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昆蟲的博弈

2021-01-15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地球上約有35萬種植物和100萬種昆蟲,多樣的物種組成了繽紛的大自然。昆蟲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物種多樣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花朵的鮮豔色彩和芬芳氣味取悅了賞花人,而它的初衷是在告訴那些傳粉的昆蟲:「嗨,我在這裡。」

植物抗蟲的十八般武藝

植物為昆蟲提供食物,昆蟲幫助植物傳粉,互惠互利。但植物和昆蟲之間,並不總是那麼和諧。

植物的足跡遍布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各個角落,為動物和人類提供食物,是整個食物鏈中最主要的生產者。植物固著生長,無法主動躲避昆蟲的襲擊。於是,在漫長的自然選擇和協同進化的過程中,植物進化出一套複雜的防禦系統。

一些植物在外表進化出厚厚的蠟質、尖銳的表皮毛等,從物理上減少昆蟲的取食和附著。另外,針對昆蟲的取食行為,植物能夠合成有毒的次生代謝物,或是在傷口處產生有毒的揮發物質,或是像「壁虎斷尾」一樣讓被咬的葉子死亡,從而阻止受傷範圍的擴大。同時,有的受傷植物會釋放類似「狼煙」一樣的信號,告訴周圍的植物:「敵軍即將到達戰場,請做好準備!」

植物次生代謝物是一類小分子化合物,其中,萜類是植物次生代謝物中最豐富的一類。有些萜類具有揮發性,可吸引傳粉的昆蟲或害蟲的天敵;有些萜類具有抑制草食性昆蟲生長的活性,參與植物的直接防禦反應。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棉纖維是紡織工業主要的天然原料。在棉花的莖稈、葉片等組織表面有黑色點狀的腺體,那是植保素的儲存倉庫,含有大量棉酚、半棉酚酮等萜類衍生物。

棉酚具有普遍的生物毒性,是棉花抵禦病原微生物和草食性動物的主要成分。經過多年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陳曉亞(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團隊解析了棉酚的生物合成途徑及其調控,先後克隆了催化棉酚合成的3個關鍵合酶。

昆蟲的適應策略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物的進化總是相輔相成,昆蟲大軍也發展了多種適應性策略來應對植物的防禦。它們有些長出了更細長、更堅硬的口器來吸取莖稈汁液,搗碎葉肉細胞;有些在自己肚子裡合成解毒劑,面對有毒的植物也不怕;有些不直接吃植物,而是把植物葉片切下來飼餵細菌,坐享細菌消化分解後留下的營養物質。

按照昆蟲選擇的宿主植物種類的多寡,植食性昆蟲分為單食性、寡食性和廣食性三類。廣食性昆蟲擁有種類複雜的解毒酶,有了解毒酶,昆蟲就能迅速有效地對攝入的有毒化合物進行代謝解毒。

棉鈴蟲是一種廣食性昆蟲,嚴重危害農作物生產。雖然棉酚具有普遍的生物毒性,但棉鈴蟲並不懼怕棉花中高度積累的植保素。低濃度的棉酚甚至還能促進棉鈴蟲的生長。

陳曉亞研究團隊發現:取食含有棉酚的食物,會誘導棉鈴蟲P450基因CYP6AE14的表達,且誘導程度與棉鈴蟲對棉酚的抗性正相關。如果抑制棉鈴蟲P450的活性,就能顯著降低棉鈴蟲對棉酚的耐受性。

抗蟲作物的改良

為了緩解過度使用農藥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轉基因技術被廣泛應用於作物栽培,實現了更環保的生物防治。但這一技術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長期種植,有些害蟲對傳統轉基因作物產生了抗性。因此,需要發展新的抗蟲技術。

陳曉亞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植物介導的昆蟲RNA幹擾(RNAi)技術:將與昆蟲基因匹配的雙鏈RNA在植物中表達,取食了這類轉基因植物的昆蟲的相應靶基因的表達會受到抑制。這一技術的顯著優點是能夠特異性地抑制昆蟲防禦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昆蟲取食,達到抗蟲效果。這為農業害蟲的安全有效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為開發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抗蟲植物奠定了基礎。

植物對昆蟲的抗性和昆蟲對植物的適應性都是相對的,沒有一種植物可以抵抗所有的植食性昆蟲,也沒有一種昆蟲能耐受所有的植物毒素。兩者在不斷地競爭和較量中協同演化,越來越多樣化和複雜化。對植物和昆蟲攻防互作的研究,不僅助力我們了解物種的多樣性,也幫助我們研發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去保護農作物不受蟲害的侵擾。

