產生的酸液、廢液,處理成本高昂;同時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愛濤教授團隊,設計了一條全新的人工生物合成途徑,通過使用生物催化劑、空氣中的氧為氧化劑、在常溫常壓下水溶液中即可完成己二酸的製備。研究成果於 10 月 7 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尼龍66的發展介紹及製作工藝
    「聚己二醯己二胺」俗名,尼龍66,英文名稱「Nylon 66」。結構式 [-NH (CH2)6NHCO(CH2)4CO-]n發展簡史尼龍 66 足最早開發成功的尼龍品種。它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單體合成、尼龍 66 鹽的製備和縮聚三個工序。1. 單體合成1) 己二酸的製備 主要有苯酚法、環己烷法和丙烯腈二聚法。
  • 孫媛霞組構建「澱粉-甘露糖-甘露寡糖」生物轉化合成途徑
    目前,甘露寡糖主要通過對魔芋多糖、酵母細胞壁多糖等原料進行水解製備,但使用該方法得到的甘露寡糖,寡糖聚合度與結構均無法控制。因此,亟須開發一種利用廉價的生物質原料高效生物合成甘露寡糖的方法,建立甘露寡糖及其衍生產品的創新技術路線。
  • 尼龍是塑料嗎?尼龍屬於塑料嗎?尼龍和塑料的區別
    尼龍是塑料嗎?尼龍屬於塑料嗎?尼龍和塑料的區別 2017-06-21 10:03:25 來源:全球紡織網 尼龍是塑料嗎?尼龍屬於塑料嗎?
  • 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
    清華大學教授陳國強、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陳文興等分別圍繞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這一主題展開報告,內容涉及單體合成、聚合物合成、纖維成型加工、生物質合成纖維的開發與應用等。期間,本著公開、平等的原則,與會者在提問與討論中熱切交流,優秀成果的共享形成了「1+1>2」的良性循環。  綠色、可持續發展、環保材料是生物基纖維給人類的美好期許。
  • 重新思考醯胺鍵合成
    對於蛋白質的合成或半合成,天然化學連接(NCL)已經徹底改變了該領域,並且一旦認為不可能就可以獲得材料(圖2c)。實例包括製備對映體蛋白質,例如雪蚤抗凍蛋白,菌絲黴素和203胺基酸HIV-1蛋白酶共價二聚體。合成醯胺化學中經常被忽視的成就是獲得高分子量醯胺基聚合物,包括尼龍和芳族聚醯胺,這些聚合物通過聚合技術的進步等而成為可能。
  • PNAS | 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的表徵
    該文章研究了棉酚的生物合成途徑。本文通過轉錄組分析與VIGS分析,確定了棉酚合成的四種酶及其可能的底物。這四種具有功能特性的酶是(+)-δ-cadinene合成酶和參與7-羥基-(+)-δ-cadinene生成的P450,將法尼醯二磷酸(FPP)轉化為半棉酚,還有兩個酶涉及芳構化。
  • 尼龍-12的性能和應用
    來源:ChemicalBook背景及概述[1][2]尼龍12 的初始原料是丁二烯,經過一系列中間步驟製造出尼龍12 的單體十二內醯胺,然後經過縮聚反應生成尼龍12。尼龍12 的分子式為:,-[NH-(CH2)11-CO]n]-,由分子式可以看出,尼龍12 中的醯胺基團比例比一般的尼龍材料如尼龍 』6、尼龍 66、尼龍612 等低,而正是醯胺基團的存在使尼龍這種工程塑料具有很多特殊性能,因此尼龍12 與其它尼龍材料性能有較大的不同。
  • Nature Plants:抗癌植物成分的生物合成轉運途徑被發現
    目前在臨床實踐中使用的許多藥物是從植物中天然存在的特殊化合物開發而來的。英國的科學家們在長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生產有效的抗癌化合物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發現了抗癌植物成分( MIAs )生物合成過程中的轉運機制。
  • 二萜糖苷甜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徑研究獲進展
    為了解析甜茶素的合成途徑,該研究在前期甜菊糖苷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對甜葉懸鉤子和明日葉的葉組織樣本進行了轉錄組分析,通過物種間進化分析、結合基因克隆表達與功能表徵,找出了甜茶素生物合成過程中的糖基化途徑的關鍵酶基因,結果發現甜葉懸鉤子來源的UGT75L20、UGT75T4、UGT85A57和明日葉來源的UGT75L21、UGT75W2、UGT85A58參與了這一過程。
  • 己內醯胺原料路線聚合尼龍66能行?指日可待!
