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用偽裝氣味的辦法來避免被食用

2020-08-29 瀋陽天空

茂密的熱帶森林中的植物能夠掩蓋其氣味,從而避免被昆蟲發現後食用。

國際研究人員在Chamela-Cuixmala(墨西哥西海岸的熱帶森林保護區)中檢查了28種昆蟲和20種植物。

他們的研究揭示了「複雜植物群落」的個體如何散發出類似的氣味,這種包裝的思想使他們活著並混淆了飢餓的草食動物。

英國菲爾·史蒂文森教授說:「容易分辨的氣味對草食動物有利,對植物不利。」

「因此,我們進行了一場信息軍備競賽。植物要避免被定位和食用,因此要盡最大的努力像其他植物一樣聞起來。」

麻省理工學院的主要作者祖鵬娟說,這科學家首次能夠分析如此多種植物與昆蟲之間的相互作用。

先前了解植物與昆蟲之間的貓鼠進化博弈的嘗試僅依賴於對受控環境中單個植物物種的研究。

這與現實森林中共存的植物和昆蟲物種的確相去甚遠。

為此,祖收集了將近兩種植物物種散發出來的化學氣味,並將其散布到矽管中,然後將其帶回Kew進行分析。

通過結合「資訊理論」(一種用於理解人類交流模式的技術)和對進化生物學的現有理解,科學家能夠構建這些植物-草食動物的交流網絡的模型。

祖說:「我們現在知道,植物產生的所有化學物質都具有信息,這些信息在化學偽裝複雜植物群落中的植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還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食物鏈中不同物種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例如食肉動物和食蟲性食草動物-可能為將來的研究鋪平道路。