文/毛穎波 陳雪瑩

本文來自《科學畫報》

相關焦點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中國數字科技館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2020-10-27 12:37:00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
    昆蟲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物種多樣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花朵的鮮豔色彩和芬芳氣味取悅了賞花人,而它的初衷是在告訴那些傳粉的昆蟲:「嗨,我在這裡。」植物抗蟲的十八般武藝植物為昆蟲提供食物,昆蟲幫助植物傳粉,互惠互利。但植物和昆蟲之間,並不總是那麼和諧。
  • 自然界的肉食植物:用色彩和氣味誘捕昆蟲
    因此,他認為捕蠅草捕捉到昆蟲只不過是偶然現象,如果昆蟲停止掙扎,捕蠅草會自動放了他們。 隨後,達爾文還還研究了其他種類的肉食性植物,並且最終把自己的觀察結果和研究成果公布在1875年的《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一書中。他認為,維納斯捕蠅草不僅反映迅速,並且在困住獵物之後力道強勁,使得獵物根本沒有逃生機會,因此他認為維納斯捕蠅草是「全球最奇妙的植物之一。」
  • 昆蟲的噩夢!專門捕捉昆蟲吃的植物,食蟲草的特性
    食蟲植物也被稱為捕蟲草,是捕捉昆蟲的植物。它們只是用自身來誘捕,然後讓昆蟲把自己跑進早已布好的網中。因為這種捕捉昆蟲的特性,它很受孩子們和好奇的人的歡迎。你喜歡嗎?這個植物最大的特點是不能移動。他們如何捕捉昆蟲?
  • 大自然的神奇組合昆蟲與植物
    在大自然中,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昆蟲在花叢中穿梭,這些昆蟲能幫助綠色開花植物進行傳粉。不同的昆蟲可以根據花的大小、顏色、形狀、氣味、花期選擇自己偏愛的花。它們會將一朵花的花粉帶到另一朵花,從而完成傳粉。就像蝴蝶、蜜蜂它們多以採食花粉和花蜜為生,在採食花蜜的同時,身上會不知不覺地粘上花粉,飛落在同種植物的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就幫助植物進行了傳粉。
  • 植物與昆蟲的戰爭-光明日報-光明網
    最近,科學家在墨西哥狄華坦沙漠峽谷的中心地帶,發現了植物和昆蟲的兩個非常有趣的自然現象:一種植物的葉子在被受到害蟲侵襲時,能夠噴射一種化學毒素,最遠的噴射距離將近2米;一種聰明的昆蟲在察覺自己吃到的樹葉毒素過強時,它們可以準確切斷樹葉的毒素疏導管,巧妙避開這種植物的防禦系統。
  • 介體昆蟲,傳播植物病毒的幫兇
    然而植物不能移動,植物病毒也不能隨風飄散,但植物病毒的傳播同樣迅速而廣泛。這是因為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植物病毒選擇了介體昆蟲作為自己的免費「航班」,週遊於植物界。 介體昆蟲特指那些能夠傳粉、傳毒和傳病的昆蟲,包括半翅目、鞘翅目、纓翅目、直翅目、革翅目、鱗翅目和雙翅目的昆蟲。
  • 版納植物園PNAS文章:植物韌皮部-昆蟲-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和挑戰
    植物韌皮部是植物長距離運輸營養及信號物質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很多昆蟲取食和病原菌生存的重要場所。
  • 什麼是食蟲植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
    食蟲植物是一種會通過捕獲並消化動物而獲得營養(非能量)的自養型植物。食蟲植物的大部分獵物為昆蟲或節肢動物。它們大多都生長在較為貧瘠的地方,特別是缺少氮素的地區,例如酸性的沼澤和石漠化的地區。目前已知的食蟲植物全世界共10個科21個屬約600多種,典型的如豬籠草、捕蠅草、茅膏菜、瓶子草等。什麼是食蟲植物食蟲植物定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食蟲植物一般具備引誘、捕捉、消化昆蟲,吸收昆蟲營養的能力,甚至是一些蛙類、小蜥蜴、小鳥等小動物,所以也稱為食肉植物。
  • 昆蟲數量是全球人口2億倍 臺灣博館揭秘昆蟲與植物愛戀
    昆蟲數量是全球人口2億倍 臺灣博館揭秘昆蟲與植物愛戀 2019年01月08日 11:0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然而你可知道,別以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你知道此刻地球上的昆蟲約有一百萬兆只,是全球人口的兩億倍嗎?事實上,地球上75%的已知動物種類是昆蟲!說我們住在「昆蟲星球」也不為過。  據報導,臺灣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大學博物館群、昆蟲標本館暨昆蟲學系共同主辦「昆蟲與植物的愛戀變奏曲」特展。