    技術路線具有經濟性按照原料己內醯胺最高價格13800元/噸,己內醯胺製取己二胺,初步核算己二胺生產成本約在2.5萬元/噸,如果己內醯胺直接不結晶,直接去合成己二胺,己二胺生產成本會再降低800-1000元/噸,己二胺生產成本約在2.4萬元/噸,己內醯胺制己二胺,單用廢品也行,但是,如果含量低,後處理量太大,需要分離的成分多。
  • 尼龍66與尼龍6的區別
    「尼龍66」聚合物,1936到1937年發現用熔融法紡絲製造尼龍66纖維的技術。二、尼龍66與尼龍6性能比較三、尼龍66與尼龍6產品應用基於以上特點,尼龍66纖維非常適合做工程用地毯,由於尼龍而尼龍6由於突出的易染色性和柔軟耐磨性,不僅在工程地毯中廣泛使用,還非常適合做印花地毯和家用地毯。目前,我公司生產的尼龍匹染如:NB、KN及NG等使用的就是尼龍66,而印花地毯將主要以尼龍6為原材料。四、產品總結1、這倆個品種在民用上的差別不大,而用途也是相同的,這也是一些國家如美國長期以尼龍66為主,而另外一些國家如日本長期以尼龍6為主的一個原因。
  • 微生物合成生物醫學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向華研究組一方面從事極端嗜鹽古菌遺傳機制(如基因組複製和CRISPR功能)的基礎研究,另一方面長期開展嗜鹽微生物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基礎研究。通過10餘年的系統工作,該團隊已從基因組層面系統闡明了以地中海富鹽菌為代表的嗜鹽古菌參與生物可降解塑料PHBHV合成與降解的關鍵酶、關鍵途徑和相關調控因子,並利用代謝工程提高了PHBHV的產量。
  • 新方法合成共軛聚合物用於腫瘤的光熱治療
    光熱材料能夠利用陽光並將其轉化為熱能,從能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開發光熱材料顯得格外有吸引力,其中碳基納米材料和共軛聚合物都是前景廣闊的光熱材料。然而,光熱材料的便捷合成仍然是一項挑戰,目前用於合成共軛聚合物的單體種類相當有限,特別是具有良好光熱性能的共軛聚合物非常少。  針對這一挑戰,在「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項目「環境誘發情緒異常神經機制的多尺度成像方法和研究」等的支持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研究組和梁高林研究組報導了一種便捷合成共軛聚合物的新方法,並將該共軛聚合物用於腫瘤的光熱治療,獲得了優異的腫瘤光熱治療效果。
  • 綜述:木質素生物合成的調控
    目前認為,木質素時空合成由NAC-MYB基因調控網絡進行調控。近日,奈良理工大學Misato Ohtani和Taku Demura在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的總結了木質素的調控網絡。NAC-MYB基因調控網絡由兩層構成。
  • 張鎖江院士團隊: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及規模化製備進展
    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團隊系統介紹了脂肪腈合成方法學的研究進展, 包括對烷烴、烯烴、醛醇和胺類底物的氧化腈化, 採用氰基源為反應試劑對烷烴、滷代烷烴、烯烴類底物的直接氰化, 以及對醯胺、羧酸(酯)和醛肟底物的脫水腈化. 同時, 以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 概述了相關規模化製備的技術進展和主要問題, 並展望了脂肪腈合成與規模製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 尼龍塔絲隆是什麼面料
    尼龍塔絲隆是什麼面料 2017-05-24 15:30:39 來源:全球紡織網 尼龍塔絲隆是什麼面料?尼龍是聚醯胺纖維(錦綸)的一種說法,可製成長纖或短纖。
  • 生輝現場丨凱賽生物劉修才:生物材料如何做到成本可競爭?
    近年來資本市場又開始關注生物方面。我來舉三個例子。BEAM 公司上周的市值已經達到 45 億美金,人造肉 Beyond Meat 現在市值達到超過 86 億的美金,凱賽生物在合成生物領域的布局比前面公司要早,我從 1994 年回國創業,已經過去了 26 年。科創板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沒有 「死」 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