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發現植物偽裝術,同一物種在不同山頭顏色不一

2021-01-21 澎湃新聞
中科院專家發現植物偽裝術,同一物種在不同山頭顏色不一

澎湃新聞記者 劉霽 通訊員 牛洋

2017-10-11 11:03 來源:澎湃新聞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避免被天敵發現是首選的防禦策略。偽裝是各種生物慣用的防禦伎倆,而隱蔽色(Cryptic coloration)則是最常見的偽裝方式。擁有隱蔽色的生物通過特殊的體色將自身與環境融為一體,以達到偽裝的目的。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的孫航研究團隊發現,植物可以通過表型分異實現偽裝色彩,局部適應周圍環境。

半荷包紫堇的生活史背景。a:自然環境中的植株;b,c:不同生境的迥異色彩;d:產卵的絹蝶(彭建生 攝影);e:絹蝶卵粒(箭頭指示);f:絹蝶幼蟲;g:幾乎被取食殆盡的紫堇小苗。

流石灘上的隱士

極高山地區,由於強烈的凍融風化作用,巖石容易碎裂崩解。崩解的巖石散落堆積,就形成了流石灘。遠觀,這裡似乎是不毛之地;近看,石縫中卻孕育著諸多特有的動植物。由於視野開闊沒有遮擋,生活在這裡的生物被天敵發現的風險無疑更高。

一些紫堇屬植物僅生長在西南高山的流石灘環境中,其中的一些種類是絹蝶屬昆蟲(一類北半球高山及高緯地區特有的蝴蝶)的寄主。雌性絹蝶成蟲依靠視覺尋找寄主,並將卵產在心儀的寄主附近,蝴蝶幼蟲孵化後即以紫堇為食。體型矮小的紫堇在遭受幼蟲的啃食後常常面臨滅頂之災。

該研究組在多年前已經發現,某些紫堇群體中同時包含兩類葉色的個體:既有「正常」的綠色型,也有「特殊」的隱蔽色型。具有隱蔽色的個體與周遭的巖石非常相似,很容易被人忽略,只有在開花的時候才暴露自己。以囊距紫堇(Corydalis benecincta)為研究對象,研究者此前已經證實,與綠色個體相比,偽裝色個體具有更高的生存概率。

然而,流石灘本身的色彩常常千差萬別,這意味著生物的「背景」不是一成不變的。以雲南白馬雪山為例,強烈的造山運動將不同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巖石擠壓和抬升到一起,相距幾十公裡內的不同山頭,有的棕褐、有的暗紅、有的灰白。對這些現象的觀察引發了一個大膽猜測:為實現最佳的偽裝,紫堇的體色是否會在不同的山頭間發生適應性的分化呢?

選擇強度越高,偽裝效果越好

近年來,研究者以半荷包紫堇(Corydalis hemidicentra)為研究對象,收集到五個群體的葉片和巖石樣本,測得了它們的反射光譜數據(色彩),並利用蝶類的色彩感受模型加以分析。結果表明,儘管它們同為一個物種,且相距並不遙遠,但群體間的葉色卻發生了明顯的分異。研究者甚至可以僅僅通過葉子的色彩判定某個個體大約產自哪個山頭。更有意思的是,灰白色流石灘上生長的個體葉色灰白,而暗紅色巖石中生長的個體葉色紅褐。簡言之,葉色幾乎總是與其原本所在的巖石背景最為匹配,表現出局部適應的格局。

此外,葉色的偽裝效果在群體間也具有顯著的變化,某些山頭的偽裝更好一些(更難被發現),某些群體則稍差一些。同時,絹蝶危害的程度(選擇強度)在不同山頭間也有差異,某些山頭葉片被啃食的比例比其他山頭更高。一個貌似合理的推測是,在較強的選擇壓力下,葉色將會向著偽裝更好的方向演化。