  •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我也是看了這部紀錄片才知道,這些食肉植物不僅分為主動捕食和被動捕食,甚至還有「僱人助消化」的和水下捕食的。人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昆蟲被粘液所困,無法逃離最終被消化吸收。而達爾文的實驗證明了這種行為不是巧合,而是植物有心設計的陷阱。
  • 植物用偽裝氣味的辦法來避免被食用
    茂密的熱帶森林中的植物能夠掩蓋其氣味,從而避免被昆蟲發現後食用。國際研究人員在Chamela-Cuixmala(墨西哥西海岸的熱帶森林保護區)中檢查了28種昆蟲和20種植物。他們的研究揭示了「複雜植物群落」的個體如何散發出類似的氣味,這種包裝的思想使他們活著並混淆了飢餓的草食動物。 英國菲爾·史蒂文森教授說:「容易分辨的氣味對草食動物有利,對植物不利。」 「因此,我們進行了一場信息軍備競賽。植物要避免被定位和食用,因此要盡最大的努力像其他植物一樣聞起來。」
  • 南京專家研究揭示中生代傳粉昆蟲與植物關係
    本報訊(記者毛慶 通訊員盛捷)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合作,對昆蟲麗蛉的傳粉行為進行了詳細研究並取得重大進展,研究結果為重建中生代傳粉昆蟲與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觀點。
  • 為了吸引昆蟲來採蜜,植物做了哪些努力?
    這樣一來,花兒得到授粉,過一段時間就會結出果實,而蜜蜂呢,則會得到花蜜,植物和昆蟲都能在採蜜的過程中得到好處。其實,這種雙贏的機制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進化出來的,叫做協同進化。為了完成協同進化,便於蜜蜂這樣的昆蟲來幫助它們傳粉,植物們可是「想」了很多辦法。
  • 7種食肉植物,植物界裡的昆蟲殺手!
    一、食蟲植物的定義:食蟲植物:一種有捕獲昆蟲的能力並且通過消化動物來獲取營養的自養型植物,它們大多生長在土壤貧瘠的高山溼地或低底沼澤中,缺乏含氮元素的營養物質,所以通過捕獲昆蟲或小動物來補充營養豬籠草別稱豬仔籠、雷公壺,屬於熱帶食蟲植物,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因其有一個圓筒形的下半部膨大的像豬籠的捕蟲器得名豬籠草,籠口上有蓋子。豬籠草會分泌香味引誘昆蟲,它的瓶口光滑,昆蟲被引誘至此處會滑落到瓶內,然後被裡面分泌的汁液淹死,最後慢慢被分解吸收。
  • 在香港郊野,植物和昆蟲竟然在做這種羞答答的事情! 旅行家
    父母在引導他們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本領的同時,卻忘了人類所有的知識幾乎都與大自然的啟迪分不開。所以,小朋友們不妨走出教室,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吧!香港是一個濱海城市,迎海的岸邊和山徑兩旁總是生長著各種植物,其中一種很常見的植物就是香港的原生植物草海桐。
  • 養花不能殺掉的昆蟲,養好它們植物就沒害蟲了
    如果你在庭院裡栽種了很多植物,就一定會引來各種昆蟲,除了一些有害的蟲子,也有很多益蟲,它們會幫助你消滅害蟲,能夠保護花草避免害蟲的侵擾,看到下面這些益蟲就不能殺掉。4.蛉這種小益蟲長相非常小巧,渾身都是綠色的,有著非常薄的翅膀,是非常脆弱的,它叫「蛉」,是一種清楚蚜蟲和白粉蝨很好的昆蟲,它的幼蟲喜歡吃蚜蟲和各種害蟲的蟲卵,對養花的人來說就是百利無一害。
  • 植物醫學學院 「虹子」標本工作室舉辦昆蟲標本製作講座
    植物醫學學院 「虹子」標本工作室舉辦昆蟲標本製作講座 5月19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虹子」標本工作室在昆蟲學實驗室舉辦了昆蟲標本製作講座。本次講座由植物醫學學院副教授王思芳擔任主講,工作室全體成員參加。
  • 世界上的十大吃肉植物,擁有漂亮的陷阱,最喜歡吃昆蟲
    世界上的十大吃肉植物,擁有漂亮的陷阱,最喜歡吃昆蟲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養植物的興趣,有的人喜歡養多肉植物,有的人喜歡養君子蘭等等,放在家中既美觀也能夠淨化空氣。像螞蟻、蜘蛛等等都很喜歡趴在它們身上,但是不受什麼影響,所以這種植物也不需要進補蟲子也能生長的很好。六、捕蟲菫捕蟲菫是誘惑型食蟲植物,長得非常的豔麗,很漂亮,很容易招引昆蟲,當昆蟲落在上面的時候就會被粘液粘住,根本沒有辦法脫離。
  • 它是唯一「吃蟲」的植物,是昆蟲的「剋星」,常被種在庭院!
    它是唯一「吃蟲」的植物,是昆蟲的「剋星」,常被種在庭院!昆蟲等各種蟲類是很多人都比較煩的東西,尤其是那些有害的昆蟲更是讓人心生討厭。而今天要給大家說到的這植物,它是昆蟲們比較害怕的東西,它是昆蟲的「剋星」,也是唯一一個吃蟲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