相關焦點

  • 植物自我防衛的方法,它們為了防止被「侵害」也是想盡了辦法!
    自然界的植物,通常看起來總是非常冷靜,不像動物那般活躍。動物一旦遇上敵人,很可能主動逃避,甚或主動出擊。比如,你去捉的動物,也許會咬你一口,這是動物自衛的一種形式。而當植物的敵人來了時,它們能做的似乎只是坐以待斃。事實上,植物也有保衛自己的措施。只不過由於不能跑動,它們多半採用防禦的辦法。
  • 為了避免被摘取,中藥植物正在演化出更好的偽裝
    許多動植物會演化出迷彩外觀來躲避被天敵捕食的命運,最新研究發現,人類似乎也成為促成這些演化的壓力來源,一種經常被用於中藥的植物已經將偽裝進化的越來越隱秘,為得就是躲避人們的商業採收。近年由於川貝價格高漲導致商業採收增加,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研究發現,人們的這種過度採收似乎也促使梭砂貝母演化的更隱秘來避免被採收入藥。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中國西南橫斷山脈上不同種群貝母和山區環境、採收難度的數據,並與當地人交談來估算每個地點的採伐量,結果發現,有特定地區的梭砂貝母偽裝程度明顯更高。
  • 散發腐肉氣味的蘑菇,有六條觸鬚形似章魚,比死魚還臭卻可食用!
    在蘑菇種類中,室內種植的蘑菇大多數是食用菌,而野外的蘑菇有些可食用,有些卻有劇毒不能食用,所以是禁止採集和食用野生蘑菇的。在近日,在英國布里斯托附近的自然保護區,發現一種散發腐肉氣味的蘑菇,卻可食用的阿切氏籠頭菌。
  • 養花卉植物要避免螞蟻靠近,否則容易招惹蚜蟲,用有機方法可解決
    螞蟻對於養花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害蟲,它們經常會成群結隊的出現,會對植物花卉造成很大的破壞。養花的時候要儘量避免花朵,植物花卉上出現螞蟻。在自然界,螞蟻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昆蟲,它們可以重新利用花卉植物和動物的殘骸。所以它們是自然界必不可缺少的一種昆蟲。
  • 研究顯示植物會掩飾氣味躲天敵
    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導外媒稱,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茂密的熱帶森林中的植物能夠掩蓋自身的化學氣味,從而避免被昆蟲發現和吃掉。這是植物與食草動物之間的「信息軍備競賽」中的關鍵優勢。
  • 這16種方法都可以輕鬆趕走家裡的螞蟻,避免花卉遭殃
    養花的朋友如果不在意院子花園裡的螞蟻是不行,螞蟻對養花的人來說就是一種災難,螞蟻會在植物上飼養蚜蟲或蚧殼蟲,還會將蚜蟲搬運到沒有蟲害的健康,想要養好花,一定要想辦法擺脫螞蟻的侵擾,下面這16種方法都行。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類植物學會了「偽裝」,結果怎樣了?
    作為一種中草藥,他們不能像動物一樣來躲避人類的攻擊,因此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它們只能選擇其他的方法來偽裝自己。梭砂貝母的進化就在前段時間,我國的科學家聯合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梭砂貝母在漫長的自然演變中已經進化出了新的顏色,在陌生環境中,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顏色來躲避人類的採摘。
  • 「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囊距紫堇:植物界的「偽裝高手」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種子植物囊距紫堇。囊距紫堇Corydalis benecincta囊距紫堇,雙子葉植物綱,罌粟目,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生長在我國西南極高山區的流石灘環境中,照片攝於雲南香格裡拉。枯葉蝶和竹節蟲是眾所周知的動物界「偽裝高手」,通過與環境相似的外表來逃避天敵的捕食。無獨有偶,在高山流石灘上科學家也發現了一種植物界的「偽裝高手」——囊距紫堇。 看看不同顏色的囊距紫堇囊距紫堇因花距粗大成囊狀得名。有趣的是,在同一居群內會有兩類不同的植株,一類具正常的綠色葉片,另一類具灰色葉片。
  • 母羚釋放吸引異性的氣味,來刺激伴侶提高警惕避免被捕食
    它的眼睛下方有2個像眼妝的小黑點,那是一對氣味腺,會產生黑色的分泌物。它們覓食的時候,會蹭眼睛,用「眼淚」來圈地盤。公羚覓食時,它會把眼淚擦在路邊的草或樹枝上,藉此來告訴別的公羚:這塊地盤是我的,你就別進來了!不過,公羚之間很少為了搶地盤而打架,它們基本上是站著象徵性對峙一會兒就走開了。
  • 貝母演化出偽裝色能否躲過人類濫採
    張田勘據《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作為我國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會演化出與環境巖石相同或相似的新的色彩偽裝自己,從而躲避人類的採挖活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規則,梭砂貝母也不例外。
  • 植物界的偽裝大師——使雄蜂神魂顛倒的角蜂眉蘭
    自然界中植物永遠都紮根於一小塊土地上,沒有腿可以跑開以躲避傷害;也不像食肉動物那樣有鋒利的牙齒或爪子進行反擊;也沒辦法追著雌株進行有關繁殖的嚴肅探討。於是有一部分植物在進化中,高舉「改變自己,欺騙別人」的大旗,走上了擬(zha)態(pian)的道路。
  • 蛾子產卵器也能「嗅」到植物氣味
    昆蟲用它來尋找寄主、識別配偶、躲避天敵。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蛾子的尾部竟然也有「鼻子」的功能。這種蛾子叫煙青蟲,是我國的一種重要農業害蟲。煙青蟲雌蛾為了保證其後代能在適宜的環境中長大,她們做了雙保險,除了擁有一對觸角感受氣味外,還利用腹部末端的產卵器來聞到植物氣味,把卵精確地產在合適的地方。
  • 像熊像犀牛像豬似象似馬,用鼻子聞氣味識別敵情
    02用鼻子聞氣味識別敵情,還能用來摘樹葉吃如果馬來貘的鼻子,僅僅是外形如大象鼻,還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神奇的是它能夠如大象一樣,用鼻子採摘樹葉,送到嘴巴裡吃。別看馬來貘長得粗粗壯壯的,實際上它是個素食主義者,從不沾葷腥,而且不挑食。
  • 這種聰明的蟾蜍偽裝成毒蛇避免遭到攻擊
    據外媒報導,當你和毒蛇住在同一個棲息地時,假裝自己是它們中的一員可能是避免被吃掉的一種有效辦法,至少剛果巨型蟾蜍是這麼做的。
  • 為逃避人類採集,植物貝母用了2000年時間,進化成「變色龍」
    而在這之前,其實在世界上,就已經有很多被發現會偽裝的植物了,比方說有一種叫「石生花」的植物,它看起來和石頭相似極了,如果不注意的話,是很難在一堆石頭中發現它們的,而且在北美和紐西蘭等地方,也都陸續發現過會偽裝的植物。
  • 為什麼有些植物愛吃蟲?是因為它們不會進行光合作用嗎?
    植物作為地球上的生產者,我們都知道它們綠色的葉子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將太陽的能量轉化為自身需要的化學能。有了綠色植物和光合作用,地球上才會出現這麼多形形色色的生命。植物就像是大自然的保衛者,它們甘願作為食物,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但有些植物也會扮演捕食者的角色,它們會捕食蚊蟲,進行一頓美餐。為什麼有些植物愛吃蟲子呢?是因為它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 青草的氣味是怎麼來的?
    說到清新的氣味,不少人都會想到割草機剛剛修剪過的草坪。如果揉碎幾片草葉,也會聞到這種「青草味」,這種氣味是怎麼產生的呢?
  • 中科院專家發現植物偽裝術,同一物種在不同山頭顏色不一
    中科院專家發現植物偽裝術,同一物種在不同山頭顏色不一 澎湃新聞記者 劉霽 通訊員 牛洋 2017-10-11 11:03 來源:澎湃新聞
  • 當雌蛾選擇產卵位置的時候,為什麼避開有毛毛蟲糞便氣味的植物?
    我們經常會在很多會開花的植物附近尋覓到飛蛾的蹤跡,但卻很少對這樣再普通不過的現象有更深入的思考。而關於昆蟲產卵,我們也對其並不陌生,有時候還能親眼得見,那你知道它們對於自己的產卵地點有怎樣的要求嗎?其實,對於這些通過產卵繁衍後代的昆蟲而言,它們主要是通過嗅覺對氣味的辨別,來選擇最好的產卵地點,以提高其幼蟲的存活率,以及在之後的生存環境中所具有的競爭力。
  • 食用醋兌水就能殺蟲除菌,還能讓梔子花、茶花年年開花
    花卉市場上有各種化肥和農藥,但價格都是較為昂貴的,且對環境和人們的健康有害的,如果你想要更環保的養花種菜方法,就可以用一些有機的方法,下面就給大家介紹用食用醋改善園藝工具和養花,它是非常廉價、無害的。1、防止害蟲侵擾醋具有很強烈的氣味,老鼠、狗、貓和兔子燈動物都不喜歡,想要阻止寵物或害蟲在禍害院子的植物,就可以在邊上撒上氣味濃烈的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