通過相關分析進行檢驗後,研究者確實在兩者間找到了強烈的相關趨勢,即選擇強度越高,偽裝效果越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偽裝術 植物 色彩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白堊紀昆蟲會「偽裝術」!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2018-05-03 08:30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白堊紀昆蟲就會"偽裝術" 這種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本報訊(記者 毛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大自然偽裝物種:蘭花螳螂與植物融為一體(圖)
    —與周圍的植物「融為一體」,其身體的顏色與花色幾乎一致,具有很高的「迷惑性」」斑點蛾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諾丁漢大學27歲的生物攝影老師阿歷克斯•海德(Alex Hyde)通過在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的雨林,以及他在英國德比郡(Derbyshire)的房屋及花園等地拍攝到了大量變色龍生物的「驚奇」照片,這些近距離拍攝的照片揭示了大自然偽裝物種的神秘世界。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昆蟲會「偽裝」成苔蘚—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囊距紫堇:植物界的「偽裝高手」
    枯葉蝶和竹節蟲是眾所周知的動物界「偽裝高手」,通過與環境相似的外表來逃避天敵的捕食。無獨有偶,在高山流石灘上科學家也發現了一種植物界的「偽裝高手」——囊距紫堇。 看看不同顏色的囊距紫堇囊距紫堇因花距粗大成囊狀得名。有趣的是,在同一居群內會有兩類不同的植株,一類具正常的綠色葉片,另一類具灰色葉片。
  • 自然界中的三種「隱形」動物,高超的偽裝術,讓你毛骨悚然
    碌碌本期介紹:在這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每種動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存之道,除了厚實的體型和尖牙利爪,許多動物還演化出多種不可思議的偽裝大法。今天碌碌給大家帶來了動物界裡的驚奇偽裝術!在這之前,記得關注我們的頻道,可以讓你在第一時間獲取我們的最新文章!
  • 松陽何山頭村發現豔紅鹿子百合
  • 為了避免被摘取,中藥植物正在演化出更好的偽裝
    人類似乎也成為促成這些演化的壓力來源,一種經常被用於中藥的植物已經將偽裝進化的越來越隱秘,為得就是躲避人們的商業採收。近年由於川貝價格高漲導致商業採收增加,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研究發現,人們的這種過度採收似乎也促使梭砂貝母演化的更隱秘來避免被採收入藥。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中國西南橫斷山脈上不同種群貝母和山區環境、採收難度的數據,並與當地人交談來估算每個地點的採伐量,結果發現,有特定地區的梭砂貝母偽裝程度明顯更高。
  • 伊犁發現我國尚未記載植物新物種
    5月21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庫」)了解到,採集人員在赴新疆開展種子採集時,發現新的植物,收集到數顆鑑定困難的種子,經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據了解,經過形態解剖,查閱相關植物志及國內外相關標本及諮詢類群專家後,研究人員確認新發現的物種分別是紫草科土庫曼狼紫草、十字花科天山糖芥、菊科犁形棘頭花、茜草科盾苞茜和輪葉拉拉藤,其中盾苞茜屬和棘頭花屬為我國新記錄屬。種質庫採集員蔡傑說,本次新發現的物種是採集人員在新疆伊犁發現的,目前正在對新發現的植物進行進一步研究。
  • 北京房山上方山現多種罕見動植物 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上方山...
    《報告》提出,在北京房山區的上方山地區,不僅發現了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還發現了該地特有的具有原始性質的暖溫帶、低海拔分布的地帶性植被遺蹟。專家一致認為,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動植物資源豐富又獨特,是中國北方賦存古老植物物種典型地區,具有重要的科學、保護和利用價值。
  • 貝母演化出偽裝色能否躲過人類濫採
    張田勘據《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作為我國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會演化出與環境巖石相同或相似的新的色彩偽裝自己,從而躲避人類的採挖活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規則,梭砂貝母也不例外。
  • 似乎為躲過採挖,這種美麗植物正「拋棄」亮綠色,越長越土
    正常情況下,梭砂貝母體色呈綠色,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一些梭砂貝母群體學會了「偽裝技能」,體色與所處的巖石環境融為一體。經過研究,他們判斷梭砂貝母進化出偽裝本領,很可能是為躲避日益泛濫的人類採挖。
  • 你不知道的動物偽裝術:擬態
    擬態(Mimicry)是指一個物種在演化中獲得與另一物種相似的特徵來混淆其他生物的現象。擬態是如此有效和普遍,以至於從昆蟲、魚類、兩棲類到植物都有這樣的現象。「我是你不愛吃的素菜」——貝氏擬態生物通過模仿其他有毒或無食用價值的物種的防禦性擬態稱為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以亨利·沃爾特·貝茲命名)。
  • 北京房山上方山現多種罕見動植物 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
    上方山發現多種北京罕見動植物發現的獼猴為北京最大野外種群 斑羚、拐棗等動植物填補生物多樣性空白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動物所分別承擔的《上方山植物和植被資源科學考察報告》、《上方山陸生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通過專家評審。
  • 伊犁發現我國尚未記載植物新物種 這些物種你見過沒有?
    (以下簡稱「種質庫」)了解到,採集人員在赴新疆開展種子採集時,發現新的植物,收集到數顆鑑定困難的種子,經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十字花科天山糖芥  據了解,經過形態解剖,查閱相關植物志及國內外相關標本及諮詢類群專家後,研究人員確認新發現的物種分別是紫草科土庫曼狼紫草、十字花科天山糖芥、菊科犁形棘頭花、茜草科盾苞茜和輪葉拉拉藤,其中盾苞茜屬和棘頭花屬為我國新記錄屬。
  • 四川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央廣網成都12月1日消息(記者賈宜超)記者從四川省林草局獲悉,四川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
  • 偽裝大師:壁虎超強「偽裝術」令人驚嘆(組圖)
    和樹幹的黃色渾然一體  幾天前,近日,英國《每日郵報》搜集了多張壁虎利用天然環境偽裝自己的照片,考考眼力,你能從這些照片中找到壁虎嗎在馬達加斯加,扁尾葉壁虎可以將自己偽裝成周圍自然環境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壁虎  這隻尾巴有缺口的撒旦葉尾壁虎,與周圍的一切渾然一體。
  • 【神奇新疆】伊犁發現我國尚未記載植物新物種
    「種質庫」)了解到,採集人員在赴新疆開展種子採集時,發現新的植物,收集到數顆鑑定困難的種子,經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十字花科天山糖芥據了解,經過形態解剖,查閱相關植物志及國內外相關標本及諮詢類群專家後,研究人員確認新發現的物種分別是紫草科土庫曼狼紫草、十字花科天山糖芥、菊科犁形棘頭花、茜草科盾苞茜和輪葉拉拉藤,其中盾苞茜屬和棘頭花屬為我國新記錄屬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類植物學會了「偽裝」,結果怎樣了?
    地球孕育出了萬千的物種,生態系統是一個穩定的整體,每一個環節都層層相扣,從低級生物到高級生物,正是這樣嚴密的關係,才保證了食物鏈的完整運作。梭砂貝母的進化就在前段時間,我國的科學家聯合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梭砂貝母在漫長的自然演變中已經進化出了新的顏色,在陌生環境中,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顏色來躲避人類的採摘。
  • 世界新物種黃山石豆蘭在翡翠谷景區被發現
    世界新物種黃山石豆蘭近日,一篇題為《安徽蘭科植物新種——黃山石豆蘭》在《北歐植物學》雜誌上發表。植物界新物種的發現總以論文的發表作為認定,此次論文的成功發表不僅確定了黃山石豆蘭世界新物種的地位,更為沉寂幾十年的黃山植物界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黃山石豆蘭,在2013年5月8日,首次在黃山翡翠谷懸崖峭壁上被發現。